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扇边框之间的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窗扇边框采用铝型材制成。其中现有的铝合金窗扇边框还有通过无缝焊接连接一起的。当其中一条边框出现损坏时,很难单独对损坏的边框进行跟换;为此,很多人不得不将损坏的窗扇整体跟换掉,这易导致用户的使用成本增大。即使跟换强行跟换,也需要用到专业的打磨设备、切割设备与焊接设备;因此,普通用户很难自行跟换,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跟换,这易导致窗扇的维护成本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铝合金窗扇边框之间的组装结构,该组装结构的整体结构十分可靠,能实现重复的拆装,且拆装十分方便,能间接地降低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铝合金窗扇边框之间的组装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竖边框、横边框、连接组件,其中竖边框的上端端面中部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开设有横向贯穿的穿套孔;所述横边框的左端端面上开设有嵌装腔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夹块、嵌装块、上顶压块、下顶压块、限位推块、锁定螺钉,所述夹块的右壁上部设有遮盖部,所述夹块的左壁中部开设有贯穿夹块的沉头孔,所述沉头孔的孔口上盖置有遮蔽盖,所述嵌装块的左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其右壁的穿孔,所述嵌装块的顶面上开设有贯穿至穿孔的上限位孔,所述嵌装块的底面上开设有贯穿至穿孔的下限位孔,并使下限位孔与上限位孔关于穿孔的中心线呈对称布置,所述上顶压块的下端能竖向滑动地嵌装在上限位孔中,并使上顶压块的下端置于穿孔中,所述上顶压块的右壁下边缘上设有上顶压斜面,所述下顶压块的上端能竖向滑动地嵌装在下限位孔中,并使下顶压块的上端置于穿孔中,所述下顶压块的右壁上边缘上设有下顶压斜面,所述限位推块能横向活动地布置在穿孔中,并使限位推块分别压在上顶压斜面、下顶压斜面;所述夹块设置在凸起部的左侧,并使遮盖部遮盖在凸起部的顶面上,所述嵌装块嵌置在嵌装腔孔中,所述横边框的左端安放在竖边框的顶面上,并使横边框位于凸起部的右侧,所述锁定螺钉横向布置在沉头孔中,并使锁定螺钉依次穿过沉头孔、穿套孔后穿置于穿孔中,并使锁定螺钉与限位推块的中部相螺接。
优选地,所述上顶压块的顶面上设有上防滑齿。
优选地,所述下顶压块的底面上设有下防滑齿。
优选地,所述穿孔的孔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推块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部,并使第一限位凸部置于第一限位槽中。
优选地,所述上限位孔的孔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上顶压块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限位凸部,并使第二限位凸部置于第二限位槽中。
优选地,所述下限位孔的孔壁上开设有第三限位槽,所述下顶压块的外壁上设有第三限位凸部,并使第三限位凸部置于第三限位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嵌装块嵌装在横边框上的嵌装腔孔中,而横边框的左端放置在竖边框的顶面上,且横边框位于凸起部的右侧;这样嵌装块正好位于凸起部的右侧。由于夹块位于凸起部的左侧,这样在拧紧锁定螺钉时,可以通过夹块与嵌装块可以对凸起部起到夹紧作用;再由于限位推块是与上顶压斜面、下顶压斜面相接触的,这样在拧紧锁定螺钉时,可以通过限位推块分别推动上顶压块向上移动、下顶压块向下移动,从而就能使上顶压块、下顶压块分别紧压在嵌装腔孔的上下腔壁上。进而就能有效地提高竖边框与横边框连接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的整体结构十分可靠。且通过拧松锁定螺钉能快速使上顶压块、下顶压块松开,这样就能快速、方便地实现该组装结构的拆卸,并能实现重复的拆卸。这样在竖边框与横边框之一出现损坏时,可以实现快速的拆卸更换,这有助于降低维护成本。通过遮盖部遮盖在凸起部的顶面上,可以对竖边框的端部形成很好的遮蔽作用,这有助于保证该组装结构的美观性与档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竖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嵌装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顶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下顶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顶面、底面、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铝合金窗扇边框之间的组装结构,包括竖边框1、横边框2、连接组件3,其中,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竖边框1的上端端面中部设有凸起部11,所述凸起部11上开设有横向贯穿的穿套孔12;如图1所示,所述横边框2的左端端面上开设有嵌装腔孔21;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夹块31、嵌装块32、上顶压块33、下顶压块34、限位推块35、锁定螺钉36;如图4所示,所述夹块31的右壁上部设有遮盖部311;如图4所示,所述夹块31的左壁中部开设有贯穿夹块31的沉头孔312,所述沉头孔312的孔口上盖置有遮蔽盖313;如图4与图5所示,所述嵌装块32的左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其右壁的穿孔321,所述嵌装块32的顶面上开设有贯穿至穿孔321的上限位孔322,所述嵌装块32的底面上开设有贯穿至穿孔321的下限位孔323,并使下限位孔323与上限位孔322关于穿孔321的中心线呈对称布置;如图3与图6所示,所述上顶压块33的下端能竖向滑动地嵌装在上限位孔322中,并使上顶压块33的下端置于穿孔321中,所述上顶压块33的右壁下边缘上设有上顶压斜面331;如图3与图7所示,所述下顶压块34的上端能竖向滑动地嵌装在下限位孔323中,并使下顶压块34的上端置于穿孔321中,所述下顶压块34的右壁上边缘上设有下顶压斜面341;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限位推块35能横向活动地布置在穿孔321中,并使限位推块35分别压在上顶压斜面331、下顶压斜面341;如图1与图3所示,所述夹块31设置在凸起部11的左侧,并使遮盖部311遮盖在凸起部11的顶面上,所述嵌装块32嵌置在嵌装腔孔21中,所述横边框2的左端安放在竖边框1的顶面上,并使横边框2位于凸起部11的右侧,所述锁定螺钉36横向布置在沉头孔312中,并使锁定螺钉36依次穿过沉头孔312、穿套孔12后穿置于穿孔321中,并使锁定螺钉36与限位推块35的中部相螺接;在拧紧锁定螺钉36时,可以拉动限位推块35向左侧移动,并在限位推块35向左侧移动时,可通过限位推块35推动上顶压块33向上移动与推动下顶压块34向下移动,以使上顶压块33顶压在嵌装腔孔21的上腔壁上与使下顶压块34顶压在嵌装腔孔21的下腔壁上。由于嵌装块32嵌装在横边框2上的嵌装腔孔21中,而横边框2的左端放置在竖边框1的顶面上,且横边框2位于凸起部11的右侧;这样嵌装块32正好位于凸起部11的右侧。由于夹块31位于凸起部11的左侧,这样在拧紧锁定螺钉36时,可以通过夹块31与嵌装块32可以对凸起部11起到夹紧作用;再由于限位推块35是与上顶压斜面331、下顶压斜面341相接触的,这样在拧紧锁定螺钉36时,可以通过限位推块35分别推动上顶压块33向上移动、下顶压块34向下移动,从而就能使上顶压块33、下顶压块34分别紧压在嵌装腔孔21的上下腔壁上。进而就能有效地提高竖边框1与横边框2连接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的整体结构十分可靠。且通过拧松锁定螺钉36能快速使上顶压块33、下顶压块34松开,这样就能快速、方便地实现该组装结构的拆卸,并能实现重复的拆卸。这样在竖边框1与横边框2之一出现损坏时,可以实现快速的拆卸更换,这有助于降低维护成本。通过遮盖部311遮盖在凸起部11的顶面上,可以对竖边框1的端部形成很好的遮蔽作用,这有助于保证该组装结构的美观性与档次。
所述竖边框1的前表面与横边框2的前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竖边框1的后表面与横边框2的后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所述夹块31的左表面与竖边框1的左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所述夹块31的前表面、凸起部11的前表面、遮盖部311的前表面与竖边框1的前表面均在同一平面内;所述夹块31的后表面、凸起部11的后表面、遮盖部311的后表面与竖边框1的后表面均在同一平面内;所述夹块31的顶面、遮盖部311的顶面与横边框2的顶面均在同一平面内。
在拧紧锁定螺钉36时,通过其产生的力,能使夹块31与嵌装块32向中间移动,并直至夹块31与嵌装块32分别紧压在凸起部11的左右表面上后停止;且在嵌装块32移动时,还可以通过上顶压块33、下顶压块34的摩擦作用,带动横边框2向左移动,从而就能使竖边框1与横边框2紧密地连接一起。
所述凸起部11的截面呈矩形环体结构。
如图3、图4、图6所示,所述上顶压块33的顶面上设有上防滑齿332。通过上防滑齿332的设置,可以提高上顶压块33顶压作用的可靠性,以避免其出现松脱的情况。
如图3、图4、图7所示,所述下顶压块34的底面上设有下防滑齿342。通过下防滑齿342的设置,可以提高下顶压块34顶压作用的可靠性,以避免其出现松脱的情况。
如图3至图5、图8所示,所述穿孔321的孔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01,所述限位推块35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部351,并使第一限位凸部351置于第一限位槽301中。通过第一限位槽301与第一限位凸部351的设置,可以对限位推块35的活动范围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还能在安装嵌装块32时,防止限位推块35出现掉落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嵌装块32安装的便利性;由于这样能将限位推块35有效地限定在嵌装块32上,这有助于提高连接组件3存放、管理的便利性。
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凸部351的宽度是小于第一限位槽301的宽度的,以保证第一限位凸部351能在第一限位槽301中活动,即保证限位推块35能够活动。
如图3至图5、图6所示,所述上限位孔322的孔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302,所述上顶压块33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限位凸部333,并使第二限位凸部333置于第二限位槽302中。通过第二限位槽302与第二限位凸部333的设置,可以对上顶压块33的活动范围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还能在安装嵌装块32时,防止上顶压块33出现掉落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嵌装块32安装的便利性;由于这样能将上顶压块33有效地限定在嵌装块32上,这有助于提高连接组件3存放、管理的便利性。
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第二限位凸部333的宽度是小于第二限位槽302的宽度的,以保证第二限位凸部333能在第二限位槽302中活动,即保证上顶压块33能够活动。
如图3至图5、图7所示,所述下限位孔323的孔壁上开设有第三限位槽303,所述下顶压块34的外壁上设有第三限位凸部343,并使第三限位凸部343置于第三限位槽303中。通过第三限位槽303与第三限位凸部343的设置,可以对下顶压块34的活动范围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还能在安装嵌装块32时,防止下顶压块34出现掉落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嵌装块32安装的便利性;由于这样能将下顶压块34有效地限定在嵌装块32上,这有助于提高连接组件3存放、管理的便利性。
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第三限位凸部343的宽度是小于第三限位槽303的宽度的,以保证第三限位凸部343能在第三限位槽303中活动,即保证下顶压块34能够活动。
1.一种铝合金窗扇边框之间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边框(1)、横边框(2)、连接组件(3),其中竖边框(1)的上端端面中部设有凸起部(11),所述凸起部(11)上开设有横向贯穿的穿套孔(12);所述横边框(2)的左端端面上开设有嵌装腔孔(21);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夹块(31)、嵌装块(32)、上顶压块(33)、下顶压块(34)、限位推块(35)、锁定螺钉(36),所述夹块(31)的右壁上部设有遮盖部(311),所述夹块(31)的左壁中部开设有贯穿夹块(31)的沉头孔(312),所述沉头孔(312)的孔口上盖置有遮蔽盖(313),所述嵌装块(32)的左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其右壁的穿孔(321),所述嵌装块(32)的顶面上开设有贯穿至穿孔(321)的上限位孔(322),所述嵌装块(32)的底面上开设有贯穿至穿孔(321)的下限位孔(323),并使下限位孔(323)与上限位孔(322)关于穿孔(321)的中心线呈对称布置,所述上顶压块(33)的下端能竖向滑动地嵌装在上限位孔(322)中,并使上顶压块(33)的下端置于穿孔(321)中,所述上顶压块(33)的右壁下边缘上设有上顶压斜面(331),所述下顶压块(34)的上端能竖向滑动地嵌装在下限位孔(323)中,并使下顶压块(34)的上端置于穿孔(321)中,所述下顶压块(34)的右壁上边缘上设有下顶压斜面(341),所述限位推块(35)能横向活动地布置在穿孔(321)中,并使限位推块(35)分别压在上顶压斜面(331)、下顶压斜面(341);所述夹块(31)设置在凸起部(11)的左侧,并使遮盖部(311)遮盖在凸起部(11)的顶面上,所述嵌装块(32)嵌置在嵌装腔孔(21)中,所述横边框(2)的左端安放在竖边框(1)的顶面上,并使横边框(2)位于凸起部(11)的右侧,所述锁定螺钉(36)横向布置在沉头孔(312)中,并使锁定螺钉(36)依次穿过沉头孔(312)、穿套孔(12)后穿置于穿孔(321)中,并使锁定螺钉(36)与限位推块(35)的中部相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窗扇边框之间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压块(33)的顶面上设有上防滑齿(3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窗扇边框之间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压块(34)的底面上设有下防滑齿(3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窗扇边框之间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321)的孔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01),所述限位推块(35)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部(351),并使第一限位凸部(351)置于第一限位槽(301)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窗扇边框之间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孔(322)的孔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302),所述上顶压块(33)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限位凸部(333),并使第二限位凸部(333)置于第二限位槽(302)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窗扇边框之间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孔(323)的孔壁上开设有第三限位槽(303),所述下顶压块(34)的外壁上设有第三限位凸部(343),并使第三限位凸部(343)置于第三限位槽(303)中。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