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耐压试验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连续式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绝缘手套耐压试验一般采用水槽接地,并在绝缘手套内装入一定量的水,通过加压电极深入绝缘手套内的水中一进行耐压测试,而为了提高测试效率,一般设置多个加压电极以对多个绝缘手套同时进行测试,例如,公告号为cn20659426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则是通过在水槽上设置仪表架,并在仪表架的横梁上设置多个电流表且每个电流表与一导电链连接,上述多个导电链则可一一对用用于测试多个绝缘手套。上述方式虽然利于提高测试效率,但是由于绝缘手套内需要装入一定量的水,其导致测试绝缘手套需要进行2~3天的时间晾干,增加了测试的工序。有鉴于此,公告号为cn20706732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铜人手支架与外罩配合的方式进行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该方式避免了在绝缘手套内装入水,从而减少了测试的工序,然而,上述方式测试前需要人工将外罩罩设在铜人手支架上,测试后则需要将外罩由铜人手支架上取下,由于人工罩设和取下外罩效率较低,导致整体测试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连续式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装置。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连续式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装置,包括:
转动座,其包括一固定底座、一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的转盘及一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接地机构,其包括一下接线柱、多个连接柱及多个人手支架,多个所述人手支架沿所述转盘周向依次均匀布置,每个所述人手支架均下端固定于所述转盘上表面,多个所述连接柱与多个所述人手支架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连接柱一端与其对应的人手支架连接、另一端突出于所述转盘外缘并能够与安装于所述固定底座上的下接线柱抵接;
加压机构,其包括一加压罩、一上接线柱及一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加压罩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人手支架正上方,所述上接线柱固定于所述加压罩顶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加压罩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以使加压测试时所述加压罩罩设于其下方的所述人手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座驱动多个人手支架转动,并在其中一个连接柱与下接线柱抵接时,驱动加压罩罩设于人手支架以进行耐压试验,且耐压试验的同时可将耐压试验后的绝缘手套取下并套上未进行耐压时间的绝缘手套,上述方式避免了人工套设和取下加压罩,通过转盘的转动实现了连续性的耐压试验,其有利于提高试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式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柱和下接线柱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续式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装置,包括转动座10、接地机构20及加压机构30。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转动座10包括一固定底座11、一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底座11上表面的转盘12及一驱动所述转盘12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13,本实施例固定底座11和转盘12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常规方式,第一驱动组件13可采用现有的常规驱动结构,以能够驱动转盘12相对固定底座11沿其轴向转动即可;具体设置时,本实施例在固定底座11上表面开设一环形槽11a,转盘12配合内置于环形槽11a内并通过轴承与环形槽11a的内侧壁连接,从而实现转盘12与固定底座11的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13包括一驱动电机131及一传动齿轮132,转盘12上表面内侧设置有沿其周向布置的齿纹12a,传动齿轮132与上述齿纹12a相啮合,驱动电机131的输出轴与传动齿轮132连接以驱动传动齿轮132转动,进而驱动转盘12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固定底座11、转盘12及第一驱动组件13也可采用现有的其他常规方式,例如,固定底座11上表面开设有一安装槽,转盘12内置于安装槽内,第一驱动组件13采用一电机,该电机的驱动端穿过固定底座11上表面并与转盘12连接,进而驱动转盘12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固定底座11和转盘12均采用绝缘材质制备,例如塑料、陶瓷、玻璃。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接地机构20包括一下接线柱21、多个连接柱22及多个人手支架23,多个所述人手支架23沿所述转盘12周向依次均匀布置,且本实施例人手支架23可采用仿人体手部结构,如同公告号为cn20706732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方式,该人手支架23采用导电系数高的材质,例如铜、铝;设置时,每个所述人手支架23均下端固定于所述转盘12上表面,也即,人手支架23呈手指朝上的方式布置,从而便于绝缘手套套装在人手支架23上;多个所述连接柱22与多个所述人手支架23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连接柱22一端与其对应的人手支架23连接、另一端突出于所述转盘12外缘并能够与安装于所述固定底座11上的下接线柱21抵接,本实施例人手支架23安装在转盘12上,可随转盘12转动,连接柱22一端内置于所述转盘12并与人手支架23底部连接、另一端突出于转盘12外侧壁,对应的可在环形槽11a的外侧壁上同轴开设用于容纳连接柱22另一端突出部分的让位槽11b,下接线柱21内嵌于固定底座11且一端突出于固定底座11外壁以用于接地线,其另一端则延伸至让位槽11b内,故当人手支架23转动至加压机构30正下方时,连接柱22与下接线柱21对应抵接,从而使得待测试的绝缘手套所对应的人手支架23接地。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多个连接柱22可设置转盘12的上表面,而下接线柱21则对应的设置于固定底座11的上表面即可。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加压机构30包括一加压罩31、一上接线柱32及一第二驱动组件33,加压罩31的结构与公告号为cn207067325u实用新型专利中外罩的结构大致相同,故不作赘述;所述加压罩31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人手支架23正上方,且与下接线柱21相对应,以便于抵接的人手支架23能够被加压罩31所罩设,所述上接线柱32固定于所述加压罩31顶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3用于驱动所述加压罩31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以使加压测试时所述加压罩31罩设于其下方的所述人手支架23,具体来说,当转盘12停止转动时,待测试的绝缘手套对对应的人手支架23刚好接地,并位于加压罩31正下方,然后通过第二驱动组件33驱动加压罩31向下运动以罩住套有绝缘手套的人手支架23,以便于耐压测试。
本实施例连续式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装置具体操作时,可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3驱动转盘12转动,当套有绝缘手套的人手支架23转动至加压罩31正下方时,控制第一驱动组件13停止,开启第二驱动组件33以驱动加压罩31向下运动设定距离以将套有绝缘手套的人手支架23罩住,然后通过与上接线柱32电连接的变压器进行加压,以进行耐压测试,耐压测试方式与公告号为cn207067325u实用新型专利大致相同,本实施例不作赘述;当其中一个人手支架23上的绝缘手套进行耐压测试时,可将耐压测试完成的人手支架23上的绝缘手套取下,然后套设未测试的绝缘手套,当该人手支架23上的绝缘手套测试完成后,下驱动加压罩31向上运动,然后驱动转盘12转动设定角度以使得下一个人手支架23转动加压罩31正下方,然后驱动加压罩31向下运动并对下一个人手支架23上的绝缘手套进行耐压测试,上述方式避免了人工安装和取下加压罩31,同时当其中一个绝缘手套进行耐压测试时,可取下测试后的绝缘手套并套上未测试的绝缘手套,从而实现了依次循环对每一个人手支架23上绝缘手套进行耐压测试,上述耐压测试连续性好,利于提高耐压测试效率。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第一驱动组件13可用于驱动转盘12转动设定角度,例如,本实施例转盘12上设置六个人手支架23,则第一驱动组件13可每次驱动转盘12转动60°,从而保证每个人手支架23每次均正好转动至加压罩31正下方,由于采用驱动设备驱动转盘12转动设定角度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故本实施例不作赘述。而且,为了提高测试效率,本实施例也可采用plc控制第一驱动组件13、第二驱动组件33的依次运动方式,例如,当第一驱动组件13驱动转盘12转动设定角度后,则第二驱动组件33配合驱动加压罩31向下运动设定距离,然后控制进行耐压测试,而当耐压测试完成后,则依次控制停止耐压测试、控制第二驱动组件33驱动加压罩31向上运动、控制第一驱动组件13驱动转盘12转动设定角度,从而实现自动化连续性测试,当然,也可通过联动开关和延时电阻配合或者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方式实现上述驱动过程。
如图3、图4所示,为了便于连接柱22和下接线柱21的配合抵接,本实施例所述转盘12外壁开设有多个沿其径向布置的容纳槽12b,多个所述容纳槽12b与多个所述连接柱22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连接柱22均包括一连接帽221、一弹簧222及一连接线223,所述连接帽221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2b的槽口且至少部分内置于所述容纳槽12b,所述弹簧222一端与所述连接帽221连接并产生驱动所述连接帽221突出于所述容纳槽12b槽口的弹力,所述连接线223一端与所述连接帽2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人手支架23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连接帽221与弹簧222配合以实现连接帽221的可伸缩,从而保证连接帽221在弹簧222的作用下能够抵紧下接线柱21,其可提高连接柱22和下接线柱21的连接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连接线223一端会随连接帽221作相对运动,故连接线223采用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柔性连接线223,例如铜线束。
而为了提高连接帽221与下接线柱21抵接的顺畅性,本实施例所述连接帽221背离所述弹簧222一端为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台形结构,例如圆台结构,故当连接帽221运动至靠近下接线柱21时,圆台结构的锥面会抵接于下接线柱21进而驱动连接帽221沿容纳槽12b向内运动。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下接线柱21具有一接线端及一抵接端,所述抵接端形成一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包括一过渡面21a及一连接面21b,所述连接面21b正对所述转盘12外壁,所述过渡面21a一端与所述连接面21b连接、另一端延伸并与所述转盘12的间距逐渐增大,故当连接帽221运动至接近下接线柱21时,其首先接触于下接线柱21的过渡面21a,随着转盘12的继续转动,则连接帽221自由端沿过渡面21a滑动,由于过渡面21a与转盘12的距离是逐渐缩小的,故连接帽221在过渡面21a的抵接下沿容纳槽12b向内运动,直至运动至抵接于连接面21b。其中,本实施例的过渡面21a可设置为两个,且对称布置于连接面21b两侧,其可便于连接帽221由过渡面21a顺畅运动至连接面21b,也便于连接帽221由抵接面上顺畅脱离。
具体设置时,本实施例所述过渡面21a为一斜面或一弧形面,所述连接面21b为一平面或一与所述转盘12同轴设置的弧形面,所述连接帽221背离所述弹簧222一端端面与所述连接面21b相契合,也即,当连接面21b为平面时,连接帽221背离弹簧222一端端面也为平面,而当连接面21b为内凹弧形面时,则连接帽221背离弹簧222一端端面为外凸弧形面,其有利于连接面21b与连接帽221更佳的接触。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3包括一导轨331、一连接杆332及一驱动气缸333,所述导轨331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杆332一端与所述加压罩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轨331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气缸333的活动端与所述连接杆332连接,其中可在导轨331相对连接杆332一侧开设一滑槽,滑槽内嵌设一可沿滑槽上下滑动的滑块334,连接杆332一端与加压罩31连接、另一端与滑块334连接,驱动气缸333的驱动端与连接杆332中部连接,可驱动连接杆332上下运动。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第二驱动组件33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驱动方式(例如直线电机),以能够驱动加压罩31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即可。
实际应用中,由于上接线柱32固定于加压罩31顶部,由于加压罩31上下运动会一定程度影响与上接线柱32连接的加压线200,故本实施例所述导轨331顶端延伸形成一过渡杆331a,所述过渡杆331a自由端位于所述上接线柱32正上方且设置有一用于卡箍加压线200的卡箍件331b,由于加压线200采用的是柔性线,故可通过卡箍件331b将加压线200卡箍在过渡杆331a上,当加压罩31上下运动时,卡箍件331b与上接线柱32之间的加压线200会发生伸展和折叠的状态,其不会对加压线200的其他部分产生作用,从而降低了对加压线200的影响。其中,卡箍件331b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卡箍方式,例如一夹子。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座驱动多个人手支架转动,并在其中一个连接柱与下接线柱抵接时,驱动加压罩罩设于人手支架以进行耐压试验,且耐压试验的同时可将耐压试验后的绝缘手套取下并套上未进行耐压时间的绝缘手套,上述方式避免了人工套设和取下加压罩,通过转盘的转动实现了连续性的耐压试验,其有利于提高试验效率。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连续式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动座,其包括一固定底座、一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的转盘及一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接地机构,其包括一下接线柱、多个连接柱及多个人手支架,多个所述人手支架沿所述转盘周向依次均匀布置,每个所述人手支架均下端固定于所述转盘上表面,多个所述连接柱与多个所述人手支架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连接柱一端与其对应的人手支架连接、另一端突出于所述转盘外缘并能够与安装于所述固定底座上的下接线柱抵接;
加压机构,其包括一加压罩、一上接线柱及一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加压罩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人手支架正上方,所述上接线柱固定于所述加压罩顶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加压罩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以使加压测试时所述加压罩罩设于其下方的所述人手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外壁开设有多个沿其径向布置的容纳槽,多个所述容纳槽与多个所述连接柱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连接柱均包括一连接帽、一弹簧及一连接线,所述连接帽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且至少部分内置于所述容纳槽,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连接帽连接并产生驱动所述连接帽突出于所述容纳槽槽口的弹力,所述连接线一端与所述连接帽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人手支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式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帽背离所述弹簧一端为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台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式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线柱具有一接线端及一抵接端,所述抵接端形成一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包括一过渡面及一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正对所述转盘外壁,所述过渡面一端与所述连接面连接、另一端延伸并与所述转盘的间距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式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面为一斜面或弧形面,所述连接面为一平面或一与所述转盘同轴设置的弧形面,所述连接帽背离所述弹簧一端端面与所述连接面相契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一导轨、一连接杆及一驱动气缸,所述导轨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加压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式绝缘手套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顶端延伸形成一过渡杆,所述过渡杆自由端位于所述上接线柱正上方且设置有一用于卡箍加压线的卡箍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