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火耐火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
背景技术:
耐火窗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的窗。在防火间距不足的两建筑物外墙上,或在被防火墙分隔的空间之间,需要采光和通风时,应当采用耐火窗。
耐火窗的性能取决于玻璃和窗框两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失效均会导致防火窗失去作用,因此防火窗必须要经过可靠的试验验证。防火窗的窗框可采用灌注防火填料的铝合金框或不锈钢框,然而金属材质的窗框的耐高温性能较差,在高温时易变形或熔化,影响防火窗的整体性能,因此可考虑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且耐火性能更好的玻纤窗框。玻纤窗框,即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窗,其以热固性树脂为基体材料,以玻璃纤维为主要增强材料,加入一定量助剂和辅助材料,经拉挤工艺成型为框扇杆件后经切割、组装成窗。完全由玻纤构成的窗框存在缺乏金属质感、外形不美观、不易涂装上色等不足,因此还需要在其表面覆盖一层铝合金面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旨在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简单、结构稳固的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包括矩形玻纤窗框本体及固定于其正面充当金属面层的矩形铝合金框本体,所述矩形玻纤窗框本体由两条第一玻纤扇框杆件和两条第二玻纤扇框杆件拼装而成,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的端部均对应设有插接孔,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通过端部拼接成直角时,直角插接件的两直角边分别对应插入直角处两所述插接孔内,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的正面均设有第一t形槽,所述矩形铝合金框本体由两条第一铝合金片和两条第二铝合金片接装而成,所述第一铝合金片和第二铝合金片的背面分别设有若干第二t形槽,所述第一t形槽和所述第二t形槽通过卡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铝合金片和第二铝合金片通过端部拼接成直角时,直角连接件的两个直角边分别对应伸入直角处两所述t形槽的端部内并被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t形槽沿对应的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或所述第二玻纤扇框杆件的长度方向伸展。
进一步,所述第二t形槽沿对应的所述第一铝合金片或第二铝合金片的长度方向伸展。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一及第二t形槽对应,保证通过卡条连接后结构稳固。第一及第二t形槽通过卡条固定卡接,使玻纤窗框与面层铝合金框连接成一体,不需要使用螺钉固定,安装方便且不易脱落。
进一步,所述直角插接件由两条平行间隔的直角铝合金片及连接于两条直角铝合金片间的多根铝合金连接片组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质轻且强度好,满足提高玻纤窗框抗变形能力及便于引导组装的要求。
进一步,所述铝合金连接片的数量为三个,中间一个所述铝合金连接片固定连接两所述直角铝合金片的直角顶点,另外两个所述铝合金连接片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两所述直角铝合金片的两条直角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连接牢靠。
进一步,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的所述插接孔分别沿长度方向对应贯通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插接孔贯通对应的第一或第二玻纤扇框杆件,即使相应的第一及第二玻纤扇框杆件成中空状,有利于减轻玻纤窗框的重量,以便运输和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每个端部的所述插接孔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两邻的插接孔由竖直分隔板隔开。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单个的直角插接件的尺寸减小,同时第一玻纤扇框杆件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内部留下竖直分隔板,有利于增强玻纤扇框杆件的抗折抗压强度。
进一步,所述直角连接件的每个直角边的两侧边沿均设有若干卡口,所述第一铝合金片或第二铝合金片背面形成所述第二t形槽的铝合金在与所述卡口对应区域受压变形而卡入所述卡口以使所述直角连接件在所述第二t形槽内被压紧固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直角连接件的每个直角边两侧做卡口,则在其伸入相应的t形槽后,下压t形槽背面侧的铝合金则铝合金变形卡入卡口,使直角连接件的两直角边分别固定于第一及第二铝合金片的t形槽内,起到将第一及第二铝合金片连接在一起的作用,生产时通过冲压模具直接下压即可使t形槽上沿的铝合金压入卡口而固定连接,相对于螺纹连接其更高效且不易脱开,连接更牢靠。
进一步,每条所述第一铝合金片及第二铝合金片上均分别有三条彼此平行间隔的所述第二t形槽,中间的所述第二t形槽用于在端部供所述直角连接件伸入并固定,内外两侧的两条所述第二t形槽用于在端部供直角加强件伸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矩形铝合金框的第一个直角处均有位于内外两侧的两条直角加强件和位于中间起连接作用的直角连接件,可保证铝合金框组装成形后的强度更高且不易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铝覆玻纤耐火窗的主体为玻纤窗框本体,其耐高温性能好且强度高,能够很好的保证耐火窗的耐火性能,铝合金框本体作为玻纤窗框本体的面层,保证耐火窗窗框整体的金属质感和外形,兼具了玻纤耐火性好、价廉以及铝合金的金属质感好、装饰效果好等优点。
(2)两第一铝合金片和两第二铝合金片通过直角连接件连接成铝合金框本体,先将铝合金分割成尺寸相对较小的第一及第二铝合金片,再进行组装固定成矩形铝合金框本体,可有效利用铝合金材料,克服一体成型时边角余料多的不足。
(3)第一及第二玻纤扇框杆件在彼此拼接的端部对应设有插接孔,通过两直角边对应插入所述插接孔的直角插接件保证拼接组装时更易对齐且增强玻纤窗框抗弯折抗变形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的矩形铝合金框本体沿背面观察的示意图(背面即与玻纤窗框本体贴合的一面);
图2为图1中虚线圈出的直角部位放大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构成宽边的第二铝合金片及其左端连接一个直角连接件和一个直角加强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沿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直角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直角加强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的矩形玻纤窗框本体正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第二玻纤扇框杆件及其两端插入直角插接件时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沿a-a的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的直角插接件的主视图;
图11为图8中的直角插接件的轴测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铝合金片;2、第二铝合金片;3、斜面;4、第二t形槽;5、直角连接件;6、卡口;7、直角加强件;8、卡条;9、第一玻纤扇框杆件;10、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1、插接孔;12、直角插接件;13、第一t形槽;120、直角铝合金片;121、铝合金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用到“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包括矩形玻纤窗框本体及固定于其正面充当金属面层的矩形铝合金框本体,所述矩形玻纤窗框本体由两条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和两条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拼装而成,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的端部均对应设有插接孔11,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通过端部拼接成直角时,直角插接件12的两直角边分别对应插入直角处两所述插接孔11内,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的正面均设有第一t形槽13,所述矩形铝合金框本体由两条第一铝合金片和两条第二铝合金片2接装而成,所述第一铝合金片1和第二铝合金片2的背面分别设有若干第二t形槽4,所述第一t形槽13和所述第二t形槽4通过卡条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铝合金片1和第二铝合金片2通过端部拼接成直角时,直角连接件5的两个直角边分别对应伸入直角处两所述t形槽的端部内并被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及第二玻纤扇框杆件内侧面上还应设有玻璃固定槽及内侧铝合金封边面层的卡接槽,这些为现有技术,其在玻纤扇框杆件拉挤成型时一体成型,在此不赘述。卡条的横截面形状与π的形状相似,其正面和背面部分分别卡入第一及第二t形槽中(可以在槽中有一定的滑动余量)。
进一步,所述第一t形槽13沿对应的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或所述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的长度方向伸展。
进一步,所述第二t形槽4沿对应的所述第一铝合金片1或第二铝合金片2的长度方向伸展。
进一步,所述直角插接件12由两条平行间隔的直角铝合金片20及连接于两条直角铝合金片20间的多根铝合金连接片121组成。
进一步,所述铝合金连接片121的数量为三个,中间一个所述铝合金连接片121固定连接两所述直角铝合金片20的直角顶点,另外两个所述铝合金连接片121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两所述直角铝合金片20的两条直角边。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设计强度的要求,铝合金连接片的数量可以适当增减,上述的直角插接件由铝合金一体成型。直角插接件除了为铝合金材质外,还可以是不锈钢;直角插接件的尺寸与插接孔的尺寸匹配,以能够顺利插入且基本不留缝隙为准(缝隙尺寸不大于1.5mm),保证第一及第二玻纤扇框杆件端部被插入直角插接件时即对齐,实现拼接时更易对齐。
进一步,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的所述插接孔11分别沿长度方向对应贯通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
进一步,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每个端部的所述插接孔11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两邻的插接孔11由竖直分隔板隔开。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插接孔均对应插入有一个所述直角插接件。
进一步,所述直角连接件5的每个直角边的两侧边沿均设有若干卡口6,所述第一铝合金片1或第二铝合金片2背面形成所述t形槽的铝合金在与所述卡口6对应区域受压变形而卡入所述卡口6以使所述直角连接件5在所述t形槽内被压紧固定。
在直角连接件边沿设卡口,使铝合金受压变形卡入所述卡口以使直角连接件的两直角边分别与第一及第二铝合金片固定连接,组装生产时方便高效。需要说明的是,压入卡口内的铝合金原本是位于t形槽中空区域上方的。
进一步,每条所述第一铝合金片1及第二铝合金片2上均分别有三条彼此平行间隔的所述第二t形槽,中间的所述第二t形槽用于在端部供所述直角连接件5伸入并固定,内外两侧的两条所述第二t形槽用于在端部供直角加强件7伸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包括矩形玻纤窗框本体及固定于其正面充当金属面层的矩形铝合金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玻纤窗框本体由两条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和两条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拼装而成,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的端部均对应设有插接孔(11),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通过端部拼接成直角时,直角插接件(12)的两直角边分别对应插入直角处两所述插接孔(11)内,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的正面均设有第一t形槽(13),所述矩形铝合金框本体由两条第一铝合金片(1)和两条第二铝合金片(2)接装而成,所述第一铝合金片(1)和第二铝合金片(2)的背面分别设有第二t形槽(4),所述第一t形槽(13)和所述第二t形槽(4)通过卡条(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铝合金片(1)和第二铝合金片(2)通过端部拼接成直角时,直角连接件(5)的两个直角边分别对应伸入直角处两所述t形槽的端部内并被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形槽(13)沿对应的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或所述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的长度方向伸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t形槽(4)沿对应的所述第一铝合金片(1)或第二铝合金片(2)的长度方向伸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插接件(12)由两条平行间隔的直角铝合金片(20)及连接于两条直角铝合金片(20)间的多根铝合金连接片(121)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连接片(121)的数量为三个,中间一个所述铝合金连接片(121)固定连接两所述直角铝合金片(20)的直角顶点,另外两个所述铝合金连接片(121)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两所述直角铝合金片(20)的两条直角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的所述插接孔(11)分别沿长度方向对应贯通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纤扇框杆件(9)和第二玻纤扇框杆件(10)每个端部的所述插接孔(11)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两邻的插接孔(11)由竖直分隔板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连接件(5)的每个直角边的两侧边沿均设有若干卡口(6),所述第一铝合金片(1)或第二铝合金片(2)背面形成所述t形槽的铝合金在与所述卡口(6)对应区域受压变形而卡入所述卡口(6)以使所述直角连接件(5)在所述t形槽内被压紧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覆玻纤耐火窗窗框,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第一铝合金片(1)及第二铝合金片(2)上均分别有三条彼此平行间隔的所述第二t形槽(4),中间的所述第二t形槽(4)用于在端部供所述直角连接件(5)伸入并固定,内外两侧的两条所述第二t形槽(4)用于在端部供直角加强件(7)伸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