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茶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炒茶机的循环运动组件。
背景技术: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为了保证茶叶的保质期,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新鲜的茶叶进行翻炒以降低其本身的含水量。
本发明的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炒茶机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不便于对茶叶进行全方位的加热,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炒茶机中的加热机构多为通过燃烧木炭、煤块或者外接与液化气达到炒茶所需的加热温度,然而在利用木炭、煤块或者外接与液化气的过程中易对空气造成污染且不便于对加热机构的温度进行实时的控制,从而降低了对茶叶进行翻炒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炒茶机的循环运动组件,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炒茶机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不便于对茶叶进行全方位的加热,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炒茶机中的加热机构多为通过燃烧木炭、煤块或者外接与液化气达到炒茶所需的加热温度,然而在利用木炭、煤块或者外接与液化气的过程中易对空气造成污染且不便于对加热机构的温度进行实时的控制,从而降低了对茶叶进行翻炒的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炒茶机的循环运动组件,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加热桶以及通过搅拌机构设置在加热桶内的搅拌轴,加热桶与机架相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进而便于通过加强板有效的增加加热桶与机架之间相连接的稳固性,进而便于通过加热桶对茶叶进行存放,从而便于搅拌轴通过搅拌机构对加热桶内的茶叶进行搅拌翻动,从而使得茶叶充分受热,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对茶叶进行翻炒的效率;
加热桶由内壳体和外壳体构成,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夹层,夹层内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呈螺旋结构设置在夹层中,加热管的一端通过连接法兰与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夹层固定连接,加热管的另一端贯穿于加热桶,且通过导线与设置在机架上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搅拌机构由驱动电机、减速器以及刚性联轴器构成,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输入轴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搅拌轴相连接,搅拌轴远离与搅拌机构相连接的一端外周通过连接轴套与搅拌叶片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另外还包括设置在加热桶一侧的进料管组件以及设置在加热桶下端的出料筒,出料筒设置为“l”型,且出料筒的一端贯穿于加热桶且设置在加热桶内,进料管组件由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构成,第一进料管与第二进料管之间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且第二进料管远离与第一进料管相连接的一端贯穿于加热桶且设置在加热桶内,且第二进料管与加热桶相连接处设置有隔热垫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另外还包括设置在出料筒上的控制阀门,控制阀门相对与出料筒与加热桶相连接的一端设置,出料筒上远离与加热桶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引风机,且引风机与加热桶相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进而便于通过控制阀门控制出料筒的开关,且便于通过引风机,使得出料筒内形成负压状态,从而便于对加热桶内的茶叶进行收集,且便于在手机过程中对茶叶进行降温,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内壳体设置为金属材质,外壳体设置为不锈钢材质,且外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保温防护层,隔热保温防护层设置为复合硅酸盐材质,复合硅酸盐具有可塑性强、导热系数低、耐高温、浆料干燥收缩率小等特点,进而便于通过内壳体对加热管的温度进行传导,从而便于对加热桶内的茶叶进行加热,便于通过外壳体对内壳体的加热温度进行保温,且通过隔热保温防护层,有效的避免了外壳体的温度过高易烫伤工作人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加热管由耐高温的不锈钢无缝管、均匀地分布在其内的高温电阻丝以及在空隙部分致密地填入导热性能和绝缘性能均良好的结晶氧化镁粉材质构成的加热模块,且加热管的两端设置有陶瓷封头,这种加热管的热效率高,而且发热均匀,当高温电阻丝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通过结晶氧化镁粉向金属管表面扩散,再传递到被加热件或空气中去,达到加热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加热管的加热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上设置有开关按钮、计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和显示屏,开关按钮用于对控制器进行启动,计时模块用于对加热管的加热时长进行控制,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对加热管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且计时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进而便于通过控制器对加热管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长进行控制,从而便于通过加热管对加热桶进行加热,且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器对加热管的工作状态进行观察,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搅拌叶片与连接轴套相铰接,连接轴套与搅拌轴通过卡合结构可拆卸连接,且搅拌叶片的截面设置为三角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搅拌轴与减速器之间通过刚性联轴器相连接,且搅拌轴与刚性联轴器相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轴承,且搅拌轴贯穿于加热桶与刚性联轴器相连接,且刚性联轴器外周设置有护罩,护罩的一端通过连接法兰与减速器相连接,护罩的另一端与加热桶固定连接,由于搅拌轴的一端贯穿于加热桶,进而便于对搅拌机构以及搅拌轴进行维修,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精度,进而便于通过减速器对驱动电机转动频率进行控制,进而便于通过刚性联轴器带动搅拌轴转动,从而便于使得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对茶叶进行搅拌翻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一种炒茶机的循环运动组件通过将加热桶设置为双层结构,且在其夹层内设置有呈螺旋设置的加热管,且加热管的加热模块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接,且控制器上设置有开关按钮、计时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进而便于通过控制器对加热管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长进行控制,从而便于通过加热管对加热桶进行加热,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搅拌轴通过搅拌机构设置在加热桶内,进而便于通过搅拌轴对加热桶内的茶叶进行搅拌翻动,从而使得茶叶充分受热,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对茶叶进行翻炒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局部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搅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图3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加热桶、21-加强板、31-第一进料管、32-第二进料管、4-出料筒、41-控制阀门、5-引风机、6-驱动电机、7-减速器、8-刚性联轴器、81-护罩、9-加热管、91-控制器、10-搅拌轴、11-连接轴套、12-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炒茶机的循环运动组件,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加热桶2以及通过搅拌机构设置在加热桶2内的搅拌轴10,加热桶2与机架1相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21,进而便于通过加强板21有效的增加加热桶2与机架1之间相连接的稳固性,进而便于通过加热桶2对茶叶进行存放,从而便于搅拌轴10通过搅拌机构对加热桶2内的茶叶进行搅拌翻动,从而使得茶叶充分受热,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对茶叶进行翻炒的效率,加热桶2由内壳体和外壳体构成,内壳体设置为金属材质,外壳体设置为不锈钢材质,且外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保温防护层,隔热保温防护层设置为复合硅酸盐材质,复合硅酸盐具有可塑性强、导热系数低、耐高温、浆料干燥收缩率小等特点,进而便于通过内壳体对加热管9的温度进行传导,从而便于对加热桶2内的茶叶进行加热,便于通过外壳体对内壳体的加热温度进行保温,且通过隔热保温防护层,有效的避免了外壳体的温度过高易烫伤工作人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精度;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夹层,夹层内设置有加热管9,加热管9呈螺旋结构设置在夹层中,加热管9由耐高温的不锈钢无缝管、均匀地分布在其内的高温电阻丝以及在空隙部分致密地填入导热性能和绝缘性能均良好的结晶氧化镁粉材质构成的加热模块,且加热管9的两端设置有陶瓷封头,这种加热管9的热效率高,而且发热均匀,当高温电阻丝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通过结晶氧化镁粉向金属管表面扩散,再传递到被加热件或空气中去,达到加热的目的,加热管9的一端通过连接法兰与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夹层固定连接,加热管9的另一端贯穿于加热桶2,且通过导线与设置在机架1上的控制器91电性连接,控制器91的信号输出端与加热管9的加热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91上设置有开关按钮、计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和显示屏,开关按钮用于对控制器91进行启动,计时模块用于对加热管9的加热时长进行控制,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对加热管9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且计时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进而便于通过控制器91对加热管9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长进行控制,从而便于通过加热管9对加热桶2进行加热,且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器91对加热管9的工作状态进行观察,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精度;
具体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搅拌机构由驱动电机6、减速器7以及刚性联轴器8构成,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与减速器7输入轴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减速器7的输出轴与搅拌轴10相连接,搅拌轴10远离与搅拌机构相连接的一端外周通过连接轴套11与搅拌叶片12相连接,搅拌叶片12与连接轴套11相铰接,连接轴套11与搅拌轴10通过卡合结构可拆卸连接,且搅拌叶片12的截面设置为三角形,有效的增加了搅拌叶片12对茶叶进行搅拌翻炒的精度;搅拌轴10与减速器7之间通过刚性联轴器8相连接,且搅拌轴10与刚性联轴器8相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轴承,且搅拌轴10贯穿于加热桶2与刚性联轴器8相连接,且刚性联轴器8外周设置有护罩81,护罩81的一端通过连接法兰与减速器7相连接,护罩81的另一端与加热桶2固定连接,由于搅拌轴10的一端贯穿于加热桶2,进而便于对搅拌机构以及搅拌轴10进行维修,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精度,进而便于通过减速器7对驱动电机6转动频率进行控制,进而便于通过刚性联轴器8带动搅拌轴10转动,从而便于使得搅拌轴10带动搅拌叶片12对茶叶进行搅拌翻炒;
具体请参阅图1和图3,还包括设置在加热桶2一侧的进料管组件以及设置在加热桶2下端的出料筒4,出料筒4设置为“l”型,且出料筒4的一端贯穿于加热桶2且设置在加热桶2内,进料管组件由第一进料管31和第二进料管32构成,第一进料管31与第二进料管32之间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且第二进料管32远离与第一进料管31相连接的一端贯穿于加热桶2且设置在加热桶2内,且第二进料管32与加热桶2相连接处设置有隔热垫圈,且优选的,第二加热管9设置为波纹管,进而便于通过进料管对茶叶进行投料,且便于通过第二加热管9延长进料管组件的长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灵活性;
具体请参阅图1、和图3,另外还包括设置在出料筒4上的控制阀门41,控制阀门41相对与出料筒4与加热桶2相连接的一端设置,出料筒4上远离与加热桶2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引风机5,且引风机5与加热桶2相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进而便于通过控制阀门41控制出料筒4的开关,且便于通过引风机5,使得出料筒4内形成负压状态,从而便于对加热桶2内的茶叶进行收集,且便于在手机过程中对茶叶进行降温,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精度。
工作原理:通过将加热桶2设置为双层结构,且在其夹层内设置有呈螺旋设置的加热管9,且加热管9的加热模块通过电源线与控制器91相连接,且控制器91上设置有开关按钮、计时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进而便于通过控制器91对加热管9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长进行控制,从而便于通过加热管9对加热桶2进行加热,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搅拌轴10通过搅拌机构设置在加热桶2内,进而便于通过搅拌轴10对加热桶2内的茶叶进行搅拌翻动,从而使得茶叶充分受热,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对茶叶进行翻炒的效率。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改善现有技术中的炒茶机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不便于对茶叶进行全方位的加热,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炒茶机中的加热机构多为通过燃烧木炭、煤块或者外接与液化气达到炒茶所需的加热温度,然而在利用木炭、煤块或者外接与液化气的过程中易对空气造成污染且不便于对加热机构的温度进行实时的控制,从而降低了对茶叶进行翻炒的质量的问题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炒茶机的循环运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加热桶(2)以及通过搅拌机构设置在加热桶(2)内的搅拌轴(10),所述加热桶(2)与机架(1)相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21);
所述加热桶(2)由内壳体和外壳体构成,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设置有加热管(9),所述加热管(9)呈螺旋结构设置在夹层中,所述加热管(9)的一端通过连接法兰与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夹层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9)的另一端贯穿于加热桶(2),且通过导线与设置在机架(1)上的控制器(91)电性连接;
所述搅拌机构由驱动电机(6)、减速器(7)以及刚性联轴器(8)构成,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与减速器(7)输入轴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所述减速器(7)的输出轴与搅拌轴(10)相连接,所述搅拌轴(10)远离与搅拌机构相连接的一端外周通过连接轴套(11)与搅拌叶片(1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机的循环运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加热桶(2)一侧的进料管组件以及设置在加热桶(2)下端的出料筒(4),所述出料筒(4)设置为“l”型,且出料筒(4)的一端贯穿于加热桶(2)且设置在加热桶(2)内,所述进料管组件由第一进料管(31)和第二进料管(32)构成,所述第一进料管(31)与第二进料管(32)之间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且第二进料管(32)远离与第一进料管(31)相连接的一端贯穿于加热桶(2)且设置在加热桶(2)内,且第二进料管(32)与加热桶(2)相连接处设置有隔热垫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炒茶机的循环运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另外还包括设置在出料筒(4)上的控制阀门(41),所述控制阀门(41)相对与出料筒(4)与加热桶(2)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所述出料筒(4)上远离与加热桶(2)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引风机(5),且引风机(5)与加热桶(2)相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炒茶机的循环运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设置为金属材质,所述外壳体设置为不锈钢材质,且外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保温防护层,所述隔热保温防护层设置为复合硅酸盐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炒茶机的循环运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9)由耐高温的不锈钢无缝管、均匀地分布在其内的高温电阻丝以及在空隙部分致密地填入导热性能和绝缘性能均良好的结晶氧化镁粉材质构成的加热模块以及加热管(9)的两端的陶瓷封头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炒茶机的循环运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91)的信号输出端与加热管(9)的加热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91)上设置有开关按钮、计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和显示屏,所述开关按钮用于对控制器(91)进行启动,所述计时模块用于对加热管(9)的加热时长进行控制,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对加热管(9)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且计时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炒茶机的循环运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12)与连接轴套(11)相铰接,所述连接轴套(11)与搅拌轴(10)通过卡合结构可拆卸连接,且搅拌叶片(12)的截面设置为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炒茶机的循环运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10)与减速器(7)之间通过刚性联轴器(8)相连接,且搅拌轴(10)与刚性联轴器(8)相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轴承,且搅拌轴(10)贯穿于加热桶(2)与刚性联轴器(8)相连接,且刚性联轴器(8)外周设置有护罩(81),所述护罩(81)的一端通过连接法兰与减速器(7)相连接,所述护罩(81)的另一端与加热桶(2)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