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揉捏功能的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47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茶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揉捏功能的炒茶机。



背景技术:

炒茶是茶叶生产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我国从古到今炒茶就有相应的方法,炒茶的过程主要是分为三步,第一首先是在热锅内搅拌,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130-150℃,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克服冷揉进断梗、碎片、露筋等弊病,可以有效的将茶叶炒至三四成干,即可出锅使用。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的炒茶机结构简单,在炒茶过程中无法很好的对茶叶进行揉捏,而容易导致茶叶在翻炒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烘干,也会增加炒茶机械的作业时间,降低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揉捏功能的炒茶机,旨在改善现有的炒茶机结构简单,在炒茶过程中无法很好的对茶叶进行揉捏,而容易导致茶叶在翻炒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烘干,也会增加炒茶机械的作业时间,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有揉捏功能的炒茶机,包括驱动座、角度架和翻炒箱,所述驱动座包括稳定座体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稳定座体的外侧,所述角度架垂直安装在稳定座体的上端面的中心线处,所述翻炒箱包括箱体和揉捏棒,所述箱体安装在角度架的上端,且箱体与角度架转动连接,所述揉捏棒对称安装在箱体的内部,且揉捏棒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揉捏棒之间通过皮带相互连接,通过对角度架的设置来便于翻炒箱的安装使用,并且使用者可以选择安装不同角度的角度架,来便于使用者对翻炒箱内部茶叶的操作,通过翻炒箱的结构设置来便于对茶叶进行稳定翻炒和揉捏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稳定座体侧面上设置有管套,所述管套与稳定座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摇晃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摇晃机构包括转动杆、凸轮盘和支撑杆,所述转动杆安装在管套内,且转动杆与管套转动连接,所述凸轮盘固定安装在转动杆头部,所述管套安装在凸轮盘的前端面上,通过对稳定座体的结构设置便于保证炒茶机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在翻转和晃动的过程中炒茶机不会发生侧翻的危险,管套的设置来便于与安装转动杆来使用,保证转动杆可以稳定的转动,通过对摇晃机构的结构设置来便于与使用者使用转动电机通过第二传动带带动转动杆和凸轮盘实现稳定转动,然后凸轮盘通过支撑杆实现带动翻炒箱不断晃动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所述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稳定座体的侧面上,所述转动电机通过第二传动带与转动杆相连接,通过对传动机构的结构设置来便于转动电机可以通过第一传动带来带动揉捏棒进行转动,揉捏棒的相互转动可以不断的将箱体内的茶叶进行翻炒,具体过程为转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带带动辅助转轴进行转动,辅助转轴通过皮带带动其中一根揉捏棒转动,揉捏棒之间通过皮带就实现了全部转动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架上设置有辅助转轴,所述辅助转轴设置在角度架的头部,且辅助转轴与角度架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转轴通过第一传动带与转动电机转动连接,同时通过皮带与揉捏棒相连接,通过对角度架的结构设置来便于在箱体不断的晃动过程中不会影响揉捏棒的正常转动,实现摇晃机构和传动机构单独工作不会彼此影响,从而了保证炒茶机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头部设置有双弧形盖,所述双弧形盖与箱体转动连接,通过对双弧形盖的结构设置保证揉捏棒在翻动的过程不会将茶叶弄出来,同时在炒茶完成以后就可以通过打开双弧形盖来将茶叶取出。

进一步的,所述揉捏棒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橡胶棒,所述橡胶棒垂直固定在揉捏棒的外侧面上,通过对橡胶棒的设置来便于揉捏棒转动过程中可以彼此对茶叶进行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的功能,并且不会将茶叶撕碎,保证茶叶的完整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的炒茶机结构加以改进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炒茶机结构简单,在炒茶过程中无法很好的对茶叶进行揉捏,而容易导致茶叶在翻炒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烘干,也会增加炒茶机械的作业时间,降低工作的效率的问题,通过对驱动座的结构设置来方便使用者可以稳定的安装角度架来使用和同时可以带动翻炒箱进行晃动翻炒和对茶叶的滚动揉捏,保证茶叶在翻炒箱内部可以快速的进行烘干和搓揉成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驱动座和角度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翻炒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揉捏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座;11、稳定座体;111、管套;12、驱动机构;13、摇晃机构;131、转动杆;132、凸轮盘;133、支撑杆;14、传动机构;141、转动电机;142、第一传动带;143、第二传动带;2、角度架;21、辅助转轴;211、皮带;3、翻炒箱;31、箱体;311、双弧形盖;32、揉捏棒;321、橡胶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带有揉捏功能的炒茶机,包括驱动座1、角度架2和翻炒箱3,驱动座1包括稳定座体11和驱动机构12,驱动机构12固定安装在稳定座体11的外侧,通过对传统的炒茶机结构加以改进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炒茶机结构简单,在炒茶过程中无法很好的对茶叶进行揉捏,而容易导致茶叶在翻炒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烘干,也会增加炒茶机械的作业时间,降低工作的效率的问题,通过对驱动座1的结构设置来方便使用者可以稳定的安装角度架2来使用和同时可以带动翻炒箱3进行晃动翻炒和对茶叶的滚动揉捏,保证茶叶在翻炒箱3内部可以快速的进行烘干和搓揉成条,稳定座体11侧面上设置有管套111,管套111与稳定座体11固定连接,驱动机构12包括摇晃机构13和传动机构14,摇晃机构13包括转动杆131、凸轮盘132和支撑杆133,转动杆131安装在管套111内,且转动杆131与管套111转动连接,凸轮盘132固定安装在转动杆131头部,管套111安装在凸轮盘132的前端面上,通过对稳定座体11的结构设置便于保证炒茶机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在翻转和晃动的过程中炒茶机不会发生侧翻的危险,管套111的设置来便于与安装转动杆131来使用,保证转动杆131可以稳定的转动,通过对摇晃机构13的结构设置来便于与使用者使用转动电机141通过第二传动带143带动转动杆131和凸轮盘132实现稳定转动,然后凸轮盘132通过支撑杆133实现带动翻炒箱3不断晃动的目的,传动机构14包括转动电机141、第一传动带142和第二传动带143,转动电机141固定安装在稳定座体11的侧面上,转动电机141通过第二传动带143与转动杆131相连接,通过对传动机构14的结构设置来便于转动电机141可以通过第一传动带142来带动揉捏棒32进行转动,揉捏棒32的相互转动可以不断的将箱体31内的茶叶进行翻炒,具体过程为转动电机141通过第一传动带142带动辅助转轴21进行转动,辅助转轴21通过皮带211带动其中一根揉捏棒32转动,揉捏棒32之间通过皮带211就实现了全部转动的目的,角度架2垂直安装在稳定座体11的上端面的中心线处,通过对角度架2的设置来便于翻炒箱3的安装使用,并且使用者可以选择安装不同角度的角度架2,来便于使用者对翻炒箱3内部茶叶的操作,角度架2上设置有辅助转轴21,辅助转轴21设置在角度架2的头部,且辅助转轴21与角度架2转动连接,辅助转轴21通过第一传动带142与转动电机141转动连接,同时通过皮带211与揉捏棒32相连接,通过对角度架2的结构设置来便于在箱体31不断的晃动过程中不会影响揉捏棒32的正常转动,实现摇晃机构13和传动机构14单独工作不会彼此影响,从而了保证炒茶机的正常运行,翻炒箱3包括箱体31和揉捏棒32,箱体31安装在角度架2的上端,且箱体31与角度架2转动连接,揉捏棒32对称安装在箱体31的内部,且揉捏棒32与箱体31转动连接,揉捏棒32之间通过皮带211相互连接,通过翻炒箱3的结构设置来便于对茶叶进行稳定翻炒和揉捏使用,箱体31头部设置有双弧形盖311,双弧形盖311与箱体31转动连接,通过对双弧形盖311的结构设置保证揉捏棒32在翻动的过程不会将茶叶弄出来,同时在炒茶完成以后就可以通过打开双弧形盖311来将茶叶取出,揉捏棒3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橡胶棒321,橡胶棒321垂直固定在揉捏棒32的外侧面上,通过对橡胶棒321的设置来便于揉捏棒32转动过程中可以彼此对茶叶进行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的功能,并且不会将茶叶撕碎,保证茶叶的完整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揉捏功能的炒茶机,包括驱动座(1)、角度架(2)和翻炒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座(1)包括稳定座体(11)和驱动机构(12),所述驱动机构(12)固定安装在稳定座体(11)的外侧,所述角度架(2)垂直安装在稳定座体(11)上端面的中心线处,所述翻炒箱(3)包括箱体(31)和揉捏棒(32),所述箱体(31)安装在角度架(2)的上端,且箱体(31)与角度架(2)转动连接,所述揉捏棒(32)对称安装在箱体(31)的内部,且揉捏棒(32)与箱体(31)转动连接,所述揉捏棒(32)之间通过皮带(211)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揉捏功能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座体(11)侧面上设置有管套(111),所述管套(111)与稳定座体(1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12)包括摇晃机构(13)和传动机构(14),所述摇晃机构(13)包括转动杆(131)、凸轮盘(132)和支撑杆(133),所述转动杆(131)安装在管套(111)内,且转动杆(131)与管套(111)转动连接,所述凸轮盘(132)固定安装在转动杆(131)头部,所述管套(111)安装在凸轮盘(132)的前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揉捏功能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14)包括转动电机(141)、第一传动带(142)和第二传动带(143),所述转动电机(141)固定安装在稳定座体(11)的侧面上,所述转动电机(141)通过第二传动带(143)与转动杆(13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揉捏功能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架(2)上设置有辅助转轴(21),所述辅助转轴(21)设置在角度架(2)的头部,且辅助转轴(21)与角度架(2)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转轴(21)通过第一传动带(142)与转动电机(141)转动连接,同时通过皮带(211)与揉捏棒(3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揉捏功能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1)头部设置有双弧形盖(311),所述双弧形盖(311)与箱体(31)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揉捏功能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捏棒(3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橡胶棒(321),所述橡胶棒(321)垂直固定在揉捏棒(32)的外侧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揉捏功能的炒茶机,包括驱动座、角度架和翻炒箱,所述驱动座包括稳定座体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座体的外侧,所述角度架垂直安装在稳定座体上端面的中心线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的炒茶机结构加以改进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炒茶机结构简单,在炒茶过程中无法很好的对茶叶进行揉捏,而容易导致茶叶在翻炒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烘干,也会增加炒茶机械的作业时间,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通过对驱动座的结构设置来方便使用者可以稳定的安装角度架来使用和同时可以带动翻炒箱进行晃动翻炒和对茶叶的滚动揉捏,保证茶叶在翻炒箱内部可以快速的进行烘干和搓揉成条。

技术研发人员:赵贤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银球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9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