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换气窗领域,特别是一种通风窗。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为了避免变压器等元器件与外物的接触而受到损坏,一般都会设置一独立的电器柜,将相关的元器件放置于电器柜并与外界隔离,进而避免外物接触到电器柜内的元器件,既保护了元件器,同时又避免发生误触电的事故。虽然该些电器柜能够保护位于其内部的元器件,但是元器件在通电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电器柜一般设置成密封结构,因此元器件通电时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排出电器柜的外部,热量在不断聚积的过程中会使得电器柜内部的温度不断升高,进而影响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导致火灾的发生。
为了便于电器柜内的热量排出,现有的电器柜一般都在其侧壁上开设有换气口,因此热量可通过该些通风窗排出电器柜外部,达到散热的目的。但是现有的一些电器柜一般是露天设置的,若在电器柜的侧壁上开设换气口,外界的雨水、灰尘容易通过该些换气口进入至电气器的内部而损坏元器件,因此人们一般会在换气口处设置有用于防尘防水的换气百叶窗,该些换气百叶窗一般包括一外框架,外框架上铰接有一可相对其转动的百叶窗体,百叶窗体上设置有许多扇叶,而且百叶窗体朝向电器柜内部的一侧壁上复合有过滤网,该种过滤网一般是通过螺栓锁紧于百叶窗体上,或百叶窗体的四周上设置有若干块可变形的金属片,当过滤网紧贴于百叶窗体上后,再弯折上述的金属片将过滤网夹紧于百叶窗体上,该百叶窗体结构相对复杂,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便于装配过滤网的通风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通风窗,包括:
框体,所述框体的内部设置有多块叶片,部分或全部相邻的叶片之间留有供空气穿过的间隙,所述框体的内侧表面处开设有一嵌装凹槽;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可拆卸地嵌装于所述嵌装凹槽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框体的外周侧壁上临近其内侧表面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块以上的环形挡水部,所述环形挡水部绕着所述框体的外周侧壁周向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体的外周侧壁上临近其前侧表面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绕着所述框体的外周壁周向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框体上部的外周侧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贯穿该侧壁的进水孔,所述框体下部的外周侧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贯穿该侧壁的排水孔;所述进水孔和排水孔均位于所述凸起部和环形挡水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框体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能够往框体的外部伸出或向框体的内部收缩的插销。
进一步,所述框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插销往框体的外部伸出的弹性推动件。
再进一步,所述弹性推动件为一压缩弹簧或弹性胶垫,所述压缩弹簧或弹性胶垫的一端与框体相抵接,所述压缩弹簧或弹性胶垫的另一端与所述插销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窗通过在框体的内侧表面处开设有一嵌装凹槽,因此可以直接将过滤网嵌装于该嵌装凹槽中,摒弃了传统采用螺栓或金属片将过滤网锁紧于框体上的安装方式,有助于提高通风窗的装配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强了企业的社会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某一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某一实施例另一个角度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某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沿a-a线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一种通风窗,包括一呈矩形的框体10,框体10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或三角形或梯形或不规则等形状,而不限定为矩形,框体10的内部中空,且框体10的内部设置有多块叶片11,部分或全部相邻的叶片11之间留有供空气穿过的间隙,具体可参见图2和图4,框体10的内侧表面处开设有一嵌装凹槽12;嵌装凹槽12绕着框体10的内侧壁周向布置,嵌装凹槽12上还可拆卸地嵌装有一过滤网20。
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窗通过在框体10的内侧表面处开设有一嵌装凹槽12,因此可以直接将过滤网20嵌装于该嵌装凹槽12中,摒弃了传统采用螺栓或金属片将过滤网锁紧于框体上的安装方式,有助于提高通风窗的装配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强了企业的社会竞争力。
参照图2,为了避免外界的雨水从框体10的外周侧壁处渗入框体10的内侧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框体10的外周侧壁上临近其内侧表面的位置处设置有两块的环形挡水部100,环形挡水部100绕着框体10的外周侧壁周向布置,当然,环形挡水部100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一块、三块或多块,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通过在框体10的外周侧壁上设置环形挡水部100,即使外界的雨水渗透至框体10的外周侧壁上时,由于环形挡水部100的阻挡作用,雨水仍无法流动至框体10的内侧表面,有助于提高通风窗的防水性能。
参照图3,为了使得通风窗安装于其他部件上时,能够缩小通风窗与其他部件之间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框体10的外周侧壁上临近其前侧表面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凸起部101,凸起部101绕着所述框体10的外周壁周向布置。因此,本实施例的通风窗安装于其他部件上时,通过框体10上的凸起部101填充通风窗与其他部件之间的间隙,缩小通风窗与其他部件之间的间隙,而且通过凸起部101的阻挡作用,可以防止雨水从框体10的前侧表面处流出。
参照图4,为了便于积聚于框体10外周侧壁的水排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框体10上部的外周侧壁上开设有两个贯穿该侧壁的进水孔13,框体10下部的外周侧壁上开设有两个贯穿该侧壁的排水孔14;进水孔13和排水孔14均位于凸起部101和环形挡水部100之间。进水孔13和排水孔14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一个或三个或多个,而不限定为两个,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当外界的雨水渗入至框体10上部的外周侧壁上时,雨水可流入进水孔13中,从上向下流动并从排水孔14处排出,避免雨水不断积聚而溢过环形挡水部100,进而避免雨水渗入至框体10的内侧表面处,进一步提高通风窗的防水性能。
参照图3和图4,为了便于本实施例的通风窗与其他部件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框体10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能够往框体10的外部伸出或向框体10的内部收缩的插销30。进一步优选,框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推动插销30往框体10的外部伸出的弹性推动件40。具体地,弹性推动件40为一压缩弹簧或弹性胶垫(图中未绘示),压缩弹簧或弹性胶垫的一端与框体10相抵接,压缩弹簧或弹性胶垫的另一端与所述插销30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只需要使得插销30与其他部件上的插销孔相卡接,即可将通风窗固定于其他部件上,简单方便,而且通过弹性推动件40推动插销30往框体10的外部伸出,可防止插销30意外从插销孔中脱出,保证本实施例的通风窗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牢固可靠。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1.一种通风窗,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10),所述框体(10)的内部设置有多块叶片(11),部分或全部相邻的叶片(11)之间留有供空气穿过的间隙,所述框体(10)的内侧表面处开设有一嵌装凹槽(12);
过滤网(20),所述过滤网(20)可拆卸地嵌装于所述嵌装凹槽(12)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10)的外周侧壁上临近其内侧表面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块以上的环形挡水部(100),所述环形挡水部(100)绕着所述框体(10)的外周侧壁周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风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10)的外周侧壁上临近其前侧表面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凸起部(101),所述凸起部(101)绕着所述框体(10)的外周壁周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风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10)上部的外周侧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贯穿该侧壁的进水孔(13),所述框体(10)下部的外周侧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贯穿该侧壁的排水孔(14);
所述进水孔(13)和排水孔(14)均位于所述凸起部(101)和环形挡水部(10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10)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能够往框体(10)的外部伸出或向框体(10)的内部收缩的插销(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通风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插销(30)往框体(10)的外部伸出的弹性推动件(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通风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推动件(40)为一压缩弹簧或弹性胶垫,所述压缩弹簧或弹性胶垫的一端与框体(10)相抵接,所述压缩弹簧或弹性胶垫的另一端与所述插销(30)相抵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