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壳体冲压机床用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壳体冲压机床用切割装置,属于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锂电池,随着人们的生活对锂电池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与锂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许许多多的锂电池生产厂商开始寻求更高效的锂电池生产设备,而锂电池的外壳制造就是就是锂电池生产的重要一环。

现有的锂电池壳体生产所用的切割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锂电池壳体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用传统的切割设备使相当一部分的生产材料未能被利用,从而增加了生产制造的成本。

2、由于现有切割装置将生产材料切割完成后,其夹具装置由于设计传统,夹具精度不高易导致夹取不稳定,易产生残次品。

3、传统的锂电池壳体冲压机床用切割装置,在切割后无法对废料进行处理,不利于废料的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锂电池壳体冲压机床用切割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壳体冲压机床用切割装置,包括底座;其中,

所述底座呈矩形设置;其中,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切割件;所述切割件的底部设置有切割板;所述切割板的底端靠近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切割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靠近中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液压缸;四个所述第二液压缸均位于支撑板之间;四个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模具;所述底座靠近支撑板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收纳箱;所述底座靠近模具的位置设置有夹取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夹取装置包括固定箱;其中,所述固定箱远离模具与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固定箱远离第一气缸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均贯穿固定箱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均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嵌入连接有限位杆;其中,所述限位杆靠近第二气缸的两端均与固定箱之间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靠近第一气缸的限位杆远离固定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滑柱的外表面均嵌入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柱的一侧嵌入连接有夹具。

进一步的,所述收纳箱的顶部对应位置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的顶部与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切割板的顶部靠近四个拐角处设置有四个限位键。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的上的模具槽大小随远离切割板的位置依次缩小,每个所述夹具与相对应的模具的大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箱的底端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启动第一液压缸带动固定板与切割件与将放置在切割板上的加工材料切割并冲压至模具内,之后第一液压缸迅速复位,同时第二液压缸启动通过受压板将模具内的材料顶出,同时启动第二气缸的带动连接杆通过滑块与滑柱之间的滑动,连接杆相互靠近从而带动夹具将材料夹取,接着第一气缸启动带动连接杆往第二气缸的方向移动,将材料移送至下一个模具槽内,提升夹取精度,提升材料的利用率,减少人力,被切割的后剩余的边角料最终落入收纳箱内,待电池壳加工工作完成后启动第三液压缸通过压板将边角料压实以便边角料的回收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所示,涉及一种锂电池壳体冲压机床用切割装置,所述底座1呈矩形设置;其中,所述底座1的顶部靠近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2;所述第一液压缸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底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切割件4;所述切割件4的底部设置有切割板6;所述切割板6的底端靠近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远离切割板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的底端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顶部靠近中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液压缸7;四个所述第二液压缸7均位于支撑板10之间;四个所述第二液压缸7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模具8;所述底座1靠近支撑板10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收纳箱11;所述底座1靠近模具8的位置设置有夹取装置14。

在使用时,启动第一液压缸2带动固定板3与切割件4与将放置在切割板6上的加工材料切割并冲压至模具8内,复位弹簧9可以减少液压切割时产生的惯性对设备本身造成的影响,之后第一液压缸2与切割板6迅速复位,同时第二液压缸7启动通过受压板13将模具8内的材料顶出,同时启动夹取装置14上的第二气缸1408的带动连接杆1403通过滑块1404与滑柱1402之间的滑动,连接杆1403相互靠近从而带动夹具1405将材料夹取,接着第一气缸1409启动带动连接杆1403往第二气缸1408的方向移动,将材料移送至下一个模具槽内,提升夹取精度,提升材料的利用率,减少人力,被切割的后剩余的边角料最终落入收纳箱11内,待电池壳加工工作完成后启动第三液压缸5通过压板12将边角料压实以便边角料的回收工作,有一定实用性。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夹取装置14包括固定箱1401;其中,所述固定箱1401远离模具8与支撑板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409;所述固定箱1401远离第一气缸140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408;所述第一气缸1409与第二气缸1408的活塞杆均贯穿固定箱1401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气缸1409与第二气缸1408的活塞杆均固定连接有滑柱1402;所述滑柱1402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嵌入连接有限位杆1406;其中,所述限位杆1406靠近第二气缸1408的两端均与固定箱1401之间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靠近第一气缸1409的限位杆1406远离固定箱1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407;所述滑柱1402的外表面均嵌入连接有滑块1404;所述滑块1404远离滑柱1402的一侧嵌入连接有连接杆1403;所述连接杆1403远离固定箱1401的位置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夹具1405,有利于提升夹取进度从而提升成品率和提升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收纳箱11的顶部对应位置设置有压板12;所述压板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液压缸5;所述第三液压缸5的顶部与固定板3之间固定连接,有利于边角料的回收。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切割板6的顶部靠近四个拐角处设置有四个限位键,以防加工材料在切割时发生位移影响切割工作。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模具8的上的开口大小随远离切割板6的位置依次缩小,每个所述夹具1405与相对应的模具8的大小相同,以便对材料的加工成型。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固定箱1401的底端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提升设备整体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电池壳体冲压机床用切割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呈矩形设置;其中,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切割件;所述切割件的底部设置有切割板;所述切割板的底端靠近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切割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靠近中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液压缸;四个所述第二液压缸均位于支撑板之间;四个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模具;所述底座靠近支撑板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收纳箱;所述底座靠近模具的位置设置有夹取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壳体冲压机床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装置包括固定箱;其中,所述固定箱远离模具与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固定箱远离第一气缸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均贯穿固定箱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均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嵌入连接有限位杆;其中,所述限位杆靠近第二气缸的两端均与固定箱之间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靠近第一气缸的限位杆远离固定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滑柱的外表面均嵌入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柱的一侧嵌入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固定箱的位置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夹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壳体冲压机床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的顶部对应位置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的顶部与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壳体冲压机床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板的顶部靠近四个拐角处设置有四个限位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壳体冲压机床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的上的开口大小随远离切割板的位置依次缩小,每个所述夹具与相对应的模具的大小相同。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壳体冲压机床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的底端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锂电池壳体冲压机床用切割装置,包括底座;其中,所述底座呈矩形设置;其中,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切割件。本实用新型中,启动第一液压缸带动固定板与切割件与将放置在切割板上的加工材料切割并冲压至模具内,之后第一液压缸迅速复位,同时第二液压缸启动通过受压板将模具内的材料顶出,同时启动第二气缸的带动连接杆通过滑块与滑柱之间的滑动,连接杆相互靠近从而带动夹具将材料夹取,接着第一气缸启动带动连接杆往第二气缸的方向移动,将材料移送至下一个模具槽内,提升夹取精度,提升材料的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虞军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钱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8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