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和功能测试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4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检测的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和功能测试机。
背景技术
:pcb(printedcircuitboard,又称印制电路板)作为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因此,pcb的检测尤为重要。pcb在批量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对其进行fct(functionalcircuittest,又称功能测试)测试,来对pcb的各项功能进行检测。但是,目前所给出的功能测试机均为单机单工位测试,对于生产效率第一的生产车间来说,单工位难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高产量的产品难以满足实产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旨在提高电路板的检测效率,以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功能测试机构,每个所述功能测试机构包括: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用于传送电路板,并设有供所述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区域显露的传输间隙;测试板,所述测试板设有检测探针,所述检测探针能够穿过所述传输间隙与所述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区域抵接。可选地,所述传输装置包括至少两条传输轨道,所述电路板的两侧分别置于两条所述传输轨道上进行传输,两条所述传输轨道之间形成所述传输间隙。可选地,其中两条所述传输轨道之间设有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与至少一所述传输轨道传动连接,以驱动两所述传输轨道相向或背离移动。可选地,所述平移机构包括设置在一侧的所述传输轨道上可转动的主动丝杆,以及另一侧的所述传输轨道上设有的平移丝杆螺母,所述主动丝杆穿设于所述平移丝杆螺母,通过转动所述主动丝杆带动另一侧的所述传输轨道相向或背离移动。可选地,所述功能测试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电路板的下压针床结构。可选地,所述下压针床结构包括针床,所述针床相对于所述测试板上下移动,所述针床朝向所述测试板凸设有多个的定位针,所述定位针用于抵压电路板。可选地,所述功能测试机构还包括底板,所述测试板设于所述底板的上部,所述底板上设有驱动所述传输装置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当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传输装置朝向所述测试板移动时,所述检测探针能够穿过所述传输间隙。可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横板和竖向气缸,所述支撑横板用于支撑所述传输装置的底部,所述底板设有竖向气缸,所述竖向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所述支撑横板连接。可选地,多个所述功能测试机构层叠排布设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功能测试机,该功能测试机包括至少两个接驳台和该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该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功能测试机构,每个所述功能测试机构包括: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用于传送电路板,并设有供所述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区域显露的传输间隙;测试板,所述测试板设有检测探针,所述检测探针能够穿过所述传输间隙与所述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区域抵接。所述功能测试机构具有供电路板移出的检测出料口,所述接驳台具有供电路板移入的缓冲进料口,每一所述接驳台的缓冲进料口正对每一所述功能测试机构的检测出料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测试板的检测探针与电路板的功能区域对位接触,从而进行功能测试,自动化检测,相比于人工对位,操作更加便捷。此外,该功能测试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功能测试机构,在进行功能测试时,多个功能测试机构同时对电路板进行测试,提高了电路板的测试效率,进而提高了电路板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功能测试机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功能测试机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传输导轨和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功能测试机的接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功能测试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功能测试机一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机架1713摇柄10功能测试机构1715主动链轮101底板173从动丝杆103垫板1731从动链轮11传输轨道19升降机构111传输电机191支撑横板113皮带轮1911支撑板115定位气缸1913平移导轨117光纤传感器193升降导向杆119转速传感器195升降油压缓冲器13测试板197升降气缸131测试本体30接驳台133探针固定板31接驳轨道15下压针床结构311接驳传输轮151针床331从动接驳丝杆153针床固定架3331从动接驳链轮154针床驱动结构333主动接驳丝杆1541气缸安装座3332主动接驳链轮1543针床油压缓冲器35接驳导向杆1545针床导向杆37接驳六轮轴1547针床气缸39接驳固定架171主动丝杆50工控机1711转动轮盘70放置抽屉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功能测试机构10,在进行功能测试时,多个功能测试机构10同时对电路板进行测试,提高了电路板的测试效率,进而提高了电路板的生产效率。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功能测试机构10,每个功能测试机构10包括:传输装置,传输装置用于传送电路板,并设有供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区域显露的传输间隙;测试板13,测试板13设有检测探针,检测探针能够穿过传输间隙与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区域抵接。传输装置用作传输电路板,在传输过程中,电路板置于传输间隙,且正对测试板13时,测试板13的检测探针穿过传输间隙与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区域接触,即进行功能测试。这样,通过传输装置相对于测试板13的上下移动,使测试板13的检测探针与电路板的功能区域对位接触,从而进行功能测试,自动化检测,相比于人工对位,操作更加便捷。此外,该功能测试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功能测试机构10,在进行功能测试时,多个功能测试机构10同时对电路板进行测试,提高了电路板的测试效率,进而提高了电路板的生产效率。上述传输装置可以为一整体,仅在正对测试板13的位置开设通孔,该通孔即为传输间隙,以供检测探针穿过。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传输装置包括至少两条传输轨道11,电路板的两侧分别置于两条传输轨道11上进行传输,两条传输轨道11之间形成传输间隙。传输轨道11分别支撑电路板的非功能测试区域,本实施例中用于支撑电路板的两侧,并进行传输,这样,在两条传输轨道11之间则形成上述传输间隙,并且,当电路板移动到正对测试板13时,传输轨道11停止传输,此时,两条传输轨道11相对于测试板13向下移动,带动电路板移动,直至电路板与测试板13的检测探针接触后,电路板与测试板13对位后,即进行功能测试。测试完成后,两条传输轨道11相对于测试板13向上移动,随之带动电路板脱离测试板13,到达设定高度后,两条传输轨道11开始传输,随之继续传输电路板。另外,为了使两传输轨道11稳定传输电路板,每条传输轨道11朝向传输间隙的一侧设有传输轮,并且在每条传输轨道11一侧的传输轮上分别套设传输皮带,通过两侧的传输皮带支撑电路板的两侧,从而既实现传输,在两条传输轨道11之间又具有传输间隙。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两条传输轨道11上分别设置传输电机111,传输电机111的输出轴设有皮带轮113,在皮带轮113以及传输轮的外周套设传输皮带,传输电机111驱动单侧的皮带进行传动,两条传输轨道11互不影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同时驱动两侧的传输轮转动,在两条传输轨道11之间穿设可转动的六轮轴,位于两条传输轨道11的传输轮的一侧,在六轮轴上分别设有传动轮,六轮轴的一端穿出一侧的传输轨道11并通过传输电机111驱动转动,这样,在传动轮和传输轮上套设皮带,可实现两侧的皮带同时传输。在其它实施例中,在上述两侧的传输轨道11之间也可以设置传输轨道11,用以支撑电路板的非功能测试区域,以稳定传输。上述测试板13包括用于固定多个检测探针的探针固定板133,传输间隙的宽度大于探针固定板133的宽度。这样,在将两条传输轨道11向下移动时,传输装置不会与探针固定板133接触,以便于电路板与测试板13的检测探针对位。此外,测试板13还包括测试本体131,测试本体131通过多个检测探针得到测试信号,进而对电路板进行测试,探针固定板133即设于测试板13上。请结合参阅图2、图3以及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功能测试机构10还包括底板101,测试板13固定设于底板101的上部,底板101上设有驱动传输装置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19,当升降机构19驱动传输装置朝向测试板13移动时,检测探针能够穿过传输间隙。即,通过升降机构19,使传输装置上升或下降,以使测试板13的检测探针与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区域抵接。为了驱动该支撑横板191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9包括支撑横板191和升降气缸197,支撑横板191用于支撑传输装置的底部,底板101设有升降气缸197,升降气缸197的输出轴与支撑横板191连接。通过驱动气缸的输出轴的竖向移动,带动支撑横板191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传输装置上下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底板101上竖向电机,在竖向电机旁设置丝杆,通过同步轮使丝杆与竖向电机的输出轴同步转动,并在支撑横板191上设置丝杆螺母,将丝杆穿设于丝杆螺母实现丝杆传动,即通过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横板191上下移动,支撑横板191步进稳定,便于电路板的测试。另外,在上述升降气缸197或竖向电机的两侧分别设置两升降导向杆193,在底板101上设置有横板导向轴承,升降导向杆193穿设于横板导向轴承,通过两侧的升降导向杆193的导线和支撑,使支撑横板191稳定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撑横板191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传输装置的两侧,为了不影响电路板的测试,两个支撑横板191之间的间距至少是大于电路板的长度的,通过两个支撑横板191以稳定支撑传输装置。本实施例中,当该传输装置为两传输轨道11时,支撑横板191分别支撑两传输轨道11的底部,以使多个传输轨道11同步上升或下降。另外,该升降机构19还包括升降油压缓冲器195,升降油压缓冲器195设置在底板101上,用以抵接支撑横板191,进而限制两传输轨道11的移动。并且,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为了稳定固定上述测试板13,在底板101上设有垫板103,测试板13即固定设于垫板103上,测试板13与垫板103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更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传输装置固定设于底板101的上部,测试板13上升或下降,即通过测试板13的移动实现检测探针与电路板功能区域的抵接,实现功能测试。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功能测试机构10还包括用于固定电路板的下压针床结构15。通过下压针床结构15固定电路板,以使检测探针与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区域紧密接触,以便进行功能测试。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下压针床结构15包括针床151,针床151相对于测试板13上下移动,针床151朝向测试板13凸设有多个的定位针,定位针用于抵压电路板。当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区域与测试板13的检测探针接触时,针床151向下移动,定位针对准电路板,并下压,一方面,使电路板准确对位,另一方面,保证了电路板在进行测试时不会上下移动,更加稳定,并且,通过定位针抵压,不会对电路板造成损伤。这样,在针床15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压设在电路板上时,同时,会将与电路板功能测试区域抵接的检测探针向下压,直至与测试本体131内部的触点接触,从而得到测试信号开始测试,通过针床151启动测试,相比于需要手动开启更为方便。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底板101的上部设有驱动针床151上下移动的针床驱动结构154,该针床驱动结构154包括:针床气缸1547,针床气缸1547竖向布置,针床气缸1547的输出轴进行上下移动,针床气缸1547的输出轴与针床固定架153的下部固定连接,针床固定架153朝向传输间隙延伸,针床151与针床固定架153延伸的部分拆卸连接,这样,通过针床气缸1547进而驱动针床151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该针床驱动结构154还包括:气缸安装座1541和针床导向杆1545,气缸安装座1541设置在底板101上,气缸安装座1541形成有气缸安装腔,上述针床气缸1547设于气缸安装腔内,针床气缸1547的输出轴穿过气缸安装座1541的上壁,并与针床固定架153固定连接。另外,位于针床气缸1547的输出轴的两侧,在针床固定架153的底部分别设有竖向布置的针床导向杆1545,在气缸安装座1541的上壁则分别设有针床导向轴承,针床导向杆1545穿过针床导向轴承实现导向,同时,针床气缸1547在驱动针床固定架153移动时,更加稳定。此外,在气缸安装座1541上壁朝向针床151固定件的上部设有多个针床油压缓冲器1543,本实施例为两个,当针床固定架153朝下移动时,针床油压缓冲器1543用于抵接针床固定架153的下部并进行缓冲,以进行限位,避免定位针朝下移动损坏电路板。另外,本实施例中,上述所说的,针床151与针床固定架153延伸的部分拆卸连接的实施方式为:针床151包括有针床固定板和针床定位板,针床固定板凸出有多个定位针,多个定位针穿设过针床定位板,且与针床定位板固定连接,针床定位板与针床固定板之间具有间隙。而针床固定架153的延伸部分形成有针床固定槽,针床固定槽的两侧朝槽内凸出形成有固定条,针床固定槽与固定条之间形成针床卡槽,针床固定槽沿固定条的延伸方向即远离针床气缸1547的方向开口。这样,在安装针床151时,将针床定位板朝向针床固定槽的开口插入,使针床固定板的两侧嵌入针床卡槽内,针床固定板置于针床固定槽内,实现固定,拆卸时反向操作即可。这样,将针床151与针床固定架153实行拆卸连接,可针对不同的电路板快速更换不同的针床151,以便于电路板的准确压入对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下压针床结构15的针床151也可以是板状,只要不影响电路板的结构即可,以稳定抵压电路板的上部。请结合参阅2和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侧的传输轨道11上设有定位气缸115,另一侧的传输轨道11上设有定位挡板,定位气缸115的输出轴朝向或远离传输间隙进行移动。即,当电路板与测试板13对位后,可通过定位气缸115将电路板横向推动,使电路板的另一侧抵接定位挡板,从而实现横向定位,以保证电路板不易横向移动。上述电路板的输出轴连接有定位挡块,定位挡块沿电路板的侧边长度方向延伸,以使定位挡块均匀抵接电路板,避免电路板损坏。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面所说的定位挡板实际上为传输轨道11的一部分,即,在传输皮带的上方设有该定位挡块,且为了不影响传输皮带传输电路板,在朝向传输间隙的方向上,皮带轮113和传输皮带是凸出于定位挡块的,这样,电路板在传输时,即是夹持在两侧的定位挡块之间的,这样,在将电路板置于测试板13上时,传输轨道11运动到一定位置时,电路板在竖直方向上不脱离定位挡块,通过定位挡块的推动,从而横向定位。此外,本实施例中,定位气缸115是设于定位挡板上部的,即在将电路板置于测试板13上时,传输轨道11运动到一定位置时,需要电路板在竖直方向上部分越过定位挡块,以便于定位气缸115推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挡块也可仅设置在另一侧的传输轨道11上,定位挡块可以为挡片。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其中两条传输轨道11之间设有平移机构,平移机构与至少一传输轨道11传动连接,以驱动两轨道板相向或背离移动。通过平移机构可调整两侧传输轨道11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针对不同型号电路板的宽度进行相应调整,实现对不同型号电路板的检测。在针对不同型号电路板进行间距调整时,同时还需要更换对应的测试板13和针床151,以便进行功能测试。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平移机构包括设置在一侧的传输轨道11上可转动的主动丝杆171,以及另一侧的传输轨道11上设有的平移丝杆螺母,主动丝杆171穿设于平移丝杆螺母,通过转动主动丝杆171带动另一侧的传输轨道11相向或背离移动。在需要进行宽度调整时,转动主动丝杆171,主动丝杆171的转动带动平移丝杆螺母朝向或背离一侧的传输轨道11移动,从而带动另一侧的传输轨道11相向或背离移动。并且,为了便于调整主动丝杆171的转动,主动丝杆171穿出与其转动连接的传输轨道11形成转动部,转动部设有转动轮盘1711,在转动轮盘1711的外周则设有摇柄1713,以便转动主动丝杆17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平移机构还包括有与主动丝杆171设置在同侧传输轨道11的从动丝杆173,以及设置在另一侧传输轨道11的平移丝杆螺母,从动丝杆173穿设于平移丝杆螺母,通过转动从动丝杆173螺母带动另一侧的传输轨道11相向或背离移动。从动丝杆173和主动丝杆171分别设置在传输轨道11的两侧,为了不影响电路板的测试,从动丝杆173和主动丝杆171之间的间距至少是大于电路板的长度的。此外,本实施例中,主动丝杆171和从动丝杆173的一端穿过另一侧的传输轨道11,并在主动丝杆171的一端设置主动链轮1715,在从动丝杆173的一端设置从动链轮1731,主动链轮1715和从动链轮1731通过链条传动连接,这样,在转动主动丝杆171的同时,通过链条传动会带动从动丝杆173转动,实现两侧间距的同步调整,以保证两条传输轨道11之间间距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与主动丝杆171转动连接一侧的传输轨道11是固定于支撑横板191的一端的,在支撑横板191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板1911,另一传输轨道11设于支撑板1911和一侧的传输轨道11之间,上述主动丝杆171或从动丝杆173的一端穿设于支撑板1911,并与支撑板1911转动连接,通过支撑板1911和一侧传输轨道11以稳定支撑主动丝杆171或从动丝杆173。这样,主动丝杆171或从动丝杆173的一端穿出支撑板1911分别设有上述主动链轮1715或从动链轮1731。此外,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另一侧传输轨道11的相对移动,在支撑横板191上设有平移导轨1913,在另一侧传输轨道11的底部设有平移滑块,平移滑块在平移导轨1913上进行滑动,实现另一侧传输轨道11的相对移动。请结合参阅图2、图3以及图4,在传输轨道11上还设有光纤传感器117和转速传感器119,光纤传感器117用以检测电路板的位置,同时,转速传感器119检测电路板的传输速度,通过光纤传感器117反馈电路板的位置,转速传感器119反馈传输速度,当电路板到达测试板13的位置时,使传输停止,从而使电路板准确对位。请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个功能测试机构10层叠排布设置。将功能测试机构10层叠排布设置,是为了减少其所占用的面积,最大化的利用生产空间。在实际布置中,功能测试机构10具体为两个,竖向气缸设于底板101下部,竖向气缸的输出轴穿过底板101与支撑横板191连接,且为了不使上方的功能测试机构10的竖向气缸与下方功能测试机构10的针床151固定架相互影响,针床151固定架设于两侧的竖向气缸之间,这样,以最大化利用机体的空间。请结合参阅图6、图7以及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功能测试机,该功能测试机包括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和至少两个接驳台30,该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功能测试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功能测试机构10具有供电路板移出的检测出料口,接驳台30具有供电路板移入的缓冲进料口,每一接驳台30的缓冲进料口正对每一功能测试机构10的检测出料口。传输装置供电路板移入传输的一为检测进料口,供电路板传输移出的一端为检测出料口。即,自功能测试机构10传出的电路板会进入接驳机中,作为电路板传输的中继站,进而将电路板传输到流水线中,一方面,起到传输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减小了功能测试机构10的本体长度。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接驳机也设有两距离可调的接驳轨道31,用以传输不同型号的电路板,两接驳轨道31供电路板移入传输的一端为缓冲进料口,供电路板传输移出的一端为缓冲出料口。具体地,固定一侧的接驳轨道31设有可转动主动接驳丝杆333,活动一侧的接驳轨道31设有接驳丝杆螺母,主动接驳丝杆333传输于接驳丝杆螺母,通过主动接驳丝杆333转动,实现两接驳轨道31的间距可调。同样的,为了保持稳定,在固定一侧的接驳轨道31上还设有从动接驳丝杆331,活动一侧的接驳轨道31设有接驳丝杆螺母,从动接驳丝杆331穿设于接驳丝杆螺母。并且,在主动接驳丝杆333和从动接驳丝杆331的一端穿过活动一侧的接驳轨道31,并在主动接驳丝杆333的一端设置主动接驳链轮3332,在从动接驳丝杆331的一端设置从动接驳链轮3331,主动接驳链轮3332和从动接驳链轮3331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以同步转动调整。主动接驳丝杆333的另一端穿出固定一侧的接驳轨道31形成转动端,接驳机上设置摇柄口与主动接驳丝杆333的转动端正对,以便转动,从而改变两接驳轨道31的间距。此外,在两条接驳轨道31相向一侧设有接驳传输轮311,在两条接驳轨道31之间穿设可转动的接驳六轮轴37,位于两条接驳轨道31的接驳传输轮311的一侧,在接驳六轮轴37上分别设有接驳传动轮,接驳六轮轴37的一端穿出一侧的接驳轨道31,并通过设置在接驳机下方的接驳电机驱动转动,即接驳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接驳六轮轴37的一端均设有电机链轮,通过链条实现传动。这样,为了稳定上述主动接驳丝杆333、从动接驳丝杆331以及接驳六轮轴37,在接驳机上还设有接驳固定架39,活动一侧的接驳轨道31位于固定一侧的接驳轨道31和接驳固定架39之间,主动接驳丝杆333、从动接驳丝杆331以及接驳六轮轴37的一端可转动的设于接驳固定架39上。并且,在固定一侧的接驳轨道31和接驳固定架39之间还设有接驳导向杆35,接驳导向杆35穿过活动一侧的接驳轨道31的接驳导向轴承,实现导向,从而使接驳轨道31在调节宽度时更为稳定。请结合参阅图8和图9,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功能测试机还包括存放测试板13的放置抽屉70,放置抽屉70设于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的下方。测试板13的放置抽屉70用于存储测试板13,以方便更换。在实际布置中,功能测试机还包括有机架100,两个功能测试机构10自下而上设于机架100内,上述接驳机则是固定设于机架100的侧边的,并且,在机架100的另一边还开设有机架100进料口,机架100进料口与功能测试机构10的检测进料口正对,以供电路板传输到功能测试机构10内进行测试。另外,在上述放置抽屉70的侧边和接驳机的正下方设有控制功能测试机运行和检测的工控机50,通过上述设置,最大化的利用空间,减少功能测试机所占用的空间。并且,在机架100上设有多个开合门,多个开合门分别正对上述多个功能测试机构10和放置抽屉70,以避免保护机体内部,从而稳定进行功能测试。在实际的流水线布置中,为了将流水线上的电路板传输到上述两个功能测试机构10内进行测试,分别设有第一进料流水线和第二进料流水线,第一进料流水线和第二进料流水线分别正对上述两个机架100进料口,第一进料流水线设于下方,且为主要的电路板运输流水线,当电路板沿第一进料流水线传至第二进料流水线的位置时,每隔一个电路板,通过机械臂将电路板自第一进料流水线拿取,放置第二进料流水线,之后,第一进料流水线和第二进料流水线的电路板传至上下两个功能测试机构10进行测试,测试完毕后,分别传至两接驳机上。在出料时,下方的接驳机的缓冲出料口接出料流水线,主要进行电路板的出料传输,上方的接驳机的缓冲出料口接入一个倾斜的出料滑轨,出料滑轨的另一端正对出料流水线,自上方传出的电路板则会移至出料滑轨移,并滑至出料流水线,与下方的电路板统一进行传输。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功能测试机构,每个所述功能测试机构包括:

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用于传送电路板,并设有供所述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区域显露的传输间隙;

测试板,所述测试板设有检测探针,所述检测探针能够穿过所述传输间隙与所述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区域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包括至少两条传输轨道,所述电路板的两侧分别置于两条所述传输轨道上进行传输,两条所述传输轨道之间形成所述传输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两条所述传输轨道之间设有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与至少一所述传输轨道传动连接,以驱动两所述传输轨道相向或背离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设置在一侧的所述传输轨道上可转动的主动丝杆,以及另一侧的所述传输轨道上设有的平移丝杆螺母,所述主动丝杆穿设于所述平移丝杆螺母,通过转动所述主动丝杆带动另一侧的所述传输轨道相向或背离移动。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测试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电路板的下压针床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针床结构包括针床,所述针床相对于所述测试板上下移动,所述针床朝向所述测试板凸设有多个的定位针,所述定位针用于抵压电路板。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测试机构还包括底板,所述测试板设于所述底板的上部,所述底板上设有驱动所述传输装置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当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传输装置朝向所述测试板移动时,所述检测探针能够穿过所述传输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横板和竖向气缸,所述支撑横板用于支撑所述传输装置的底部,所述底板设有竖向气缸,所述竖向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支撑横板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功能测试机构层叠排布设置。

10.一种功能测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接驳台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所述功能测试机构具有供电路板移出的检测出料口,所述接驳台具有供电路板移入的缓冲进料口,每一所述接驳台的缓冲进料口正对每一所述功能测试机构的检测出料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和功能测试机。其中,多工位电路板的功能测试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功能测试机构,每个所述功能测试机构包括: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用于传送电路板,并设有供所述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区域显露的传输间隙;测试板,所述测试板设有检测探针,所述检测探针能够穿过所述传输间隙与所述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区域抵接。提高了电路板的测试效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郭国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8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