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茶工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翻炒设备。
背景技术:
茶叶翻炒是绿茶等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其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是散发茶叶的清香,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
现有的茶叶翻炒方式包括机械茶叶翻炒和人工茶叶翻炒两种,人工茶叶翻炒,工作效率较低,耗时耗力;机械茶叶翻炒,自动化程度低,茶叶翻炒不均匀,影响茶叶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茶叶翻炒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翻炒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弧形加热板,弧形加热板上固定连接有翻炒桶,弧形加热板内均匀分布有一排电加热器,转轴穿过翻炒桶中心,转轴上位于翻炒桶内固定连接有翻炒板,翻炒桶内壁直径中间窄两边宽,翻炒板与翻炒桶的内部空间配合,沿翻炒桶内壁旋转,翻炒桶上方中心设置进料口,翻炒桶两侧底部设置出料口,出料口设置出料门,进料口设置进料门。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加热板配合包覆翻炒桶。
作为优选,所述电加热器通过导线连接有加热温度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与两支撑架间分别设置有轴承。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底部设置有电机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茶叶翻炒设备通过翻炒桶和弧形加热板的配合设置模拟炒锅,通过转轴带动翻炒板翻炒模拟人工翻炒,茶叶每次通过翻炒板转动翻炒就会实现上下位置的调换,茶叶翻炒均匀。且翻炒桶内壁形状特殊,翻炒桶内壁直径中间窄两边宽,这样就方便实现茶叶的进出料便利,自动化程度高,该茶叶翻炒设备克服了现有人工茶叶翻炒和机械茶叶翻炒的缺点,制作茶叶质量高,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局部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一种左视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架,3、转轴,4、电机,5、轴承,6、翻炒桶,7、翻炒板,8、弧形加热板,9、电加热器,10、进料口,11、出料口,12、电机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茶叶翻炒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两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转轴3,转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电机4,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弧形加热板8,弧形加热板上固定连接有翻炒桶6,弧形加热板内均匀分布有一排电加热器9,转轴穿过翻炒桶中心,转轴上位于翻炒桶内固定连接有翻炒板7,翻炒桶内壁直径中间窄两边宽,翻炒板与翻炒桶的内部空间配合,沿翻炒桶内壁旋转,翻炒桶上方中心设置进料口10,翻炒桶两侧底部设置出料口11,出料口设置出料门,进料口设置进料门。弧形加热板配合包覆翻炒桶。电加热器通过导线连接有加热温度控制器。转轴与两支撑架间分别设置有轴承5。电机底部设置有电机底座12。
该茶叶翻炒设备通过翻炒桶和弧形加热板的配合设置模拟炒锅,通过转轴带动翻炒板翻炒模拟人工翻炒,茶叶每次通过翻炒板转动翻炒就会实现上下位置的调换,茶叶翻炒均匀。且翻炒桶内壁形状特殊,翻炒桶内壁直径中间窄两边宽,这样就方便实现茶叶的进出料便利,自动化程度高,该茶叶翻炒设备克服了现有人工茶叶翻炒和机械茶叶翻炒的缺点,制作茶叶质量高,经济效益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1.一种茶叶翻炒设备,包括底座,其特征是,所述底座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弧形加热板,弧形加热板上固定连接有翻炒桶,弧形加热板内均匀分布有一排电加热器,转轴穿过翻炒桶中心,转轴上位于翻炒桶内固定连接有翻炒板,翻炒桶内壁直径中间窄两边宽,翻炒板与翻炒桶的内部空间配合,沿翻炒桶内壁旋转,翻炒桶上方中心设置进料口,翻炒桶两侧底部设置出料口,出料口设置出料门,进料口设置进料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翻炒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弧形加热板配合包覆翻炒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翻炒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电加热器通过导线连接有加热温度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翻炒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转轴与两支撑架间分别设置有轴承。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翻炒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电机底部设置有电机底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