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当今半导体工业大多数应用的是基于硅的集成电路。
目前在对在介质基片上布线互连好的集成电路的检测安装过程中,多数情况下作业人员是通过双手拿取介质基片操作的,这样来回拿取检测和安装,手上汗液和灰尘脏污会对介质基片上的集成电路造成污染,汗液残留在集成电路上会对集成电路造成腐蚀,影响集成电路后续的正常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便于对介质基片的取卸,减少手上汗液和灰尘脏污对介质基片上的集成电路造成的污染和腐蚀。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置有承载梁板,所述承载梁板的底部左侧前后两端和底部右侧前后两端均固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底部与工作台相固接,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放置平台、检测平台和安装平台,所述工作台的内腔顶部通过螺栓固接有泵箱体,所述泵箱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抽气泵;
所述承载梁板的顶部开设有承载槽,且承载槽的内腔底部贯穿承载梁板的底部,所述承载槽的内腔左右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位移丝杆,且位移丝杆的右端贯穿承载梁板的右侧壁,所述承载梁板的右侧设置有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的左侧动力输出端与位移丝杆贯穿承载梁板右侧壁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位移丝杆上螺接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与承载槽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座的底部设置有气缸,且气缸位于承载梁板的下方,所述气缸上的活塞杆的底部固接有支撑条板;
所述支撑条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调节槽,且调节槽的内腔底部贯穿支撑条板的底部,两组所述调节槽的内腔均滑动连接有限位通管,两组所述限位通管的外壁均固接有挡块,且挡块位于支撑条板的下方,两组所述限位通管的底部均设置有真空吸盘,两组所述限位通管上均螺接有限位旋钮座,且限位旋钮座位于支撑条板的顶部,两组所述限位通管的顶部输出端连通有汇流管,所述汇流管的后侧输出端连通有抽气软长管,所述抽气软长管的底部输出端伸入泵箱体的内腔,且抽气软长管伸入泵箱体内腔的一端与抽气泵的后侧输入端相连通。
优选地,上述用于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中,所述承载座的前后两侧壁对称设置有导向稳定块,所述承载槽的内腔前后两侧壁对称开设有与导向稳定块相配合的导向稳定槽,通过导向稳定块在导向稳定槽中滑动,便于对承载座在承载槽中进行稳定导向移动。
优选地,上述用于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中,所述正反转电机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架,且支撑板架的左侧前后两侧壁分别与右侧前后两组支撑柱相固接,便于对正反转电机的支撑固定。
优选地,上述用于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中,所述限位旋钮座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圈,增大限位旋钮座与支撑条板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对限位通管的限位固定。
优选地,上述用于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中,所述调节槽的内腔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滑形槽,所述限位通管的外壁前后两侧对称固接有棱滑块,且棱滑块远离限位通管的一端伸入滑形槽的内腔,通过棱滑块在滑形槽中滑动,便于对限位通管在调节槽中的灵活移动。
优选地,上述用于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中,所述滑形槽的内腔高于大于棱滑块的厚度,便于限位旋钮座在限位通管上松卸后,使限位通管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活动。
优选地,上述用于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中,两组所述限位通管的外壁均设置有与限位旋钮座相配合的外螺纹,且外螺纹位于棱滑块的顶部,便于限位旋钮座在限位通管上的旋拧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第一:通过真空吸盘、限位通管、汇流管、抽气软长管和抽气泵的配合,便于对介质基片进行真空吸附取卸,减少作业人员手拿取时手上汗液和灰尘脏污对介质基片上的集成电路造成的污染和腐蚀;
第二:通过气缸的伸缩调节作用,通过正反转电机、承载座、承载槽和位移丝杆的配合,便于对需要取卸的介质基片在放置平台、检测平台和安装平台上进行输送转移;
第三:通过在限位通管上旋拧松紧限位旋钮座,通过在调节槽中活动调节限位通管,从而便于对两组限位通管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在可调节范围内,便于真空吸盘对不同长度尺寸的介质基片进行吸附固定取卸。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位置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工作台,2-承载梁板,3-支撑柱,4-放置平台,5-检测平台,6-安装平台,7-泵箱体,8-抽气泵,9-承载槽,10-位移丝杆,11-正反转电机,12-承载座,13-气缸,14-支撑条板,15-调节槽,16-限位通管,17-挡块,18-真空吸盘,19-限位旋钮座,20-汇流管,21-抽气软长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顶部设置有承载梁板2,承载梁板2的底部左侧前后两端和底部右侧前后两端均固接有支撑柱3,且支撑柱3的底部与工作台1相固接,工作台1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放置平台4、检测平台5和安装平台6,工作台1的内腔顶部通过螺栓固接有泵箱体7,泵箱体7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抽气泵8,承载梁板2的顶部开设有承载槽9,且承载槽9的内腔底部贯穿承载梁板2的底部,承载槽9的内腔左右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位移丝杆10,且位移丝杆10的右端贯穿承载梁板2的右侧壁,承载梁板2的右侧设置有正反转电机11,正反转电机1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架,且支撑板架的左侧前后两侧壁分别与右侧前后两组支撑柱3相固接,便于对正反转电机11的支撑固定,正反转电机11的左侧动力输出端与位移丝杆10贯穿承载梁板2右侧壁的一端相连接,位移丝杆10上螺接有承载座12,承载座12与承载槽9滑动连接,承载座12的前后两侧壁对称设置有导向稳定块,承载槽9的内腔前后两侧壁对称开设有与导向稳定块相配合的导向稳定槽,通过导向稳定块在导向稳定槽中滑动,便于对承载座12在承载槽9中进行稳定导向移动,承载座12的底部设置有气缸13,且气缸13位于承载梁板2的下方,气缸13上的活塞杆的底部固接有支撑条板14,支撑条板14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调节槽15,且调节槽15的内腔底部贯穿支撑条板14的底部,两组调节槽15的内腔均滑动连接有限位通管16,调节槽15的内腔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滑形槽,限位通管16的外壁前后两侧对称固接有棱滑块,且棱滑块远离限位通管16的一端伸入滑形槽的内腔,通过棱滑块在滑形槽中滑动,便于对限位通管16在调节槽15中的灵活移动,滑形槽的内腔高于大于棱滑块的厚度,便于限位旋钮座19在限位通管16上松卸后,使限位通管16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活动,两组限位通管16的外壁均固接有挡块17,且挡块17位于支撑条板14的下方,两组限位通管16的底部均设置有真空吸盘18,两组限位通管16上均螺接有限位旋钮座19,且限位旋钮座19位于支撑条板14的顶部,两组限位通管16的外壁均设置有与限位旋钮座19相配合的外螺纹,且外螺纹位于棱滑块的顶部,便于限位旋钮座19在限位通管16上的旋拧调节,限位旋钮座19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圈,增大限位旋钮座19与支撑条板14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对限位通管16的限位固定,两组限位通管16的顶部输出端连通有汇流管20,汇流管20的后侧输出端连通有抽气软长管21,抽气软长管21的底部输出端伸入泵箱体7的内腔,且抽气软长管21伸入泵箱体7内腔的一端与抽气泵8的后侧输入端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将介质基片存放在放置平台4上,启动正反转电机11,通过正反转电机11的正转动带动位移丝杆10转动,通过位移丝杆10的转动带动承载座12在承载槽9中向左滑动,通过气缸13的伸长将支撑条板14向放置平台4处贴近移动,启动抽气泵8,通过抽气泵8进行抽气,气体通过限位通管16输送到汇流管20中,再由汇流管20输送到抽气软长管21中,最后被抽气泵8排出,使真空吸盘18与介质基片上的集成电路之间形成真空,从而便于对介质基片进行真空吸附取卸,减少作业人员手拿取时手上汗液和灰尘脏污对介质基片上的集成电路造成的污染和腐蚀,吸附取物后,通过气缸13的收缩使支撑条板14远离放置平台4,通过正反转电机11的反转动带动位移丝杆10转动,通过位移丝杆10的转动带动承载座12在承载槽9中向右滑动,真空吸盘18吸附固定的集成电路移动到检测平台5的上方时,通过气缸13伸长使真空吸盘18吸附固定的集成电路向检测平台5处贴近,并在贴近后关闭抽气泵8使介质基片落在检测平台5上,作业人员通过集成电路检测仪对介质基片上的集成电路在检测平台5上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继续通过抽气泵8工作,使真空吸盘18对其吸附固定,和气缸13的收缩作用,以及正反转电机11继续反转动带动位移丝杆10转动,使其带动承载座12在承载槽9中向右滑动,移至安装平台6上方时,进行放下,在安装平台6上进行介质基片安装工作,而检测适不合格时,在检测平台5上被取走,同时重新从放置平台4上吸附拿取介质基片,从而便于对需要取卸的介质基片在放置平台4、检测平台5和安装平台6上进行输送转移,通过在限位通管16上旋拧松紧限位旋钮座19,通过在调节槽15中活动调节限位通管16,从而便于对两组限位通管16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在可调节范围内,便于真空吸盘18对不同长度尺寸的介质基片进行吸附固定取卸。
上述表格中的电器型号仅为本实施例可以使用的方案选择的两种,其它符合本实施例使用要求的电器元件均可,且气缸、抽气泵和正反转电机均设置有与其相配套的控制开关,且气缸、抽气泵和正反转电机分别通过相配套的控制开关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且控制开关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1.一种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设置有承载梁板(2),所述承载梁板(2)的底部左侧前后两端和底部右侧前后两端均固接有支撑柱(3),且支撑柱(3)的底部与工作台(1)相固接,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放置平台(4)、检测平台(5)和安装平台(6),所述工作台(1)的内腔顶部通过螺栓固接有泵箱体(7),所述泵箱体(7)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抽气泵(8);
所述承载梁板(2)的顶部开设有承载槽(9),且承载槽(9)的内腔底部贯穿承载梁板(2)的底部,所述承载槽(9)的内腔左右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位移丝杆(10),且位移丝杆(10)的右端贯穿承载梁板(2)的右侧壁,所述承载梁板(2)的右侧设置有正反转电机(11),所述正反转电机(11)的左侧动力输出端与位移丝杆(10)贯穿承载梁板(2)右侧壁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位移丝杆(10)上螺接有承载座(12),所述承载座(12)与承载槽(9)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座(12)的底部设置有气缸(13),且气缸(13)位于承载梁板(2)的下方,所述气缸(13)上的活塞杆的底部固接有支撑条板(14);
所述支撑条板(14)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调节槽(15),且调节槽(15)的内腔底部贯穿支撑条板(14)的底部,两组所述调节槽(15)的内腔均滑动连接有限位通管(16),两组所述限位通管(16)的外壁均固接有挡块(17),且挡块(17)位于支撑条板(14)的下方,两组所述限位通管(16)的底部均设置有真空吸盘(18),两组所述限位通管(16)上均螺接有限位旋钮座(19),且限位旋钮座(19)位于支撑条板(14)的顶部,两组所述限位通管(16)的顶部输出端连通有汇流管(20),所述汇流管(20)的后侧输出端连通有抽气软长管(21),所述抽气软长管(21)的底部输出端伸入泵箱体(7)的内腔,且抽气软长管(21)伸入泵箱体(7)内腔的一端与抽气泵(8)的后侧输入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12)的前后两侧壁对称设置有导向稳定块,所述承载槽(9)的内腔前后两侧壁对称开设有与导向稳定块相配合的导向稳定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转电机(1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架,且支撑板架的左侧前后两侧壁分别与右侧前后两组支撑柱(3)相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旋钮座(19)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槽(15)的内腔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滑形槽,所述限位通管(16)的外壁前后两侧对称固接有棱滑块,且棱滑块远离限位通管(16)的一端伸入滑形槽的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形槽的内腔高于大于棱滑块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安装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限位通管(16)的外壁均设置有与限位旋钮座(19)相配合的外螺纹,且外螺纹位于棱滑块的顶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