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平开窗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采用的外窗主要有平开窗和推拉窗2种。其中,推拉窗推广使用初期,曾以使用可靠、加工简单的优势走俏市场,但经过多年工程实践的考验,其许多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出来,是毛坯房竣工验收检查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建筑部件之一,其主要缺点是密封性能较差,气密性和水密封性指标都不好,对于保温、绝热、节能及环境舒适度是不利的。而平开窗的最大优点是密封性能良好,在保证型材刚度的情况下,其缝隙极小,气密封和水密封性指标要比推拉窗高出1~2级。
现有的平开窗一般分为内平开窗和外平开窗2种,其中,外平开窗是传统、简洁的开启方式,其优点是不占用室内空间,且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内平开窗通过五金联动装置可实现上悬倾开、内平开两种功能,其优点是安全灵活,窗户外侧玻璃易于清洁,而且可以柔和置换室内空气。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内平开窗在使用过程中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向室内漏水现象,特别是高层建筑物外墙使用平开窗,渗漏问题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在受风压的情况下,室外的雨水会通过密封条进入窗框的构造腔内,由于窗框的构造腔的一端是窗框的转角,而现有的铝合金窗框的转角是通过两块45度切角的铝型材拼接而成的,使得该拼缝难以达到可靠的密封,因而雨水会沿着窗框的转角流向室内。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一般采用注胶的方法,在转角处形成注胶层以达到防渗漏的目的。但这种方式难以维持很久,因为该注胶层在后续的窗框清理过程中很容易被破坏,导致渗水到转角拼缝处而发生渗漏。
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告号为cn20170514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平开窗的密封装置,包括密封装置,密封装置成l形,其转角外围设有环形凹槽,构成覆盖窗框转角拼缝的内凹结构;密封装置的底边上设有通孔,底边的底部还设有凹槽,凹槽的一端与通孔连通,另一端与内凹结构连通,转角装置的一侧还设有凸边,其大小与窗框型材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能够通过通孔将雨水排出,并且利用凸边起到防水台的作用,但是在雨水较大的情况时,通孔无法及时将雨水排出,导致雨水沿着凸边与窗框的缝隙处渗漏到室内,从而导致密封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用于平开窗的密封装置,其具有密封性好,防止渗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平开窗的密封装置,包括窗框、与窗框连接的窗扇,所述窗框内壁中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窗扇的端面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一挡板与卡接槽相卡接配合,所述第一挡板朝向窗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之间形成密封槽,所述卡接槽朝向第一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密封槽相卡接配合的第三密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窗扇与窗框相匹配卡接的时候,第一挡板与卡接槽相卡接配合,同时卡接槽内的第三密封板能够与第一挡板上的密封槽相卡接配合,保证了窗扇在关闭的时候能够充分的与窗框相卡接配合,从而能够增加窗扇与窗框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能够防止雨水从窗框与窗扇之间的缝隙中渗漏进屋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密封片,所述第三密封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密封片,所述第一弹性密封片与第二弹性密封片相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窗扇与窗框相卡接配合的时候,第一密封片与第二密封片相抵接,从而能够在密封槽与第三密封板相卡接的时候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保证窗框与窗扇之间良好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片,所述第三密封板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磁片,所述第一磁片与第二磁片磁性配合,所述第一弹性密封片与第二弹性密封片位于第一磁片与第二磁片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三密封板与密封槽相卡接配合的时候,第一磁片与第二磁片相互吸引,从而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能够作用与并夹紧第一弹性密封片和第二弹性密封片,使第三密封板与密封槽的卡接配合更加的紧密,保证窗扇与窗框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密封板朝向窗框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弧状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状凹槽的设置可以形成一个导流槽,在雨水较大的时候,雨水会沿着弧状凹槽的长度方向流走,从而防止雨水进入到窗框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状凹槽的内壁开设有多个进水通孔,所述第一密封板内开设有导引通道,所述导引通道与进水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板的下端开设有与导引通道相连通的排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较多的时候,雨水能够进入到进水通孔中,进入进水通孔内的雨水从导引通道中流动至排水孔中,并从排水孔中排出,从而能够将雨水及时的排出,不会导致雨水在弧状凹槽处的堆积,防止雨水积留过多进入到窗框内部,保证窗扇与窗框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通孔的拐角处设置为圆弧倒角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倒角状的设置能够使雨水能够更加顺利的进入到进水通孔与导引通道中,从而能够保证雨水顺利的排出,保证窗框与窗扇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槽朝向第一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凸台,所述防水凸台与第一密封板朝向窗框内壁的一侧相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窗框与窗扇相匹配卡接的时候,防水凸台能够与第一密封板的侧壁相抵接,从而能够保证将雨水限位在弧状凹槽,防止雨水进入到窗框内,保证窗扇与窗框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凸台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密封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水凸台与第一密封板的侧壁相抵接的时候,第三弹性密封片能够起到密封作用,保证窗框与窗扇之间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窗扇与窗框相匹配卡接的时候,第一挡板与卡接槽相卡接配合,同时卡接槽内的第三密封板能够与第一挡板上的密封槽相卡接配合,保证了窗扇在关闭的时候能够充分的与窗框相卡接配合,从而能够增加窗扇与窗框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能够防止雨水从窗框与窗扇之间的缝隙中渗漏进屋内;
2、在第三密封板与密封槽相卡接配合的时候,第一磁片与第二磁片相互吸引,从而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能够作用与并夹紧第一弹性密封片和第二弹性密封片,使第三密封板与密封槽的卡接配合更加的紧密,保证窗扇与窗框之间的密封性;
3、弧状凹槽的设置可以形成一个导流槽,在雨水较大的时候,雨水会沿着弧状凹槽的长度方向流走,从而防止雨水进入到窗框内部;
4、在雨水较多的时候,雨水能够进入到进水通孔中,进入进水通孔内的雨水从导引通道中流动至排水孔中,并从排水孔中排出,从而能够将雨水及时的排出,不会导致雨水在弧状凹槽处的堆积,防止雨水积留过多进入到窗框内部,保证窗扇与窗框之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窗框与窗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窗框与窗扇之间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窗框;2、窗扇;3、第一挡板;4、卡接槽;5、第一密封板;6、第二密封板;7、密封槽;8、第三密封板;9、第一弹性密封片;10、第二弹性密封片;11、第一磁片;12、第二磁片;13、弧状凹槽;14、进水通孔;15、导引通道;16、排水孔;17、防水凸台;18、第三弹性密封片;1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用于平开窗的密封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窗框1,窗框1上活动连接有窗扇2,窗扇2上设置有把手19,窗框1内壁中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3,窗扇2的端面开设有卡接槽4,第一挡板3与卡接槽4相卡接配合,在窗扇2关闭的时候,第一挡板3能够与卡接槽4相卡接配合,从而能够保证窗扇2与窗框1之间的密闭性。
如图2所示,第一挡板3(图中未示出)朝向窗扇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板5和第二密封板6,第一密封板5与第二密封板6之间形成密封槽7,卡接槽4朝向第一挡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密封槽7相卡接配合的第三密封板8,在第一挡板3与卡接槽4相贴合的时候,第三密封板8能够与密封槽7相卡接配合,从而能够保证窗扇2与窗框1之间的连接密封性,防止雨水进入到窗框1内部。
如图2所示,密封槽7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密封片9,第三密封板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密封片10,第一弹性密封片9与第二弹性密封片10相配合,密封槽7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片11,第三密封板8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磁片12,第一磁片11与第二磁片12磁性配合,第一弹性密封片9与第二弹性密封片10位于第一磁片11与第二磁片12之间。
如图2所示,在第三密封板8与密封槽7相卡接的时候,第一磁片11与第二磁片12相相互吸引,在第一磁片11与第二磁片12的作用下能够夹紧第一弹性密封片9以及第二弹性密封片10,从而能够加强窗扇2与窗框1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连接密封性,防止雨水进入到窗框1的内部。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密封板5朝向窗框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弧状凹槽13,弧状凹槽13的设置使第一密封板5的侧壁形成一个弧状的防水台,在雨水较多的时候,弧状凹槽13会对雨水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防止雨水进入到窗框1内。
如图3所示,弧状凹槽13的内壁开设有多个进水通孔14,进水通孔14的拐角处设置为圆弧倒角状,第一密封板5内开设有导引通道15,导引通道15与进水通孔14相连通,第一密封板5的下端开设有与导引通道15相连通的排水孔16,在雨水较多的时候,雨水会从进水通孔14中进入导引通道15内,导引通道15中的雨水再从排水孔16排出,从而雨水不会发生积留,保证窗扇2与窗框1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2所示,卡接槽4朝向第一挡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凸台17,防水凸台17与第一密封板5朝向窗框1内壁的一侧相卡接,防水凸台1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密封片18,在窗框1与窗扇2相匹配卡接的时候,防水凸台17外侧的第三弹性密封片18能够与第一密封板5的侧壁相卡接,保证窗框1与窗扇2之间的密封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平开窗的密封装置,包括窗框(1)、与窗框(1)连接的窗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内壁中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3),所述窗扇(2)的端面开设有卡接槽(4),所述第一挡板(3)与卡接槽(4)相卡接配合,所述第一挡板(3)朝向窗扇(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板(5)和第二密封板(6),所述第一密封板(5)与第二密封板(6)之间形成密封槽(7),所述卡接槽(4)朝向第一挡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密封槽(7)相卡接配合的第三密封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平开窗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7)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密封片(9),所述第三密封板(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密封片(10),所述第一弹性密封片(9)与第二弹性密封片(10)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平开窗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7)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片(11),所述第三密封板(8)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磁片(12),所述第一磁片(11)与第二磁片(12)磁性配合,所述第一弹性密封片(9)与第二弹性密封片(10)位于第一磁片(11)与第二磁片(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平开窗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板(5)朝向窗框(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弧状凹槽(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平开窗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状凹槽(13)的内壁开设有多个进水通孔(14),所述第一密封板(5)内开设有导引通道(15),所述导引通道(15)与进水通孔(14)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板(5)的下端开设有与导引通道(15)相连通的排水孔(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平开窗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孔(14)的拐角处设置为圆弧倒角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平开窗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4)朝向第一挡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凸台(17),所述防水凸台(17)与第一密封板(5)朝向窗框(1)内壁的一侧相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平开窗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凸台(1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密封片(1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