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0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煮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产线,特别是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来熬煮、保温汤水的设备,是将加热结构与保温结构集成设置,导致该设置的体积较为庞大,一方面不利于搬运,另一方面如果在空间较为狭小的地方,则无法使用。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将保温结构和熬煮结构分体设置,解决空间不足问题的熬煮生产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将保温功能和熬煮功能分体设置,解决空间不足问题的熬煮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包括:加热机构,包括含有加热空间的加热箱,且在加热箱上设置有与加热空间相连通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并在加热空间的底部设置有加热部;电气柜,位于加热箱的一侧,且电气柜与加热部电连接;保温机构,包括含有保温空间的锅体,且在锅体上设置有与保温空间相连通的第二进料口与第二出料口,其中,第二出料口与第一进料口通过管路相连,并在该管路上设置有水泵,第二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通过管路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加热空间中的第一进料口所在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出料口所在的水平高度。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第一进料口开设于加热空间的底部,第一出料口靠近于加热空间的开口端。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保温空间中的第二进料口所在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出料口所在的水平高度。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第二进料口位于保温空间的开口端,第二出料口靠近于保温空间的底部。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加热部包括若干根平铺于加热空间底部的加热管,其中,若干根加热管通过安装板固定于电气柜上,并与电气柜中的控制部电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加热箱呈夹层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加热箱包括内外嵌套连接的箱体,分别为内箱体与外箱体,其中,在内箱体与外箱体之间通过保温棉进行填充。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锅体呈夹层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锅体包括内外嵌套连接的壳体,分别为内壳体与外壳体,其中,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通过保温棉进行填充。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还设置有一层加强板。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在加热空间的开口端活动连接有一个箱盖,其中,沿加热空间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安装平面,且在安装平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锁紧部。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在箱盖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并排的旋转臂,在加热箱上设置有两个与旋转臂位置相对应的固定臂,其中,每一个旋转臂与对应固定臂之间通过转轴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锁定部包括安装于箱盖边缘的固定块,和与固定块位置相对应的固定座,且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螺纹部,以及螺接在螺纹部上的手柄。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螺纹部呈t型结构设置,其中,螺纹部包括与固定座旋转连接的杆件,和与手柄螺接的螺杆。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在第二出料口处安装有一个过滤网板,其中,该过滤网板滑接于锅体上。

在上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中,在加热箱的下方设置一个支架,其中,电气柜安装于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将加热功能与保温功能分体设置,解决了由于加热、保温集成导致设备体积较大的问题,提高恒温熬煮生产线使用的灵活性,另外,由于加热机构与保温机构之间形成食材加热、保温的循环结构,使得食材始终保持在预设温度的范围内,从而提高食材食用的卫生与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加热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保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保温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保温机构的剖视图。

图中,100、加热机构;110、加热箱;111、加热空间;112、内箱体;113、外箱体;120、第一进料口;130、第一出料口;140、加热部;141、加热管;142、安装板;150、电气柜;160、箱盖;161、旋转臂;162、固定臂;163、转轴;164、把手;170、安装平面;180、锁紧部;181、固定块;182、固定座;183、手柄;184、杆件;185、螺杆;190、支架;200、保温机构;210、锅体;211、保温空间;212、内壳体;213、外壳体;214、加强板;220、第二进料口;230、第二出料口;240、过滤网板;250、支脚;300、管路;400、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包括:加热机构100,包括含有加热空间111的加热箱110,且在加热箱110上设置有与加热空间111相连通的第一进料口120和第一出料口130,并在加热空间11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部140;电气柜150,位于加热箱110的一侧,且电气柜150与加热部140电连接;保温机构200,包括含有保温空间211的锅体210,且在锅体210上设置有与保温空间211相连通的第二进料口220与第二出料口230,其中,第二出料口230与第一进料口120通过管路300相连,并在该管路300上设置有水泵400,第二进料口220与第一出料口130通过管路300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在加热空间111与保温空间211内均含有汤水,当保温空间211内的汤水温度下降时,在水泵400的作用下,将保温空间211中的汤水,经第二出料口230、管路300、第一进料口120进入加热空间111内,进行加热处理,而加热空间111内原有的,且温度较高的汤水经第一出料口130、管路300、第二进料口220进入保温空间211内,从而使得保温空间211中的汤水始终维持在预设温度的范围内,进而提高汤水饮用的卫生与健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将加热功能与保温功能分体设置,解决了由于加热、保温集成导致设备体积较大的问题,提高恒温熬煮生产线使用的灵活性,另外,由于加热机构100与保温机构200之间形成食材加热、保温的循环结构,使得食材始终保持在预设温度的范围内,从而提高食材食用的卫生与健康。

进一步,由于加热空间111内的汤水始终处于恒温状态(当加热空间111中的汤水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通过电气柜150控制加热部140工作,加热汤水;当加热空间111内的汤水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通过电气柜150切断加热部140,其中,可在加热空间111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来实时监测加热空间111内的温度),即加热空间111内上层汤水的温度与下层汤水的温度一致,当保温空间211内汤水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通过水泵400,将保温空间211中的汤水经第二出料口230、第一进料口120进入加热空间111内,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将加热空间111中的第一进料口120所在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出料口130所在的水平高度。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低于预设温度的汤水通过第一进料口120进入加热空间111时,能够将原本位于加热空间111内,且温度达到预设温度的汤水从第一出料口130中“挤出”,而后经过管路300、第二进料口220进入保温空间211内,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其一,避免低于预设温度的汤水在进入加热空间111时,与原先达到预设温度的汤水发生大面积的交叉,而导致从第一出料口130流出的汤水低于预设温度;其二,由于加热部140位于加热空间111的底部,使得低于预设温度的汤水在进入加热空间111后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加热处理,提高加热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进料口120开设于加热空间111的底部,第一出料口130靠近于加热空间111的开口端。

进一步,由于该保温空间211是一个恒温空间,其中,在保温空间211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保温空间211内的汤水温度,当保温空间211内的汤水温度下降时,则需要将保温空间211中的汤水与加热空间111中的汤水进行“交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保温空间211中的第二进料口220所在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出料口230所在的水平高度。而之所以采用上述的设置方式,一方面,由于保温空间211中的温度传感器位于保温空间211的底部,而为了避免从加热空间111中输送过来,并达到预设温度的汤水与保温空间211中低于预设温度的汤水发生大面积的交叉而导致其温度再次不符合预设温度,因此,第二进料口220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出料口230的水平高度,另一方面,由于达到预设温度的汤水由上而下进入保温空间211,能够进一步加快将保温空间211中未达到预设温度的汤水“压入”管路300中,在加快后续加热速率的情况下,降低水泵400的功耗。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进料口220位于保温空间211的开口端,第二出料口230靠近于保温空间211的底部。

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由于加热部140在工作时处于水环境中,因此,该加热部140需要有较高的防水性能,所以,本实施例中的加热部140包括若干根平铺于加热空间111底部的加热管141,其中,若干根加热管141通过安装板142固定于电气柜150上,并与电气柜150中的控制部电连接。

进一步,为了提高加热箱110的加热效果,避免热量散发,将加热箱110设置呈夹层结构,即加热箱110包括内外嵌套连接的箱体,分别为内箱体112与外箱体113,其中,在内箱体112与外箱体113之间通过保温棉进行填充,且第一进料口120与第一出料口130均贯穿内箱体112与外箱体113,并与加热空间111相连通。

进一步,为了提高保温箱的保温效果,延缓保温空间211内汤水热量的散发,将锅体210设置呈夹层结构,即锅体210包括内外嵌套连接的壳体,分别为内壳体212与外壳体213,其中,在内壳体212与外壳体213之间通过保温棉进行填充,且第二进料口220与第二出料口230均贯穿内壳体212与外壳体213,并与保温空间211相连通。

进一步,一般为了提高加热速率,以及能够在单位时间服务更多的员工,因此,加热空间111的容积小于保温空间211的容积,由于保温空间211所在的载体(锅体210)由内壳体212、外壳体213嵌套而成,因此,在内壳体212与外壳体213之间还设置有一层加强板214,从而提高锅体210的强度,减小锅体210的变形量。

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箱110的密封效果,在加热空间111的开口端活动连接有一个箱盖160,其中,沿加热空间111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安装平面170,且在安装平面170上设置有若干个锁紧部180。

当箱盖160合上加热箱110时,通过锁紧部180锁定箱盖160与加热箱110之间的连接,提高加热空间111的密封性,避免汤水在进行加热时,造成热量的流失。

进一步优选地,为了提高箱盖160与加热箱110之间旋转的顺畅性,其中,在箱盖160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并排的旋转臂161,在加热箱110上设置有两个与旋转臂161位置相对应的固定臂162,其中,每一个旋转臂161与对应固定臂162之间通过转轴163相连。

进一步优选地,锁定部包括安装于箱盖160边缘的固定块181,和与固定块181位置相对应的固定座182,且固定座182的一端设置有螺纹部,以及螺接在螺纹部上的手柄183。当旋转手柄183,随着手柄183的不断拧入或者旋松,实现固定块181与固定座182之间的压紧与解压。操作方便、可靠。

进一步优选地,螺纹部呈t型结构设置,其中,螺纹部包括与固定座182旋转连接的杆件184,和与手柄183螺接的螺杆185,优选地,杆件184与螺杆185呈一体式结构设置。

当需要将锅盖锁定时,此时,螺杆185与杆件184呈水平放置,然后,转动螺杆185,将其卡入固定块181中,最后转动手柄183,实现固定块181与固定座182之间的压紧。

进一步优选地,为了方便锅盖的开启,在锅盖上安装有两个并排设置的把手164。

优选地,如图1至图7所示,由于汤水中含有大量的固定物质,避免汤水在管路300流动时堵塞管路300,因此,在第二出料口230处安装有一个过滤网板240,其中,该过滤网板240滑接于锅体210上,便于过滤网板240拆卸清洗。

进一步,为了方便进料,需要将加热箱110上的第一进料口120“悬空设置”,因此,在加热箱110的下方设置一个支架190,其中,电气柜150安装于支架190上。

进一步,同样为了出料的方便,在锅体210的下方连接多个支脚250,作为锅体210的支撑。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机构,包括含有加热空间的加热箱,且在加热箱上设置有与加热空间相连通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并在加热空间的底部设置有加热部;电气柜,位于加热箱的一侧,且电气柜与加热部电连接;保温机构,包括含有保温空间的锅体,且在锅体上设置有与保温空间相连通的第二进料口与第二出料口,其中,第二出料口与第一进料口通过管路相连,并在该管路上设置有水泵,第二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通过管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加热空间中的第一进料口所在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出料口所在的水平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料口开设于加热空间的底部,第一出料口靠近于加热空间的开口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保温空间中的第二进料口所在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出料口所在的水平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料口位于保温空间的开口端,第二出料口靠近于保温空间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加热箱呈夹层结构设置,锅体呈夹层结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加热箱包括内外嵌套连接的箱体,分别为内箱体与外箱体,其中,在内箱体与外箱体之间通过保温棉进行填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锅体包括内外嵌套连接的壳体,分别为内壳体与外壳体,其中,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通过保温棉进行填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在加热空间的开口端活动连接有一个箱盖,其中,沿加热空间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安装平面,且在安装平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锁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出料口处安装有一个过滤网板,其中,该过滤网板滑接于锅体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属于蒸煮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加热机构,包括含有加热空间的加热箱,且在加热箱上设置有与加热空间相连通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并在加热空间的底部设置有加热部;电气柜,位于加热箱的一侧,且电气柜与加热部电连接;保温机构,包括含有保温空间的锅体,且在锅体上设置有与保温空间相连通的第二进料口与第二出料口,其中,第二出料口与第一进料口通过管路相连,并在该管路上设置有水泵,第二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通过管路相连。本实用新型一种恒温熬煮生产线,将加热功能与保温功能分体设置,解决由于加热、保温集成导致设备体积较大的问题,另外,加热机构与保温机构之间形成食材加热、保温的循环。

技术研发人员:刘行军;郝大海;朱逢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翔鹰中央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7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