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2-05  25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2.静脉穿刺就是一种无菌操作的方法,将静脉穿刺针刺入浅表静脉中,用于临床当中的静脉输液或者是抽血化验,以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实际上静脉穿刺分为浅静脉穿刺以及深静脉穿刺,在临床当中更多的是采用浅静脉穿刺,深静脉穿刺往往用于急诊、急救的病人,静脉穿刺主要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而外周静脉因硬化或者塌陷穿刺困难的,还有需行肠道全静脉营养者、危重病人及采血困难的病人急症处理,同时还可以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
3.静脉穿刺需要先进行定位,确定进针位置,进针时患者手部不能移动,否则容易进针失败,且手部静脉穿刺时需要进行局部压迫以使血管隆起,而手部压迫往往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操作,采血效率有待提升。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可自动局部压迫手臂血管,且能限定手臂位置,提高进针成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包括支撑座、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一侧的侧板、位于所述支撑座上方且固定在所述侧板上的顶板、近红外光源灯、生物影像处理装置和微投影灯,所述近红外光源灯、生物影像处理装置和微投影灯均安装在所述顶板底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气囊控制装置和充气装置;
8.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环和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环内表面的第一气囊,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二定位环和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环内表面的第二气囊,所述第一定位环和所述第二定位环沿一条直线设置,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充气状态下均为圆环状且均用于包裹在人体手部的表面四周;
9.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泵、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均为软管,所述第一输气管连接在所述充气泵出口和所述第一气囊进口之间,所述第二输气管连接在所述充气泵出口和所述第二气囊进口之间,所述气囊控制装置用于夹紧或放松所述第二输气管,以控制向所述第二气囊充气。
10.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气囊控制装置包括按压杆、楔块、夹紧件、从动杆、驱动杆、隔板、滑块和弹簧;
11.所述按压杆竖直插设在所述支撑座内且上端位于所述支撑座顶部上方,所述按压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环和所述第二定位环之间,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第一横向空腔、第二
横向空腔、第三横向空腔和活动腔室,所述楔块位于所述第一横向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横向空腔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按压杆下端伸入所述第一横向空腔内且与所述楔块斜面接触,所述第二横向空腔、第三横向空腔均位于所述第一横向空腔上方,所述隔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横向空腔、第三横向空腔之间,所述活动腔室位于所述第三横向空腔内部上方;
12.所述从动杆为竖直设置且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一横向空腔内并与所述楔块斜面接触,上端伸入所述第二横向空腔内并与所述滑块斜面接触,所述从动杆和所述按压杆分别与所述楔块两端的斜面面面接触,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隔板且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横向空腔内壁一端,另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三横向空腔内壁一端,所述驱动杆在所述第二横向空腔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滑块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驱动杆在所述第三横向空腔内设置有两段旋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夹紧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夹紧件分别与所述驱动杆两段旋向相反的外螺纹螺纹配合,两个所述夹紧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输气管的相对两侧;
13.所述夹紧件位于所述第三横向空腔、活动腔室内,所述夹紧件与所述第三横向空腔滑动配合,所述按压杆向下按压时,两个所述夹紧件将逐渐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从而停止夹紧所述第二输气管,以通过所述第二输气管向所述第二气囊充气,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二横向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二横向空腔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滑块套设在所述驱动杆上且与所述驱动杆螺纹配合,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第三横向空腔的另一侧,所述弹簧套在所述驱动杆上且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空腔内壁固定。
14.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从动杆顶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驱动杆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所述驱动杆长度方向穿过所述从动杆两侧。
15.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夹紧件包括夹块和移动板,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移动板且与其螺纹配合,所述夹块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上端且用于从两侧夹紧所述第二输气管,以限制所述第二输气管传输气体,所述夹块靠近所述第二输气管一侧为波浪面。
16.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楔块侧面设置有滑条,所述滑条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横向空腔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一横向空腔内壁设置有与所述滑条相适配的第一滑槽,所述滑条插在所述第一滑槽内且与其滑动配合。
17.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横向空腔内壁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杆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滑块插在所述第二滑槽内且与其滑动配合。
18.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三横向空腔内壁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杆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移动板插在所述第三滑槽内且与其滑动配合。
19.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座顶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手部的放置垫,所述近红外光源灯、生物影像处理装置和微投影灯位于所述放置垫正上方,所述第一定位件、第一定位件和放置垫沿一条直线依次设置。
20.进一步优选为: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二气囊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气囊。
21.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上均设置有充气口和放气阀。
22.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发明中,手背静脉穿刺时,只需患者手臂依次穿过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并手心朝下将手放置在放置垫上,手臂自然放松以通过手臂自身重力将按压杆向下按压,由于楔块分别与按压杆、从动杆斜向配合,滑块与从动杆斜向配合,因此当按压杆向下按压时,楔块将向远离按压杆方向移动,从动杆将向上移动,滑块将向弹簧方向移动,从而压缩弹簧,又因为滑块与驱动杆螺纹配合,夹紧件与驱动
杆螺纹配合,因此当滑块向弹簧方向移动时,驱动杆将发生旋转,以使两个夹块相互远离,从而停止夹紧第二输气管,此时充气泵便可对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同时输气,以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体积逐渐增大,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体积增大过程中,患者手臂将慢慢被抬起,在弹簧作用下,按压杆将逐渐向上移动,从而复位,此时第二输气管两边的夹块又将重新从两边夹住第二输气管,此时第二气囊停止充气,而第一气囊还将持续充气以对患者手臂进行局部按压,直至血管隆起,如此便可实现局部按压和手臂限位的作用,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23.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静脉血管穿刺装置的结构;
24.图2是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气囊控制装置的结构;
25.图3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气囊控制装置的结构;
26.图4是图3中a结构的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滑块、从动杆、弹簧和驱动杆之间的连接结构;
27.图5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滑块、从动杆、弹簧和驱动杆之间的连接结构;
28.图6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夹紧件的结构;
29.图7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第一定位件的结构。
30.图中,1、支撑座;2、顶板;3、近红外光源灯;4、生物影像处理装置;5、微投影灯;6、气囊控制装置;61、按压杆;62、楔块;63、夹紧件;631、夹块;632、移动板;633、波浪面;64、从动杆;65、驱动杆;66、隔板;67、容纳槽;68、滑块;69、弹簧;7、充气装置;71、充气泵;72、第一输气管;72、第二输气管;8、第一定位件;81、第一定位环;82、第一气囊;9、第二定位件;91、第二定位环;92、第二气囊;10、放置垫;11、第一横向空腔;12、第一滑槽;13、第三横向空腔;14、活动腔室;15、第二横向空腔;16、第二滑槽;17、第三滑槽;18、充气口;19、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32.实施例: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支撑座1、固定在支撑座1一侧的侧板19、位于支撑座1上方且固定在侧板19上的顶板2、近红外光源灯3、生物影像处理装置4、微投影灯5、第一定位件8、第二定位件9、气囊控制装置6和充气装置7。侧板19固定在支撑座1和顶板2之间,近红外光源灯3、生物影像处理装置4和微投影灯5均安装在顶板2底部。支撑座1顶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手部待穿刺部位的放置垫10,放置垫10为海绵或硅胶垫。近红外光源灯3、生物影像处理装置4和微投影灯5位于放置垫10正上方,第一定位件8、第二定位件9和放置垫10沿一条直线依次设置,以使患者手部穿过第一定位件8、第二定位件9后放置在放置垫10上。
33.具体的,第一定位件8包括第一定位环81和固定在第一定位环81内表面的第一气囊82,第二定位件9包括第二定位环91和固定在第二定位环91内表面的第二气囊92。第一定位环81和第二定位环91均为圆环且沿一条直线设置,第一气囊82和第二气囊92充气状态下均为圆环状且均用于包裹在人体手部的表面四周。第一气囊82主要用于起到限位和挤压手
臂的作用,以限制手臂上下左右偏移且能局部压迫手臂表面以使血管隆起,第二气囊92主要用于起到限位和挤压手臂的作用,以限制手臂上下左右偏移。由此,充气状态下第二气囊92宽度大于第一气囊82
34.具体的,充气装置7包括充气泵71、第一输气管72和第二输气管72。第一输气管72和第二输气管72均为软管,第一输气管72连接在充气泵71出口和第一气囊82进口之间,第二输气管72连接在充气泵71出口和第二气囊92进口之间。充气泵71位于支撑座1外部,第一气囊82和第二气囊92上均设置有充气口18和放气阀。
35.参照图1-7,气囊控制装置6用于夹紧或放松第二输气管72,以控制向第二气囊92充气,以使充气泵71暂停同时向第一气囊82和第二气囊92充气,转变成只向第一气囊82充气,从而使得第一气囊82继续膨胀,达到局部压迫手臂表面的作用。优选的,气囊控制装置6包括按压杆61、楔块62、夹紧件63、从动杆64、驱动杆65、隔板66、滑块68和弹簧69。按压杆61竖直插设在支撑座1内且上端位于支撑座1顶部上方,按压杆61位于第一定位环81和第二定位环91之间。支撑座1内设置有第一横向空腔11、第二横向空腔15、第三横向空腔13和活动腔室14,楔块62位于第一横向空腔11内且与第一横向空腔11内壁滑动配合。具体的,楔块62侧面设置有滑条,滑条长度方向与第一横向空腔11长度方向相一致,第一横向空腔11内壁设置有与滑条相适配的第一滑槽12,滑条插在第一滑槽12内且与其滑动配合。按压杆61下端伸入第一横向空腔11内且与楔块62斜面面面接触,以使按压杆61向下按压时,楔块62向远离按压杆61一侧方向移动。
36.具体的,第二横向空腔15、第三横向空腔13均位于第一横向空腔11上方且两者分别位于同一水平线上,隔板66固定在第二横向空腔15、第三横向空腔13之间,活动腔室14位于第三横向空腔13内部上方。从动杆64为竖直设置且下端插设在第一横向空腔11内并与楔块62斜面面面接触,上端伸入第二横向空腔15内并与滑块68斜面面面接触,以使楔块62向远离按压杆61一侧方向移动时,从动杆64向上移动。楔块62纵截面为等腰梯形状,从动杆64和按压杆61分别与楔块62两端的斜面面面接触。驱动杆65穿过隔板66且一端插设在第二横向空腔15相对于隔板66的另一端内壁,另一端插设在第三横向空腔13相对于隔板66的另一端内壁,驱动杆65为水平设置且与第二横向空腔15、第三横向空腔13长度方向均相同。
37.优选的,驱动杆65在第二横向空腔15内设置有用于与滑块68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滑块68位于第二横向空腔15内且与第二横向空腔15内壁滑动配合。具体的,第二横向空腔15内壁设置有第二滑槽16,第二滑槽16长度方向与驱动杆65长度方向相一致,滑块68插在第二滑槽16内且与其滑动配合。滑块68套设在驱动杆65上且与驱动杆65螺纹配合,弹簧69位于滑块68相对于第三横向空腔13的另一侧,弹簧69套在驱动杆65上且一端与滑块68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横向空腔15内壁固定。驱动杆65向上移动时,滑块68将向弹簧69方向移动。驱动杆65在第三横向空腔13内设置有两段旋向相反的外螺纹,夹紧件63设置有两个,两个夹紧件63分别与驱动杆65两段旋向相反的外螺纹螺纹配合,两个夹紧件63分别位于第二输气管72的相对两侧。第二输气管72一端与充气泵71连接,另一端穿过活动腔室14并与第二气囊92连接,夹紧件63位于第三横向空腔13、活动腔室14内。夹紧件63与第三横向空腔13滑动配合,按压杆61向下按压时,两个夹紧件63将逐渐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从而停止夹紧第二输气管72,以通过第二输气管72向第二气囊92充气,即驱动杆65两段旋向相反的外螺纹中靠近隔板66的那一段外螺纹旋向与驱动杆65第二横向空腔15内的外螺纹旋向相同。
38.为使从动杆64能顺利向上移动,优选的,从动杆64顶面开设有用于容纳驱动杆65的容纳槽67,容纳槽67沿驱动杆65长度方向穿过从动杆64两侧,如此一来,从动杆64向上移动时,驱动杆65将容纳在容纳槽67内,从而驱动杆65不会对从动杆64的向上移动产生阻碍。具体的,夹紧件63包括夹块631和移动板632,驱动杆65穿过移动板632且与其螺纹配合,移动板632位于第三横向空腔13内,夹块631位于活动腔室14内。夹块631固定在移动板632上端且用于从两侧夹紧第二输气管72,以限制第二输气管72传输气体,夹块631靠近第二输气管72一侧为波浪面633,通过波浪面633夹紧第二输气管72,具有较好的夹紧作用。第三横向空腔13内壁设置有第三滑槽17,第三滑槽17长度方向与驱动杆65长度方向相一致,移动板632插在第三滑槽17内且与其滑动配合。
39.在本发明中,手背静脉穿刺时,只需患者手臂依次穿过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并手心朝下将手放置在放置垫10上,手臂自然放松以通过手臂自身重力将按压杆61向下按压,由于楔块62分别与按压杆61、从动杆64斜向配合,滑块68与从动杆64斜向配合,因此当按压杆61向下按压时,楔块62将向远离按压杆61方向移动,从动杆64将向上移动,滑块68将向弹簧69方向移动,从而压缩弹簧69,又因为滑块68与驱动杆65螺纹配合,夹紧件63与驱动杆65螺纹配合,因此当滑块68向弹簧69方向移动时,驱动杆65将发生旋转,以使两个夹块631相互远离,从而停止夹紧第二输气管72,此时充气泵71便可对第一输气管72、第二输气管72同时输气,以使第一气囊82和第二气囊92体积逐渐增大,第一气囊82和第二气囊92体积增大过程中,患者手臂将慢慢被抬起,在弹簧69作用下,按压杆61将逐渐向上移动,从而复位,此时第二输气管72两边的夹块631又将重新从两边夹住第二输气管72,此时第二气囊92停止充气,而第一气囊82还将持续充气以对患者手臂进行局部按压,直至血管隆起,如此便可实现局部按压和手臂限位的作用,使用简单方便。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包括支撑座(1)、固定在所述支撑座(1)一侧的侧板(19)、位于所述支撑座(1)上方且固定在所述侧板(19)上的顶板(2)、近红外光源灯(3)、生物影像处理装置(4)和微投影灯(5),所述近红外光源灯(3)、生物影像处理装置(4)和微投影灯(5)均安装在所述顶板(2)底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定位件(8)、第二定位件(9)、气囊控制装置(6)和充气装置(7);所述第一定位件(8)包括第一定位环(81)和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环(81)内表面的第一气囊(82),所述第二定位件(9)包括第二定位环(91)和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环(91)内表面的第二气囊(92),所述第一定位环(81)和所述第二定位环(91)沿一条直线设置,所述第一气囊(82)和所述第二气囊(92)充气状态下均为圆环状且均用于包裹在人体手部的表面四周;所述充气装置(7)包括充气泵(71)、第一输气管(72)和第二输气管(72),所述第一输气管(72)和第二输气管(72)均为软管,所述第一输气管(72)连接在所述充气泵(71)出口和所述第一气囊(82)进口之间,所述第二输气管(72)连接在所述充气泵(71)出口和所述第二气囊(92)进口之间,所述气囊控制装置(6)用于夹紧或放松所述第二输气管(72),以控制向所述第二气囊(92)充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控制装置(6)包括按压杆(61)、楔块(62)、夹紧件(63)、从动杆(64)、驱动杆(65)、隔板(66)、滑块(68)和弹簧(69);所述按压杆(61)竖直插设在所述支撑座(1)内且上端位于所述支撑座(1)顶部上方,所述按压杆(6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环(81)和所述第二定位环(91)之间,所述支撑座(1)内设置有第一横向空腔(11)、第二横向空腔(15)、第三横向空腔(13)和活动腔室(14),所述楔块(62)位于所述第一横向空腔(11)内且与所述第一横向空腔(11)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按压杆(61)下端伸入所述第一横向空腔(11)内且与所述楔块(62)斜面接触,所述第二横向空腔(15)、第三横向空腔(13)均位于所述第一横向空腔(11)上方,所述隔板(66)固定在所述第二横向空腔(15)、第三横向空腔(13)之间,所述活动腔室(14)位于所述第三横向空腔(13)内部上方;所述从动杆(64)为竖直设置且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一横向空腔(11)内并与所述楔块(62)斜面接触,上端伸入所述第二横向空腔(15)内并与所述滑块(68)斜面接触,所述从动杆(64)和所述按压杆(61)分别与所述楔块(62)两端的斜面面面接触,所述驱动杆(65)穿过所述隔板(66)且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横向空腔(15)内壁一端,另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三横向空腔(13)内壁一端,所述驱动杆(65)在所述第二横向空腔(15)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滑块(68)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驱动杆(65)在所述第三横向空腔(13)内设置有两段旋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夹紧件(6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夹紧件(63)分别与所述驱动杆(65)两段旋向相反的外螺纹螺纹配合,两个所述夹紧件(6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输气管(72)的相对两侧;所述夹紧件(63)位于所述第三横向空腔(13)、活动腔室(14)内,所述夹紧件(63)与所述第三横向空腔(13)滑动配合,所述按压杆(61)向下按压时,两个所述夹紧件(63)将逐渐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从而停止夹紧所述第二输气管(72),以通过所述第二输气管(72)向所述第二气囊(92)充气,所述滑块(68)位于所述第二横向空腔(15)内且与所述第二横向空
腔(15)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滑块(68)套设在所述驱动杆(65)上且与所述驱动杆(65)螺纹配合,所述弹簧(69)位于所述滑块(68)相对于所述第三横向空腔(13)的另一侧,所述弹簧(69)套在所述驱动杆(65)上且一端与所述滑块(6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空腔(15)内壁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杆(64)顶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驱动杆(65)的容纳槽(67),所述容纳槽(67)沿所述驱动杆(65)长度方向穿过所述从动杆(64)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63)包括夹块(631)和移动板(632),所述驱动杆(65)穿过所述移动板(632)且与其螺纹配合,所述夹块(631)固定在所述移动板(632)上端且用于从两侧夹紧所述第二输气管(72),以限制所述第二输气管(72)传输气体,所述夹块(631)靠近所述第二输气管(72)一侧为波浪面(63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块(62)侧面设置有滑条,所述滑条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横向空腔(11)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一横向空腔(11)内壁设置有与所述滑条相适配的第一滑槽(12),所述滑条插在所述第一滑槽(12)内且与其滑动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向空腔(15)内壁设置有第二滑槽(16),所述第二滑槽(16)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杆(65)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滑块(68)插在所述第二滑槽(16)内且与其滑动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向空腔(13)内壁设置有第三滑槽(17),所述第三滑槽(17)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杆(65)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移动板(632)插在所述第三滑槽(17)内且与其滑动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顶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手部的放置垫(10),所述近红外光源灯(3)、生物影像处理装置(4)和微投影灯(5)位于所述放置垫(10)正上方,所述第一定位件(8)、第一定位件(8)和放置垫(10)沿一条直线依次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二气囊(92)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气囊(82)。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82)和所述第二气囊(92)上均设置有充气口(18)和放气阀。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装置,属于医疗设备领域,该装置包括支撑座、侧板、顶板、近红外光源灯、生物影像处理装置和微投影灯,还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气囊控制装置和充气装置;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环和第一气囊,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二定位环和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充气状态下均为圆环状且均用于包裹在人体手部的表面四周;充气装置包括充气泵、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第一输气管连接在充气泵出口和第一气囊进口之间,第二输气管连接在充气泵出口和第二气囊进口之间,气囊控制装置用于夹紧或放松第二输气管,以控制向第二气囊充气。本发明可自动局部压迫手臂血管,且能限定手臂位置,提高进针成功率。提高进针成功率。提高进针成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龙再云 刘亚莉 刘洁 蓝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航天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0.27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68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