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磁共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磁共振线圈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核磁共振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核磁共振是基于原子尺度的量子磁物理性质,具有奇数质子或中子的核子,具有内在的性质,核自旋,自旋角动量,核自旋产生磁矩,nmr观测原子的方法,是将样品置于外加强大的磁场下,现代的仪器通常采用低温超导磁铁。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原有的公开号为cn206804849u的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核磁共振线圈降温装置,实现了对核磁共振线圈的全方位降温,但是该装置的降温方式较为单一,且体积较大,占用医疗空间,使用较为麻烦,通过散热风扇仅能对核磁共振线圈外部进行降温,内部降温效果差,且降温速度缓慢,降温效率低,不能满足仪器内部的线圈的降温需要,降低使用效率和降温效率;
2、原有的核磁共振线圈的温度需要工作人员通过观察或经验得知,不能得到仪器内的核磁共振线圈的温度精准数值,从而不能判断该核磁共振线圈是否需要进行降温,导致能源的消耗和浪费,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增加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磁共振线圈降温装置,具有散热效率好,降温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核磁共振线圈降温装置,包括装置整体,所述装置整体包括线圈盒、散热架和安装支架,所述线圈盒主要由固定底座、显示屏、线圈、温度感应器和制冷管组成,所述固定底座位于所述线圈盒的底端,且与所述线圈盒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线圈盒的前侧顶端,且与所述线圈盒螺接固定,所述线圈位于所述线圈盒的内部,且与所述线圈盒卡合固定,所述温度感应器位于所述线圈盒的内侧壁,且与所述线圈盒螺接固定,所述线圈盒的后侧底端开设有排氮孔和输氮孔,所述线圈盒的内侧开设有制冷管安装槽,所述制冷管位于所述线圈盒的内侧,且与所述线圈盒通过所述制冷管安装槽卡合固定,所述散热架位于所述线圈盒的上方,所述散热架主要由辅助安装架和散热风扇组成,所述辅助安装架位于所述散热架的底端两侧,所述辅助安装架与所述散热架一体成型,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辅助安装架的内侧,且与所述辅助安装架螺接固定,所述散热风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与显示屏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散热架的顶端,所述安装支架主要由安装盘、调节转套、安装座和辅助转座组成,所述辅助转座位于所述散热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处,且与所述散热架螺接固定,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辅助转座的顶端,且与所述辅助转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转套位于所述安装座的顶端,且与所述安装座螺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安装盘位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右端,且与所述安装支架螺接固定,所述安装盘上开设有四个螺孔,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安装盘的四个拐角处,所述安装盘为金属合金材质。
优选的,所述散热架为倒凹型结构,所述散热架的内侧两端和顶端均设置有散热风扇,且三个所述散热风扇采用同步电机带动。
优选的,所述线圈盒为双层结构,所述制冷管安装槽和所述制冷管均为u型结构,所述制冷管安装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制冷管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线圈盒与所述制冷管之间设置有隔冷层,所述隔冷层为海绵材质。
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方形支撑座,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底座的底端的四个拐角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线圈盒设为双层结构,在线圈盒的内部均匀排布设置u型制冷管,若干个u型制冷管之间相互连接,同时在线圈盒的外侧底端开设有与制冷管相匹配的输氮孔和排氮孔,用于连接外部液氮存储罐,结合散热风扇的使用,加强线圈盒内部的线圈的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使射频线线圈内部和外部进行全方位散热,降温效果良好,提高散热稳定性,延长线圈的使用寿命,且通过安装盘、调节转套和辅助转座的结合使用,使散热风扇的安装固定更加方便稳定,且便于使用调节,安装盘将安装支架固定在墙壁上,节省医疗空间,便于使用、收纳放置。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圈盒上加装温度感应器和显示屏,温度感应器将线圈的实时温度传输到显示屏上,工作人员根据显示屏上的温度数值信息,操作降温装置对线圈进行降温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浪费,且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便于工作人员维护管理仪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线圈盒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线圈盒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制冷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整体;2、线圈盒;21、固定底座;22、显示屏;23、线圈;24、温度感应器;25、排氮孔;26、输氮孔;27、制冷管安装槽;28、制冷管;3、散热架;31、辅助安装架;32、散热风扇;4、安装支架;41、安装盘;42、调节转套;43、安装座;44、辅助转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核磁共振线圈降温装置,包括装置整体1,装置整体1包括线圈盒2、散热架3和安装支架4,线圈盒2主要由固定底座21、显示屏22、线圈23、温度感应器24和制冷管28组成,固定底座21位于线圈盒2的底端,且与线圈盒2固定连接,显示屏22位于线圈盒2的前侧顶端,且与线圈盒2螺接固定,线圈23位于线圈盒2的内部,且与线圈盒2卡合固定,温度感应器24位于线圈盒2的内侧壁,且与线圈盒2螺接固定,线圈盒2的后侧底端开设有排氮孔25和输氮孔26,线圈盒2的内侧开设有制冷管安装槽27,制冷管28位于线圈盒2的内侧,且与线圈盒2通过制冷管安装槽27卡合固定,散热架3位于线圈盒2的上方,散热架3主要由辅助安装架31和散热风扇32组成,辅助安装架31位于散热架3的底端两侧,辅助安装架31与散热架3一体成型,散热风扇32位于辅助安装架31的内侧,且与辅助安装架31螺接固定,散热风扇3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温度感应器24与显示屏22电性连接。
具体的,安装支架4位于散热架3的顶端,安装支架4主要由安装盘41、调节转套42、安装座43和辅助转座44组成,辅助转座44位于散热架3的顶部中间位置处,且与散热架3螺接固定,安装座43位于辅助转座44的顶端,且与辅助转座44转动连接,调节转套42位于安装座43的顶端,且与安装座43螺接固定,用于安装固定散热架3,且通过辅助转座44和调节转套42可以调节散热架3的方向和位置,使散热风扇32的使用可以满足线圈23不同位置的散热需要。
具体的,安装盘41位于安装支架4的右端,且与安装支架4螺接固定,安装盘41上开设有四个螺孔,分别对称分布在安装盘41的四个拐角处,安装盘41为金属合金材质,用于通过螺孔采用螺栓固定安装盘41,使安装盘41的安装固定更加稳定牢固,使用安全,金属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硬度、耐腐蚀和防锈蚀性能,延长安装盘41的使用寿命,且满足不同使用环境下的安装需要。
具体的,散热架3为倒凹型结构,散热架3的内侧两端和顶端均设置有散热风扇32,且三个散热风扇32采用同步电机带动,用于多方位的对线圈23进行散热降温,增强散热风扇32的降温速度和降温效率。
具体的,线圈盒2为双层结构,制冷管安装槽27和制冷管28均为u型结构,制冷管安装槽27的直径大于制冷管28的直径,使制冷管28的安装固定刚稳定方便。
具体的,线圈盒2与制冷管28之间设置有隔冷层,隔冷层为海绵材质,避免制冷管28的温度过低,导致线圈盒2内部的线圈出现故障,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且海绵材质具有良好的防护性和弹性形变,避免制冷管28在线圈盒2内出现滑脱磨损的现象。
具体的,固定底座2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方形支撑座,分别对称分布在固定底座21的底端的四个拐角处,使线圈盒2的放置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装置整体1放到工作地点,接通外部电源,然后根据线圈盒2的位置,通过调节转套42和辅助转座44调节散热架3的位置,然后将外部储氮罐的输氮管与输氮孔26连接,将排氮孔25与回流管连接,在仪器进行工作时,温度感应器24检测到线圈23的工作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输给显示屏22(显示屏22里具有采集和处理温度信息的mcu),经过mcu处理后在显示屏22上显示出来,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显示屏22上的温度数值,方便工作人员操作降温装置对线圈23进行降温操作,若线圈23的温度较高,显示屏22上数值会显示为红色,提示工作人员打开降温装置对线圈23进行降温,工作人员在第一阶段可以打开散热风扇32的开关,对线圈23进行外部降温,在仪器停止工作后,可以再打开外部储氮罐的开关,外部储氮罐内有低温输氮泵(如市面上常见的ln2p-cf-r低温输氮泵),打开外部储氮罐的开关低温输氮泵工作,向制冷管28内输入液氮,对线圈23进行内部降温,液氮在制冷管28内流动,残留的液氮从排氮孔25内回流出来,散热风扇32和制冷管28的结合使用,提高仪器线圈23的降温速度和降温效率,增强线圈23的降温效果,延长线圈23的使用寿命,且使仪器的工作更加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核磁共振线圈降温装置,包括装置整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整体(1)包括线圈盒(2)、散热架(3)和安装支架(4),所述线圈盒(2)主要由固定底座(21)、显示屏(22)、线圈(23)、温度感应器(24)和制冷管(28)组成,所述固定底座(21)位于所述线圈盒(2)的底端,且与所述线圈盒(2)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22)位于所述线圈盒(2)的前侧顶端,且与所述线圈盒(2)螺接固定,所述线圈(23)位于所述线圈盒(2)的内部,且与所述线圈盒(2)卡合固定,所述温度感应器(24)位于所述线圈盒(2)的内侧壁,且与所述线圈盒(2)螺接固定,所述线圈盒(2)的后侧底端开设有排氮孔(25)和输氮孔(26),所述线圈盒(2)的内侧开设有制冷管安装槽(27),所述制冷管(28)位于所述线圈盒(2)的内侧,且与所述线圈盒(2)通过所述制冷管安装槽(27)卡合固定,所述散热架(3)位于所述线圈盒(2)的上方,所述散热架(3)主要由辅助安装架(31)和散热风扇(32)组成,所述辅助安装架(31)位于所述散热架(3)的底端两侧,所述辅助安装架(31)与所述散热架(3)一体成型,所述散热风扇(32)位于所述辅助安装架(31)的内侧,且与所述辅助安装架(31)螺接固定,所述散热风扇(3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24)与显示屏(22)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线圈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4)位于所述散热架(3)的顶端,所述安装支架(4)主要由安装盘(41)、调节转套(42)、安装座(43)和辅助转座(44)组成,所述辅助转座(44)位于所述散热架(3)的顶部中间位置处,且与所述散热架(3)螺接固定,所述安装座(43)位于所述辅助转座(44)的顶端,且与所述辅助转座(44)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转套(42)位于所述安装座(43)的顶端,且与所述安装座(43)螺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线圈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41)位于所述安装支架(4)的右端,且与所述安装支架(4)螺接固定,所述安装盘(41)上开设有四个螺孔,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安装盘(41)的四个拐角处,所述安装盘(41)为金属合金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线圈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架(3)为倒凹型结构,所述散热架(3)的内侧两端和顶端均设置有散热风扇(32),且三个所述散热风扇(32)采用同步电机带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线圈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盒(2)为双层结构,所述制冷管安装槽(27)和所述制冷管(28)均为u型结构,所述制冷管安装槽(27)的直径大于所述制冷管(28)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线圈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盒(2)与所述制冷管(28)之间设置有隔冷层,所述隔冷层为海绵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线圈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2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方形支撑座,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底座(21)的底端的四个拐角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