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0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共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磁共振检查是医学检查的一种方法,也是医学影像学的一场革命,生物体组织能被电磁波谱中的短波成分如x线等穿透,但能阻挡中波成分如紫外线、红外线及长波,磁共振扫描仪的线圈根据其功效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射频线圈、接收线圈和梯度线圈,临床工作中所说的线圈通常是指用于接收人体被成像部位所产生的磁共振信号的接收线圈。

申请号cn201620386681.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手腕线圈组件,包括:手腕线圈装置以及手部固定装置,所述手腕线圈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被壳体支撑的若干个线圈单元,所述外壳形成用于容纳空腔,所述手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手腕线圈装置的容纳空腔内,且所述手部固定装置包括手指/手掌支撑部以及手指/手掌束缚部,所述手指/手掌束缚部连接于手指/手掌支撑部形成手指/手掌收容腔。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原有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单个的线圈组件仅能针对患者的左手或右手,增加了医疗人员的医疗器材支出,给医疗人员带来不便;

2、患者将手部放入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需要使得手指一直保持水平状态,容易使患者疲劳而手部弯曲,影响后期成像的成果,给患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具有可放置左手和右手以及便于患者维持手部水平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组件本体,所述线圈组件本体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放置筒,所述放置筒上表面粘接固定有垫片,所述放置筒内侧壁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放置筒内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内部开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二固定板内部上表面粘接固定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固定板内部开设有第二容腔,所述放置筒内部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隔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内部上表面粘接固定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线圈组件本体内部嵌入有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和所述线圈组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内置板,所述隔板底面固定设置有卡板,所述微型气泵底面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一端和所述微型气泵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囊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囊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第一气囊表面固定设置有连通管,且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气泵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上表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隔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置筒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隔板通过所述卡板和所述卡槽与所述放置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隔板呈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板内部开设第三容腔,所述第一气囊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气囊分别粘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气囊的内部上表面和所述第三固定板内部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隔板包括两个弧形板结构和一个三角形结构,所述隔板的两侧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为u字型结构,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并在放置筒内部上表面设有隔板,若患者需检查左手,可通过第一固定板配合第二固定板进行放置,若需检查右手,可通过第一固定板配合第三固定板进行放置,隔板利于将患者的五指分开,可通过单个线圈组件本体完成左右手的检查,减少了医疗人员的医疗器材支出,给医疗人员带来便利。

2、本实用新型在线圈组件本体内壁嵌入有微型气泵,并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内部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二气囊和第一气囊,且在第三固定板内部上表面也设有第一气囊,患者将手部放入放置筒内时,通过微型气泵配合固定管,为第二气囊充气,第二气囊通过连接管和连通管为两个第一气囊充气,气囊利用空气可压缩性来实现弹性作用,可将患者的手部进行固定,利于患者手指一直保持水平状态,便于后期成像,给患者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隔板和第一固定板安装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板和卡板连接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圈组件本体;2、放置筒;3、垫片;4、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第一气囊;7、隔板;8、第二气囊;9、第三固定板;10、微型气泵;11、内置板;12、连接板;13、卡板;14、卡槽;15、固定管;16、连接管;17、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组件本体1,线圈组件本体1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放置筒2,放置筒2上表面粘接固定有垫片3,垫片3为海绵材料制成,通过海绵材料的柔软性,患者在放置手部时,给予患者的手腕以舒适感,放置筒2内侧壁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板4,放置筒2内侧壁靠近第一固定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5内部开设有第一容腔,第二固定板5内部上表面粘接固定有第一气囊6,第一固定板4内部开设有第二容腔,放置筒2内部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隔板7,隔板7利于将患者的五指分开,两个弧形板使得隔板7的两侧为弧形,利于贴合患者的手指外围,并通过连接板12的柔软性,提高使用人员放置时的舒适感,第一固定板4内部上表面粘接固定有第二气囊8,第一固定板4远离第二固定板5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固定板9,线圈组件本体1内部嵌入有微型气泵10,微型气泵10和线圈组件本体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4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内置板11,内置板11为金属网状编织层,用于屏蔽线圈组件本体1周围的干扰磁场,以达到增强线圈组件本体1内的射频磁场,隔板7底面固定设置有卡板13,微型气泵10底面设置有固定管15,固定管15的一端和微型气泵10固定连接,固定管15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囊8固定连接,第二气囊8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管16,第一气囊6表面固定设置有连通管17,微型气泵10的型号为29v12c80r29,通过微型气泵10为两个第一气囊6和第二气囊8放气或充气,且连通管17与连接管16固定连接,微型气泵10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具体的,隔板7上表面设置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和隔板7固定连接,连接板12为柔性海绵制成,柔性海绵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在患者在放置筒2内放置手部时,隔板7将患者五指分开,通过连接板12的柔软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具体的,放置筒2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4,隔板7通过卡板13和卡槽14与放置筒2固定连接,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需求,可通过卡板13配合卡槽14,将隔板7拆下,且达到便于安装的目的。

具体的,隔板7的数量为三个,三个隔板7呈对称分布在第一固定板4的上表面,三个隔板7可将放置筒2与第一固定板4围合的空间,分成四等分,便于使用人员放置手部进行检查。

具体的,第三固定板9内部开设第三容腔,第一气囊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气囊6分别粘接固定在第一气囊6的内部上表面和第三固定板9内部上表面,两个第一气囊6可对患者的左手大拇指和右手大拇指,进行压迫固定,利于大拇指保持水平状态。

具体的,隔板7主要由两个弧形板结构和一个三角形结构组成,两个弧形板使得隔板7的两侧为弧形,利于贴合患者的手指外围,提高使用人员放置时的舒适感。

具体的,连通管17为u字型结构,连通管1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管16固定连接,u字型结构的连通管17,可将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9内的第一气囊6与第二气囊8连通,用于充气或放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人员将线圈组件本体1安装至磁共振设备上,若患者需检查左手,可通过第一固定板4配合第二固定板5进行放置,若需检查右手,可通过第一固定板4配合第三固定板9进行放置,可通过单个线圈组件本体1完成左右手的检查,减少了医疗人员的医疗器材支出,进行检查时,患者将手部放入放置筒2内时,通过微型气泵10配合固定管15,为第二气囊8充气,第二气囊8通过连接管16和连通管17为两个第一气囊6充气,气囊利用空气可压缩性来实现弹性作用,可将患者的手部进行固定,利于患者手指一直保持水平状态,便于后期成像,隔板7利于将患者的五指分开,两个弧形板使得隔板7的两侧为弧形,利于贴合患者的手指外围,并通过连接板12的柔软性,提高使用人员放置时的舒适感,给患者带来便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组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本体(1)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放置筒(2),所述放置筒(2)上表面粘接固定有垫片(3),所述放置筒(2)内侧壁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板(4),所述放置筒(2)内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5),所述第二固定板(5)内部开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二固定板(5)内部上表面粘接固定有第一气囊(6),所述第一固定板(4)内部开设有第二容腔,所述放置筒(2)内部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隔板(7),所述第一固定板(4)内部上表面粘接固定有第二气囊(8),所述第一固定板(4)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5)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固定板(9),所述线圈组件本体(1)内部嵌入有微型气泵(10),所述微型气泵(10)和所述线圈组件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4)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内置板(11),所述隔板(7)底面固定设置有卡板(13),所述微型气泵(10)底面设置有固定管(15),所述固定管(15)的一端和所述微型气泵(1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囊(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囊(8)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管(16),所述第一气囊(6)表面固定设置有连通管(17),且所述连通管(17)与所述连接管(16)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气泵(10)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上表面设置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和所述隔板(7)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筒(2)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4),所述隔板(7)通过所述卡板(13)和所述卡槽(14)与所述放置筒(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隔板(7)呈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板(4)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板(9)内部开设第三容腔,所述第一气囊(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气囊(6)分别粘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气囊(6)的内部上表面和所述第三固定板(9)内部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包括两个弧形板结构和一个三角形结构,所述隔板(7)的两侧为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7)为u字型结构,所述连通管(1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管(16)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共振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组件本体,所述线圈组件本体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放置筒,所述放置筒上表面粘接固定有垫片,所述放置筒内侧壁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放置筒内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在第一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并在放置筒内部上表面设有隔板,若患者需检查左手,通过第一固定板配合第二固定板进行放置,若需检查右手,通过第一固定板配合第三固定板进行放置,隔板利于将患者的五指分开,可通过单个线圈组件本体完成左右手的检查,减少医疗人员的医疗器材支出,给医疗人员带来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健康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9.0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6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