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焙烧炉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37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废酸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焙烧炉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企业在轧钢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混合废酸,大部分采取回收后与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在此过程中不仅会消耗大量石灰,而且会产生大量污泥运输和二次填埋成本。这样不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不符合国家提出的实现循环经济的政策要求。如将混合废酸进行回收处理,将从根本上消除废酸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回收的废酸和金属氧化物还能继续为生产服务。

不锈钢喷雾焙烧法混酸再生技术将解决不锈钢混酸酸洗处理后产生的混合废酸难以回收利用的难题,该技术的核心工艺设备为焙烧炉,从不锈钢酸洗线排出的废酸经加压后先通过文丘里洗涤器进行浓缩,然后从焙烧炉顶部喷入,在焙烧炉上部的蒸发区,废酸中的硝酸、氢氟酸和水分被蒸发,金属盐类进入焙烧炉下部的分解区,被分解成酸气(主要是hf,hn03和nox)和金属氧化物,酸气上升至顶部,与蒸发区产生的蒸汽一并排出;焙烧炉底部产生的金属氧化物由搅拌转轴输送至焙烧炉出渣口并排出,经造球后回收再利用,安装于焙烧炉底部的搅拌转轴装置,其功能为输送焙烧炉内化学反应后产生的金属氧化物,因此要求焙烧炉内的搅拌转轴装置运行可靠,维护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提供的一种焙烧炉搅拌装置,具有运行可靠,便于根据需要调整并且维护方便等特点,具体方案是;

一种焙烧炉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转轴和搅拌组件;搅拌转轴沿竖向布置在焙烧炉内,搅拌转轴下端连接有驱动搅拌转轴周向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自上而下套设在搅拌转轴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一对沿搅拌转轴径向布置并相互平行的搅拌臂,所述搅拌臂能够沿搅拌转轴径向移动;所述搅拌臂底面设有若干沿搅拌臂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底刮板。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在焙烧炉内的搅拌转轴能够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其轴向转动,为搅拌组件清除焙烧炉内的金属氧化物提供动力,搅拌组件的安装座安装在自上而下安装在搅拌转轴上,使得各个搅拌臂可自上而下布置在焙烧炉内,由于搅拌臂能够沿搅拌转轴径向移动,可实现对搅拌臂搅拌半径的调整,操作人员可根据焙烧炉规格大小调整搅拌臂的搅拌范围,搅拌臂上布置的底刮板跟随搅拌转轴时用于清除焙烧炉内的金属氧化物。当搅拌转轴旋转时,随搅拌臂转动的底刮板可将附着在焙烧炉内的金属氧化物刮至焙烧炉的出渣口排出,进而提高物料输出效率。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臂底面设有沿搅拌臂延伸方向布置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内穿设有与燕尾槽相适配的刮板固定板,各个所述底刮板均匀布置在在刮板固定板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刮板固定板端部的底刮板向搅拌臂端部弯曲延伸形成侧刮板。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臂两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有插入燕尾槽内的限位部,所述限位块上螺接有固定限位块的固定螺栓。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供搅拌臂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搅拌转轴径向贯穿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侧面还螺接有预紧螺栓,所述预紧螺栓端部抵靠在穿过安装孔的搅拌臂侧面。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转轴上端还设有可拆卸的顶盖,所述顶盖与搅拌转轴同轴布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所述搅拌转轴下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传动相连。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转轴上套有转动套筒,所述转动套筒内固定有与搅拌转轴过盈配合的轴承,所述转动套筒沿竖向固定在焙烧炉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在焙烧炉内的搅拌转轴能够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其轴向转动,由于搅拌臂能够沿搅拌转轴径向移动,可实现对搅拌臂搅拌半径的调整,操作人员可根据焙烧炉规格大小调整搅拌臂的搅拌范围,搅拌臂上布置的底刮板在搅拌转轴的旋转过程中能够将附着在焙烧炉内的金属氧化物刮至焙烧炉的出渣口排出。通过上述结构可使整个焙烧炉在输出物料的过程更加顺畅,效率更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焙烧炉搅拌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焙烧炉搅拌装置的搅拌组件结构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焙烧炉搅拌装置的搅拌臂立体图。

各个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如下;搅拌转轴100、安装座200、安装孔210、搅拌臂300、燕尾槽310、底刮板400、侧刮板410、预紧螺栓500、顶盖600、转动套筒700、减速电机800、限位块900、限位部910、焙烧炉100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焙烧炉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转轴100和搅拌组件;设置在焙烧炉1000内的搅拌转轴100能够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其轴向转动,为搅拌组件清除焙烧炉1000内的金属氧化物提供动力。搅拌转轴100沿竖向布置在焙烧炉1000内,搅拌转轴100下端连接有驱动搅拌转轴100周向转动的驱动机构;搅拌组件包括自上而下套设在搅拌转轴100上的安装座200,安装座200上设有一对沿搅拌转轴100径向布置并相互平行的搅拌臂300,所述搅拌臂300能够沿搅拌转轴径向移动;所述搅拌臂300底面设有若干沿搅拌臂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底刮板400。搅拌组件的安装座200安装在自上而下安装在搅拌转轴100上,使得各个搅拌臂300可自上而下布置在焙烧炉1000内,由于搅拌臂300能够沿搅拌转轴100径向移动,可实现对搅拌臂300搅拌半径的调整,操作人员可根据焙烧炉1000规格大小调整搅拌臂300的搅拌范围,搅拌臂300上布置的底刮板400跟随搅拌转轴100时用于清除焙烧炉1000内的金属氧化物。当搅拌转轴100旋转时,随搅拌臂300转动的底刮板400可将附着在焙烧炉1000内的金属氧化物刮至焙烧炉1000的出渣口排出,进而提高物料输出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搅拌臂300上的底刮板400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磨损,而采用更换整个搅拌臂300的方式会显著提高搅拌设备的维护成本,本实施例采用更换底刮板400的方式降低维护成本,具体是在搅拌臂300底面设有沿搅拌臂300延伸方向布置的燕尾槽310,所述燕尾槽310内穿设有与燕尾槽310相适配的刮板固定板,各个所述底刮板400均匀布置在在刮板固定板上。布置有底刮板400的刮板固定板能够嵌装在燕尾槽310内,采用燕尾槽310安装刮板固定板的方式不仅可提高底刮板400安装的稳定性,并且方便拆装,当底刮板400损坏后,可将刮板固定板从燕尾槽310中取出进行更换即可。

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确保刮板固定板安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在搅拌臂300两端设有限位块900,所述限位块900上设有插入燕尾槽310内的限位部910,限位块900上螺接有固定限位块900的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可将限位块900稳定安装在搅拌臂300的端部,限位部910可卡入燕尾槽310内,可避免刮板固定板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焙烧炉1000在运行过程中,焙烧炉1000的内壁附着有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为了清楚焙烧炉1000内壁的金属氧化物,位于刮板固定板端部的底刮板400向搅拌臂300端部弯曲延伸形成侧刮板410。侧刮板410随搅拌臂300转动时能够刮下附着在焙烧炉1000内壁的金属氧化物,进一步提高搅拌设备的清理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使用不同内径的焙烧炉1000,本实施例中的搅拌臂300可沿搅拌转轴100径向移动以调整搅拌范围,在调整完成后需要对搅拌臂300位置进行固定,本实施例在安装座200上设有供搅拌臂300穿过的安装孔210,所述安装孔210沿搅拌转轴100径向贯穿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侧面还螺接有预紧螺栓500,所述预紧螺栓500端部抵靠在穿过安装孔210的搅拌臂300侧面。当搅拌臂300位置调整确定后可通过预紧螺栓500进行固定,在拆卸搅拌臂300时将预紧螺栓500取下即可取出搅拌臂300。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搅拌转轴100上端还设有可拆卸的顶盖600,所述顶盖600与搅拌转轴100同轴布置。需要维修搅拌臂300时,取下顶盖600,然后拆卸安装座200,即可完成整体更换。提高设备安装的便捷性。

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驱动搅拌转轴100稳定旋转,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800,所述搅拌转轴100下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800的输出轴传动相连。减速电机800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转轴100传动连接,可提高传动的稳定性,联轴器能够防止被联接机件承受过大的载荷,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减速电机800与联轴器具体规格和型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本实施例在搅拌转轴100上套有转动套筒700,所述转动套筒700内固定有与搅拌转轴100过盈配合的轴承,所述转动套筒700沿竖向固定在焙烧炉1000内。转动套筒700能够用于稳定安装搅拌转轴100,提高搅拌转轴100在转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能够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焙烧炉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搅拌转轴(100),所述搅拌转轴(100)沿竖向布置在焙烧炉内,搅拌转轴(100)下端连接有驱动搅拌转轴(100)周向转动的驱动机构;

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自上而下套设在搅拌转轴(100)上的安装座(200),所述安装座(200)上设有一对沿搅拌转轴(100)径向布置并相互平行的搅拌臂(300),所述搅拌臂(300)能够沿搅拌转轴(100)径向移动;所述搅拌臂(300)底面设有若干沿搅拌臂(300)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底刮板(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炉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臂(300)底面设有沿搅拌臂(300)延伸方向布置的燕尾槽(310),所述燕尾槽(310)内穿设有与燕尾槽(310)相适配的刮板固定板,各个所述底刮板(400)均匀布置在在刮板固定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焙烧炉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刮板固定板端部的底刮板(400)向搅拌臂(300)端部弯曲延伸形成侧刮板(4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炉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臂(300)两端设有限位块(900),所述限位块(900)上设有插入燕尾槽内的限位部(910),所述限位块(900)上螺接有固定限位块(900)的固定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炉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200)上设有供搅拌臂(300)穿过的安装孔(210),所述安装孔(210)沿搅拌转轴(100)径向贯穿安装座,所述安装座(300)侧面还螺接有预紧螺栓(500),所述预紧螺栓(500)端部抵靠在穿过安装孔(210)的搅拌臂(300)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炉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转轴(100)上端还设有可拆卸的顶盖(600),所述顶盖(600)与搅拌转轴(100)同轴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炉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800),所述搅拌转轴(100)下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800)的输出轴传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炉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转轴(100)上套有转动套筒(700),所述转动套筒(700)内固定有与搅拌转轴(100)过盈配合的轴承,所述转动套筒(700)沿竖向固定在焙烧炉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焙烧炉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转轴和搅拌组件;搅拌转轴沿竖向布置在焙烧炉内,搅拌转轴下端连接有驱动搅拌转轴周向转动的驱动机构;搅拌组件包括自上而下套设在搅拌转轴上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一对沿搅拌转轴径向布置并相互平行的搅拌臂,搅拌臂能够沿搅拌转轴径向移动;搅拌臂底面设有若干沿搅拌臂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底刮板。设置在焙烧炉内的搅拌转轴能够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其轴向转动,由于搅拌臂能够沿搅拌转轴径向移动,可实现对搅拌臂搅拌半径的调整,操作人员可根据焙烧炉规格大小调整搅拌臂的搅拌范围,随搅拌臂转动的底刮板可将附着在焙烧炉内的金属氧化物刮至焙烧炉的出渣口排出,进而提高物料输出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柯鲁普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