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孔模具废料自动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裁模为冲压模具的一种,冲裁模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冲孔模具是一种冲裁模。
现有的冲孔模具在对原材料进行冲孔时,上模具对原材料进行冲裁,原材料上被冲裁的部分与原材料主体分离,分离部分沿下模具的模孔自由落下,并落入下模座上开设的孔道中,最后沿孔道排出模具外。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模孔的直径与分离不分的尺寸相近,板料上分离部分沿模孔和孔道下落的过程中容易卡住,造成卡料,影响后续冲压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减少卡料情况发生的冲孔模具废料自动卸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冲孔模具废料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和开设在下模座上的导料孔,所述下模座内开设有有导料孔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底壁上设有第一空心管,所述第一空心管内设有第二空心管,第二空心管的外径与第一空心管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二空心管的上端管口伸入导料孔中且从导料孔上端伸出,所述第一空心管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与第二空心管连通,所述下模座的一侧设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与第一空心管连通,所述导料孔下方孔口的侧壁上设有拨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上模具在冲压机的驱动下下压并将原料上冲孔部分的物料冲裁分离时,分离部分与第二空心管的上方管口抵触从而将管口封闭,抽气泵持续工作在第二空心管和第一空心管连通的内腔形成负压,从而使大气压将第二空心管连同分离部分的物料一同自动向下方压动,当物料分离部分到达导料孔下方孔口时,拨柱将物料分离部分的一侧阻挡,从而使物料倾斜,空气进入第二空心管的上端管口,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内腔气压得到平衡,从而使物料与第二空心管上端分离并落入空腔中,减少了物料分离部分自由下落时与侧壁卡死的情况,当物料与第二空心管管口分离后,内部气压恢复平衡,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二空心管重新上升并伸出导料孔,如此往复完成排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空心管与第二空心管的上端管口处均设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圈,加强了第二空心管与物料分离部分之间的密封性,以及第一空心管管口与第二空心管外壁之间的密封性,减少了漏气造成对物料吸力降低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空心管的侧壁开设有有第一连通孔,当所述第二空心管的上端管口伸出导料孔上端孔口时,所述第一连通孔位于第二空心管底端的上方,所述第二空心管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当所述第二空心管上端管口与导料孔下端孔口平齐时,所述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对齐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空心管的管口带动物料分离部分向下运动至导料孔下端孔口处时,第二连通孔与第一连通孔对齐,从而使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的内腔与大气压连通,进而平衡内部气压降低对物料分离部分的吸引力,便于物料与第二空心管管口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座一侧设有吹气泵,所述吹气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远离吹气泵一端的管口位于导料孔下端管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料被拨柱阻挡并与第二空心管的上端管口初步分离后,通过吹气泵的吹气将物料分离部分吹离管口,进一步减少了物料分离部分滞留在第二空心管管口处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料孔的孔径沿高度方向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随高度下降逐渐增大的导料孔孔径,在保持下模座上表面对下模具有足够支撑面积的同时,减少了导料孔的内侧壁与物料分离部分发生抵触而将物料分离不分卡死的情况,提升了种养殖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底部设为斜面,所述下模座侧壁上开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与空腔连通且位于斜面的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空腔的底部设置为斜面,当物料分离部分掉落到空腔底部时,沿空腔底部滑落到排料口处,从而减少了物料分离不分在空腔内堆积不易清理的情况,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座侧壁上位于排料口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收集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收集盒,将物料分离部分同一收集到一起,进行统一处理,提升了装置便利性的同时,减少物料散落使工作人员容易滑倒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空心管的上端管口内壁上设有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滤网,减少了灰尘及物料碎屑从第二空心管顶端管口进入管内空腔,并最终造成管路阻塞影响装置工作的情况,提升了装置持续工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并通过抽气泵对管内持续抽气,当物料与第二空心管管口抵触而将其封闭时,第二空心管将物料吸附并向下拉动至导料孔的底部,拨柱将物料拨下使物料落入空腔内完成排料;
2.通过设置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当第二空心管将物料拉动至排料口底端时,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内腔的负压由于两连通孔的连通而消失,便于物料与第二空心管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装置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下模座内部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下模座;11、导料孔;111、拨柱;12、排料口;13、收集盒;2、空腔;21、斜面;3、第一空心管;31、复位弹簧;32、第一连通孔;4、第二空心管;41、第二连通孔;42、滤网;5、密封圈;6、抽气泵;7、吹气泵;71、吹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冲孔模具废料自动卸料装置,包括下模座1,下模座1内开设有空腔2,下模座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空腔2连通的导料孔11,导料孔11的轴线垂直于地面,且导料孔11沿其轴线由上到下孔径均匀增大,从而减少了物料分离部分与导料孔11侧壁抵触卡死的情况。空腔2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管3,第一空心管3内滑动有第二空心管4,第二空心管4与第一空心管3同轴且与导料孔11同轴,第二空心管4的顶端伸出导料孔11且伸入下模具的模孔中,第二空心管4的顶部内壁上固设有滤网42,减少杂物进入管内造成阻塞的可能性。第二空心管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1,复位弹簧31远离第二空心管4的一端与第一空心管3内部底端固定连接,下模座1一端设有抽气泵6,抽气泵6与第二空心管4和第一空心管3的内腔连通,第一空心管3和第二空心管4顶端开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5以提升气密性,当上模具将物料冲裁并使物料被冲裁部分与物料主体分离时,分离部分与第二空心管4管口抵触,第二空心管4通过抽气泵6形成的负压将物料吸附,并使物料随第二空心管4缩入第一空心管3而下降,导料孔11的下端管孔处固定连接有轴线垂直于导料孔11的拨柱111,当物料与拨柱111抵触时,物料靠近拨料柱的一端翘起,从而不再封闭第二空心管4的管口,空气进入第二空心管4的内腔使负压降低,同时物料由于失去吸附力而落入空腔2中,通过负压自动牵引的方式将冲压后与物料主体分离的部分水平拉下,减少了物料与导料孔11侧壁抵触而发生卡死的情况。
参照图2和图3,第一空心管3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32,第二空心管4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41,当复位弹簧31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二空心管4顶端伸入模孔内,此时第一连通孔32位于第二空心管4底端的上方,由第二空心管4的管壁对其进行封闭,当第二空心管4向下运动至管口位于导料孔11下方孔口处时,第一空心管3与第二空心管4连通,从而平衡两空心管内部的气压,使上方管口位置的吸力减弱,便于物料与第二空心管4管口分离。
参照图1和图2,下模座1的一侧设有吹气泵7,吹气泵7的输出端连接有吹气管71,吹气管71伸入下模座1空腔2内并朝向导料孔11的下端孔口,其朝向与导料孔11的轴线垂直。通过吹气泵7吹动被第二空心管4带动至导料孔11下端管口与拨柱111抵触而一端翘起的物料,将其吹离第二空心管4的顶端,加速物料与第二空心管4的分离,并减少物料滞留导致卡死的情况。
参照图2,空腔2的底面设置为斜面21,其斜面21底端的下模座1侧壁上设有排料口12,下模座1位于排料口12处的外侧壁上设有收集盒13,物料分离的部分落下至空腔2底端后沿斜面21滑动至收集盒13中,减少了物料散落造成工作人员滑倒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第二空心管4的管伸入下模具的模孔中,当上模具下压时,上模具将物料上被冲压部分压下并使其与第二空心管4的上端管口抵触,第二空心管4管口被封闭而在其内腔中形成负压,同时在负压的作用下第二空心管4向第一空心管3中缩入,因而物料分离的部分被第二空心管4水平拉下,当物料与拨柱111抵触后,抵触的一侧向上翘起从而与第二空心管4分离,同时第一连通孔32和第二连通孔41连通,进一步平衡两空心管内腔的负压,使吸力减弱,物料在吹气管71中喷出气流的作用下被快速吹离第二空心管4上方并落入空腔2中,最后沿空腔2底部的斜面21滑入收集槽中,第二空心管4在复位弹簧31的作用下回升复位进行下一循环的工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冲孔模具废料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1)和开设在下模座(1)上的导料孔(11),所述下模座(1)内开设有有导料孔(11)连通的空腔(2),所述空腔(2)的底壁上设有第一空心管(3),所述第一空心管(3)内设有第二空心管(4),第二空心管(4)的外径与第一空心管(3)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二空心管(4)的上端管口伸入导料孔(11)中且从导料孔(11)上端伸出,所述第一空心管(3)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1),所述复位弹簧(31)的顶端与第二空心管(4)连通,所述下模座(1)的一侧设有抽气泵(6),所述抽气泵(6)与第一空心管(3)连通,所述导料孔(11)下方孔口的侧壁上设有拨柱(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孔模具废料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管(3)与第二空心管(4)的上端管口处均设有密封圈(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孔模具废料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管(3)的侧壁开设有有第一连通孔(32),当所述第二空心管(4)的上端管口伸出导料孔(11)上端孔口时,所述第一连通孔(32)位于第二空心管(4)底端的上方,所述第二空心管(4)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41),当所述第二空心管(4)上端管口与导料孔(11)下端孔口平齐时,所述第一连通孔(32)与第二连通孔(41)对齐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孔模具废料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1)一侧设有吹气泵(7),所述吹气泵(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吹气管(71),所述吹气管(71)远离吹气泵(7)一端的管口位于导料孔(11)下端管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孔模具废料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孔(11)的孔径沿高度方向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孔模具废料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2)底部设为斜面(21),所述下模座(1)侧壁上开设有排料口(12),所述排料口(12)与空腔(2)连通且位于斜面(21)的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孔模具废料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1)侧壁上位于排料口(12)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收集盒(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孔模具废料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心管(4)的上端管口内壁上设有滤网(4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