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坚果用破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0


本实用新型属于坚果去壳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坚果用破壳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处理坚果外壳的方式多采用敲、砸和坚果钳,使用时力气过大会导致坚果完全碎裂,力气过小也会导致坚果打不开。破壳机的使用使处理坚果的效率大大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坚果外形是不规则的,外壳的壁厚不均,如果在坚果壁厚处进行破壳是比较费力的,且容易将果肉压碎,因此,能够方便的调节坚果外壳上的受力点的话,即省力,大大提升效率,且有利于将果肉保存完整。

因此,发明一种坚果用破壳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坚果用破壳装置,以解决现有坚果破壳器虽提升了效率,但因坚果外壳外形不规则,壁厚不均匀,有时会造成破壳费力,降低了效率,且易于压碎果肉的问题。一种坚果用破壳装置,包括底座,横向导筒,竖向导筒,滑槽,隔板,端盖,推拉杆,压簧,l型手柄,扭簧,挤压机构,旋转机构和弹性块,所述底座通过上部开设的弧形槽卡接有横向导筒,该横向导筒上端开设有连接孔,且可拆卸式连接有竖向导筒,该竖向导筒内壁一侧竖向开设有滑槽,该滑槽内连接有隔板;所述横向导筒上与竖向导筒相邻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端盖,该端盖中部横向开设有矩形槽,且在槽内滑动连接有推拉杆,该推拉杆位于横向导筒内的一端连接有推板,且位于端盖外侧的一端连接有拉手,并在推拉杆上套设有压簧;所述横向导筒上远离竖向导筒的一端上部设有支架,且在支架上通过转轴摆动连接有l型手柄,且l型手柄与支架连接处设有扭簧;所述横向导筒邻近l型手柄的上端设有挤压机构,该挤压机构对称设有两个,且在挤压机构的侧部设有旋转机构,且正对旋转机构设有弹性块。

所述隔板通过滚轮连接在滑槽内,且隔板呈45度定位在竖向导筒的下端口,有利于对竖向导筒内的坚果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影响到推拉杆和压簧的正常工作。

所述l型手柄位于横向导筒的一端连接有辅助压板,有利于起到对坚果的辅助定位作用,避免在挤压机构工作时,坚果发生滑移。

所述挤压机构包括转盘,螺杆和硬质尖端,所述螺杆通过加固块螺纹连接在横向导筒的内壁上,且螺杆的上端连接有转盘,该螺杆的下端设有硬质尖端。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轮和支撑轴,所述旋转轮通过支撑轴连接在横向导筒的内壁上,有利于通过拨动旋转轮,进行调整坚果与挤压机构接触的部位,能够找到一个最佳破壳的点。

所述弹性块滑动连接在横向导筒的内壁上,有利于根据坚果外壳的大小进行调整弹性块位于横向导筒内腔的位置,目的是为了旋转机构能够挤压到坚果外壁,进而起到拨动其旋转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底座,横向导筒和竖向导筒的设置,能够在竖向导筒内一次性放置更过的坚果,且安装和拆卸过程简单,便于储存和运输,节约时间,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的滑槽和隔板的设置,隔板呈45度定位在竖向导筒的下端口,有利于对竖向导筒内的坚果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影响到推拉杆和压簧的正常工作。

3.本实用新型的推拉杆,压簧,l型手柄和扭簧的设置,有利于首先通过推拉杆将坚果推送至破壳位置,然后通过l型手柄辅助定位,使坚果处于挤压机构的正下方,不偏不倚,保证通过挤压达到良好的破壳效果,且对坚果破壳之后,通过转动l型手柄,并利用推拉杆在压簧的推动下,将破壳后的坚果推出横向导筒。

4.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构和弹性块的设置,首先根据坚果外壳的大小进行调整弹性块位于横向导筒内腔的位置,目的是为了旋转机构能够挤压到坚果外壁,进而起到拨动其旋转的作用,然后通过拨动旋转轮,进行调整坚果与挤压机构接触的部位,能够找到一个最佳破壳的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构和弹性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横向导筒,3-竖向导筒,4-滑槽,5-隔板,6-端盖,7-推拉杆,8-压簧,9-l型手柄,10-扭簧,11-挤压机构,12-弹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坚果用破壳装置,包括底座1,横向导筒2,竖向导筒3,滑槽4,隔板5,端盖6,推拉杆7,压簧8,l型手柄9,扭簧10,挤压机构11,旋转机构12和弹性块13,所述底座1通过上部开设的弧形槽卡接有横向导筒2,该横向导筒2上端开设有连接孔,且可拆卸式连接有竖向导筒3,该竖向导筒3内壁一侧竖向开设有滑槽4,该滑槽4内连接有隔板5;所述横向导筒2上与竖向导筒3相邻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端盖6,该端盖6中部横向开设有矩形槽,且在槽内滑动连接有推拉杆7,该推拉杆7位于横向导筒2内的一端连接有推板,且位于端盖6外侧的一端连接有拉手,并在推拉杆7上套设有压簧8;所述横向导筒2上远离竖向导筒3的一端上部设有支架,且在支架上通过转轴摆动连接有l型手柄9,且l型手柄9与支架连接处设有扭簧10;所述横向导筒2邻近l型手柄9的上端设有挤压机构11,该挤压机构11对称设有两个,且在挤压机构11的侧部设有旋转机构12,且正对旋转机构12设有弹性块13。

所述隔板5通过滚轮连接在滑槽4内,且隔板5呈45度定位在竖向导筒3的下端口,有利于对竖向导筒3内的坚果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影响到推拉杆7和压簧8的正常工作。

所述l型手柄9位于横向导筒2的一端连接有辅助压板,有利于起到对坚果的辅助定位作用,避免在挤压机构11工作时,坚果发生滑移。

所述挤压机构11包括转盘,螺杆和硬质尖端,所述螺杆通过加固块螺纹连接在横向导筒2的内壁上,且螺杆的上端连接有转盘,该螺杆的下端设有硬质尖端。

所述旋转机构12包括旋转轮和支撑轴,所述旋转轮通过支撑轴连接在横向导筒2的内壁上,有利于通过拨动旋转轮,进行调整坚果与挤压机构接触的部位,能够找到一个最佳破壳的点。

所述弹性块13滑动连接在横向导筒2的内壁上,有利于根据坚果外壳的大小进行调整弹性块13位于横向导筒2内腔的位置,目的是为了旋转机构12能够挤压到坚果外壁,进而起到拨动其旋转的作用。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多个坚果依次放入竖向导筒3内,然后向外侧拉动推拉杆7,利用推拉杆7前端的推板的背面推动隔板5沿滑槽4上移,此时,位于竖向导筒3最底端的坚果落入横向导筒2内,然后,松开推拉杆7外端的拉手,利用压簧8的作用,将坚果推送至破壳位置,并通过l型手柄9辅助定位,使坚果处于挤压机构11的正下方,然后,通过拨动旋转机构12上的旋转轮,进行调整坚果与挤压机构11接触的部位,找到一个最佳破壳的点,从而有利于达到良好的破壳效果,且坚果破壳之后,通过转动l型手柄9,并利用推拉杆7上套设的压簧8的推动下,将破壳后的坚果推出横向导筒2,避免造成碎屑的残留。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坚果用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横向导筒(2),竖向导筒(3),滑槽(4),隔板(5),端盖(6),推拉杆(7),压簧(8),l型手柄(9),扭簧(10),挤压机构(11),旋转机构(12)和弹性块(13),所述底座(1)通过上部开设的弧形槽卡接有横向导筒(2),该横向导筒(2)上端开设有连接孔,且可拆卸式连接有竖向导筒(3),该竖向导筒(3)内壁一侧竖向开设有滑槽(4),该滑槽(4)内连接有隔板(5);所述横向导筒(2)上与竖向导筒(3)相邻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端盖(6),该端盖(6)中部横向开设有矩形槽,且在槽内滑动连接有推拉杆(7),该推拉杆(7)位于横向导筒(2)内的一端连接有推板,且位于端盖(6)外侧的一端连接有拉手,并在推拉杆(7)上套设有压簧(8);所述横向导筒(2)上远离竖向导筒(3)的一端上部设有支架,且在支架上通过转轴摆动连接有l型手柄(9),且l型手柄(9)与支架连接处设有扭簧(10);所述横向导筒(2)邻近l型手柄(9)的上端设有挤压机构(11),该挤压机构(11)对称设有两个,且在挤压机构(11)的侧部设有旋转机构(12),且正对旋转机构(12)设有弹性块(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坚果用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通过滚轮连接在滑槽(4)内,且隔板(5)呈45度定位在竖向导筒(3)的下端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坚果用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手柄(9)位于横向导筒(2)的一端连接有辅助压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坚果用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11)包括转盘,螺杆和硬质尖端,所述螺杆通过加固块螺纹连接在横向导筒(2)的内壁上,且螺杆的上端连接有转盘,该螺杆的下端设有硬质尖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坚果用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12)包括旋转轮和支撑轴,所述旋转轮通过支撑轴连接在横向导筒(2)的内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坚果用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块(13)滑动连接在横向导筒(2)的内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坚果用破壳装置,包括底座,横向导筒,竖向导筒,滑槽,隔板,端盖,推拉杆,压簧,L型手柄,扭簧,挤压机构,旋转机构和弹性块,所述底座通过上部开设的弧形槽卡接有横向导筒,该横向导筒上端开设有连接孔,且可拆卸式连接有竖向导筒,该竖向导筒内壁一侧竖向开设有滑槽,该滑槽内连接有隔板。本实用新型的推拉杆,压簧,L型手柄和扭簧的设置,有利于首先通过推拉杆将坚果推送至破壳位置,然后通过L型手柄辅助定位,使坚果处于挤压机构的正下方,不偏不倚,保证通过挤压达到良好的破壳效果,且对坚果破壳之后,通过转动L型手柄,并利用推拉杆在压簧的推动下,将破壳后的坚果推出横向导筒。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忠;沈昌鹏;毛林峰;李刚;姚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华味亨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5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