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冲压模具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5,现有一产品侧面存在冲压负角5°,弯向内侧的斜勾长5.2mm,该产品后工序还需进行侧冲孔,常规模具成型方法不易成型,且由于冲压方向的限制,现有的级进模技术会导致进行两侧翻边与侧冲孔时,成型的零件均会与模具零件发生干涉,不能浮料;如模具零件加工避空孔,又影响零件的成型或冲孔。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子、母滑块进行侧翻边技术,既能避免浮料干涉又能顺利侧翻边成型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上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两侧的下模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侧翻边机构,所述侧翻边机构可滑动地设于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侧翻边机构包括母滑块和子滑块,所述母滑块的两侧通过第一侧限位块可前后滑动地限位安装于所述下模座的凹槽内,所述母滑块呈“凹”型,所述子滑块的两侧通过第二侧限位块可前后滑动地限位安装于所述母滑块的凹型腔。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母滑块和子滑块还分别设有母滑块复位弹簧和子滑块复位机构;

所述母滑块复位弹簧设于所述母滑块远离固定块一端的底部,且所述母滑块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母滑块,另一端可与所述下模座的凹槽抵接;

所述子滑块复位机构包括螺钉、垫圈和子滑块复位弹簧,所述螺钉的一端贯穿所述母滑块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并螺纹连接所述子滑块,所述子滑块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母滑块,另一端抵接设于螺钉端部的垫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母滑块与子滑块的相对面的顶部均设有45°的倒角,所述子滑块的倒角边大于所述母滑块的倒角边。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侧翻边机构还包括斜楔块,所述斜楔块设于所述母滑块与子滑块之间的正上方,且所述斜楔块固定安装于上模座,且所述斜楔块的两侧相对所述母滑块和子滑块的倒角设有与其匹配的倾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侧翻边机构还包括成型块a和成型块b,所述成型块b固定安装于所述母滑块的凹型腔内、且靠近与所述固定块的一端,所述成型块a相对所述成型块b固定安装于所述子滑块,所述成型块a的一端设有形成翻边的斜面,所述成型块b的一端设为与成型块a的斜面相匹配的倾斜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母滑块靠近所述固定块的一端、成型块b的顶部共同设计为与产品底面成型的结构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斜楔块作为驱动,利用斜楔块作用于母滑块与子滑块,并推动子滑块与母滑块移动进行侧翻边,解决了现有模具侧翻边后产生的浮料干涉问题,可将该模具结合与级进模内实现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另外进行单独的侧翻边单工序模进行生产造成的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提供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提供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2提供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需要进行翻边工序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图4,所述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1包括上模座(图中未示出)和下模座20,所述下模座20上固定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两侧的下模座20上设有凹槽202,所述凹槽202内设有侧翻边机构,所述侧翻边机构可滑动地设于凹槽202。

具体地,所述侧翻边机构包括母滑块12和子滑块13,所述母滑块12的两侧通过第一侧限位块21可前后滑动地限位安装于所述下模座20的凹槽202内,所述母滑块12呈“凹”型,所述子滑块13的两侧通过第二侧限位块22可前后滑动地限位安装于所述母滑块12的凹型腔120。

本实施例为了减少母滑块12的底面与下模座20的凹槽202表面的摩擦力以及子滑块13的底面与母滑块12的凹型腔120的表面的摩擦力,可将下模座20的凹槽202表面处一部分镂空设计,将母滑块12的凹型腔120的表面一部分镂空设计,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母滑块12与子滑块13下压后的复位,所述母滑块12和子滑块13还分别设有母滑块复位弹簧14和子滑块复位机构15;

所述母滑块复位弹簧14设于所述母滑块12远离固定块11一端的底部,且所述母滑块复位弹簧14的一端固定连接母滑块12,另一端可与所述下模座20的凹槽202抵接;

所述子滑块复位机构15包括螺钉151、垫圈152和子滑块复位弹簧153,所述螺钉151的一端贯穿所述母滑块12远离固定块11的一端并螺纹连接所述子滑块13,所述子滑块复位弹簧153的一端抵接所述母滑块12,另一端抵接设于螺钉151端部的垫圈15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母滑块12与子滑块13的相对面的顶部均设有45°的倒角,作为楔形块16的驱动面,所述子滑块13的倒角边大于所述母滑块12的倒角边,使子滑块13的行程大于母滑块12的行程,在本实施例中,母滑块12与子滑块13的总行程不小于产品的翻边(斜勾)长度,使侧翻边与模具不形成干涉,不影响产品的浮料,具体行程根据设计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翻边机构还包括斜楔块16,所述斜楔块16设于所述母滑块12与子滑块13之间的正上方,且所述斜楔块16固定安装于上模座,且所述斜楔块16的两侧相对所述母滑块12和子滑块13的倒角设有与其匹配的倾斜面,用于驱动母滑块12和子滑块13的斜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翻边机构还包括成型块a17和成型块b18,所述成型块b18固定安装于所述母滑块12的凹型腔120内、且靠近与所述固定块11的一端,所述成型块a17相对所述成型块b18固定安装于所述子滑块13,所述成型块a17的一端设有形成翻边的斜面,所述成型块b18的一端设为与成型块a17的斜面相匹配的倾斜凸起,当子滑块13被推动时(此时母滑块12固定),成型块a17冲压成型块b18完成使产品的侧翻边。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固定块11、母滑块12靠近所述固定块11的一端、成型块b18的顶部共同设计为与产品底面成型的结构相匹配。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以成型产品尺寸5.2mm的斜勾为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斜楔块16下行,利用外侧斜面推动母滑块12往外张开,母滑块复位弹簧14受压,当斜楔块16下行至直面时,母滑块12不再往外张开,此时,母滑块12靠近固定块11的一端与固定块11已分开11mm,待成型零件被定位(待成型零件此时置于固定块、母滑块及定位块b上);

步骤2:斜楔块16接触母滑块12的同时也接触子滑块13,斜楔块16下行至母滑块12不动时,随着斜楔块16的继续下行,子滑块13继续往内侧运动5mm时,成型块a17接触零件,斜楔块16继续带动子滑块13运动,促使其继续往内侧运动10mm,对零件进行侧翻边,成型结束;

由于要与其他成型工位匹配,此处的斜楔块16需要进行下行5mm,上、下模墩死,而此时斜楔块16的两侧已经是直平面接触母滑块12与子滑块13,两者均不会往外侧、内侧运动。

上述过程中,上模回程时,斜楔块16上行20mm时,子滑块13退回15mm,此时成型块a17与成型块b18分离,成型块a17已离开零件5mm,母滑块12才开始退回,子、母滑块同时退回,直至行程结束。

行程结束后,成型块a17与成型块b18之间的距离至少5.2mm以上,使零件的侧翻边与模具不形成干涉,不影响浮料操作,浮料系统将零件与条料顶起,继续送到下个工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上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两侧的下模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侧翻边机构,所述侧翻边机构可滑动地设于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边机构包括母滑块和子滑块,所述母滑块的两侧通过第一侧限位块可前后滑动地限位安装于所述下模座的凹槽内,所述母滑块呈“凹”型,所述子滑块的两侧通过第二侧限位块可前后滑动地限位安装于所述母滑块的凹型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滑块和子滑块还分别设有母滑块复位弹簧和子滑块复位机构;

所述母滑块复位弹簧设于所述母滑块远离固定块一端的底部,且所述母滑块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母滑块,另一端可与所述下模座的凹槽抵接;

所述子滑块复位机构包括螺钉、垫圈和子滑块复位弹簧,所述螺钉的一端贯穿所述母滑块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并螺纹连接所述子滑块,所述子滑块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母滑块,另一端抵接设于螺钉端部的垫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滑块与子滑块的相对面的顶部均设有45°的倒角,所述子滑块的倒角边大于所述母滑块的倒角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边机构还包括斜楔块,所述斜楔块设于所述母滑块与子滑块之间的正上方,且所述斜楔块固定安装于上模座,且所述斜楔块的两侧相对所述母滑块和子滑块的倒角设有与其匹配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边机构还包括成型块a和成型块b,所述成型块b固定安装于所述母滑块的凹型腔内、且靠近与所述固定块的一端,所述成型块a相对所述成型块b固定安装于所述子滑块,所述成型块a的一端设有形成翻边的斜面,所述成型块b的一端设为与成型块a的斜面相匹配的倾斜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母滑块靠近所述固定块的一端、成型块b的顶部共同设计为与产品底面成型的结构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子、母滑块型侧翻边级进模,其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两侧的下模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侧翻边机构,所述侧翻边机构可滑动地设于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斜楔块作为驱动,利用斜楔块作用于母滑块与子滑块,并推动子滑块与母滑块移动进行侧翻边,解决了现有模具侧翻边后产生的浮料干涉问题,可将该模具结合与级进模内实现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另外进行单独的侧翻边单工序模进行生产造成的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沈中秋;王超;张启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星宇龙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3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