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7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身前部主要结构中,后纵梁是最重要的吸能元件之一。在后面碰撞过程中,通过材料的塑性变形吸收碰撞动能,其吸能特性及变形模式直接决定了在后面碰撞过程中车身后部的结构变形,从而影响着后碰燃油系统的安全。对于后纵梁结构的设计需要遵循由后往前(车行方向由后往前)依次变大,从而保证在碰撞过程中合理的变形次序及良好的吸能效果。汽车纵梁对汽车车身碰撞性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要求纵梁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抗弯曲能力。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21885241.4的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导柱,所述的上模上设有两个与待成型加强件形状相匹配并呈成对设置的凸模,所述的下模上设有与所述凸模相匹配的凹模。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抹油,进行涂油通常是人工用毛刷或者长滚筒刷油,如此人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且在生产过程中擦油有时候需要人手放到模具型腔中,有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上压模,所述下支撑板上侧固定连接下压模,所述下支撑板四个拐角分别设有一个导向柱,所述上支撑板四个拐角设有与导向柱一一对应的第一滑孔,所述下支撑板上侧设有刷油装置,所述刷油装置包括立板,所述立板远离下压模的一侧固定连接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穿过立板并在端头连接方形框,所述方形框内固定连接海绵块,所述下支撑板上侧设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端头固定连接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靠近方形框的一侧设有竖向设置的滑槽,所述方形框靠近支撑块一侧固定连接滑块,所述滑块滑动配合连接在滑槽内。

优选地,所述滑槽为燕尾型或倒t型,所述滑块与滑槽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方形框相对的两侧固定连接支杆,所述支杆底部固定连接竖杆,所述竖杆底部固定连接支撑轮。

优选地,所述下支撑板上侧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柱,每个支撑柱上侧设有第二滑孔,所述第二滑孔内滑动连接台阶柱,所述台阶柱下端与第二滑孔孔底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弹簧,所述竖杆包括第一套杆,所述第一套杆上端与支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杆下端设有方形滑孔,所述方形滑孔内滑动连接方形滑轴,所述方形滑轴上端与方形滑孔孔底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弹簧,所述支撑轮固定连接在方形滑轴下端。

优选地,所述下支撑板上侧对称固定连接两个竖板,两个竖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板,其中两个横板之间转动连接双向螺杆,另外两个横板之间固定连接导向杆,所述两个竖板之间水平设置两个压条,每个压条朝向海绵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刮板,两个刮板对应设置在海绵块上方和下方,每个所述压条一端设置螺纹孔,其另一端设置导向孔,两个压条上的螺纹孔旋向相反且对应螺纹连接在双向螺杆的相应螺纹段上。

优选地,所述双向螺杆上端穿过横板并在端头固定连接手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通过伸缩气缸伸长将海绵块伸入上压模与下压模之间,通过上支撑板下移,上压模与下压模之间间距缩小,并挤压浸油的海绵块,对上压模与下压模进行抹油,无需操作个人将手臂伸入内部,从而提高安全性,通过转动双向螺杆,在旋向相反的两段螺纹作用下,两个压条相互靠近后,海绵块再次由两个刮板之间通过后,海绵块上粘连的金属屑便被刮板刮除,最终落入凹槽内进行集中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刷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e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f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块置于下压模上的工况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柱的连接关系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竖杆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上支撑板1底部固定连接上压模,下支撑板2上侧固定连接下压模3,下支撑板2四个拐角分别设有一个导向柱4,上支撑板1四个拐角设有与导向柱4一一对应的第一滑孔,下支撑板2上侧设有刷油装置5,刷油装置5包括立板51,立板51远离下压模3的一侧固定连接伸缩气缸52,伸缩气缸52的伸缩杆穿过立板51并在端头连接方形框53,伸缩气缸52的伸缩杆端头固定连接支撑块56,支撑块56靠近方形框53的一侧设有竖向设置的滑槽57,方形框53靠近支撑块56一侧固定连接滑块58,滑块58滑动配合连接在滑槽57内,滑槽57为燕尾型或倒t型,滑块58与滑槽57对应设置,方形框53内固定连接海绵块54,方形框53相对的两侧固定连接支杆6,支杆6底部固定连接竖杆7,竖杆7底部固定连接支撑轮,海绵块54的上下表面分别对应上压模和下压模3的轮廓设置,海绵块54的上下面高出方形框53的尺寸为五或十毫米,下支撑板2上侧设有凹槽55。伸缩气缸52伸长将海绵块54伸入上压模与下压模3之间,通过上支撑板1下移,上压模与下压模3之间间距缩小,并挤压浸油的海绵块54,对上压模与下压模3进行抹油,无需操作个人将手臂伸入内部,从而提高安全性。

下支撑板2上侧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柱81,每个支撑柱81上侧设有第二滑孔82,第二滑孔82内滑动连接台阶柱83,台阶柱83下端与第二滑孔82孔底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弹簧84,竖杆7包括第一套杆71,第一套杆71上端与支杆6固定连接,第一套杆71下端设有方形滑孔72,方形滑孔72内滑动连接方形滑轴73,方形滑轴73上端与方形滑孔72孔底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弹簧74,支撑轮固定连接在方形滑轴73下端,浸油的海绵块54的伸入上压模与下压模3之间后,在上压模下压时,方形框53整体下移,台阶柱83和方形滑轴73对方形框53进行支撑,第一弹簧84和第二弹簧74进行缓冲,并在上压模上移后支撑方形框53复位。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定期清除海绵块54上粘连的金属屑,下支撑板2上侧对称固定连接两个竖板91,两个竖板91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板92,其中两个横板92之间转动连接双向螺杆93,双向螺杆93上端穿过横板92并在端头固定连接手轮97,另外两个横板92之间固定连接导向杆94,两个竖板91之间水平设置两个压条95,每个压条95朝向海绵块5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刮板96,两个刮板96对应设置在海绵块54上方和下方,每个压条95一端设置螺纹孔,其另一端设置导向孔,导向杆94由导向孔内穿过并滑动连接,两个压条95上的螺纹孔旋向相反且对应螺纹连接在双向螺杆93的相应螺纹段上。转动双向螺杆93,在旋向相反的两段螺纹作用下,两个压条95相互靠近后,海绵块54再次由两个刮板96之间通过后,海绵块54上粘连的金属屑便被刮板96刮除,最终落入凹槽55内进行集中处理。

工作时,伸缩气缸52伸长将海绵块54伸入上压模与下压模3之间,通过上支撑板1下移,上压模与下压模3之间间距缩小,并挤压浸油的海绵块54,对上压模与下压模3进行抹油,无需操作个人将手臂伸入内部,从而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在需要时,通过转动双向螺杆93,在旋向相反的两段螺纹作用下,两个压条95相互靠近后,海绵块54再次由两个刮板96之间通过后,海绵块54上粘连的金属屑混合油液,便被刮板96刮除,最终落入凹槽55内进行集中处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所述上支撑板(1)底部固定连接上压模,所述下支撑板(2)上侧固定连接下压模(3),所述下支撑板(2)四个拐角分别设有一个导向柱(4),所述上支撑板(1)四个拐角设有与导向柱(4)一一对应的第一滑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2)上侧设有刷油装置(5),所述刷油装置(5)包括立板(51),所述立板(51)远离下压模(3)的一侧固定连接伸缩气缸(52),所述伸缩气缸(52)的伸缩杆穿过立板(51)并在端头连接方形框(53),所述方形框(53)内固定连接海绵块(54),所述下支撑板(2)上侧设有凹槽(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气缸(52)的伸缩杆端头固定连接支撑块(56),所述支撑块(56)靠近方形框(53)的一侧设有竖向设置的滑槽(57),所述方形框(53)靠近支撑块(56)一侧固定连接滑块(58),所述滑块(58)滑动配合连接在滑槽(5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57)为燕尾型或倒t型,所述滑块(58)与滑槽(57)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框(53)相对的两侧固定连接支杆(6),所述支杆(6)底部固定连接竖杆(7),所述竖杆(7)底部固定连接支撑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2)上侧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柱(81),每个支撑柱(81)上侧设有第二滑孔(82),所述第二滑孔(82)内滑动连接台阶柱(83),所述台阶柱(83)下端与第二滑孔(82)孔底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弹簧(84),所述竖杆(7)包括第一套杆(71),所述第一套杆(71)上端与支杆(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杆(71)下端设有方形滑孔(72),所述方形滑孔(72)内滑动连接方形滑轴(73),所述方形滑轴(73)上端与方形滑孔(72)孔底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弹簧(74),所述支撑轮固定连接在方形滑轴(73)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2)上侧对称固定连接两个竖板(91),两个竖板(91)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板(92),其中两个横板(92)之间转动连接双向螺杆(93),另外两个横板(92)之间固定连接导向杆(94),所述两个竖板(91)之间水平设置两个压条(95),每个压条(95)朝向海绵块(5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刮板(96),两个刮板(96)对应设置在海绵块(54)上方和下方,每个所述压条(95)一端设置螺纹孔,其另一端设置导向孔,两个压条(95)上的螺纹孔旋向相反且对应螺纹连接在双向螺杆(93)的相应螺纹段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杆(93)上端穿过横板(92)并在端头固定连接手轮(9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后纵梁内部加强件模具,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上压模,下支撑板上侧固定连接下压模,下支撑板四个拐角分别设有一个导向柱,上支撑板四个拐角设有与导向柱一一对应的第一滑孔,下支撑板上侧设有刷油装置,刷油装置包括立板,立板远离下压模的一侧固定连接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穿过立板并在端头连接方形框,方形框内固定连接海绵块,下支撑板上侧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气缸伸长将海绵块伸入上压模与下压模之间,通过上支撑板下移,并挤压浸油的海绵块,对上压模与下压模进行抹油,无需操作个人将手臂伸入内部,从而提高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朝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源市兴达源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3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