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
背景技术:
目前中石油90%以上油井采用定向井开发、有杆泵采油,井眼轨迹复杂,抽油杆在油管内很容易弯曲,致使抽油生产存在严重的抽油杆偏磨,造成油井作业,油井免修期短,增加了作业费用。
目前常规的防偏磨技术主要有优化抽油杆柱组合、使用油管锚锚定油管、应用抽油杆扶正器及抽油杆旋转器,以上技术在现场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井斜角大、含水高的情况下,偏磨仍占很大比例,不能很好满足油田生产的实际需要,杆管偏磨仍然是影响油田生产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止管杆偏磨,延长油井免修期,降低成本的管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至少包括位于井口内的套管及设置于套管的油管,所述的油管内设置有空心抽油杆自润滑管柱,述空心抽油杆自润滑管柱由光杆、抽油杆组合、抽油泵和抽油杆抗磨副从上至下依次顺序连接组成,所述的光杆延伸至井口外,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至少设置有一组;所述的抽油杆组合包括第一抽油杆、第二抽油杆和加重抽油杆,第一抽油杆、第二抽油杆和加重抽油杆从上至下依次顺序连接。
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由抗磨光杆、套接于抗磨光杆上抗磨扶正滑套及分别设置于抗磨光杆上、下两端的上接箍和下接箍组成。
所述的抗磨扶正滑套采用尼龙基料,并掺加高耐磨纤维,且内衬有氧化锆陶瓷环。
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全长为6m。
所述的抗磨光杆的直径为29~38mm、强度为1120-1130mpa。
所述的抗磨光杆表面有镀铬层。
所述的抽油杆组合中的第一抽油杆的外径是φ22mm,第二抽油杆外径是φ19mm,加重抽油杆外径是φ38mm。
所述的套管的外径是φ139.7mm,油管的外径是φ88.9mm。
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由抗磨光杆、套接于抗磨光杆上抗磨扶正滑套及分别设置于抗磨光杆上、下两端的上接箍和下接箍组成;所述的抗磨扶正滑套采用尼龙基料,并掺加高耐磨纤维,且内衬有氧化锆陶瓷环;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全长为6m;所述的抗磨光杆的直径为29~38mm、强度为1120-1130mpa;所述的抗磨光杆表面有镀铬层;所述的抽油杆组合中的第一抽油杆的外径是φ22mm,第二抽油杆外径是φ19mm,加重抽油杆外径是φ38mm;所述的套管的外径是φ139.7mm,油管的外径是φ88.9mm。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防偏磨技术存在的问题,管柱改变以往采用的油管型号,选取
2、本实用新型在造斜点以下增加抽油杆防偏磨副,使抽油杆与油管之间的摩擦因数大幅度降低,进一步延长油井检泵周期。
3、本实用新型在抽油杆组合中增设加重抽油杆一方面可以使抽油杆这中性点下移,减少杆管偏磨;另一方面是在下冲程的时候,给抽油杆组合施加一个向下力,减缓杆管偏磨,达到防偏磨的目的。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抽油杆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抽油杆抗磨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杆;2-套管;3-油管;4-抽油杆组合;5-抽油泵;6-抽油杆抗磨副;7-第一抽油杆;8-上接箍;9-抗磨光杆;10-抗磨扶正滑套;11-下接箍;12-第二抽油杆;13-加重抽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根据图1-3所示的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至少包括位于井口内的套管2及设置于套管2的油管3,所述的油管3内设置有空心抽油杆自润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抽油杆自润滑管柱由光杆1、抽油杆组合4、抽油泵5和抽油杆抗磨副从上至下依次顺序连接组成,所述的光杆1延伸至井口外,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6至少设置有一组;所述的抽油杆组合4包括第一抽油杆7、第二抽油杆12和加重抽油杆13,第一抽油杆7、第二抽油杆12和加重抽油杆13从上至下依次顺序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为了克服现有防偏磨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所述的抽油杆组合4在下部增加了加重抽油杆13,采用本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使抽油杆组合4中性点下移,减少杆管偏磨;另一方面是在下冲程的时候,给抽油杆组合4施加一个向下力,减缓杆管偏磨,达到防偏磨的目的。
实施例二:
根据图2-3所示的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6由抗磨光杆9、套接于抗磨光杆9上抗磨扶正滑套10及分别设置于抗磨光杆9上、下两端的上接箍8和下接箍11组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6全长为6m。
在实际使用时,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6,在造斜点部位安装,全长6m,抗磨扶正滑套10与管柱相对固定(可根据偏磨点自由移动),使抽油杆组合4与油管3之间的摩擦转变为抗磨光杆9和抗磨扶正滑套10之间的摩擦,达到了防止抽油杆足组合4与油管3直接磨蚀的目的。
实施例三:
根据图3所示的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抗磨扶正滑套10采用尼龙基料,并掺加高耐磨纤维,且内衬有氧化锆陶瓷环。
在实际使用时,抗磨扶正滑套10采用的技术方案,使得抗磨扶正滑套10耐酸碱、耐磨损,从而使抽油杆组合4与油管3之间的摩擦与磨损转变为抗磨光杆9和抗磨扶正滑套10之间的摩擦与磨损,达到防止抽油杆组合4与油管3直接磨蚀。
实施例四:
根据图3所示的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抗磨光杆9的直径为29~38mm、强度为1120-1130mpa。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磨光杆9表面有镀铬层。
在实际使用时,抗磨光杆9采用大直径、高强度的钢杆,表面经抛光、镀铬等处理的技术方案,摩擦系数得到了很大降低。
实施例五: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抽油杆组合4中的第一抽油杆7的外径是φ22mm,第二抽油杆12外径是φ19mm,加重抽油杆13外径是φ38mm。
优选的是所述的套管2的外径是φ139.7mm,油管3的外径是φ88.9mm。
在实际使用时,在套管2内,通过油管3连接抽油泵,在油管3内,通过抽油杆组合4连接抽油泵5柱塞,该管柱的特点是由外径为
实施例六:
根据图1-3所示的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6由抗磨光杆9、套接于抗磨光杆9上抗磨扶正滑套10及分别设置于抗磨光杆9上、下两端的上接箍8和下接箍11组成;所述的抗磨扶正滑套10采用尼龙基料,并掺加高耐磨纤维,且内衬有氧化锆陶瓷环;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6全长为6m;所述的抗磨光杆9的直径为29~38mm、强度为1120-1130mpa;所述的抗磨光杆9表面有镀铬层;所述的抽油杆组合4中的第一抽油杆7的外径是φ22mm,第二抽油杆12外径是φ19mm,加重抽油杆13外径是φ38mm;所述的套管2的外径是φ139.7mm,油管3的外径是φ88.9mm。
在实际使用时,套管2位于井口内,油管3位于套管内,造斜点以下安装有抽油杆抗磨副6,利用抽油杆组合4带动泵上下往复运动而抽油,通过套管2与抽油杆组合4之间的环形空间作为出油通道,把原油采出到地面输油管线。
抽油杆抗磨副6由抗磨扶正滑套10、抗磨光杆9、上接箍8和下11接箍成,在造斜点部位安装,全长6m,抽油杆抗磨副6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延长或缩短。抗磨扶正滑套10与管柱相对固定(可根据偏磨点自由移动),使抽油杆组合4与油管3之间的摩擦转变为抗磨光杆9和抗磨扶正滑套10之间的摩擦,达到防止抽油杆组合与油管3直接磨蚀。抽油杆组合4中下部设置了加重抽油杆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加重抽油杆13后,一方面可以使抽油杆组合4中性点下移,减少杆管偏磨;另一方面是在下冲程的时候,给抽油杆组合施加一个向下力,减缓杆管偏磨,达到防偏磨的目的,延长了油井免修期,降低了成本的管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至少包括位于井口内的套管(2)及设置于套管(2)的油管(3),所述的油管(3)内设置有空心抽油杆自润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抽油杆自润滑管柱由光杆(1)、抽油杆组合(4)、抽油泵(5)和抽油杆抗磨副(6)从上至下依次顺序连接组成,所述的光杆(1)延伸至井口外,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6)至少设置有一组;所述的抽油杆组合(4)包括第一抽油杆(7)、第二抽油杆(12)和加重抽油杆(13),第一抽油杆(7)、第二抽油杆(12)和加重抽油杆(13)从上至下依次顺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6)由抗磨光杆(9)、套接于抗磨光杆(9)上的抗磨扶正滑套(10)及分别设置于抗磨光杆(9)上、下两端的上接箍(8)和下接箍(11)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磨扶正滑套(10)采用尼龙基料,并掺加高耐磨纤维,且内衬有氧化锆陶瓷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6)全长为6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磨光杆(9)的直径为29~38mm、强度为1120-1130mpa。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磨光杆(9)表面有镀铬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油杆组合(4)中的第一抽油杆(7)的外径是φ22mm,第二抽油杆(12)外径是φ19mm,加重抽油杆(13)外径是φ38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2)的外径是φ139.7mm,油管(3)的外径是φ88.9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向井防偏磨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6)由抗磨光杆(9)、套接于抗磨光杆(9)上的抗磨扶正滑套(10)及分别设置于抗磨光杆(9)上、下两端的上接箍(8)和下接箍(11)组成;所述的抗磨扶正滑套(10)采用尼龙基料,并掺加高耐磨纤维,且内衬有氧化锆陶瓷环;所述的抽油杆抗磨副(6)全长为6m;所述的抗磨光杆(9)的直径为29~38mm、强度为1120-1130mpa;所述的抗磨光杆(9)表面有镀铬层;所述的抽油杆组合(4)中的第一抽油杆(7)的外径是φ22mm,第二抽油杆(12)外径是φ19mm,加重抽油杆(13)外径是φ38mm;所述的套管(2)的外径是φ139.7mm,油管(3)的外径是φ88.9m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