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9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领域中,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



背景技术:

连续管钻井(coiledtubingdrilling简称ctd)是一种采用连续管完成钻井的技术,它的发展和应用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是一项新技术,连续管钻井与常规钻井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钻井省去了沿用多年的井架,钻井的地面设备少、占地面积小,设备搬迁安装方便、快捷、灵活,特别适合条件受限制的地面或海上平台作业,可降低井场的占地和搬迁费用;在钻进过程中不需要连接钻杆,可实现钻井液的连续循环,摆脱了过去转盘钻井常规的起下钻,提高了钻井起下钻的速度和安全性,并大大缩短了钻井周期;连续管钻井特别适用于小井眼钻井、老井的开窗侧钻、老井加深,由于小井眼使用的钻井液液量少,可减少钻井液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连续管是一体式的钻杆,没有接头,有利于欠平衡压力钻井的进行;连续管内设置电缆后,更为井下闭环钻井创造了条件。

现有的连续管钻井同时存在一定缺陷:由于连续管接头和钻具串的长度非常长,二者之间要传递扭矩,无法直接旋转对接,铠装电缆也不允许出线旋转,操作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包括上外筒、转接筒、o型圈、卡环、卡簧、挡环、螺纹套、传动筒、下外筒、电缆接头组件0、尾锥锁母、外锥套、内锥套、尾锥、联接筒、密封塞、插座座体、五芯旋转插座和挡圈,上外筒两端分别设有公扣端与母扣端,所述公扣端与母扣端上均设有api螺纹,内孔贯通,所述上外筒与连续管接头对接,所述下外筒与钻具串对接,对接后上外筒与连续管接头、下外筒与钻具串位置分别相对固定,所述转接筒与上外筒的公扣端通过螺纹紧固,所述传动筒外壁设有o型圈安装槽,所述o型圈安装槽内涂抹润滑并安装有o型圈,所述传动筒外侧还设有安装槽,所述螺纹套安装在传动筒的外壁且一端伸入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挡环,所述挡环一端设有卡环和卡簧,所述螺纹套与转接筒通过螺纹紧固实现对接,将铠装电缆从传动筒内孔中抽出,分别穿过尾锥锁母、尾锥、外锥套和内锥套,距电缆接头组件0下端00mm处切断铠装钢丝,所述铠装钢丝的断面与尾锥内部平面对齐,所述内锥套嵌入外锥套内,所述尾锥锁母通过螺纹与外锥套旋紧固定,所述密封塞焊接导线后套牢热缩管,从插座座体中心孔穿过与五芯旋转插座焊接,所述五芯旋转插座装入插座座体安装孔内,通过挡圈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外筒公扣端加工有滑键。

进一步的,所述滑键为矩形结构,用于扭矩传动,扭矩传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矩形滑键。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筒一端为api母扣螺纹,另一端为直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筒的直螺纹端设有台阶密封面,用于承受管柱内外压差,密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o型圈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筒外径与上外筒外径一致,所述传动筒下端为api公扣螺纹,上端分别设有两道o型圈安装槽和挡环的安装轴颈,内孔为台阶状。

进一步的,所述联接筒两端分别为正反扣螺纹,螺距大小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挡环呈台阶状,由两个半环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卡环由两个半环构成,其中间设有沟槽用于装入卡簧,防止卡环分开。

进一步的,所述外锥套有内外两个锥面,由两个半环构成,一端设有拧紧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可以实现铠装电缆的非旋转对接,通过旋拧螺纹套实现连续管接头和钻具的平移对接,铠装电缆在整个对接过程中不会出线任何旋扭,扭矩直接通过上外筒经传动筒直接传递到下外筒,实现连续管接头和钻具的非旋转对接和扭矩传送,操作方便,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视图;

图3为电缆接头组件半剖视图。

如图,1、上外筒,2、转接筒,3、o型圈,4、卡环,5、卡簧,6、挡环,7、螺纹套,8、传动筒,9、下外筒,10、电缆接头组件,11、尾锥锁母,12、外锥套,13、内锥套,14、尾锥,15、联接筒,16、密封塞,17、插座座体,18、五芯旋转插座,19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包括上外筒1、转接筒2、o型圈3、卡环4、卡簧5、挡环6、螺纹套7、传动筒8、下外筒9、电缆接头组件10、尾锥锁母11、外锥套12、内锥套13、尾锥14、联接筒15、密封塞16、插座座体17、五芯旋转插座18和挡圈19,上外筒1两端分别设有公扣端与母扣端,所述公扣端与母扣端上均设有api螺纹,内孔贯通,所述上外筒1与连续管接头对接,所述下外筒9与钻具串对接,对接后上外筒1与连续管接头、下外筒9与钻具串位置分别相对固定,所述转接筒2与上外筒1的公扣端通过螺纹紧固,所述传动筒8外壁设有o型圈安装槽,所述o型圈安装槽内涂抹润滑并安装有o型圈3,所述传动筒8外侧还设有安装槽,所述螺纹套7安装在传动筒8的外壁且一端伸入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挡环6,所述挡环6一端设有卡环4和卡簧5,所述螺纹套7与转接筒2通过螺纹紧固实现对接,将铠装电缆从传动筒8内孔中抽出,分别穿过尾锥锁母11、尾锥14、外锥套12和内锥套13,距电缆接头组件10下端200mm处切断铠装钢丝,所述铠装钢丝的断面与尾锥14内部平面对齐,所述内锥套13嵌入外锥套12内,所述尾锥锁母11通过螺纹与外锥套12旋紧固定,所述密封塞16焊接导线后套牢热缩管,从插座座体17中心孔穿过与五芯旋转插座18焊接,所述五芯旋转插座18装入插座座体17安装孔内,通过挡圈19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外筒1公扣端加工有滑键。

进一步的,所述滑键为矩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筒2一端为api母扣螺纹,另一端为直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筒2的直螺纹端设有台阶密封面。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筒8外径与上外筒1外径一致,所述传动筒8下端为api公扣螺纹,上端分别设有两道o型圈安装槽和挡环的安装轴颈,内孔为台阶状。

进一步的,所述联接筒15两端分别为正反扣螺纹,螺距大小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挡环6呈台阶状,由两个半环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卡环4由两个半环构成,其中间设有沟槽用于装入卡簧5,防止卡环4分开。

进一步的,所述外锥套12有内外两个锥面,由两个半环构成,一端设有拧紧螺纹。

工作原理:首先将上外筒1与连续管接头对接,下外筒9与钻具串对接,两者对接后均不转动,将转接筒2与上外筒1下端的公扣端螺纹连接拧紧,取传动筒8在o型圈安装槽内涂抹润滑装入o型圈3,装入螺纹套7,将挡环6装入安装槽内,用卡环4和卡簧5防止挡环6退出,检查螺纹套7能转动无卡滞,旋拧螺纹套7与转接筒2对接,将铠装电缆从传动筒8内孔中抽出,分别穿过尾锥锁母11、尾锥14、外锥套12和内锥套13,距电缆接头组件10下端200mm处切断铠装钢丝,要求切口整齐不允许伤害到绝缘层,将铠装电缆的钢丝断面与尾锥14内部平面对齐,用专用铳子将内锥套13砸入外锥套12内,将铠装电缆10铆紧,将尾锥锁母11拧在外锥套12螺纹上,用活动扳手拧紧待用,用剥线钳将缆芯剥开5mm,穿过橡胶套与插孔焊接,取直径为8mm的密封塞16焊接导线后套牢热缩管,从插座座体17中心孔穿过与五芯旋转插座18焊接,将五芯旋转插座18装入插座座体17安装孔内,用挡圈19固定,电缆接头组件初次安装完毕。

在该实用新型后续使用过程中,安装前先用勾头扳手将螺纹套7打开,下外筒9保持不动,松开传动筒8,上外筒1和转接筒2直接与连续管接头对接,下外筒9直接旋转在钻具串上并拧紧,取电缆接头组件10,其定位键与下外筒9内防转槽对正并插入,旋转传动筒8直至电缆接头组,10到位,缓慢释放连续管,待螺纹套7与转接筒2接触,用勾头扳手旋拧螺纹套7,待螺纹套7与转接筒2端面贴紧,安装完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外筒(1)、转接筒(2)、o型圈(3)、卡环(4)、卡簧(5)、挡环(6)、螺纹套(7)、传动筒(8)、下外筒(9)、电缆接头组件(10)、尾锥锁母(11)、外锥套(12)、内锥套(13)、尾锥(14)、联接筒(15)、密封塞(16)、插座座体(17)、五芯旋转插座(18)和挡圈(19),上外筒(1)两端分别设有公扣端与母扣端,所述公扣端与母扣端上均设有api螺纹,内孔贯通,所述上外筒(1)与连续管接头对接,所述下外筒(9)与钻具串对接,对接后上外筒(1)与连续管接头、下外筒(9)与钻具串位置分别相对固定,所述转接筒(2)与上外筒(1)的公扣端通过螺纹紧固,所述传动筒(8)外壁设有o型圈安装槽,所述o型圈安装槽内涂抹润滑并安装有o型圈(3),所述传动筒(8)外侧还设有安装槽,所述螺纹套(7)安装在传动筒(8)的外壁且一端伸入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挡环(6),所述挡环(6)一端设有卡环(4)和卡簧(5),所述螺纹套(7)与转接筒(2)通过螺纹紧固实现对接,将铠装电缆从传动筒(8)内孔中抽出,分别穿过尾锥锁母(11)、尾锥(14)、外锥套(12)和内锥套(13),距电缆接头组件(10)下端200mm处切断铠装钢丝,所述铠装钢丝的断面与尾锥(14)内部平面对齐,所述内锥套(13)嵌入外锥套(12)内,所述尾锥锁母(11)通过螺纹与外锥套(12)旋紧固定,所述密封塞(16)焊接导线后套牢热缩管,从插座座体(17)中心孔穿过与五芯旋转插座(18)焊接,所述五芯旋转插座(18)装入插座座体(17)安装孔内,通过挡圈(19)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筒(1)公扣端加工有滑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键为矩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筒(2)一端为api母扣螺纹,另一端为直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筒(2)的直螺纹端设有台阶密封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筒(8)外径与上外筒(1)外径一致,所述传动筒(8)下端为api公扣螺纹,上端分别设有两道o型圈安装槽和挡环的安装轴颈,内孔为台阶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筒(15)两端分别为正反扣螺纹,螺距大小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环(6)呈台阶状,由两个半环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4)由两个半环构成,其中间设有沟槽用于装入卡簧(5),防止卡环(4)分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锥套(12)有内外两个锥面,由两个半环构成,一端设有拧紧螺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管非旋转组合对接接头,属于石油钻井领域中,解决了于连续管接头和钻具串的长度过长,二者之间扭矩无法直传递,铠装电缆容易出线旋转的问题,该技术方案包括上外筒、转接筒、O型圈、卡环、卡簧、挡环、螺纹套、传动筒、下外筒、电缆接头组件、尾锥锁母、外锥套、内锥套、尾锥、联接筒、密封塞、插座座体、五芯旋转插座和挡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铠装电缆的非旋转对接,通过旋拧螺纹套实现连续管接头和钻具的平移对接,铠装电缆在整个对接过程中不会出线任何旋扭,扭矩直接通过上外筒经传动筒直接传递到下外筒,实现连续管接头和钻具的非旋转对接和扭矩传送,操作方便,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著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泰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2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