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34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扶正器。



背景技术:

连续油管拖动喷射分段压裂或无限级固井滑套分段压裂工艺中,需采用连续油管下入较长的工具串组合进行作业,为确保工具串居中,通常使用长约1-2米的扶正器,目前现场使用的一般是整体加工或焊接扶正块的方式。

然而,根据井下作业行业规范,为同时保证工具下入性和扶正效果,在不同井筒套管内径中需使用不同外径尺寸的扶正器,因此为满足现场需要,需准备规格齐全的扶正器,工具数量、成本高;同时,当扶正器在下入提出或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发生磨损时,整体将失效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扶正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扶正器易发生磨损而导致扶正器整体失效报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扶正器,包括:中心管;扶正环,扶正环的内孔与中心管的外壁相适配,扶正环套设在中心管上,扶正环与中心管可拆卸地连接;扶正环为多个,多个扶正环沿中心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扶正环包括多个凸出部和多个凹陷部,多个凸出部和多个凹陷部绕扶正环的周向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扶正环为两个,两个扶正环包括第一扶正环和第二扶正环,第一扶正环和第二扶正环沿中心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中心管具有止挡台阶,第一扶正环远离第二扶正环的一端抵设在止挡台阶上。

进一步地,凸出部为棱台,相邻两个棱台之间形成凹陷部。

进一步地,凸出部的延伸方向和凹陷部的延伸方向均与中心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扶正器还包括:紧固件,扶正环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中心管上设置有第二紧固孔,紧固件穿设在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内。

进一步地,第一紧固孔设置在凹陷部上。

进一步地,紧固件为多个,多个紧固件绕扶正环的周向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扶正器包括中心管和扶正环,扶正环的内孔与中心管的外壁相适配,扶正环套设在中心管上,扶正环与中心管可拆卸地连接。该扶正器通过将扶正环设置为与中心管可拆卸地连接,当扶正环或中心管发生磨损后,可只更换扶正环或中心管,解决了由于扶正器易发生磨损而导致扶正器整体失效报废的问题;并且,当需要不同规格的扶正器时,可以更换不同规格的扶正环,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使用,降低了成本。并且,扶正环为多个,多个扶正环沿中心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扶正器的扶正效果更好。此外,该扶正环包括周向交替设置的多个凸出部和多个凹陷部,使得扶正器的扶正效果好,且提高了扶正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扶正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中心管;11、止挡台阶;20、扶正环;21、第一扶正环;22、第二扶正环;23、凸出部;24、凹陷部;3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扶正器,请参考图1,包括:中心管10;扶正环20,扶正环20的内孔与中心管10的外壁相适配,扶正环20套设在中心管10上,扶正环20与中心管10可拆卸地连接;扶正环20为多个,多个扶正环20沿中心管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扶正环20包括多个凸出部23和多个凹陷部24,多个凸出部23和多个凹陷部24绕扶正环20的周向交替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扶正器包括中心管10和扶正环20,扶正环20的内孔与中心管10的外壁相适配,扶正环20套设在中心管10上,扶正环20与中心管10可拆卸地连接。该扶正器通过将扶正环20设置为与中心管10可拆卸地连接,当扶正环20或中心管10发生磨损后,可只更换扶正环20或中心管10,解决了由于扶正器易发生磨损而导致扶正器整体失效报废的问题;并且,当需要不同规格的扶正器时,可以更换不同规格的扶正环20,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使用,降低了成本。并且,扶正环20为多个,多个扶正环20沿中心管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扶正器的扶正效果更好。此外,该扶正环20包括周向交替设置的多个凸出部23和多个凹陷部24,使得扶正器的扶正效果好,且提高了扶正环20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扶正环20为两个,两个扶正环20包括第一扶正环21和第二扶正环22,第一扶正环21和第二扶正环22沿中心管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这样的设置在保证扶正效果的基础上,使得扶正器的各个方面的性能最优。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中心管10具有止挡台阶11,第一扶正环21远离第二扶正环22的一端抵设在止挡台阶11上。这样的设置对第一扶正环21的限位效果较好,且便于第一扶正环21的安装。

具体实施时,中心管10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用于插设定位块,定位块突出中心管10的外表面设置;在安装第二扶正环22时,将定位块插设在定位孔内,使得第二扶正环22的一端抵设在定位孔内,便于第二扶正环22的定位与安装;在安装完第二扶正环22时,将定位块从定位孔内取出。

具体实施时,定位孔为盲孔。

具体实施时,第二扶正环22和定位孔均为多个,多个第二扶正环22沿中心管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定位孔与多个第二扶正环2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定位孔内的定位块用于对相应的第二扶正环22进行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扶正环20包括多个凸出部23和多个凹陷部24,多个凸出部23和多个凹陷部24绕扶正环20的周向交替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扶正器的扶正效果好,且提高了扶正环2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1所示,凸出部23为棱台,相邻两个棱台之间形成凹陷部24。

优选地,如图1所示,凸出部23的延伸方向和凹陷部24的延伸方向均与中心管10的延伸方向相同。这样的设置使得扶正器对流体的导流效果好。

为了实现扶正环20与中心管10的连接,如图1所示,扶正器还包括紧固件30,扶正环20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中心管10上设置有第二紧固孔,紧固件30穿设在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内。这样的设置便于扶正环20的拆卸。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第一紧固孔设置在凹陷部24上。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多个紧固件30绕扶正环20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紧固件30与多个凹陷部24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紧固件30设置在相应的凹陷部24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凹陷部24和凸出部23均为四个。

优选地,紧固件为固定螺钉。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管10即短节。扶正环外径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组装,且当扶正环或短节发生变形或磨损时可进行单独更换。相比整体式扶正器,一方面可以进行组合拆装,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通过对破损部位单独更换,避免了工具整体失效报废,降低了工具成本。

其中,扶正环外径可根据套管内径进行选择组装,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短节上防止移动或旋转。

通过单独加工扶正环套装连接,相对于整体钢材加工,可降低材料加工成本。

当扶正环或短节发生损坏时可进行单独更换,避免了整体报废,降低了工具的维护成本。

该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用于连续油管拖动喷射分段压裂或无限级固井滑套分段压裂等作业。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套装式扶正器,增加使用范围和灵活性,同时降低工具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装式扶正器包括:扶正环、短节和紧固螺钉。

进一步地,可根据套管内径选择相应外径的扶正环进行组装,仅需准备系列尺寸规格的扶正环即可满足不同井况需求,降低了工具储备,进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进一步地,扶正环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短节上,实现轴向和径向锁定,防止扶正环移动或旋转。

进一步地,当扶正器在下入提出过程中与套管磨损发生缩径,或在压裂过程中被压裂砂冲蚀损伤时,可对失效的扶正环或短节进行单独更换,避免了工具整体报废,降低了工具使用成本。

应用本实施例的套装式扶正器进行工作时,首先根据套管内径选择相应规格的两个扶正环套装在短节上,安装螺钉进行固定,然后按照工具串结构顺序分别连接各工具至连续油管,按照施工要求将工具串下至设计位置进行作业。作业完成后提出工具串与扶正器,观察扶正器磨损情况并测量扶正环外径,若有损坏或缩径则拆卸失效部位进行更换,满足现场要求后再进行后续作业。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扶正器包括中心管10和扶正环20,扶正环20的内孔与中心管10的外壁相适配,扶正环20套设在中心管10上,扶正环20与中心管10可拆卸地连接。该扶正器通过将扶正环20设置为与中心管10可拆卸地连接,当扶正环20或中心管10发生磨损后,可只更换扶正环20或中心管10,解决了由于扶正器易发生磨损而导致扶正器整体失效报废的问题;并且,当需要不同规格的扶正器时,可以更换不同规格的扶正环20,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使用,降低了成本。并且,扶正环20为多个,多个扶正环20沿中心管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扶正器的扶正效果更好。此外,该扶正环20包括周向交替设置的多个凸出部23和多个凹陷部24,使得扶正器的扶正效果好,且提高了扶正环2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管(10);

扶正环(20),所述扶正环(20)的内孔与所述中心管(10)的外壁相适配,所述扶正环(20)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0)上,所述扶正环(20)与所述中心管(10)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扶正环(20)为多个,多个所述扶正环(20)沿所述中心管(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扶正环(20)包括多个凸出部(23)和多个凹陷部(24),多个所述凸出部(23)和多个所述凹陷部(24)绕所述扶正环(20)的周向交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环(20)为两个,两个所述扶正环(20)包括第一扶正环(21)和第二扶正环(22),所述第一扶正环(21)和所述第二扶正环(22)沿所述中心管(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10)具有止挡台阶(11),所述第一扶正环(21)远离所述第二扶正环(22)的一端抵设在所述止挡台阶(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3)为棱台,相邻两个所述棱台之间形成所述凹陷部(2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凹陷部(24)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中心管(10)的延伸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器还包括:

紧固件(30),所述扶正环(20)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所述中心管(10)上设置有第二紧固孔,所述紧固件(30)穿设在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孔设置在所述凹陷部(24)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0)为多个,多个所述紧固件(30)绕所述扶正环(20)的周向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0)为固定螺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扶正器,包括:中心管;扶正环,扶正环的内孔与中心管的外壁相适配,扶正环套设在中心管上,扶正环与中心管可拆卸地连接;扶正环为多个,多个扶正环沿中心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扶正环包括多个凸出部和多个凹陷部,多个凸出部和多个凹陷部绕扶正环的周向交替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扶正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扶正器易发生磨损而导致扶正器整体失效报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龙;舒博钊;孙凯;张勇;赵文龙;董小卫;韩光耀;赵云峰;茹鲜古丽·艾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2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