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毛豆脱荚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44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青毛豆脱荚装置。



背景技术:

青毛豆脱荚是青毛豆收获作业的重要作业环节。目前,青毛豆脱荚主要由人工来完成,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及用工难等问题,严重影响青毛豆种植的产业化发展。现有的青毛豆脱荚机的脱荚损伤过大,尤其是豆荚的缝线损伤过大,不利于后续的加工作业,严重影响青毛豆脱荚机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青毛豆脱荚装置,用于青毛豆的脱荚作业,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脱荚效果好、豆脱损伤小、使用调整方便等特点,能大大提高青毛豆的脱荚作业效率,减少豆荚损伤率,减轻劳动强度,又能缓解了农忙季节用工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青毛豆脱荚装置,包括脱荚机架、脱荚机构、夹持机架及夹持输送机构,所述脱荚机构通过安装架11安装在脱荚机架上,设有前后两组脱荚辊组,脱荚辊组轴线与夹持输送方向倾斜不同角度设置于脱荚机架内,所述夹持机架铰接安装在脱荚机架的脱荚一侧,所述夹持输送机构安装在夹持机架上,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夹持部对应每组脱荚辊的中部。作业时,夹持输送机构的夹持部夹持青毛豆植株的根部,青毛豆植株随夹持输送机构的运动逐渐进入前后两组脱荚辊之间,通过两脱荚辊组的旋转拍捋作用,实现大豆枝叶与豆荚的分离。

优选地,所述脱荚机构的前脱荚辊组包括前上脱荚辊、前下脱荚辊,后脱荚辊组包括后上脱荚辊、后下脱荚辊,前脱荚辊组、后脱荚辊组的轴线方向与夹持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分别成不同的倾斜夹角;每组脱荚辊的上脱荚辊、下脱荚辊的轴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

优选地,所述前脱荚辊组轴线与夹持输送方向的夹角α为40±5°,后脱荚辊组轴线与夹持输送方向的β为70±5°。

优选地,所述前脱荚辊组、后脱荚辊组的上脱荚辊、下脱荚辊分别对称安装,使两辊对应的柔性脱荚齿旋向相同,上、下脱荚辊间设有的间隙h1为8mm-12mm。

优选地,每个所述脱荚辊外周面上均匀设有四个沿着轴体的长度方向凸出螺旋形状的柔性脱荚齿,相邻螺旋形状的柔性脱荚齿的旋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柔性脱荚齿的齿端部由柔性橡胶材料制成,柔性脱荚齿的外周端面为粗糙面。

优选地,所述粗糙面为在柔性脱荚齿的外周端面上等间距设有弧形凸起。

优选地,所述粗糙面在柔性脱荚齿的外周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弧形凸起。

优选地,所述柔性脱荚齿凸出脱荚辊外周面,其高度h2为10mm-20mm。

优选地,所述夹持输送机构机架与脱荚机架铰接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组倾斜角度不同的脱荚辊的旋转拍捋作用进行脱粒,能够在一次作业过程中完成大豆枝叶与豆荚的分离,脱荚效果好,脱荚效率高;且分枝杆基本不会被打落,从而简化了后续的清选作业。

2、本实用新型每个脱荚辊外周面上设有四个沿着轴体的外周长度方向突出的螺旋形状的柔性脱荚齿,相邻螺旋形状的柔性脱荚齿的旋向相反,能够有效减少豆荚的缝线损伤。每条脱荚齿的齿端部由柔性橡胶材料制成,内置金属骨架,能够提高脱荚齿的强度,延长脱荚齿的寿命;且每条脱荚齿的外周端面做摩擦处理,即能减少豆荚的损伤,又能提高脱荚效率。凸出脱荚辊外周面的柔性脱荚齿的高度为10mm-20mm,能够使脱下的豆荚快速落下,避免豆荚的二次损伤。

3、本实用新型夹持输送机构机架与脱荚机架铰接连接。作业时,夹持输送机构机架与脱荚机架闭合,非作业时,夹持输送机构机架与脱荚机架可开启,便于夹持输送机构的使用调整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脱荚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脱荚机架和夹持机架沿铰接轴张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夹持输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脱荚辊组;1a.前上脱荚辊;1b前下脱荚辊;2.脱荚机架;3.后脱荚辊组;3a.后上脱荚辊;3b后下脱荚辊;4.夹持输送机构;41.夹持部,42.夹持电机,43.上夹持架,44.下夹持架;5.夹持机架;6.输入口;7.输出口;8.左旋柔性脱荚齿;9.右旋柔性脱荚齿;10.脱荚辊外周面;11.安装架;12.上夹持链机构;13.下夹持链机构;14,夹持驱动电机;15.下夹持链;16.下齿轮;17.齿轮上;18.上夹持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青毛豆脱荚装置,包括脱荚机架2、脱荚机构、夹持机架5及夹持输送机构4,所述脱荚机构通过安装架11安装在脱荚机架2上,设有前后两组脱荚辊组,脱荚辊组轴线与夹持输送方向倾斜不同角度设置于脱荚机架2内,所述夹持机架5连接在脱荚机架2的脱荚一侧,所述夹持输送机构4安装在夹持机架5上,所述夹持输送机构4的夹持部41对应每组脱荚辊的中部。作业时,夹持输送机构的夹持部夹持青毛豆植株的根部,青毛豆植株随夹持输送机构4的运动逐渐进入前后两组脱荚辊之间,通过两脱荚辊组的旋转拍捋作用,实现大豆枝叶与豆荚的分离。

如图3、图4所示,所述脱荚机构的前脱荚辊组1包括前上脱荚辊1a、前下脱荚辊1b,后脱荚辊组3包括后上脱荚辊3a、后下脱荚辊3b,前脱荚辊组1、后脱荚辊组3的轴线方向与夹持输送机构4的输送方向分别成不同的倾斜夹角,所述前脱荚辊组1轴线与夹持输送方向的夹角α为40±5°,本例α为40°;后脱荚辊组轴线与夹持输送方向的β为70±5°,本例β为70°。每组脱荚辊的上脱荚辊、下脱荚辊的轴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作业时,每组上脱荚辊、下脱荚辊均向内转动,未脱荚的青毛豆植株随夹持输送链的运动逐渐进入上脱荚辊和下脱荚辊之间,在螺旋形状的柔性脱荚齿作用下,经过二次旋转击打、拍捋将豆荚从豆杆上脱下,已脱荚的茎杆从夹持输送出端排出。

如图4所示,所述前脱荚辊组1、后脱荚辊组3的上脱荚辊、下脱荚辊分别对称安装,使两辊对应的柔性脱荚齿旋向相同,上、下脱荚辊间设有的间隙h1为8mm-12mm,本例h1为10mm。

如图5所示,每个所述脱荚辊外周面10上均匀设有四个沿着轴体的长度方向凸出螺旋形状的柔性脱荚齿,相邻螺旋形状的柔性脱荚齿的旋向相反,能够有效减少豆荚的缝线损伤。

所述柔性脱荚齿的齿端部由柔性橡胶材料制成,内置金属骨架,能够提高脱荚齿的强度,延长脱荚齿的寿命;柔性脱荚齿的外周端面10为粗糙面。本例所述粗糙面是在柔性脱荚齿的外周端面上等间距设有弧形凸起,以增大摩擦力,既能减少豆荚的损伤,又能提高脱荚效率。

所述柔性脱荚齿凸出脱荚辊外周面10,其高度h2为10-20mm,高度h2过大时,会使豆荚产生二次损伤;h2过小时,会加大豆荚的挤压和撕裂损伤;高度h2为10-20mm时,能够使脱下的豆荚快速落下,避免豆荚的二次损伤。本例选择h2为10mm。

如图7所示,所述夹持输送机构采用现有结构,包括夹持输送电机14、上夹持链机构12和下夹持链机构13,上夹持链机构12、下夹持链机构13安装在夹持机架5上,夹持输送电机14通过链传动驱动下夹持链机构13,下夹持链机构13通过下齿轮16驱动上齿轮17转动,上齿轮17通过链传动驱动上夹持链机构12。上夹持链机构12的上夹持链18与下夹持链机构13的下夹持链15设有间隙,上夹持链机构12、下夹持链机构13的输入端形成v型输入口,便于作物茎秆的喂入。作业时,将青毛豆茎秆的根部单株依次喂入夹持输送机构的v输入口,通过夹持输送机构的夹持输送输送作业。

如图6所示,所述夹持机架5与脱荚机架2铰接连接,作业时,夹持机架5与脱荚机架2闭合;非作业时,夹持机架5与脱荚机架2可开启,方便调节夹持输送链条及张紧轮的张紧。

实施例2: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为减小豆荚损伤,本例中所述粗糙面是在柔性脱荚齿的外周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弧形凸起。本例所述柔性脱荚齿凸出脱荚辊外周面,其高度h2为20mm。所述前脱荚辊组轴线与夹持输送方向的夹角α为35°,后脱荚辊组轴线与夹持输送方向的β为65°。所述前脱荚辊组、后脱荚辊组的上脱荚辊、下脱荚辊间设有的间隙h1为8mm。

实施例3: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为减小豆荚损伤,本例中所述粗糙面是在柔性脱荚齿的外周端面上设有若干个不规则弧形凸起。本例所述柔性脱荚齿凸出脱荚辊外周面,其高度h2为15mm。所述前脱荚辊组轴线与夹持输送方向的夹角α为45°,后脱荚辊组轴线与夹持输送方向的β为75°。所述前脱荚辊组、后脱荚辊组的上脱荚辊、下脱荚辊间设有的间隙h1为12mm。


技术特征:

1.一种青毛豆脱荚装置,包括脱荚机架、脱荚机构、夹持机架及夹持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荚机构通过安装架安装在脱荚机架上,设有前后两组脱荚辊组,脱荚辊组轴线与夹持输送方向倾斜不同角度设置于脱荚机架内,所述夹持机架铰接安装在脱荚机架的脱荚一侧,所述夹持输送机构安装在夹持机架上,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夹持部对应每组脱荚辊的中部;作业时,夹持输送机构的夹持部夹持青毛豆植株的根部,青毛豆植株随夹持输送机构的运动逐渐进入前后两组脱荚辊之间,通过两脱荚辊组的旋转拍捋作用,实现大豆枝叶与豆荚的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毛豆脱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荚机构的前脱荚辊组包括前上脱荚辊、前下脱荚辊,后脱荚辊组包括后上脱荚辊、后下脱荚辊,前脱荚辊组、后脱荚辊组的轴线方向与夹持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分别成不同的倾斜夹角;每组脱荚辊的上脱荚辊、下脱荚辊的轴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青毛豆脱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脱荚辊组轴线与夹持输送方向的夹角α为40±5°,后脱荚辊组轴线与夹持输送方向的β为7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青毛豆脱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脱荚辊组、后脱荚辊组的上脱荚辊、下脱荚辊分别对称安装,使两辊对应的柔性脱荚齿旋向相同,上、下脱荚辊间设有的间隙h1为8mm-1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青毛豆脱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脱荚辊、前下脱荚辊、后上脱荚辊、后下脱荚辊的外周面上均匀设有四个沿着轴体的长度方向凸出螺旋形状的柔性脱荚齿,相邻螺旋形状的柔性脱荚齿的旋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青毛豆脱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脱荚齿的齿端部由柔性橡胶材料制成,柔性脱荚齿的外周端面为粗糙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青毛豆脱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为在柔性脱荚齿的外周端面上等间距设有弧形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青毛豆脱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在柔性脱荚齿的外周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弧形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青毛豆脱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脱荚齿凸出脱荚辊外周面,其高度h2为10mm-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毛豆脱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输送机构机架与脱荚机架铰接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青毛豆脱荚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包括脱荚机架、脱荚机构、夹持机架及夹持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荚机构通过安装架安装在脱荚机架上,前后两组脱荚辊组轴线与夹持输送方向倾斜不同角度,所述夹持机架铰接安装在脱荚机架的脱荚一侧,所述夹持输送机构安装在夹持机架上,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夹持部对应每组脱荚辊的中部。作业时,夹持输送机构夹持青毛豆植株的根部,随夹持输送机构的运动逐渐进入前后两组脱荚辊之间,通过两脱荚辊组的旋转拍捋作用,实现大豆枝叶与豆荚的分离。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一次作业过程中完成大豆枝叶与豆荚的分离,脱荚效果好,脱荚效率高;且分枝茎杆基本不会被打落,从而简化了后续的清选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高占文;高红军;王彦刚;班春华;王宏亮;徐鹏;马向阳;羿洪福;于威;潘思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9.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2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