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光膜。
背景技术:
增光膜也称bef,是在透明性非常好的pet表面,使用丙烯酸树脂,精密成型一层均一的棱镜图案的光学薄膜。
在实际应用中传统棱镜结构增光膜由于会与其他光学膜配合使用,容易对棱镜结构的尖锐棱角造成刮伤,从而影响光学品质。并且,传统的单层棱镜结构也极易受到损伤,一旦棱镜层某处受损,其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光暗区,极大程度影响用户使用。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对现有棱镜结构增光膜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强抗刮伤性能的复合型增光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复合型增光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型增光膜,包括依次叠放的上棱镜层、上基层、粘胶层、下棱镜层和下基层,所述上棱镜层和下棱镜层均包括多条高棱镜和多条低棱镜,所述上棱镜层中相邻两条高棱镜之间夹设有多条低棱镜,所述下棱镜层的高棱镜和低棱镜均与上棱镜层的排布结构相同,所述上棱镜层的高棱镜和下棱镜层的高棱镜之间错位排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棱镜层的高棱镜中轴线与上棱镜层的多条低棱镜中轴线相交。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棱镜层顶部盖设有保护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粘胶层为无影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高棱镜和低棱镜均为等腰三角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高棱镜边长长度与低棱镜边长长度的比值为3:2。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复合型增光膜的有益效果是:上棱镜层和下棱镜层均包括多条高棱镜和多条低棱镜,上棱镜层中相邻两条高棱镜之间夹设有多条低棱镜,下棱镜层的高棱镜和低棱镜均与上棱镜层的排布结构相同,上棱镜层的高棱镜和下棱镜层的高棱镜之间错位排布。利用高棱镜对其周围的低棱镜进行保护,同时利用上下高棱镜互相交错的排布方式,确保上下某一端面棱镜受损后,另一端面棱镜可以提供足够的辉度,最终提升其抗刮伤性能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复合型增光膜,包括依次叠放的上棱镜层10、上基层20、粘胶层30、下棱镜层40和下基层50。
上棱镜层10和下棱镜层40均包括多条高棱镜11和多条低棱镜12,上棱镜层10中相邻两条高棱镜11之间夹设有多条低棱镜12,下棱镜层40的高棱镜11和低棱镜12均与上棱镜层10的排布结构相同,上棱镜层10的高棱镜11和下棱镜层40的高棱镜11之间错位排布。
利用高棱镜11对其周围的低棱镜12进行保护,同时利用上下高棱镜11互相交错的排布方式,确保上下某一端面棱镜受损后,另一端面棱镜可以提供足够的辉度,最终提升其抗刮伤性能的强度
下棱镜层40的高棱镜11中轴线与上棱镜层10的多条低棱镜12中轴线相交。使其整体相对对称,以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上棱镜层10顶部盖设有保护层60,以保证上棱镜层10的安全。
粘胶层30为无影胶。
高棱镜11和低棱镜12均为等腰三角形。高棱镜11边长长度与低棱镜12边长长度的比值为3:2。避免高棱镜11和低棱镜12之间的高度差过大,导致端面出现高低起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型增光膜,上棱镜层和下棱镜层均包括多条高棱镜和多条低棱镜,上棱镜层中相邻两条高棱镜之间夹设有多条低棱镜,下棱镜层的高棱镜和低棱镜均与上棱镜层的排布结构相同,上棱镜层的高棱镜和下棱镜层的高棱镜之间错位排布。利用高棱镜对其周围的低棱镜进行保护,同时利用上下高棱镜互相交错的排布方式,确保上下某一端面棱镜受损后,另一端面棱镜可以提供足够的辉度,最终提升其抗刮伤性能的强度。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1.一种复合型增光膜,包括依次叠放的上棱镜层、上基层、粘胶层、下棱镜层和下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棱镜层和下棱镜层均包括多条高棱镜和多条低棱镜,所述上棱镜层中相邻两条高棱镜之间夹设有多条低棱镜,所述下棱镜层的高棱镜和低棱镜均与上棱镜层的排布结构相同,所述上棱镜层的高棱镜和下棱镜层的高棱镜之间错位排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棱镜层的高棱镜中轴线与上棱镜层的多条低棱镜中轴线相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棱镜层顶部盖设有保护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层为无影胶。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棱镜和低棱镜均为等腰三角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型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棱镜边长长度与低棱镜边长长度的比值为3: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