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拼接式零件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对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将材料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一些大尺寸板材成型加工,采用大规格的模具来完成,由于模具尺寸过大,模具加工难度高,加工的零件精度低,因此,一般采用拼装形式来制作大尺寸的模具。现有技术中,拼装组成的模具装配精度低,难以实现低厚度、高精度零件的冲压,制约了企业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拼接式零件冲压模具,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实现低厚度、高精度零件的冲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拼接式零件冲压模具,包括由若干个分模座拼接而成的模座,所述模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和若干个刀模,所述刀模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刀模与所述凹槽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刀模的个数小于所述分模座的个数。
进一步,所述分模座个数为四个,所述刀模个数为三个。
进一步,位于所述模座两端的所述分模座长度小于位于所述模座中间的所述分模座。
进一步,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通孔,所述刀模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拼接式零件冲压模具,包括由若干个分模座拼接而成的模座,所述模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和若干个刀模,所述刀模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刀模与所述凹槽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采用拼接方式将各分模座拼接成完整的模座,并形成完整的凹槽,然后将各刀模装配于凹槽中。本实用新型装配精度高,装配后形成的模具可以实现低厚度、高精度、大尺寸零件的冲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拼接式零件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拼接式零件冲压模具的模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模座11——分模座
2——凹槽21——定位孔
22——通孔3——刀模
31——第二定位孔3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拼接式零件冲压模具,包括由若干个分模座11拼接而成的模座1,所述模座1设置有凹槽2,每个分模座11上均设置有部分凹槽,各部分凹槽拼接后形成完整凹槽2,所述凹槽2内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21和若干个刀模3,所述刀模3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21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31,所述刀模3与所述凹槽2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采用拼接方式将各分模座11拼接成完整的模座1,并形成完整的凹槽2,通过定位孔21和第二定位孔31将刀模2装配于凹槽2中,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模具的装配精度高,装配后形成的模具可以实现低厚度、高精度、大尺寸零件的冲压。
所述刀模3的个数小于所述分模座11的个数,优选,所述分模座11个数为四个,所述刀模3个数为三个,可以使各刀模3的拼接面与分模座11的拼接面相互错开,有利于提高模具装配精度,提高拼接形成的整体刀模3的精度。
位于所述模座1两端的所述分模座11长度小于位于所述模座1中间的所述分模座11,有利于提高凹槽2内装入刀模3后,提高装配形成的完成刀模的精度。
所述凹槽2内设置有通孔22,所述刀模3设置有与所述通孔22相对应的第二通孔32,在冲压零件形状的同时,可以加工零件上的通孔。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1.拼接式零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个分模座(11)拼接而成的模座(1),所述模座(1)设置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21)和若干个刀模(3),所述刀模(3)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21)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31),所述刀模(3)与所述凹槽(2)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零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模(3)的个数小于所述分模座(11)的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零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模座(11)个数为四个,所述刀模(3)个数为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零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模座(1)两端的所述分模座(11)长度小于位于所述模座(1)中间的所述分模座(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零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内设置有通孔(22),所述刀模(3)设置有与所述通孔(22)相对应的第二通孔(3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