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增光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光膜。



背景技术:

增光膜也称增亮膜、聚光膜或bef,其广泛用于光电产业用来汇聚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将其组装在背光源前面,将光源发出的光向显示设备使用者方向聚集,可将正面亮度提高。增光膜通常是由许多个棱镜条按照一个方向排列构成,组成一个棱镜阵列。将增光膜组装在背光源前面,将光源发出的光向显示设备使用者方向聚集。

如现有专利申请号为cn201120541512.0,专利名称为一种棱镜结构增光膜,公开了一种棱镜结构增光膜,该棱镜结构增光膜包括基材和棱镜结构层,棱镜结构层位于所述基材上;该棱镜结构层由若干个按同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棱镜单元结构和第二棱镜单元结构组成,第二棱镜单元结构在棱镜伸展方向上有若干不连续的凸起结构。该棱镜结构增光膜用以汇聚从光源发出的光线,调整从光源所发出光线穿过该增光膜后的发散角度,而且具有抗刮特性,可提高发光模组生产良率。

上述结构中,增光膜的棱镜结构底部为平面结构,当有光线进入到增光膜内时,容易造成散射的情况,导致增光膜的棱镜结构无法有效进行光线汇集,导致增光膜的提高亮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射入增光膜的起到汇聚作用,再通过棱镜将光线进一步汇聚,从而提高增光膜的提高亮度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增光膜,增加增光膜内部的光线汇聚效果,提高增光膜的提高亮度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显示屏增光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显示屏增光膜,包括基材及设置于基材上方的第一棱镜结构层,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包括若干个第一棱镜,所述基材靠近第一棱镜结构层一侧开设有聚光槽,所述聚光槽对应设置于第一棱镜下方,所述聚光槽沿第一棱镜直线延伸方向进行开设,所述聚光槽垂直于第一棱镜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半球型,所述聚光槽朝向第一棱镜一侧凸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的第一棱镜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棱镜之间相互接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棱镜包括高棱镜和低棱镜,所述高棱镜和低棱镜按1:5的比例进行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材下方设有第二棱镜结构层,所述第二棱镜结构层和第一棱镜结构层成相互垂直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上方设有上保护层,所述第二棱镜结构层下方设有下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显示屏增光膜的有益效果是:在基材上方设有第一棱镜结构层,通过第一棱镜结构层对光源发出的光向显示设备使用者方向聚集,从而起到提高显示屏亮度的目的,基材靠近第一棱镜结构层一侧设有聚光槽,且所述聚光槽垂直于第一棱镜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半球型,聚光槽朝向第一棱镜一侧凸起,当有光线从外部进入到基材时,通过聚光槽先对光线进行初步汇聚,利用聚光槽朝向第一棱镜一侧凸起的结构将光线在基材中进行汇聚,使光线汇聚至第一棱镜的下方,再通过第一棱镜进行将光线进一步汇聚,从而第一棱镜射出,从而增加增光膜的提高亮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屏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显示屏增光膜,包括基材10及设置于基材10上方的第一棱镜结构层11。

在基材10上方设有第一棱镜结构层11,通过第一棱镜结构层11对光源发出的光向显示设备使用者方向聚集,从而起到提高显示屏亮度的目的。

第一棱镜结构层11包括若干个第一棱镜,基材10靠近第一棱镜结构层11一侧开设有聚光槽101,聚光槽101对应设置于第一棱镜下方,聚光槽101沿第一棱镜直线延伸方向进行开设,聚光槽101垂直于第一棱镜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半球型,聚光槽101朝向第一棱镜一侧凸起。

当有光线从外部进入到基材10时,通过聚光槽101先对光线进行初步汇聚,利用聚光槽101朝向第一棱镜一侧凸起的结构将光线在基材10中进行汇聚,使光线汇聚至第一棱镜的下方,再通过第一棱镜进行将光线进一步汇聚,从而第一棱镜射出,从而增加增光膜的提高亮度效果。

第一棱镜结构层11的第一棱镜依次排列设置,第一棱镜之间相互接触。且第一棱镜包括高棱镜111和低棱镜112,高棱镜111和低棱镜112按1:5的比例进行设置。

将第一棱镜进行高低结合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较低棱镜112部分已其他物体发生接触的机会,通过高棱镜111即可与其他物体继续接触,从而确保低棱镜112表面的完整性,减少磨损的发生,并且当有较大压力挤压增光膜表面时,利用高棱镜111可先对压力进行缓冲,从而使压力与低棱镜112进行接触时,其作用力小于直接发生接触的情况,从而起到对低棱镜112表面进行保护的目的。

并且将高棱镜111和低棱镜112的比例按1:5进行设置,能够有效的将两个高棱镜111之间的低棱镜112进行保护,避免两个高棱镜111之间的间距过大,导致低棱镜112直接与其他物体进行接触,无法起到保护的目的。

基材10下方设有第二棱镜结构层12,第二棱镜结构层12和第一棱镜结构层11成相互垂直设置。通过设置第二棱镜结构层12,与第一棱镜结构层11形成两个交错的棱镜分布,可以调整从光源发射出光线的发散角度以及汇聚光线亮度,使得增光膜对光线能够要更好的提高亮度效果。

上述方案中,第一棱镜结构层11上方设有上保护层13,第二棱镜结构层12下方设有下保护层14。利用上保护层13和下保护层14对第一棱镜结构层11和第二棱镜结构层12进行更好的保护,防止第一棱镜结构层11和第二棱镜结构层12划伤,导致部分进行正常的光线汇聚。且上保护层13和下保护层14均采用透明的透光材料制成,避免对第一棱镜结构层11和第二棱镜结构层12所汇聚的光线造成阻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屏增光膜,在基材上方设有第一棱镜结构层,通过第一棱镜结构层对光源发出的光向显示设备使用者方向聚集,从而起到提高显示屏亮度的目的,基材靠近第一棱镜结构层一侧设有聚光槽,且所述聚光槽垂直于第一棱镜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半球型,聚光槽朝向第一棱镜一侧凸起,当有光线从外部进入到基材时,通过聚光槽先对光线进行初步汇聚,利用聚光槽朝向第一棱镜一侧凸起的结构将光线在基材中进行汇聚,使光线汇聚至第一棱镜的下方,再通过第一棱镜进行将光线进一步汇聚,从而第一棱镜射出,从而增加增光膜的提高亮度效果。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屏增光膜,包括基材及设置于基材上方的第一棱镜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包括若干个第一棱镜,所述基材靠近第一棱镜结构层一侧开设有聚光槽,所述聚光槽对应设置于第一棱镜下方,所述聚光槽沿第一棱镜直线延伸方向进行开设,所述聚光槽垂直于第一棱镜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半球型,所述聚光槽朝向第一棱镜一侧凸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的第一棱镜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棱镜之间相互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包括高棱镜和低棱镜,所述高棱镜和低棱镜按1:5的比例进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下方设有第二棱镜结构层,所述第二棱镜结构层和第一棱镜结构层成相互垂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上方设有上保护层,所述第二棱镜结构层下方设有下保护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屏增光膜,包括基材及设置于基材上方的第一棱镜结构层,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包括若干个第一棱镜,所述基材靠近第一棱镜结构层一侧开设有聚光槽,所述聚光槽对应设置于第一棱镜下方,所述聚光槽沿第一棱镜直线延伸方向进行开设,所述聚光槽垂直于第一棱镜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半球型,所述聚光槽朝向第一棱镜一侧凸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增光膜,增加增光膜内部的光线汇聚效果,提高增光膜的提高亮度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日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锦富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2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