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型帽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u型帽如图6所示,u型帽的两个长帽檐之间具有短帽檐,长帽檐靠近开口处分别向两侧倾斜张开;在对u型帽进行加工时,多为人工手动操作,工作人员手工将u型帽的长帽檐向两侧掰开,以使长帽檐形成倾斜状态,但是由于施力不均衡,经常出现u型帽的长帽檐倾斜角度不一致、良品率低的问题;现有技术中还未有能够批量加工u型帽且保证良品率的u型帽加工模具出现。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u型帽加工模具,旨在优质高效的制作u型帽,保证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u型帽加工模具,其包括上模和用于放置料片的下模,其中,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与u型帽相配合的型芯,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所述型芯相配合的型腔,所述料片覆盖所述型腔的开口;当所述型芯插入所述型腔内时,所述料片位于所述型芯与所述型腔的侧壁之间,并与所述型芯紧密接触。
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中,所述型芯远离所述上模一端面积小于所述料片与所述型腔的开口相重叠的面积。
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中,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料片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与所述型腔连通。
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中,所述型腔的深度大于u型帽的高度。
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中,其还包括用于切除所述料片的多余边料的边料切除机构,所述边料切除机构位于所述下模靠近所述上模的一侧。
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中,所述边料切除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的两侧的切刀;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所述切刀相对应的容纳孔。
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中,所述型芯包括圆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台上的圆柱;所述圆台小的一端与所述圆柱连接,所述圆台小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圆柱的直径相等。
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中,所述型芯上设置有两个割刀,所述两个割刀沿所述型芯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并将所述型芯均分。
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中,所述割刀从所述圆台连接所述上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圆柱,且所述割刀的长度小于所述型芯的高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上模上设置所述型芯,在所述下模上设置所述型腔,使得所述上模向所述下模移动至所述型芯将所述料片顶持入所述型腔内时,在所述型芯和所述型腔的夹持力作用下,所述料片形成u型帽的形状;无需人工手动弯折u型帽的侧壁,提高了u型帽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合模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模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料片覆盖所述型腔的开口时,所述下模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模与所述型芯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2个长帽檐的u型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4个长帽檐的u型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型帽加工模具,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用于放置料片100。如图5所示,所述上模1上设置有型芯3,所述型芯3与u型帽相配合,具体的,所述型芯3与u型帽的内腔相配合,从而形成u型帽的内部腔体形状;所述下模2上上设置有型腔4,所述型腔4与所述型芯3相配合,同时与u型帽的外表面形状尺寸相配合,以形成u型帽的外观面。
向所述下模2上放置所述料片100时,将所述料片100覆盖所述型腔4的开口(如图4所示),然后将所述型芯3与所述型腔4对准,并将所述上模1朝向所述下模2推动,直至所述上模1顶持所述料片100移动至所述型腔4内,所述料片100置于所述型腔4的侧壁与所述型芯3之间,且所述料片100与所述型芯3紧密接触,从而形成u型帽结构。将所述上模1向远离所述下模2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型芯3脱离所述型腔4,则可实现u型帽从所述型腔4的脱离;将u型帽从所述型芯3上取下,则可完成脱模。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上模1上设置所述型芯3,在所述下模2上设置所述型腔4,使得所述上模1向所述下模2移动至所述型芯3将所述料片100顶持入所述型腔4内时,在所述型芯3和所述型腔4的夹持力作用下,所述料片100形成u型帽的形状;无需人工手动弯折u型帽的侧壁,提高了u型帽的良品率。且将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分别安装至车床等机构上,通过外部驱动机构来驱动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之间的相向运动和反向运动,可以避免人工参与u型帽的制作,便于大批量高效快速的加工u型帽,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型芯3顶持所述料片100插入所述型腔4内时,所述型芯3与所述型腔4对所述料片100产生的夹持力,足以使所述料片100产生被延展的形变。所述料片100为长方体形状;所述型芯3远离所述上模1一端面积小于所述料片100与所述型腔4的开口相重叠的面积,且所述型芯3远离所述上模1的一端对准所述料片100的中心位置。当所述型芯3朝向所述型腔4运动时,所述型芯3可以顶持所述料片100,并将所述料片100顶入所述型腔4内;随着所述型芯3在所述型腔4内的移动,所述料片100被延展,所述料片100包裹所述型芯3,且所述料片100未与所述型芯3远离所述上模1的侧面接触的部分,均朝向所述上模1方向翻折;所述料片100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上模1翻折部分,形成u型帽的短帽檐300;所述料片100的长度方向上朝向所述上模1翻折的部分,形成u型帽的长帽檐200。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u型帽的长帽檐200上靠近开口部分向外倾斜,使得u型帽的开口大、底部小,因此所述型腔4的开口的宽度必然大于所述型腔4的底部的宽度;当所述料片100放置在所述下模2上、并覆盖所述型腔4的开口时,所述料片100的宽度方向并不能完全遮挡所述型腔4的开口。
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料片100的凹槽5,所述凹槽5的底部与所述型腔4连通。所述凹槽5用于对所述料片100进行定位,使得所述料片100放置到所述下模2上时,所述料片100可以刚好将所述型腔4的开口的中心遮挡,使得所述型芯3顶持所述料片100入所述型腔4后能够形成对称的短帽檐300。
所述凹槽5还用于对所述料片100进行导向;具体的,当所述型芯3顶持所述料片100入所述型腔4时,所述料片100长度方向的两端会在所述型芯3的顶持力作用下沿所述下模2朝向所述型腔4内移动。通过在所述下模2上设置所述凹槽5,使得所述料片1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可以沿着所述凹槽5向所述型腔4移动,避免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因为意外情况错位时,所述料片100产生扭曲,保证所述型芯3与所述型腔4的夹持力下形成的u型帽的两个长帽檐200可以对称。
所述型腔4的深度大于u型帽的高度,所述型芯3的长度大于u型帽的高度,使得所述料片100可以完全与所述型芯3紧密接触,保证u型帽加工成型的良品率。。
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所述料片100的长度刚好满足u型帽的外观尺寸,或所述料片100的长度大于u型帽的外观尺寸的情况;当所述料片100的长度刚好满足u型帽的外观尺寸时,直接将所述料片100放置到所述凹槽5内,并使所述料片100的中心与所述型腔4的中心轴线相对应即可。当所述料片100的长度大于u型帽的外观尺寸,可以先将所述料片100根据实际规格要求进行裁切完成后,再将所述料片100放置到所述下模2上。
本实用新型中一具体实施,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还包括位于所述下模2靠近所述上模1的一侧的边料切除机构,所述边料切除机构用于切除所述料片100的长度方向上的多余边料。
所述边料切除机构包括两个切刀7,两个切刀7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1的两侧;具体的,两个切刀7分别位于所述凹槽5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与所述切刀7相对应的容纳孔6;其中一个切刀与两个容纳孔6中的一个容纳孔6相对应,另外一个切刀与两个容纳孔6中的另外一个容纳孔6相对应。
两个容纳孔6分别从所述凹槽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凹槽5连通;所述凹槽5的长度与满足u型帽外观尺寸要求的料片100的长度相配合,使得当所述料片100放置到所述凹槽5内,所述料片100的中心位于所述型腔4的中心轴线上,且所述料片100的长度过长时,所述料片1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分别延伸至两个容纳孔6的上方;开启所述边料切除机构,使两个切刀7分别对准两个容纳孔6,并朝向所述下模2移动,直至两个切刀7分别插入对应的容纳孔6内,将所述料片100长度方向的两端多余边料切除;被切除的边料落入容纳孔6内。
本实用新型中一具体实施例,所述下模2上还设置有两个定位筋9,两个定位筋9对称设置在所述型腔4开口的相反两侧;两个定位筋9之间的间隔与所述上模1的宽度相对应。当所述料片100将所述型腔4的开口部分遮挡时,通过所述定位筋9,可以较为轻松的判定所述上模1的移动方向是否与所述型腔4对准。
本实用新型中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型芯3与所述型腔4过盈配合,以保证所述型芯3将所述料片100顶持入所述型腔4内时,所述料片100可以在所述型芯3与所述型腔4之间的夹持力配合下产生延展,从而形成满足加工要求的u型帽。
所述型芯3包括圆台31,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台31上的圆柱32;所述圆台31小的一端与所述圆柱32连接,所述圆台31小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圆柱32的直径相等。
由于产品外型需求,为适应所述型芯3与所述型腔4的配合能够加工出包括4个长帽檐的u型帽(如图7所示)的需求,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型芯3上设置有两个割刀8,所述两个割刀8沿所述型芯3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并将所述型芯3均分;所述型腔4内设置有两个避位槽10,避位槽10与割刀8一一对应,通过避位槽10对割刀8进行避位。
将两个割刀8中的一个割刀朝向所述料片10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将另一个割刀朝向所述料片10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然后将所述上模1朝向所述下模2移动,所述型芯3将所述料片100顶持入所述型腔4内,随着所述料片1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向上翻折、所述型芯3向所述型腔4的深处移动、以及两个割刀8分别划破所述料片100,从而形成具有4个长帽檐的u型帽。具有2个长帽檐200的u型帽(如图6所示)中,每个长帽檐200均被割刀8划破,每个长帽檐200均分割形成2个,从而形成具有4个长帽檐的u型帽。
较佳的,两个割刀8均与所述型芯3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加工具有2个长帽檐200的u型帽时,将割刀8从所述型芯3上卸下;当需要加工具有4个长帽檐的u型帽时,将两个割刀8安装至所述型芯3上。
所述割刀8从所述圆台31连接所述上模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圆柱32,且所述割刀8的长度小于所述型芯3的高度。u型帽的长帽檐200超出短帽檐300的长度与所述割刀8的总长度相配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型帽加工模具,其包括上模和用于放置料片的下模,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与u型帽相配合的型芯,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所述型芯相配合的型腔,所述料片覆盖所述型腔的开口;当所述型芯插入所述型腔内时,所述料片位于所述型芯与所述型腔的侧壁之间,并与所述型芯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上模上设置所述型芯,在所述下模上设置所述型腔,使得所述上模向所述下模移动至所述型芯将所述料片顶持入所述型腔内时,在所述型芯和所述型腔的夹持力作用下,所述料片形成u型帽的形状;无需人工手动弯折u型帽的侧壁,提高了u型帽的良品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1.一种u型帽加工模具,其包括上模和用于放置料片的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与u型帽相配合的型芯,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所述型芯相配合的型腔,所述料片覆盖所述型腔的开口;当所述型芯插入所述型腔内时,所述料片位于所述型芯与所述型腔的侧壁之间,并与所述型芯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远离所述上模一端面积小于所述料片与所述型腔的开口相重叠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料片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与所述型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的深度大于u型帽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切除所述料片的多余边料的边料切除机构,所述边料切除机构位于所述下模靠近所述上模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料切除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的两侧的切刀;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所述切刀相对应的容纳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包括圆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台上的圆柱;所述圆台小的一端与所述圆柱连接,所述圆台小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圆柱的直径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上设置有两个割刀,所述两个割刀沿所述型芯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并将所述型芯均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u型帽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刀从所述圆台连接所述上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圆柱,且所述割刀的长度小于所述型芯的高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