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入光式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导光板因其能够将线光源转变成为面光源,是背光模组的关键组件,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lcd)光源的提供者,lcd本身并不发光,背光模组光源的表现便决定了显示器表现在外的视觉感受效果。如果led发光源发出的光线不能够均匀的折射在导光板的入光侧方向,则会导致导光板的入光侧形成灯影现象。为了减弱灯影现象,目前行业内通常会在导光板的入光侧加工v形槽(v-cut)来改善灯影。
另外,针对目前导光板的均匀性差和亮度低的问题,目前会在导光板的出光侧设置波形槽微结构(lenti微结构)。然而,由于含有波形槽微结构的导光板比平板导光板有较多的光线被折射出。因此,在含有波形槽微结构的导光板如果在其入光侧增加普通的v形槽时均会出现交叉光喷射(交叉光干涉)现象。
综上,如何在能够改善灯影现象的同时,避免产生交叉光喷射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能够改善灯影现象的同时,避免产生交叉光喷射现象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入光式导光板,其包括入光面、底面和出光面,其中:所述入光面连接底面和出光面,底面位于出光面下面,入光面用于贴付led发光源,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凹槽,所述凹槽的竖直截面至少包括弧形,所述弧形的结构间距p为100~400um,深度h为10~30um,半径r为100~300um;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波形槽微结构。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竖直截面还包括平台,平台连接相连的弧形,相邻的凹槽之间的平台间距a为0um~100um。
可选地,所述弧形向上开口。
可选地,所述弧形向下开口。
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侧入光式导光板。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均可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不对一一组合后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凹槽,并设置凹槽的竖直截面至少包括弧形,弧形的结构间距p为100~400um,深度h为10~30um,半径r为100~300um,以及在出光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波形槽微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避免导光板出现交叉光喷射不良现象,而且能够改善灯影现象。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入光式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侧入光式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侧入光式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侧入光式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光板的底面上设置不同槽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6是导光板的底面上设置不同槽与出光面上设置波形槽微结构搭配后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其包括入光面1、底面2和出光面3,其中:所述入光面1连接底面2和出光面3,底面2位于出光面3下面,入光面1用于贴付led发光源,底面2上设置有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凹槽4,所述凹槽4的竖直截面至少包括弧形,所述弧形的结构间距p为100~400um,深度h为10~30um,半径r为100~300um;所述出光面3上设置有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波形槽微结构。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凹槽4的竖直截面还包括平台,平台连接相连的弧形,相邻的凹槽4之间的平台间距a为0um~100um。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弧形向上开口。
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弧形向下开口。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入光式导光板的效果,以ledpitch(螺距)=10mm,a/p值=0.5,导光板厚度t=2mm为例:利用lightools软件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对于底面2上未设置v形槽、设置普通v形槽和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槽4进行模拟,分析视效如下图5中的a图、b图和c图所示。由图5可得,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凹槽4,未出现叉光喷射现象。
进一步地,当设置凹槽4的半径r=150um、深度h=15um、结构间距p=160um,并对比未设置底面2上未设置v形槽、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槽4及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槽4与出光面3上的波形槽微结构相配合的发光效果,通过lightools软件模拟的显示效果分别如图6中的a图、b图和c图所示。由图6可得,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避免导光板出现交叉光喷射不良现象,而且能够改善灯影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一种侧入光式导光板。通过设置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侧入光式导光板,使得该背光模组能够在能够改善灯影现象的同时,避免产生交叉光喷射现象,从而能够提高背光模组的发光质量。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1.一种侧入光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光面(1)、底面(2)和出光面(3),其中:
所述入光面(1)连接底面(2)和出光面(3),底面(2)位于出光面(3)下面,入光面(1)用于贴付led发光源,底面(2)上设置有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凹槽(4),所述凹槽(4)的竖直截面至少包括弧形,所述弧形的结构间距p为100~400um,深度h为10~30um,半径r为100~300um;所述出光面(3)上设置有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波形槽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的竖直截面还包括平台,平台连接相连的弧形,相邻的凹槽(4)之间的平台间距a为0um~100u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向上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向下开口。
5.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侧入光式导光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