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SMT设备的贴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47


本实用新型属于smt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smt设备的贴标装置。



背景技术:

smt贴片指的是在pcb基础上进行加工的系列工艺流程的简称,pcb为印刷电路板,smt是表面组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是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

但是目前市场上smt设备的贴标装置没有设置提高贴标效率的结构,传统贴标是通过喷气贴标,该方式贴标并不紧固,极易脱落,降低了贴标的稳定性,并且贴标效率较低,没有设置便于更换料辊的结构,当使用者需要更换料辊时,需要拆卸大量固定结构,大大增加了料辊的更换难度,降低了料辊的更换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于smt设备的贴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贴标并不紧固,极易脱落,贴标稳定性和效率低以及料辊的更换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专用于smt设备的贴标装置,包括侧架,两个所述侧架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联动杆,且两个侧架的底部均安装有脚杆,两个所述联动杆上均套设有传动辊,两个所述传动辊上均套设有输送带,所述联动杆延伸至侧架外壁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两个所述侧架的顶部均安装有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头,所述电动推杆、加热头和第一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架相对联动杆的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料辊,且固定架靠近料辊的上方位置处贯穿有插杆,另一个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回收辊,且固定架外壁靠近回收辊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插杆延伸至固定架外部的一端安装有拉环,所述拉环上开设有拉孔。

优选的,所述脚杆的底部安装有底垫,所述底垫的底部形成防滑凸起。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上靠近料辊两端的位置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底端形成弧形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推杆带动连杆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加热头移动,通过加热头对贴标进行加热带动,使贴标粘贴于smt设备上,从而让装置无需通过喷气贴标,让贴标更加紧固,不易脱落,提高了贴标的稳定性,并且提高贴标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架与料辊卡合,将插杆插入固定架中,从而固定料辊,需要拆卸料辊时,只需拉出插杆,即可将料辊与固定架分离,让使用者需要更换料辊时,无需拆卸大量固定结构,大大地降低了料辊的更换难度,提高了料辊的更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中:1-侧架;2-输送带;3-料辊;4-基板;5-加热头;6-控制器;7-电动推杆;8-连杆;9-固定架;10-传动辊;11-联动杆;12-底垫;13-脚杆;14-第一电机;15-回收辊;16-第二电机;17-凹槽;18-拉环;19-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专用于smt设备的贴标装置,包括侧架1,两个侧架1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联动杆11,且两个侧架1的底部均安装有脚杆13,两个联动杆11上均套设有传动辊10,两个传动辊10上均套设有输送带2,联动杆11延伸至侧架1外壁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14,两个侧架1的顶部均安装有基板4,基板4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7,电动推杆7采用jnl60电动推杆,电动推杆7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6,控制器6采用plc可编辑控制器,型号为plccpu226,电动推杆7的底部安装有连杆8,连杆8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头5,电动推杆7、加热头5和第一电机14均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通过电动推杆7带动连杆8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加热头5进行移动,通过加热头5对贴标进行加热,从而带动贴标移动至smt设备上进行粘贴,提高贴标粘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两个侧架1相对联动杆11的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9,其中一个固定架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料辊3,且固定架9靠近料辊3的上方位置处贯穿有插杆19,另一个固定架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回收辊15,且固定架9外壁靠近回收辊1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16,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6均采用y2-90l-4驱动电机,第二电机16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通过固定架9对料辊3进行卡合固定,当使用者需要拆卸料辊3时,只需拉动插杆19,使插杆19与固定架9分离,即可让料辊3便于拆卸。

进一步的,插杆19延伸至固定架9外部的一端安装有拉环18,拉环18上开设有拉孔,通过拉孔和拉环18让插杆19便于拉动。

进一步的,脚杆13的底部安装有底垫12,底垫12的底部形成防滑凸起,通过底垫12和防滑凸起增加脚杆13底部的防滑性。

更进一步的,固定架9上靠近料辊3两端的位置均开设有凹槽17,凹槽17的内部底端形成弧形部,通过弧形部和凹槽17让料辊3卡合时更加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装置移动至使用点,通过脚杆13对装置进行支撑,并且在底垫12的作用下,让装置更加稳固,装置稳固放置后,将料辊3放置于固定架9中,通过拉环18拿取插杆19,将插杆19插入至固定架9中,从而固定料辊3,将需要贴标的smt设备放置于输送带2上,通过第一电机14带动联动杆1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辊10进行转动,使输送带2进行移动,从而带动smt设备移动,使smt设备移动移动至电动推杆7的下方,通过第二电机16带动回收辊15转动,从而带动料辊3上的原料带移动,使原料袋上的贴标移动至加热头5的下方,通过电动推杆7带动连杆8进行移动,使连杆8带动加热头5移动,通过加热头5对贴标进行加热,并且带动贴标移动,使贴标粘贴于smt设备上,让贴标更加紧固快速,当使用者需要卸下料辊3时,只需拉出插杆19,即可将料辊3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专用于smt设备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架(1),两个所述侧架(1)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联动杆(11),且两个侧架(1)的底部均安装有脚杆(13),两个所述联动杆(11)上均套设有传动辊(10),两个所述传动辊(10)上均套设有输送带(2),所述联动杆(11)延伸至侧架(1)外壁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14),两个所述侧架(1)的顶部均安装有基板(4),所述基板(4)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7),所述电动推杆(7)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6),所述电动推杆(7)的底部安装有连杆(8),所述连杆(8)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头(5),所述电动推杆(7)、加热头(5)和第一电机(14)均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专用于smt设备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架(1)相对联动杆(11)的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9),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架(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料辊(3),且固定架(9)靠近料辊(3)的上方位置处贯穿有插杆(19),另一个所述固定架(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回收辊(15),且固定架(9)外壁靠近回收辊(1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16),所述第二电机(16)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专用于smt设备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19)延伸至固定架(9)外部的一端安装有拉环(18),所述拉环(18)上开设有拉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专用于smt设备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杆(13)的底部安装有底垫(12),所述底垫(12)的底部形成防滑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专用于smt设备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9)上靠近料辊(3)两端的位置均开设有凹槽(17),所述凹槽(17)的内部底端形成弧形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SMT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专用于SMT设备的贴标装置,包括侧架,两个所述侧架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联动杆,且两个侧架的底部均安装有脚杆,两个所述联动杆上均套设有传动辊,两个所述传动辊上均套设有输送带,所述联动杆延伸至侧架外壁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两个所述侧架的顶部均安装有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推杆带动连杆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加热头移动,通过加热头对贴标进行加热带动,使贴标粘贴于SMT设备上,从而让装置无需通过喷气贴标,让贴标更加紧固,不易脱落,提高了贴标的稳定性,并且提高贴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黄好兵;朱龙审;黄红军;梁兴乐;唐天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天和兴业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1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