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方便的钣金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9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使用方便的钣金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8555697u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汽车钣件冲压模具,包括设置于底部的固定座,固定座顶面与支柱相连,支柱顶部与横梁相连,横梁底部与伸缩气缸相连,伸缩气缸底部向外伸出端与冲压上模相连,冲压上模下方设有冲压下模,冲压下模通过弹簧结构与所述固定座相连,冲压上模向下移动并压于所述冲压下模顶面时,弹簧结构缓冲冲压下模向下移动的冲击作用力。弹簧结构包括与冲压下模底部相连的支撑杆,支撑杆中部外周面设有限位环,支撑杆外周面套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顶端与限位环底面焊接固定,支撑杆底端插入设置于所述固定座顶面的限位套筒中的中心孔内并轴向移动。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力来对冲压过程缓冲,有效减震并提高冲压质量。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弹簧在长期使用后会弹性力减弱甚至失效,缓冲效果不好。需要恢复缓冲效果则必须更换第一弹簧,而第一弹簧与限位环焊接固定,拆安不便,更换不便,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使用方便的钣金冲压模具,减震缓冲用的弹性件可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使用方便的钣金冲压模具,包括竖直向顺序设置的上模板、下模板以及底座,所述下模板与底座沿竖直向滑移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竖直向支撑下模板的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两端固定有基座,所述基座远离支撑弹簧的端面上旋转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轴线竖直且旋转面水平,两个所述安装座分别与下模板和底座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基座的相对面上分别固定有限位杆和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套合在限位杆上且与限位杆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板和下模板相对移动完成冲压加工时,支撑弹簧的弹性力为下模板提供减震缓冲,当支撑弹簧因长期使用而弹性力衰减时,使用者旋转安装座至限位杆和限位筒相对滑移且安装座与对应的底座和下模板分离,完成支撑弹簧的拆卸,反向操作即可将支撑弹簧安装至底座和下模板之间,使用者更换支撑弹簧方便,弹性缓冲结构的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远离基座的端面上固定有磁性片,所述下模板和底座上对应磁性片固定有磁铁,所述磁性片与磁铁抵接且磁性力相互吸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铁和磁性片的磁性吸力进一步阻止安装座与对应的基座和下模板分离,支撑弹簧两端与支撑座和基座的连接更稳定,缓冲力的传导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和安装座相对的端面上涂覆有耐磨涂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涂料层可以有效减慢基座和安装座在旋转过程中相互磨损的速度,有效延长双方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板的底面上固定有轴线竖直的滑移杆,所述底座的顶面上固定有套合在滑移杆上且与滑移杆滑移连接的滑移筒,所述滑移筒上设置有水平向贯穿滑移筒的腰形孔,所述滑移杆上螺纹连接有轴线水平且两端穿过腰形孔的行程杆,所述腰形孔的内壁上固定有橡胶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程杆因腰形孔的限位而移动行程固定,下模板竖直向的移动过程中,橡胶圈的弹力进一步对下模板缓冲,使用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板上固定有轴线竖直的导向筒,所述上模板的底面上固定有插入导向筒内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和导向筒的外圆周面上均套设有采用弹性材质制成的减震圈,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抵接压紧时两减震圈相互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减震圈的相互抵接避免了下模板和上模板剧烈冲击,减少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冲击磨损,辅助导向杆和导向筒的定位引导,进一步方便使用者提高冲压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和导向筒的外圆周面上均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的截面形状为短底边靠近环槽开口外的梯形,所述减震圈通过与环槽的嵌合固定在对应的导向杆和导向筒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圈和环槽的嵌合固定使得减震圈拆安方便,方便使用者更换减震圈,缓冲结构的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板底面上固定有若干轴线竖直的定位销,所述下模板顶面上对应定位销设置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放置有浸泡过润滑油的海绵块,所述海绵块形变时上模板和下模板抵接且定位销插入定位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销和定位孔的嵌合进一步提高冲压位置的准确度,海绵块在定位销的插拔过程不断形变并释放润滑油,定位销和定位孔自动润滑且不易相互磨损,定位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海绵块的顶面面积小于海绵块的底面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块的形状方便使用者将海绵块取出或放入定位孔,更换方便,润滑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用于弹性缓冲的弹性元件更换方便,缓冲结构的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

2.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孔的嵌合定位上模板和下模板,且定位销因海绵块的自动润滑而不易磨损,定位精度高,冲压加工的质量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例的针对限位筒和限位杆的滑移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具体实施例的针对环槽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具体实施例的针对定位孔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液压元件;2、上模板;21、导向杆;22、定位销;3、下模板;31、滑移杆;311、行程杆;32、导向筒;33、定位孔;331、海绵块;34、磁铁;4、底座;41、滑移筒;411、腰形孔;412、橡胶圈;5、支撑弹簧;51、基座;52、安装座;521、磁性片;53、限位杆;54、限位筒;55、耐磨涂料层;6、减震圈;61、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使用方便的钣金冲压模具,包括机架1和竖直向顺序设置在机架1上的上模板2、下模板3以及底座4。底座4上固定有轴线竖直的滑移筒41,滑移筒41的数量有若干个,下模板3的底面上固定有插入滑移筒41内且与滑移筒41滑移连接的滑移杆31。机架1上固定有用于驱动上模板2上下移动的液压元件11,底座4和下模板3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弹簧5。参考图3和4,支撑弹簧5的两端均固定有基座51,两个基座51的相对面上分别固定有轴线重合的限位杆53和限位筒54,限位杆53和限位筒54竖直向滑移连接。基座51远离支撑弹簧5的端面上旋转连接有安装座52,安装座52的旋转轴线与限位杆53的轴线重合,两个安装座52相互远离的端部分别与下模板3和底座4螺纹连接。

使用者通过液压元件11驱动上模板2向下移动并挤压下模板3时,支撑弹簧5提供弹性缓冲力。当支撑弹簧5因长期使用而弹性力下降时,使用者旋转安装座52使得安装座52与对应的底座4和下模板3分离,进而更换新的支撑弹簧5。由于螺纹自锁性,安装座52在支撑弹簧5竖直向缓冲时不会与对应的底座4和下模板3分离,且有限位杆53和限位筒54的滑移连接引导支撑弹簧5的回弹方向,缓冲效果好。通过支撑弹簧5的便捷拆安性实现冲压过程的稳定缓冲,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

参考图3,为了加强安装座52的固定稳定性,安装座52远离基座51的端面上固定有磁性片521,下模板3和底座4上对应磁性片521均固定有磁铁34。常态下安装座52与对应的下模板3和底座4螺纹连接时,磁性片521和磁铁34抵接且磁性力相互吸引。磁性片521和磁铁34相互吸引的磁性力进一步加强了安装座52和对应的下模板3和底座4的固定连接稳定性,弹性缓冲更稳定。

参考图3,为了延长支撑弹簧5的使用寿命,基座51和安装座52相对的端面上涂覆有采用环氧树脂等材料制成的耐磨涂料层55,基座51和安装座52在相对旋转时不易磨损,相互挤压时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

参考图5,为了进一步缓冲,滑移筒41上设置有水平向贯穿滑移筒41的腰形孔411,滑移杆31上螺纹连接有轴线水平的行程杆311。行程杆311的两端从腰形孔411穿过且与腰形孔411抵接,腰形孔411的内壁上固定有橡胶圈412。当下模板3上下移动时,行程杆311与腰形孔411的嵌合限制下模板3的移动行程。橡胶圈412的弹性避免行程杆311和腰形孔411的两端相互撞击时相互磨损,并减震缓冲,使用效果更好。且滑移结构可拆卸,方便更换下模板3,使用方便。

参考图1和6,为了进一步缓冲,下模板3上固定有轴线竖直的导向筒32,上模板2的底面上固定有插入导向筒32内的导向杆21,导向筒32的数量有若干个且导向筒32的数量与导向杆21的数量相等。导向杆21和导向筒32的外圆周面上均套设有采用弹性材质制成的减震圈6,上模板2和下模板3抵接压紧时两减震圈6相互抵接。参考图7,导向杆21和导向筒32的外圆周面上均设置有环槽61,环槽61的截面形状为短底边靠近环槽61开口外的梯形,减震圈6的内侧嵌合在环槽61内。

两减震圈6在冲压过程中通过相互挤压的回弹力进行缓冲,且当长期使用后弹性力衰退时,使用者可手动分离嵌合槽和减震圈6,并反向操作将新的减震圈6固定在对应的导向杆21和导向筒32上。减震圈6的便捷拆安方便使用者更换减震圈6,方便保持减震缓冲的效果,使用方便。

参考图1和8,为了保证冲压质量,上模板2的底面上固定有若干轴线竖直的定位销22,下模板3的顶面上对应定位销22设置有定位孔33。上模板2与下模板3抵接压紧时,定位销22插入定位孔33内,定位孔33的深度略大于定位销22的高度,参考图9,定位孔33内放置有海绵块331。海绵块331呈顶面面积小于底面面积的锥台形设置,海绵块331内充满润滑油且在与定位销22抵接时处于压缩态。使用者可通过定位销22和定位孔33的嵌合来定位,定位销22插入定位孔33内挤压海绵块331并沾附润滑油,在插拔的过程中自动润滑,不易磨损,定位准确。且海绵块331的形状方便使用者用镊子等工具将海绵块331夹持并从定位孔33内取出,方便更换海绵块331,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通过支撑弹簧5和橡胶圈412的弹性在冲压过程中减震缓冲,在支撑弹簧5因长期使用而弹性力缩小时,旋下安装座52,并将新的支撑弹簧5的安装座52与对应的底座4和下模板3螺纹连接。支撑弹簧5更换方便,减震缓冲的效果稳定,使用方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使用方便的钣金冲压模具,包括竖直向顺序设置的上模板(2)、下模板(3)以及底座(4),所述下模板(3)与底座(4)沿竖直向滑移连接,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竖直向支撑下模板(3)的支撑弹簧(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弹簧(5)的两端固定有基座(51),所述基座(51)远离支撑弹簧(5)的端面上旋转连接有安装座(52),所述安装座(52)的轴线竖直且旋转面水平,两个所述安装座(52)分别与下模板(3)和底座(4)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基座(51)的相对面上分别固定有限位杆(53)和限位筒(54),所述限位筒(54)套合在限位杆(53)上且与限位杆(53)滑移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方便的钣金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2)远离基座(51)的端面上固定有磁性片(521),所述下模板(3)和底座(4)上对应磁性片(521)固定有磁铁(34),所述磁性片(521)与磁铁(34)抵接且磁性力相互吸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方便的钣金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51)和安装座(52)相对的端面上涂覆有耐磨涂料层(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方便的钣金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3)的底面上固定有轴线竖直的滑移杆(31),所述底座(4)的顶面上固定有套合在滑移杆(31)上且与滑移杆(31)滑移连接的滑移筒(41),所述滑移筒(41)上设置有水平向贯穿滑移筒(41)的腰形孔(411),所述滑移杆(31)上螺纹连接有轴线水平且两端穿过腰形孔(411)的行程杆(311),所述腰形孔(411)的内壁上固定有橡胶圈(4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方便的钣金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3)上固定有轴线竖直的导向筒(32),所述上模板(2)的底面上固定有插入导向筒(32)内的导向杆(21),所述导向杆(21)和导向筒(32)的外圆周面上均套设有采用弹性材质制成的减震圈(6),所述上模板(2)和下模板(3)抵接压紧时两减震圈(6)相互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用方便的钣金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21)和导向筒(32)的外圆周面上均设置有环槽(61),所述环槽(61)的截面形状为短底边靠近环槽(61)开口外的梯形,所述减震圈(6)通过与环槽(61)的嵌合固定在对应的导向杆(21)和导向筒(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方便的钣金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2)底面上固定有若干轴线竖直的定位销(22),所述下模板(3)顶面上对应定位销(22)设置有若干定位孔(33),所述定位孔(33)内放置有浸泡过润滑油的海绵块(331),所述海绵块(331)形变时上模板(2)和下模板(3)抵接且定位销(22)插入定位孔(3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方便的钣金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块(331)的顶面面积小于海绵块(331)的底面面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方便的钣金冲压模具,属于冲压模具的技术领域,包括竖直向顺序设置的上模板、下模板以及底座,所述下模板与底座沿竖直向滑移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竖直向支撑下模板的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两端固定有基座,所述基座远离支撑弹簧的端面上旋转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轴线竖直且旋转面水平,两个所述安装座分别与下模板和底座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基座的相对面上分别固定有限位杆和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套合在限位杆上且与限位杆滑移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支撑弹簧拆安方便,对冲压过程的弹性缓冲稳定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爱国;陈德国;余孝林;贺际兵;刘超超;邓福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力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0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