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0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发展,中国人民追求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升,导致人们的追求越来越不容易满足,因此对照相这一块比较追求先进,都想把最美的一面留给子孙,相比较而言,越实惠的东西,销量越高,也更提高了人民对精神满足。现有的超广角镜头结构市面上还是比较多的,大多数没有考虑到自身和外在环境因素,人们在使用时,会感觉比较累,而且携带不方便,操作起来不是很顺手,当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不太适合用,不适合长时间保持在同一高度,不能让自己同时得到放松和满足,超广角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拍摄广阔的范围,具有将距离感夸张化,对焦范围广等拍摄特点。使用广角时可将眼前的物体放得更大,将远处的物体缩得更小,但是需要人长时间的对焦,手支撑,相对来说比较浪费体力,这样在使用时会严重的影响生活的质量和乐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包括多个底座、第一支撑底座和超广角镜头,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方套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端套接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之间铰接有旋转杆,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的底部铰接多个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的顶端套接有第六支撑杆,所述第六支撑杆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杆,所述第五支撑杆的上方转动安装有圆盘,所述圆盘上设置有第二支撑底座,所述第二支撑底座的上方安装有超广角镜头。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等距离设置有多个第一套孔,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一套孔连接有第七支撑杆,所述第七支撑杆的下端套接有第八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内部。

优选的,任意一个第三支撑杆上等距离设置有多个第二套孔,任意一个第二套孔内设置有第二旋转螺丝,所述第二旋转螺丝与第二套孔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六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螺丝,所述圆盘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把手。

优选的,所述超广角镜头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底座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圆盘与所述第五支撑杆通过法兰盘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四支撑杆与第六支撑杆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螺丝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套接,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连接,第三支撑杆底端设置有旋转杆,旋转杆与第二套孔连接可上下移动,控制其第一支撑底座平稳,第一支撑底座上端设置有第四支撑杆,与第六支撑杆连接,通过第一旋转螺丝和旋转手柄共同微调高度,旋转手柄与圆盘连接,可以左右控制其方向,达到同一高度,保持水平,从而能让其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套孔内部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底座外部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套孔、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旋转杆、7第二套孔、9第一支撑底座、10第四支撑杆、11第六支撑杆、12旋转把手、13超广角镜头、14固定支架、15第二支撑底座、16圆盘、17第五支撑杆、18固定块、19第一旋转螺丝、20第二旋转螺丝、21第七支撑杆、22第八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根据图1-3所示,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包括多个底座1、第一支撑底座9和超广角镜头13,底座1的上方固定有第一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3的上方套接有第二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4上端套接有第三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5之间铰接有旋转杆6,第一支撑底座9的底部铰接多个第三支撑杆5,第一支撑底座9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杆10,第四支撑杆10的顶端套接有第六支撑杆11,第六支撑杆1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块18,固定块18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杆17,第五支撑杆17的上方转动安装有圆盘16,圆盘16上设置有第二支撑底座15,第二支撑底座15的上方安装有超广角镜头13。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杆3上等距离设置有多个第一套孔2,第一支撑杆3通过第一套孔2连接有第七支撑杆22,第七支撑杆22的下端套接有第八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4安装在第三支撑杆5的内部,任意一个第三支撑杆5上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第二套孔7,任意一个第二套孔7内设置有第二旋转螺丝20,第二旋转螺丝20与第二套孔7相互配合,第六支撑杆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螺丝19,圆盘16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把手12,超广角镜头1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支架14,固定支架14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底座15的上表面,圆盘16与第五支撑杆17通过法兰盘连接,第四支撑杆10与第六支撑杆11之间通过第一旋转螺丝19固定。

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1:首先当把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三支撑杆5撑开时,配合第一伸缩杆21和第二伸缩杆22控制其底部结构,使其更加稳定;

步骤2:高度可通过伸缩杆21,伸缩杆22和第一支撑杆3上的套孔配合共同控制其高度,当完全撑开时通过第二旋转螺丝20,使其支撑杆连接在一起,让其底部更加稳固,第一旋转螺丝19通过第六支撑杆11和固定块18连接在一起,当第一旋转螺丝19旋转时可以微调整其上下高度,能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步骤3:当镜头13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15上时,固定支架14夹紧其使用设备,然后通过旋转手柄12控制其左右位置,完全实现了360度无死角拍摄,对物体的放大,缩小,控制起来比较方面,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包括多个底座(1)、第一支撑底座(9)和超广角镜头(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固定有第一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上方套接有第二支撑杆(4),所述第二支撑杆(4)上端套接有第三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5)之间铰接有旋转杆(6),所述第一支撑底座(9)的底部铰接多个第三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底座(9)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杆(10),所述第四支撑杆(10)的顶端套接有第六支撑杆(11),所述第六支撑杆(1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块(18),所述固定块(18)的上方固定有第五支撑杆(17),所述第五支撑杆(17)的上方转动安装有圆盘(16),所述圆盘(16)上设置有第二支撑底座(15),所述第二支撑底座(15)的上方安装有超广角镜头(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等距离设置有多个第一套孔(2),所述第一支撑杆(3)通过第一套孔(2)连接有第七支撑杆(22),所述第七支撑杆(22)的下端套接有第八支撑杆(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杆(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第三支撑杆(5)上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第二套孔(7),任意一个第二套孔(7)内设置有第二旋转螺丝(20),所述第二旋转螺丝(20)与第二套孔(7)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支撑杆(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螺丝(19),所述圆盘(16)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把手(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镜头(1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支架(14),所述固定支架(14)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底座(15)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16)与所述第五支撑杆(17)通过法兰盘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杆(10)与第六支撑杆(1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螺丝(19)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广角镜头结构,包括多个底座、第一支撑底座和超广角镜头,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方套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端套接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之间铰接有旋转杆,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的底部铰接多个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的顶端套接有第六支撑杆,所述第六支撑杆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杆。本实用新型已解决了拍摄时比较浪费时间,精力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谢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正华泰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0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