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凸模底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凹凸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凹凸模底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装配了模具配件如凹模和凸模之后直接与材料接触,使材料发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的零件,但是现在凹凸模在进行连接和更换时较为复杂,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且更换后的凹凸模稳定性差,所以急需一种凹凸模底部连接结构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凹凸模底部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凹凸模底部连接结构,包括固定模具、定位机构、插接机构和支撑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的前端面转动连接有用于限位的定位机构,且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连接把手、螺纹杆、导柱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把手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的连接杆,且位于所述连接杆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的螺纹杆,其中,所述螺纹杆的前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的导柱,连接把手的半径较大能方便使用者进行快捷的转动,提高连接效率,同时连接杆能方便后续对定位机构进行限位,方便后续进行转动,螺纹杆能与固定模具内部螺纹连接槽进行螺纹连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支撑机构的外端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用于卡接的插接机构,且所述支撑机构通过所述定位机构和所述插接机构弹性卡接有固定模具,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板、连接板、连接孔和卡槽孔,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的底板,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侧端面对称开设有两组用于连接的连接孔,其中,位于所述底板的前端面对称开设有两组用于卡接的卡槽孔,连接板能与外部连接件配合,方便使用者对支撑机构进行快捷稳定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插接机构包括固定把手、插接杆、固定弹簧、固定套筒、螺纹槽和卡接板,所述固定套筒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与弹性支撑的固定弹簧,且位于所述固定弹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的卡接板,其中,所述卡接板的外端面活动卡接有用于连接的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的固定把手,所述固定套筒的上端面开设有用于连接的螺纹槽,在进行更换时,使用者可先将固定把手进行转动,直至固定把手与螺纹槽转至分离,此时固定弹簧能通过弹力的作用下将插接杆从固定模具的内部弹出,解除对固定模具侧端的限制,同时使用者可转动连接把手,连接把手能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进而与固定模具的前端分离,随后使用者可将固定模具沿着导柱进行分离,方便了使用者后续进行快捷的拆卸和组装。

优选的,所述插接杆靠近所述固定把手端头处开设有用于卡接的槽体,且所述槽体与卡接板相适配转动卡接,其中,所述固定把手和插接杆通过槽体与卡接板相适配弹性滑动插接在固定套筒的内端面,槽体能方便卡接板卡接在插接杆上,方便后续固定弹簧带动插接杆进行上下位移,从而为后续对固定模具侧端进行限位提供了基础。

优选的,所述固定把手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螺纹卡环,且所述螺纹卡环与螺纹槽相适配,其中,所述固定把手通过螺纹卡环螺纹连接在螺纹槽的内端面,在对固定模具侧端面进行固定限位时,使用者可通过将固定把手向内部按压,此时固定模具侧端的孔能与固定把手适配,方便进行插接,随后可通过将螺纹卡环转动至螺纹槽内部进行螺纹固定限位。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卡槽孔相适配,且所述定位机构通过连接杆与卡槽孔相适配活动卡接在所述支撑机构的外端面,所述固定模具的后端面对称开设有螺纹连接槽,且所述螺纹连接槽与螺纹杆相适配,连接杆与卡槽孔相适配,能对定位机构进行限位,既能保证定位机构的稳定性,也能方便后续为定位机构提供转动基础,方便后续对固定模具前部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筒与连接孔相适配,且所述插接机构通过固定套筒与连接孔相适配与支撑机构进行固定连接,能方便后续使用者对插接机构和支撑机构进行快捷的组装,提高组装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模具和定位机构,在进行更换时,使用者可先将固定把手进行转动,直至固定把手与螺纹槽转至分离,此时固定弹簧能通过弹力的作用下将插接杆从固定模具的内部弹出,解除对固定模具侧端的限制,同时使用者可转动连接把手,连接把手能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进而与固定模具的前端分离,随后使用者可将固定模具沿着导柱进行分离,方便了使用者后续进行快捷的拆卸和组装。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插接机构,在对固定模具侧端面进行固定限位时,使用者可通过将固定把手向内部按压,此时固定模具侧端的孔能与固定把手适配,方便进行插接,随后可通过将螺纹卡环转动至螺纹槽内部进行螺纹固定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组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机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机构组装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机构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沿插接机构组正视图a-a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模具、2-定位机构、3-插接机构、4-支撑机构、201-连接把手、202-螺纹杆、203-导柱、204-连接杆、301-固定把手、302-插接杆、303-固定弹簧、304-固定套筒、305-螺纹槽、306-卡接板、401-底板、402-连接板、403-连接孔、404-卡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凹凸模底部连接结构,包括固定模具1、定位机构2、插接机构3和支撑机构4,

支撑机构4的前端面转动连接有用于限位的定位机构2,且定位机构2包括连接把手201、螺纹杆202、导柱203和连接杆204,连接把手201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的连接杆204,且位于连接杆204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的螺纹杆202,其中,螺纹杆202的前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的导柱203,连接把手201的半径较大能方便使用者进行快捷的转动,提高连接效率,同时连接杆204能方便后续对定位机构2进行限位,方便后续进行转动,螺纹杆202能与固定模具1内部螺纹连接槽进行螺纹连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支撑机构4的外端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用于卡接的插接机构3,且支撑机构4通过定位机构2和插接机构3弹性卡接有固定模具1,其中,支撑机构4包括底板401、连接板402、连接孔403和卡槽孔404,连接板402的上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的底板401,且位于底板401的侧端面对称开设有两组用于连接的连接孔403,其中,位于底板401的前端面对称开设有两组用于卡接的卡槽孔404,连接板402能与外部连接件配合,方便使用者对支撑机构4进行快捷稳定的固定。

插接机构3包括固定把手301、插接杆302、固定弹簧303、固定套筒304、螺纹槽305和卡接板306,固定套筒304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与弹性支撑的固定弹簧303,且位于固定弹簧30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的卡接板306,其中,卡接板306的外端面活动卡接有用于连接的插接杆302,插接杆30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的固定把手301,固定套筒304的上端面开设有用于连接的螺纹槽305,在进行更换时,使用者可先将固定把手301进行转动,直至固定把手301与螺纹槽305转至分离,此时固定弹簧303能通过弹力的作用下将插接杆302从固定模具1的内部弹出,解除对固定模具1侧端的限制,同时使用者可转动连接把手201,连接把手201能带动螺纹杆202进行转动,进而与固定模具1的前端分离,随后使用者可将固定模具1沿着导柱203进行分离,方便了使用者后续进行快捷的拆卸和组装。

插接杆302靠近固定把手301端头处开设有用于卡接的槽体,且槽体与卡接板306相适配转动卡接,其中,固定把手301和插接杆302通过槽体与卡接板306相适配弹性滑动插接在固定套筒304的内端面,槽体能方便卡接板306卡接在插接杆302上,方便后续固定弹簧303带动插接杆302进行上下位移,从而为后续对固定模具1侧端进行限位提供了基础。

固定把手301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螺纹卡环,且螺纹卡环与螺纹槽305相适配,其中,固定把手301通过螺纹卡环螺纹连接在螺纹槽305的内端面,在对固定模具1侧端面进行固定限位时,使用者可通过将固定把手301向内部按压,此时固定模具1侧端的孔能与固定把手301适配,方便进行插接,随后可通过将螺纹卡环转动至螺纹槽305内部进行螺纹固定限位。

连接杆204与卡槽孔404相适配,且定位机构2通过连接杆204与卡槽孔404相适配活动卡接在支撑机构4的外端面,固定模具1的后端面对称开设有螺纹连接槽,且螺纹连接槽与螺纹杆202相适配,连接杆204与卡槽孔404相适配,能对定位机构2进行限位,既能保证定位机构2的稳定性,也能方便后续为定位机构2提供转动基础,方便后续对固定模具1前部进行固定。

固定套筒304与连接孔403相适配,且插接机构3通过固定套筒304与连接孔403相适配与支撑机构4进行固定连接,能方便后续使用者对插接机构3和支撑机构4进行快捷的组装,提高组装效率。

工作原理:在进行更换时,使用者可先将固定把手301进行转动,直至固定把手301与螺纹槽305转至分离,此时固定弹簧303能通过弹力的作用下将插接杆302从固定模具1的内部弹出,解除对固定模具1侧端的限制,同时使用者可转动连接把手201,连接把手201能带动螺纹杆202进行转动,进而与固定模具1的前端分离,随后使用者可将固定模具1沿着导柱203进行分离,方便了使用者后续进行快捷的拆卸和组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凹凸模底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模具(1)、定位机构(2)、插接机构(3)和支撑机构(4),

所述支撑机构(4)的前端面转动连接有用于限位的定位机构(2),且所述定位机构(2)包括连接把手(201)、螺纹杆(202)、导柱(203)和连接杆(204),所述连接把手(201)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的连接杆(204),且位于所述连接杆(204)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的螺纹杆(202),其中,所述螺纹杆(202)的前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的导柱(203),

所述支撑机构(4)的外端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用于卡接的插接机构(3),且所述支撑机构(4)通过所述定位机构(2)和所述插接机构(3)弹性卡接有固定模具(1),其中,所述支撑机构(4)包括底板(401)、连接板(402)、连接孔(403)和卡槽孔(404),所述连接板(402)的上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的底板(401),且位于所述底板(401)的侧端面对称开设有两组用于连接的连接孔(403),其中,位于所述底板(401)的前端面对称开设有两组用于卡接的卡槽孔(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凸模底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机构(3)包括固定把手(301)、插接杆(302)、固定弹簧(303)、固定套筒(304)、螺纹槽(305)和卡接板(306),所述固定套筒(304)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与弹性支撑的固定弹簧(303),且位于所述固定弹簧(30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的卡接板(306),其中,所述卡接板(306)的外端面活动卡接有用于连接的插接杆(302),所述插接杆(30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的固定把手(301),所述固定套筒(304)的上端面开设有用于连接的螺纹槽(3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凹凸模底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杆(302)靠近所述固定把手(301)端头处开设有用于卡接的槽体,且所述槽体与卡接板(306)相适配转动卡接,其中,所述固定把手(301)和插接杆(302)通过槽体与卡接板(306)相适配弹性滑动插接在固定套筒(304)的内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凹凸模底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把手(301)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螺纹卡环,且所述螺纹卡环与螺纹槽(305)相适配,其中,所述固定把手(301)通过螺纹卡环螺纹连接在螺纹槽(305)的内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凸模底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04)与卡槽孔(404)相适配,且所述定位机构(2)通过连接杆(204)与卡槽孔(404)相适配活动卡接在所述支撑机构(4)的外端面,所述固定模具(1)的后端面对称开设有螺纹连接槽,且所述螺纹连接槽与螺纹杆(202)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凹凸模底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304)与连接孔(403)相适配,且所述插接机构(3)通过固定套筒(304)与连接孔(403)相适配与支撑机构(4)进行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凹凸模底部连接结构,包括固定模具、定位机构、插接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前端面转动连接有用于限位的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模具和定位机构,在进行更换时,使用者可先将固定把手进行转动,直至固定把手与螺纹槽转至分离,此时固定弹簧能通过弹力的作用下将插接杆从固定模具的内部弹出,解除对固定模具侧端的限制,同时使用者可转动连接把手,连接把手能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进而与固定模具的前端分离,随后使用者可将固定模具沿着导柱进行分离,方便了使用者后续进行快捷的拆卸和组装。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文磊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00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