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类似的烟雾、味道和感觉。它是通过雾化等手段,将烟油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产品。由于电子烟储油腔与气流通道为联通体系,在振动、温度或压力变化的情况下,储油腔中的烟油会通过导油绳或导油绳与气流通道之间的间隙过量地进入气流通道,过量的烟油顺着气流通道向烟嘴端或电极端流动导致漏油。
在专利号为“cn201621066175.3”名称为“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其包括壳体,其两端中部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包括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防漏油膜和第二防漏油膜的通气管,以及所述通气管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围成的储油腔,所述第一防漏油膜和所述第二防漏油膜上均具有微孔,这些微孔的孔径允许气体通过但不允许液体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工艺加工。
但是以上专利中的防漏油的电子烟雾化器需要增设第一防漏油膜和第二防漏油膜来实现防漏油功能,其中第一防漏油膜和第二防漏油膜上均设置有允许气体通过但不允许液体通过的微孔,依次来实现电子烟雾化器防漏油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油功能好、安全可靠、不需要增设防漏油装置的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精巧、安装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的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油仓和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仓与发热组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后在油仓内部形成容纳槽,在油仓与发热组件的连接处形成导油孔,所述导油孔连接容纳槽和发热组件,所述导油孔为细缝状。通过容纳槽的设计实现了电子烟烟油的储藏,通过发热组件的设计实现了烟油加热的功能,通过导油孔的设计实现了容纳槽中烟油注入到发热组件上的功能,进而实现烟油的加热,通过将导油孔设计为细缝状使容纳槽中形成稳压,只有当使用者使用电子烟时,吸动电子烟使雾化器内部气压降低,形成负压,才能使容纳槽中的烟油在负压的辅助作用下从导油孔渗入发热组件上,而在未吸动空气时,容纳槽中的烟油因为负压的存在而不能渗入到发热组件上,从而实现电子烟雾化器防漏油的功能;又因为导油孔较小,所以渗入到发热组件上的烟油的量较小,有助于实现烟油的充分雾化。
进一步地,所述油仓中还设置有出烟孔,所述出烟孔一端与发热组件连通,所述出烟孔另一端与雾化器外部连通。出烟孔的设置以及出烟孔一端与发热组件连通、出烟孔另一端与雾化器外部连通实现了烟油发热后烟雾的流通和排放,实现可抽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芯,所述发热芯与出烟孔连通,所述发热芯通过导油孔与容纳槽连通。发热芯通过导油孔与容纳槽的连接为容纳槽中的烟油雾化提供基础,通过发热芯与出烟孔的连通,便于烟油加热后形成的烟雾能够快速的通过出烟孔排出到雾化器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芯设置为凹槽状,所述出烟孔连通在发热芯内部后,所述发热芯内侧壁与出烟孔外侧壁形成导油孔,且所述发热芯底部发热、发热芯侧壁不发热。通过将发热芯设置为凹槽状方便出烟孔与发热芯的定位连接,为导油孔的设计提供基础,通过将发热芯设置为底部发热而侧壁不发热,实现了容纳槽中烟油的不加热,而通过导油孔渗入发热芯底部的才发热的功能,避免在容纳槽中产生烟雾从而破坏容纳槽中和出烟孔中的压力平衡。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组件上还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一端与出烟孔连通,所述进气孔另一端通过发热组件下部与雾化器外部连通。其中,进气孔空气流通量小于出烟孔空气流通量。进气孔的设计实现了雾化器内部与外部的气压平衡,通过将进气孔空气流通量设置为小于出烟孔空气流通量,为出烟孔中提供负压条件,实现导油孔导油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油仓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油仓底部。通过定位槽的设计实现了发热组件和油仓的连接,通过将定位槽设置在油仓底部使发热组件和油仓的连接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设置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环绕在油仓内侧壁上。通过将定位槽设置为环形凹槽是发热组件与油仓的连接更稳定,同时也方便发热组件与油仓的分离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组件上还设置有定位卡件,所述定位卡件设置在发热组件的下部,且定位卡件与定位槽大小适配。通过定位卡件的设计实现了发热组件与油仓的可拆卸式连接,通过定位卡件与定位槽的大小适配,保证了发热组件与油仓连接的稳定性和雾化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卡件设置为环形卡条,所述环形卡条环绕在发热组件外侧壁上,所述环形凹槽与环形卡条大小适配。通过将定位卡件设置为环形卡条,使发热组件与油仓连接的更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油仓和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仓与发热组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后在油仓内部形成容纳槽,在油仓与发热组件的连接处形成导油孔,所述导油孔连接容纳槽和发热组件,所述导油孔为细缝状。通过容纳槽的设计实现了电子烟烟油的储藏,通过发热组件的设计实现了烟油加热的功能,通过导油孔的设计实现了容纳槽中烟油注入到发热组件上的功能,进而实现烟油的加热,通过将导油孔设计为细缝状使容纳槽中形成稳压,只有当使用者使用电子烟时,吸动电子烟使雾化器内部气压降低,形成负压,才能使容纳槽中的烟油在负压的辅助作用下从导油孔渗入发热组件上,而在未吸动空气时,容纳槽中的烟油因为负压的存在而不能渗入到发热组件上,从而实现电子烟雾化器防漏油的功能;又因为导油孔较小,所以渗入到发热组件上的烟油的量较小,有助于实现烟油的充分雾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的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油仓1和发热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仓1与发热组件2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后在油仓1内部形成容纳槽3,在油仓1与发热组件2的连接处形成导油孔4,所述导油孔4连接容纳槽3和发热组件2,所述导油孔4为细缝状。通过容纳槽3的设计实现了电子烟烟油的储藏,通过发热组件2的设计实现了烟油加热的功能,通过导油孔4的设计实现了容纳槽3中烟油注入到发热组件2上的功能,进而实现烟油的加热,通过将导油孔4设计为细缝状使容纳槽3中形成稳压,只有当使用者使用电子烟时,吸动电子烟使雾化器内部气压降低,形成负压,才能使容纳槽3中的烟油在负压的辅助作用下从导油孔4渗入发热组件2上,而在未吸动空气时,容纳槽3中的烟油因为负压的存在而不能渗入到发热组件2上,从而实现电子烟雾化器防漏油的功能;又因为导油孔4较小,所以渗入到发热组件2上的烟油的量较小,有助于实现烟油的充分雾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油仓1中还设置有出烟孔11,所述出烟孔11一端与发热组件2连通,所述出烟孔11另一端与雾化器外部连通。出烟孔11的设置以及出烟孔11一端与发热组件2连通、出烟孔11另一端与雾化器外部连通实现了烟油发热后烟雾的流通和排放,实现可抽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2包括发热芯21,所述发热芯21与出烟孔11连通,所述发热芯21通过导油孔4与容纳槽3连通。发热芯21通过导油孔4与容纳槽3的连接为容纳槽3中的烟油雾化提供基础,通过发热芯21与出烟孔11的连通,便于烟油加热后形成的烟雾能够快速的通过出烟孔11排出到雾化器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芯21设置为凹槽状,所述出烟孔11连通在发热芯21内部后,所述发热芯21内侧壁与出烟孔11外侧壁形成导油孔4,且所述发热芯21底部发热、发热芯21侧壁不发热。通过将发热芯21设置为凹槽状方便出烟孔11与发热芯21的定位连接,为导油孔4的设计提供基础,通过将发热芯21设置为底部发热而侧壁不发热,实现了容纳槽3中烟油的不加热,而通过导油孔4渗入发热芯21底部的才发热的功能,避免在容纳槽3中产生烟雾从而破坏容纳槽3中和出烟孔11中的压力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2上还设置有进气孔22,所述进气孔22一端与出烟孔11连通,所述进气孔22另一端通过发热组件2下部与雾化器外部连通。其中,进气孔22空气流通量小于出烟孔11空气流通量。进气孔22的设计实现了雾化器内部与外部的气压平衡,通过将进气孔22空气流通量设置为小于出烟孔11空气流通量,为出烟孔11中提供负压条件,实现导油孔4导油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油仓1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定位槽12,所述定位槽12设置在油仓1底部。通过定位槽12的设计实现了发热组件2和油仓1的连接,通过将定位槽12设置在油仓1底部使发热组件2和油仓1的连接更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12设置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环绕在油仓1内侧壁上。通过将定位槽12设置为环形凹槽是发热组件2与油仓1的连接更稳定,同时也方便发热组件2与油仓1的分离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2上还设置有定位卡件23,所述定位卡件23设置在发热组件2的下部,且定位卡件23与定位槽12大小适配。通过定位卡件23的设计实现了发热组件2与油仓1的可拆卸式连接,通过定位卡件23与定位槽12的大小适配,保证了发热组件2与油仓1连接的稳定性和雾化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卡件23设置为环形卡条,所述环形卡条环绕在发热组件2外侧壁上,所述环形凹槽与环形卡条大小适配。通过将定位卡件23设置为环形卡条,使发热组件2与油仓1连接的更稳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油仓和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仓与发热组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后在油仓内部形成容纳槽,在油仓与发热组件的连接处形成导油孔,所述导油孔连接容纳槽和发热组件,所述导油孔为细缝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仓中还设置有出烟孔,所述出烟孔一端与发热组件连通,所述出烟孔另一端与雾化器外部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芯,所述发热芯与出烟孔连通,所述发热芯通过导油孔与容纳槽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芯设置为凹槽状,所述出烟孔连通在发热芯内部后,所述发热芯内侧壁与出烟孔外侧壁形成导油孔,且所述发热芯底部发热、发热芯侧壁不发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上还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一端与出烟孔连通,所述进气孔另一端通过发热组件下部与雾化器外部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仓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油仓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设置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环绕在油仓内侧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上还设置有定位卡件,所述定位卡件设置在发热组件的下部,且定位卡件与定位槽大小适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负压辅助导油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件设置为环形卡条,所述环形卡条环绕在发热组件外侧壁上,所述环形凹槽与环形卡条大小适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