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胶带内折的可循环使用纸箱。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网购已形成一种潮流,物流包裹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据国家邮政局统计,仅2016年我国快递包裹数量就超过313亿个。
然而,巨大的快递量除了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量的固体废弃物。而这些包装纸箱伴随着粘附其上的胶带,使用一次后即被丢弃,成为4660万吨外加固体废弃物,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
另外,从商家和顾客的角度来看,顾客每买一件商品,除了付出商品本身的费用外,还需额外付出快递费和包装费,其中包装费就包括了纸箱、胶带和填充材料的费用,而纸箱的费用占据了包装费的大部分。顾客花钱买的纸箱通常只用一次就被丢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也虚耗了顾客的财富。
造成快递纸箱使用一次后即被丢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胶带太多,清理困难;在寄件前,通常需要用强粘性胶带对纸箱进行密封和加固。虽然这些胶带具有良好的密封和加固性能,操作也相当简单,但对于纸箱的回收再利用来说,胶带的存在是灾难性的。如果强行清理纸箱上的胶带,通常会给纸箱的外观或箱体造成严重破坏,或者纸箱上残留大量难以清理的残留胶水,另外由于胶带粘贴随意性强,粘贴凌乱,位置不定,只能人工清理,成本太高;如果不清理纸箱上的胶带,那么每次使用时纸箱上都会凌乱地不断叠加新的胶带,当用户收到快递时会让用户容易产生不信任感,无法确定货物安全,极易导致拒收,另外胶带的存在也不利于废纸箱的回炉再生。
(2)纸箱破损率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纸箱上的胶带,收件人通常很反感去撕纸箱上纵横交错的胶带,往往喜欢采用刀片,剪刀甚至直接手撕纸箱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以求最快地打开纸箱,这些开箱方法都极易对箱体造成重大结构损伤导致无法二次循环使用。即使部分收件人愿意采用撕胶带的方式来开箱,在撕胶带的过程中,胶带也极易对纸箱的外观造成严重损伤,造成后续使用此纸箱的收件人对包装纸箱的不满和反感。
现有技术中,多数可回收利用的纸箱都是通过给纸箱设置一个可拆卸折叠的结构,以便于后续的回收利用。但对于需要使用胶带来进行包装加固的纸箱而言,不论纸箱的结构多么易拆叠回收,其上的胶带使用痕迹仍然会给回收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有些纸箱结构也过于复杂繁琐,使用起来不便。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8994115u公开了一种带防盗锁的可回收式快递包装箱。该箱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和盖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连接于底板的左右两侧,前侧板和后侧板分别连接于底板的前后两侧,盖板与后侧板连接,前侧板与左侧板之间、前侧板与右侧板之间、后侧板与右侧板之间、后侧板与左侧板之间均设有折叠连接部;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锁体,所述前侧板上还设置有第二锁体。该专利通过前侧板和后侧板带动左侧板和右侧板折叠或展开,可快速成箱或折叠收纳,以达到纸箱回收的目的。但这种箱子若使用胶带进行封箱加固,其必然会对箱体造成不可磨灭的损耗。
简而言之,现有技术中的纸箱回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1)胶带重复利用问题:在使用普通纸箱时,胶带直接粘贴在纸箱表面,开箱时,胶带要么被撕裂,要么粘着纸皮失去粘性,此时胶带即成为固体弃物,无法再次使用;(2)便捷无损开箱问题:在使用普通快递纸箱开箱时,要么割裂胶带,要么撕下胶带。使用利物割裂胶带开箱时,经常会对纸箱造成严重损坏,或者留下不规则的胶带残留物;且撕下胶带开箱时,胶带会带着大量纸箱表面纸屑,造成纸箱外观严重受损。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胶带可反复使用的可循环使用纸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胶带内折的可循环使用纸箱,从而实现回收时保证纸箱外观完好的同时轻易将胶带撕下,具体方案为:该纸箱通过在箱体上设置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将封箱胶带一端贴于第一离型层,另一端贴于第二离型层,完成封箱;回收时,只需将胶带从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撕下,从而完成无损封箱操作。第一离型层、第二离型层的设计,使得封箱胶带可以在纸箱表面预设的离型层上随意粘贴、撕下,且使得封箱胶带与箱体表面隔离,从而避免撕下胶带过程中对纸箱表面造成损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该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胶带内折的可循环使用纸箱,所述纸箱包括纸箱本体,所述纸箱本体由顶面、底面及侧面构成;所述顶面与底面分别位于纸箱本体的上下两侧;所述纸箱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通过封箱胶带封合的封合口,所述封合口设于相邻的两纸板的交线处;
封合口所在的两纸板为封口纸板,其分别为第一纸板、第二纸板;
所述纸箱本体还包括与第二纸板相邻且置于第一纸板下方的内纸板;
所述封口纸板上设置有封箱离型层,设置在第一纸板上的封箱离型层为第一离型层,设置在第二纸板上的封箱离型层为第二离型层。
所述第一离型层一端贴合于第一纸板外表面,另一端沿第一纸板的封合口边缘内折贴在第一纸板内表面,以使所述第一离型层包覆所述第一纸板的封合口端面。
具体的,所述第一离型层在第一纸板的封口边缘由外表面内折向内表面贴合,并向内表面延伸一定长度,将第一纸板封合口处的端面包覆。
所述第二离型层一端贴合于第二纸板外表面,另一端沿第二纸板的封合口边缘内折贴合于内纸板外表面,以使所述第二离型层包覆所述第二纸板的封合口端面。
封箱时,所述封箱胶带一端贴合于第一离型层,另一端贴合于第二离型层。
具体的,所述封箱胶带贴在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上,将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连接在一起,实现封箱;封箱胶带完全贴在离型层上,没有直接接触到封箱纸板;若要开箱,直接将封箱胶带撕离离型层,达到无损开箱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纸箱上可设置多组封箱离型层;
以上的,所述纸箱上设置有多组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型层、第二离型层由粘贴在纸箱上的离型膜或涂布于纸箱上的离型层组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型层被设置为覆盖在第一纸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离型层被设置为覆盖在第二纸板外表面和内纸板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二,该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胶带内折的可循环使用纸箱,所述纸箱包括纸箱本体,所述纸箱本体由顶面、底面及侧面构成;所述顶面与底面分别位于纸箱本体的上下两侧;所述纸箱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通过封箱胶带封合的封合口,所述封合口设于相邻的两纸板的交线处;
封合口所在的两纸板为封口纸板,其分别为第一纸板、第二纸板;
所述封口纸板上设置有封箱离型层,设置在第一纸板上的封箱离型层为第一离型层,设置在第二纸板上的封箱离型层为第二离型层。
所述第一离型层一端贴合于第一纸板外表面,另一端沿第一纸板的封合口边缘内折贴在第一纸板内表面,以使所述第一离型层包覆所述第一纸板的封合口端面;
所述第二离型层一端贴合于第二纸板外表面,另一端沿第二纸板的封合口边缘内折贴合于第二纸板内表面,以使所述第二离型层包覆所述第二纸板的封合口端面。
封箱时,所述封箱胶带一端贴合于第一离型层,另一端贴合于第二离型层。
优选的,所述纸箱上可设置多组封箱离型层;
以上的,所述纸箱上设置有多组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型层、第二离型层由粘贴在纸箱上的离型膜或涂布于纸箱上的离型层组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型层被设置为覆盖在第一纸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离型层被设置为覆盖在第二纸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循环使用纸箱,只要封箱胶带完全贴在预设的离型层上,可以保证纸箱回收时纸箱的结构和外表不受到损害,从而使得纸箱在回收时还能保持结构和外表的完整和整洁,以便再次使用,从而节约纸箱资源,减少纸品类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纸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纸箱的离型层设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纸箱的封箱胶带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纸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纸箱的离型层设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纸箱的封箱胶带连接示意图。
实施例1附图标记说明
1纸箱,11顶面,12底面,13侧面,14封合口,15第一离型层,16第二离型层,17封箱胶带;
141第一纸板,142第二纸板,143内纸板。
实施例2附图标记说明
2纸箱,21顶面,22底面,23侧面,24封合口,25第一离型层,26第二离型层,27封箱胶带;
241第一纸板,242第二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胶带内折的可循环使用纸箱1,所述纸箱1包括纸箱本体,所述纸箱本体由顶面11、底面12及四个侧面13构成;所述顶面11与底面12分别位于纸箱本体的上下两侧;所述纸箱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通过封箱胶带封合的封合口14,所述封合口14设于相邻的两纸板的交线处;
封合口14所在的两纸板为封口纸板,其分别为第一纸板141、第二纸板142;所述纸箱本体还包括与第二纸板142相邻且置于第一纸板141下方的内纸板143;封口纸板上设置有封箱离型层,设置在第一纸板141上的封箱离型层为第一离型层15,设置在第二纸板142上的封箱离型层为第二离型层16。
所述第一离型层15一端贴合于第一纸板141外表面,另一端沿第一纸板141的封合口14边缘内折贴在第一纸板141内表面,以使所述第一离型层15包覆所述第一纸板141的封合口14端面。
具体的,所述第一离型层15在第一纸板141的封口边缘由外表面内折向内表面贴合,并向内表面延伸一定长度,将第一纸板封合口14处的端面包覆。
所述第二离型层16一端贴合于第二纸板142外表面,另一端沿第二纸板142的封合口边缘内折贴合于内纸板143外表面,以使所述第二离型层16包覆所述第二纸板142的封合口端面。
封箱时,所述封箱胶带17一端贴合于第一离型层15,另一端贴合于第二离型层16。所述封箱胶带17贴在第一离型层15和第二离型层16上,将第一纸板141和第二纸板142连接在一起,实现封箱;封箱胶带17完全贴在离型层上,没有直接接触到封箱纸板;若要开箱,直接将封箱胶带17撕离离型层,达到无损开箱的效果。所述第一离型层15、第二离型层16由涂布于纸箱上的离型层组成。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二,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带内折的可循环使用纸箱2,所述纸箱2包括纸箱本体,所述纸箱本体由顶面21、底面22及四个侧面23构成;所述顶面21与底面22分别位于纸箱本体的上下两侧;所述纸箱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通过封箱胶带封合的封合口24,所述封合口24设于相邻的两纸板的交线处;
封合口24两侧的两纸板为封口纸板,其分别为第一纸板241、第二纸板242;
所述封口纸板上设置有封箱离型层,设置在第一纸板241上的封箱离型层为第一离型层25,设置在第二纸板242上的封箱离型层为第二离型层26。
所述第一离型层25一端贴合于第一纸板241外表面,另一端沿第一纸板241的封合口24边缘内折贴在第一纸板241内表面,以使所述第一离型层25包覆所述第一纸板的封合口24端面;
所述第二离型层26一端贴合于第二纸板242外表面,另一端沿第二纸板242的封合口24边缘内折贴合于第二纸板242内表面,以使所述第二离型层26包覆所述第二纸板的封合口24端面。
封箱时,用户将所述封箱胶带27一端贴合于第一离型层25,另一端贴合于第二离型层26。
所述第一离型层25、第二离型层26由粘贴在纸箱上的离型膜组成。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1.一种胶带内折的可循环使用纸箱,所述纸箱包括纸箱本体,所述纸箱本体由顶面、底面及侧面构成;所述顶面与底面分别位于纸箱本体的上下两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箱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通过封箱胶带封合的封合口,所述封合口设于相邻的两纸板的交线处;
封合口两侧的两纸板为封口纸板,其分别为第一纸板、第二纸板;
所述纸箱本体还包括与第二纸板相邻且置于第一纸板下方的内纸板;
所述封口纸板上设置有封箱离型层,设置在第一纸板上的封箱离型层为第一离型层,设置在第二纸板上的封箱离型层为第二离型层;
所述第一离型层一端贴合于第一纸板外表面,另一端沿第一纸板的封合口边缘内折贴在第一纸板内表面,以使所述第一离型层包覆所述第一纸板的封合口端面;
所述第二离型层一端贴合于第二纸板外表面,另一端沿第二纸板的封合口边缘内折贴合于内纸板外表面,以使所述第二离型层包覆所述第二纸板的封合口端面;
封箱时,所述封箱胶带一端贴合于第一离型层,另一端贴合于第二离型层。
2.一种胶带内折的可循环使用纸箱,所述纸箱包括纸箱本体,所述纸箱本体由顶面、底面及侧面构成;所述顶面与底面分别位于纸箱本体的上下两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箱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通过封箱胶带封合的封合口,所述封合口设于相邻的两纸板的交线处;
封合口所在的两纸板为封口纸板,其分别为第一纸板、第二纸板;
所述封口纸板上设置有封箱离型层,设置在第一纸板上的封箱离型层为第一离型层,设置在第二纸板上的封箱离型层为第二离型层;
所述第一离型层一端贴合于第一纸板外表面,另一端沿第一纸板的封合口边缘内折贴在第一纸板内表面,以使所述第一离型层包覆所述第一纸板的封合口端面;
所述第二离型层一端贴合于第二纸板外表面,另一端沿第二纸板的封合口边缘内折贴合于第二纸板内表面,以使所述第二离型层包覆所述第二纸板的封合口端面;
封箱时,所述封箱胶带一端贴合于第一离型层,另一端贴合于第二离型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层、第二离型层由粘贴在纸箱上的离型膜或涂布于纸箱上的离型层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层被设置为覆盖第一纸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型层被设置为覆盖第二纸板外表面和内纸板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型层被设置为覆盖第二纸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箱上设置有多组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