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φ89mm小套管临时封堵的井下工具,应用于各类措施、套损井治理等,能够有效封堵油水井层位,特别涉及一种小直径可捞式桥塞。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的发展,为解决套管严重破损、井下复杂事故等问题,φ89mm小套管侧钻井应用越来越多,对隔层井下工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常规的y445-114、y445-104桥塞由于尺寸较大,无法下入。前期通过简单的缩小尺寸,制造出了小直径y445-70桥塞,但由于直径缩小,材质承压能力下降,且采用单向卡瓦锚定结构,导致锚定不牢固,承压后桥塞易移位,无法达到施工要求(50mpa以上)。丢手方式为单一的高液压力剪切丢手销钉,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不易丢手,造成卡钻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φ89mm小套管井无适用封堵油水层工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直径可捞式桥塞,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锥体双向卡瓦锚定机构,具有锚定可靠,承受负荷大的特点(50mpa以上)。丢手方式为剪钉丢手,机械拉力和高液压力均可剪切丢手销钉,在液路漏失或堵塞超压时,可上提钻柱剪断丢手销钉实现丢手,减少卡钻风险。该工具整体结构简单,密封点少,易于加工装配和故障排除,具备防阻卡功能,可有效减少井下事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直径可捞式桥塞,包括上接头、坐封筒、防阻锁块、防阻活塞、主活塞、上中心杆、打捞头、打捞杆、胶筒上压帽、胶筒座、胶筒、解封钉、解封锁块、锁环、锁环座、下中心杆、胶筒下压帽、上锥体、卡瓦、支撑弹簧、卡瓦套总成、下锥体;所述的上接头与坐封筒连接,所述的下中心杆与上中心杆连接;上中心杆上端与上接头连接;
所述的锁环座设在下中心杆外侧,所述的锁环位于锁环座的槽内,所述的锁环座上端通过设置在下中心杆上的解封锁块限位;所述的打捞杆通过解封钉与下中心杆连接,所述的胶筒座设置在下中心杆上,胶筒上压帽环于打捞杆之外并与胶筒座螺纹连接;所述的胶筒位于胶筒座内,所述的打捞头与打捞杆连接;
所述的主活塞上部通过防阻锁块与上接头连接,所述的防阻锁块均匀分布在主活塞上部的侧开窗孔内,所述的防阻活塞环于主活塞外,主活塞下部与胶筒上压帽连接;所述的坐封筒环于上接头、防阻活塞、主活塞之外;
所述的胶筒下压帽上端与与胶筒座连接,所述的上椎体与胶筒下压帽螺纹连接,所述的下锥体位于上椎体下端,所述的卡瓦套总成环于上椎体和下锥体之外,所述的卡瓦、支撑弹簧嵌在卡瓦套总成内腔中。
所述的上中心杆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上接头之下。
所述的下中心杆与上中心杆通过丢手销钉连接。
所述的解封锁块分开为两个半圆,位于下中心杆上对应的槽内,外侧通过打捞杆限位。
所述的防阻活塞与主活塞通过启动销钉连接。
所述的主活塞下部设有锁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φ89mm小套管井没有合适封堵油水层工具,并提高工具性能,现场应用施工方便,性能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锥体双向卡瓦锚定机构,具有锚定可靠,承受负荷大的特点(50mpa以上)。丢手方式为剪钉丢手,机械拉力和高液压力均可剪切丢手销钉,在液路漏失或堵塞超压时,可上提钻柱剪断丢手销钉实现丢手,减少卡钻风险。该工具整体结构简单,密封点少,易于加工装配和故障排除,具备防阻卡功能,可有效减少井下事故。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工具性能,保证安全可靠。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上接头;2、坐封筒;3、防阻锁块;4、防阻活塞;5、启动销钉;6、主活塞;7、上中心杆;8、丢手销钉;9、打捞头;10、打捞杆;11、胶筒上压帽;12、胶筒座;13、胶筒;14、解封钉;15、隔环;16、解封锁块;17、锁环;18、锁环座;19、下中心杆;20、胶筒下压帽;21、上锥体;22、卡瓦;23、支撑弹簧;24、卡瓦套总成;25、下锥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了解决φ89mm小套管井无适用封堵油水层工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图1所示的一种小直径可捞式桥塞,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锥体双向卡瓦锚定机构,具有锚定可靠,承受负荷大的特点(50mpa以上)。丢手方式为剪钉丢手,机械拉力和高液压力均可剪切丢手销钉,在液路漏失或堵塞超压时,可上提钻柱剪断丢手销钉实现丢手,减少卡钻风险。该工具整体结构简单,密封点少,易于加工装配和故障排除,具备防阻卡功能,可有效减少井下事故。
一种小直径可捞式桥塞,包括上接头1、坐封筒2、防阻锁块3、防阻活塞4、主活塞6、上中心杆7、打捞头9、打捞杆10、胶筒上压帽11、胶筒座12、胶筒13、解封钉14、解封锁块16、锁环17、锁环座18、下中心杆19、胶筒下压帽20、上锥体21、卡瓦22、支撑弹簧23、卡瓦套总成24、下锥体25;所述的上接头1与坐封筒2连接,所述的下中心杆19与上中心杆7连接;上中心杆7上端与上接头1连接;
所述的锁环座18设在下中心杆19外侧,所述的锁环17位于锁环座18的槽内,所述的锁环座18上端通过设置在下中心杆19上的解封锁块16限位;所述的打捞杆10通过解封钉14与下中心杆19连接,所述的胶筒座12设置在下中心杆19上,胶筒上压帽11环于打捞杆10之外并与胶筒座12螺纹连接;所述的胶筒13位于胶筒座12内,所述的打捞头9与打捞杆10连接;
所述的主活塞6上部通过防阻锁块3与上接头1连接,所述的防阻锁块3均匀分布在主活塞6上部的侧开窗孔内,所述的防阻活塞4环于主活塞6外,主活塞6下部与胶筒上压帽11连接;所述的坐封筒2环于上接头1、防阻活塞4、主活塞6之外;
所述的胶筒下压帽20上端与与胶筒座12连接,所述的上椎体21与胶筒下压帽20螺纹连接,所述的下锥体25位于上椎体21下端,所述的卡瓦套总成24环于上椎体21和下锥体25之外,所述的卡瓦22、支撑弹簧23嵌在卡瓦套总成24内腔中。
本实用新型桥塞液压座封过程是:下入井后在油管投球,油管加压,启动钉5剪断,防阻活塞4下行抵靠主活塞6,防阻锁块3径向扩张失去对主活塞6的约束,防阻活塞4与主活塞6共同下行,先推动胶筒上压帽11、胶筒座12、上椎体21下行,卡瓦22伸出锚定套管后,继续推动胶筒上压帽11、胶筒座12下行挤压胶筒13密封套管,胶筒座12与锁环17为单向齿啮合,只能向下运动,解封锁块16被打捞头9限制了径向扩张,无法向上运动,从而限制了锁环座18轴向上移,从而形成胶筒座12与锁环17、锁环座18的位置锁定,并通过胶筒13传力给上椎体21锁定卡瓦22。当压力超过一定值,丢手钉剪断,桥塞脱手,管柱泄压,座封完毕。
解封过程是:打捞筒捕获打捞头9上行剪断解封钉14,打捞头9上行失去对解封锁块16的约束,解封锁块16径向扩张失去对锁环座的约束,打捞头9上行依次带动上压帽11、胶筒座12、上椎体21复位,胶筒13复原,卡瓦22回收,桥塞解封成功。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锥体双向卡瓦锚定机构,具有锚定可靠,承受负荷大的特点(50mpa以上)。丢手方式为剪钉丢手,机械拉力和高液压力均可剪切丢手销钉,在液路漏失或堵塞超压时,可上提钻柱剪断丢手销钉实现丢手,减少卡钻风险。该工具整体结构简单,密封点少,易于加工装配和故障排除,具备防阻卡功能,可有效减少井下事故。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工具性能,保证安全可靠。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中心杆7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上接头1之下。
所述的下中心杆19与上中心杆7通过丢手销钉8连接。
所述的解封锁块16分开为两个半圆,位于下中心杆19上对应的槽内,外侧通过打捞杆10限位。
所述的防阻活塞4与主活塞6通过启动销钉5连接。
所述的主活塞6下部设有锁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捞式桥塞其直径为φ70mm,解决φ89mm小套管井没有合适封堵油水层工具,并提高工具性能,保证安全可靠。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下中心杆19与上中心杆7通过丢手销钉8链接,上中心杆7上端经螺纹链接与上接头1之下,锁环座18环于下中心杆19外侧,下端被台阶限位,上端被解封锁块16限位,上锁环17环于锁环座18的槽内。解封锁块16分开为两个半圆,环于下中心杆19上的对应槽内,外侧被打捞杆限位,打捞杆10经解封钉14连接于下中心杆19上,卡瓦套总成24环于上椎体21,下锥体25之外,卡瓦套总成24内腔嵌套安装双向卡瓦22及支撑簧23。上椎体21与胶筒下压帽20螺纹连接。胶筒座12环于下中心杆19之外。胶筒上压帽11环于打捞杆10之外并与胶筒座12螺纹连接,,胶筒13位于胶筒座12上,胶筒13上设置有隔环15。主活塞6上部经防阻锁块3与上接头1相连,防阻锁块3均布于主活塞6上部的侧开窗孔内,防阻活塞4环于主活塞6外,限制防阻锁块4径向位移,防阻活塞4与主活塞6经启动销钉5连接,主活塞6下部侧铣加工均布锁爪,并压扣于胶筒上压帽11上部对应的凹槽内,坐封筒2环于上接头1、防阻活塞4、主活塞6之外,并限制主活塞6下部的锁爪径向扩张,坐封筒2经螺纹与上接头1相连。打捞头9与打捞杆10螺纹相连。
本实用新型桥塞液压座封过程是:下入井后在油管投球,油管加压,启动钉5剪断,防阻活塞4下行抵靠主活塞6,防阻锁块3径向扩张失去对主活塞6的约束,防阻活塞4与主活塞6共同下行,先推动胶筒上压帽11、胶筒座12、上椎体21下行,卡瓦22伸出锚定套管后,继续推动胶筒上压帽11、胶筒座12下行挤压胶筒13密封套管,胶筒座12与锁环17为单向齿啮合,只能向下运动,解封锁块16被打捞头9限制了径向扩张,无法向上运动,从而限制了锁环座18轴向上移,从而形成胶筒座12与锁环17、锁环座18的位置锁定,并通过胶筒13传力给上椎体21锁定卡瓦22。当压力超过一定值,丢手钉剪断,桥塞脱手,管柱泄压,座封完毕。解封过程是:打捞筒捕获打捞头9上行剪断解封钉14,打捞头9上行失去对解封锁块16的约束,解封锁块16径向扩张失去对锁环座的约束,打捞头9上行依次带动上压帽11、胶筒座12、上椎体21复位,胶筒13复原,卡瓦22回收,桥塞解封成功。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装置及其结构部件均为本行业的公知技术和常用方法,这里不再一一叙述。
1.一种小直径可捞式桥塞,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1)、坐封筒(2)、防阻锁块(3)、防阻活塞(4)、主活塞(6)、上中心杆(7)、打捞头(9)、打捞杆(10)、胶筒上压帽(11)、胶筒座(12)、胶筒(13)、解封钉(14)、解封锁块(16)、锁环(17)、锁环座(18)、下中心杆(19)、胶筒下压帽(20)、上锥体(21)、卡瓦(22)、支撑弹簧(23)、卡瓦套总成(24)、下锥体(25);所述的上接头(1)与坐封筒(2)连接,所述的下中心杆(19)与上中心杆(7)连接;上中心杆(7)上端与上接头(1)连接;
所述的锁环座(18)设在下中心杆(19)外侧,所述的锁环(17)位于锁环座(18)的槽内,所述的锁环座(18)上端通过设置在下中心杆(19)上的解封锁块(16)限位;所述的打捞杆(10)通过解封钉(14)与下中心杆(19)连接,所述的胶筒座(12)设置在下中心杆(19)上,胶筒上压帽(11)环于打捞杆(10)之外并与胶筒座(12)螺纹连接;所述的胶筒(13)位于胶筒座(12)内,所述的打捞头(9)与打捞杆(10)连接;
所述的主活塞(6)上部通过防阻锁块(3)与上接头(1)连接,所述的防阻锁块(3)均匀分布在主活塞(6)上部的侧开窗孔内,所述的防阻活塞(4)环于主活塞(6)外,主活塞(6)下部与胶筒上压帽(11)连接;所述的坐封筒(2)环于上接头(1)、防阻活塞(4)、主活塞(6)之外;
所述的胶筒下压帽(20)上端与胶筒座(12)连接,所述的上锥体(21)与胶筒下压帽(20)螺纹连接,所述的下锥体(25)位于上锥体(21)下端,所述的卡瓦套总成(24)环于上锥体(21)和下锥体(25)之外,所述的卡瓦(22)、支撑弹簧(23)嵌在卡瓦套总成(24)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直径可捞式桥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中心杆(7)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上接头(1)之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直径可捞式桥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中心杆(19)与上中心杆(7)通过丢手销钉(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直径可捞式桥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解封锁块(16)分开为两个半圆,位于下中心杆(19)上对应的槽内,外侧通过打捞杆(10)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直径可捞式桥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阻活塞(4)与主活塞(6)通过启动销钉(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直径可捞式桥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活塞(6)下部设有锁爪。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