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嘴组件及具有其的自喷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上自喷井的生产过程中,油嘴组件安装在油井嘴子套内,通过油嘴组件可以合理地控制生产压差,延长油井自喷期,使得自喷井在合理的生产压差下保持稳定高效的产油,通过油嘴组件可以调节油井产量,能避免地下亏空,同时能防止油井出砂。相关技术中,油嘴组件包括、与油嘴主体连接的过滤体和与油嘴主体固定连接的油嘴内芯,油嘴内芯具有过流孔,采油自喷井在生产过程中,当检查出油嘴内芯的过流孔被刺坏或孔径变大,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就要进行整体更换油嘴组件。
以上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存在由于整体更换油嘴组件造成维修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嘴组件及其有其的自喷井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整体更换油嘴组件造成维修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油嘴组件,油嘴组件包括:油嘴主体,油嘴主体包括第一安装部;过滤体,过滤体包括第二安装部和与第二安装部连接的本体,本体上设有空腔和与空腔连通的过滤孔;其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配合,过滤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油嘴主体上;油嘴内芯,油嘴内芯具有与空腔连通的过流孔,且油嘴内芯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安装部内。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外螺纹,其中,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配合以将过滤体安装在油嘴主体上。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部为柱状体,其中,柱状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柱状体具有与空腔连通的中空部。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为柱状体,其中,柱状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外螺纹用于将油嘴组件安装在油井嘴子套内;柱状体上设置有容纳孔,容纳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地,油嘴主体还包括与第一安装部连接的拆卸部,拆卸部上设置有与容纳孔连通的圆锥孔,沿远离容纳孔的方向,圆锥孔的孔径逐渐减小,圆锥孔的内径与油嘴内芯的外径相适配。
进一步地,本体包括周向侧壁和与周向侧壁连接的底壁,周向侧壁和底壁围成空腔,底壁和/或周向侧壁上设有多个过滤孔。
进一步地,油嘴组件包括多个油嘴内芯,多个油嘴内芯中至少两个油嘴内芯的过滤孔的孔径不同,第一安装部选择性地与多个油嘴内芯中的一个相配合。
进一步地,拆卸部为以下之一:六方头、四方头、八方头。
进一步地,本体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扳子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喷井装置,包括油井嘴子套和安装在油井嘴子套上的油嘴组件,油嘴组件为上述的油嘴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油嘴内芯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安装部内,油嘴内芯能方便的从第一安装部内取出,通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配合,使得过滤体可拆卸地与油嘴主体连接。这样,油嘴内芯能够方便地从油嘴主体中拆出并更换,而无需像相关技术中那样,更换整个油嘴组件,从而降低了油嘴组件单次消耗的成本,维修成本较低,进而提高了油嘴组件的使用率,延长了油嘴组件的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嘴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油嘴组件的过滤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油嘴组件的油嘴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油嘴组件的油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4的油嘴主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油嘴主体;11、第一安装部;111、内螺纹;112、第二外螺纹;113、容纳孔;12、圆锥孔;121、第二大径端;122、第二小径端;13、拆卸部;2、过滤体;21、第二安装部;211、第一外螺纹;212、中空部;22、本体;221、过滤孔;222、周向侧壁;223、扳子口;224、底壁;3、油嘴内芯;31、过流孔;32、第一大径端;33、第一小径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嘴组件包括油嘴主体1、过滤体2和油嘴内芯3。油嘴主体1包括第一安装部11;过滤体2包括第二安装部21和与第二安装部21连接的本体22,本体22上设有空腔和与空腔连通的过滤孔221;其中,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21配合,过滤体2可拆卸地连接在油嘴主体1上;油嘴内芯3具有与空腔连通的过流孔31,且油嘴内芯3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1内。
根据上述设置,第一安装部11与第二安装部21配合,实现了过滤体2可拆卸地连接在油嘴主体1上的功能,为后续油嘴内芯3的拆出做准备。油嘴内芯3可拆卸地设置在油嘴主体1的第一安装部11内,当需要更换油嘴内芯3时,方便将油嘴内芯3从油嘴主体1中取出并装入新的油嘴内芯3,而无需像相关技术中那样,更换整个油嘴组件,降低了维修成本,另外也提高了油嘴组件的油嘴主体1和过滤体2等其它部件的使用率。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上设置有内螺纹111,第二安装部21上设有第一外螺纹211,其中,内螺纹111和第一外螺纹211配合能够将过滤体2安装在油嘴主体1上。
根据上述设置,螺纹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连接强度好,在连接状态下,能有效的避免因过滤体2受到外力作用从油嘴主体1上脱出的情况,从而提高了过滤体2与油嘴主体1连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过滤体2与油嘴主体1之间的连接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式的可拆式连接,如卡箍或卡套等形式的卡接连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21为柱状体,其中,柱状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11,柱状体具有与空腔连通的中空部212。根据上述设置,位于空腔内的油液经中空部212流至油嘴内芯3的过流孔31内,中空部212为油流从空腔流入过流孔31提供了过流通道,从而保证了油嘴组件能够正常的工作。
具体地,上述柱状体的中空部212为贯通设置的轴向通孔,该轴向通孔能将空腔内的油流导通到油嘴内芯3的过流孔31内,为油流从空腔流入过流孔31提供了过流通道,从而保证了油嘴组件能够正常的工作。
可选地,轴向通孔为圆孔或者矩形孔。
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为柱状体,其中,柱状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螺纹112,第二外螺纹112用于将油嘴组件安装在油井嘴子套内;柱状体上设置有容纳孔113,容纳孔113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111。
根据上述设置,螺纹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连接强度好,在连接状态下,上述连接方式能有效的避免因油嘴主体1受到外力作用而从油井嘴子套内脱出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油嘴主体1与油井嘴子套之间连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容纳孔113用于容纳第二安装部21,这样,缩短了油嘴主体1和过滤体2的连接长度,使得油嘴组件结构紧凑,便于现场安装和拆卸。
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油嘴组件与油井嘴子套的连接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式的可拆式连接,如通过凸起和凹槽配合的卡接连接。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油嘴主体1还包括与第一安装部11连接的拆卸部13,拆卸部13上设置有与容纳孔113连通的圆锥孔12,沿远离容纳孔113的方向,圆锥孔12的孔径逐渐减小,圆锥孔12的内径与油嘴内芯3的外径相适配。
具体地,油嘴内芯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大径端32和第一小径端33,其中,第一大径端32的外径大于第一小径端33的外径,自第一大径端32到第一小径端33,油嘴内芯3的外径逐渐减小。
根据上述设置,油嘴内芯3安装在圆锥孔12内,由于油嘴内芯3和圆锥孔12均设置有锥度,且油嘴内芯3沿与圆锥孔12一致的锥度方向上安装,这样,油嘴内芯3不会从圆锥孔12内穿出。当第二安装部21旋入第一安装部11的容纳孔113内时,第二安装部21的朝向容纳孔113的一端与油嘴内芯3的第一大径端32抵接,随着第二安装部21完全旋入第一安装部11的容纳孔113内,第二安装部21将油嘴内芯3完全压入圆锥孔12内,这样,油嘴内芯3完全被固定在圆锥孔12内,从而保证了油嘴内芯3的安装位置,使得油嘴组件能够正常的工作。
具体地,油嘴内芯3为圆锥体,其第一大径端32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圆锥孔12的第二大径端121的孔径,油嘴内芯3的第一小径端33的直径同样小于或者等于圆锥孔12的第二小径端122的孔径,且油嘴内芯3和圆锥孔12的锥度相同,这样,油嘴内芯3与圆锥孔12相适配,在外力作用下,油嘴内芯3能装入该圆锥孔12内。
由于油嘴内芯3和圆锥孔12的锥度相同,油嘴内芯3的外表面与圆锥孔12的内壁贴合,这样,当带压油液流过第二安装部21的中空部时,直接冲击油嘴内芯3,油嘴内芯3的外表面受到来自圆锥孔12的内壁的均匀的反作用力,从而防止油嘴内芯3的外表面因受力不均而损坏,进而提高了油嘴内芯3的使用率,降低其更换的频率,节约了油嘴组件的使用成本。
优选地,油嘴内芯3和圆锥孔12的锥度为30:1。
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油嘴内芯3可以设置成柱状体,拆卸部13内具有阶梯孔,阶梯孔包括第一孔段和与第一孔段连接的第二孔段,第二孔段的孔径小于第一孔段的孔径,第一孔段相对于第二孔段靠近容纳孔113设置,油嘴内芯3安装在第一孔段内,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的连接处形成台阶,这样,台阶能防止油嘴内芯3从拆卸部13内脱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体22包括周向侧壁222和与周向侧壁222连接的底壁224,周向侧壁222和底壁224围成空腔,底壁224和周向侧壁222上设有多个过滤孔221。
根据上述设置,出油管路中的油流汇入上述空腔,过滤孔221能够过滤油流中的杂质或者砂粒,起到过滤除砂的作用,这样,经过过滤除砂后的油流才能流入油嘴内芯3,从而防止砂粒或者杂质堵塞或者破坏油嘴内芯3的过流孔31,进而提高了油嘴内芯3的使用率,延长油嘴内芯3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体22的周向侧壁222和底壁224上均设有多个过滤孔221,使得过滤体2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
具体地,如图2所示,多个过滤孔221沿周向侧壁222的周向和轴向均匀间隔布置。油流通过过滤孔221流入本体22的内腔,相邻布置的两个过滤孔221之间的间距越小,过滤孔221在周向侧壁222的设置数目就越多,这样,单位时间流入内腔的油流也就越多,从而提高了过滤孔221的过滤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布置的两个过滤孔221之间的间距越小,在周向侧壁222上设置的过滤孔221的数量就越多。然而,相邻两个过滤孔221之间的间隔距离过小就会造成周向侧壁222的强度低,这样,周向侧壁222受到油流冲击时容易破坏。因此,应在保证周向侧壁222强度的情况下,合理的布置相邻两个过滤孔221之间的间距以及过滤孔221的数量。
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仅在本体22的周向侧壁222或者底壁224上设有多个过滤孔221。
需要说明的是,过流孔31的孔径大小直接影响油井的生产压差和产量,正确的设置过流孔31的孔径能够合理的控制油井的生产压差,使得油井稳定产出油气,延长油井的自喷周期,降低油井的出砂量,因此,过流孔31的孔径尺寸已经标准化和系列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油嘴组件包括多个油嘴内芯3,多个油嘴内芯3中至少两个油嘴内芯3的过流孔31的孔径不同,第一安装部11选择性地与多个油嘴内芯3中的一个相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装所需孔径的油嘴内芯3,因此,该油嘴组件的适用范围更广。
根据上述设置,过流孔31能够导通油流,通过对过流孔31孔径大小的调整能够控制过流油流的流量和压力,从而调整生产油井的产量和压差,进而使得油井在合理的生产压差下稳产,同时延长了油井的自喷周期。
具体地,油嘴组件包括五个油嘴内芯3,且五个油嘴内芯3的过流孔31的孔径不同,为如下五种规格:孔径为2mm的过流孔31、孔径为4mm的过流孔31、孔径为6mm的过流孔31、孔径为8mm的过流孔31、31孔径为10mm的过流孔。这样,可以根据实际现场需要,选择不同的油嘴内芯3安装在油嘴主体1的第一安装部11内。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油嘴组件还包括与第二安装部21连接的拆卸部13,过滤孔22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扳子口223。根据上述设置,利用扳手等工具与扳子口223的配合,能够快速组装过滤体2与油嘴主体1或者将油嘴主体1从过滤体2上拆出,从而提高了油嘴组件的更换效率。
具体地,拆卸部13为外六方结构,周向侧壁222上设置有沿空腔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称分布的两个扳子口223,这样,利用板钳夹住扳子口223,能够将过滤体2固定,再将外六角扳手套入拆卸部13外周,旋转外六角扳手,带动油嘴主体1相对于过滤体2转动,从而实现油嘴主体1和过滤体2的螺纹连接或拆卸。
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根据装配现场的实际情况,拆卸部13可以设置成四方或者八方结构,为了方便夹装,可以在周向侧壁222上设置4个沿本体22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扳子口223。
需要说明的是,在油嘴安装在油井嘴子套之前,油嘴主体1、油嘴内芯3、过滤体2应组装完毕,当单个计量站自喷井数量少而油嘴组件更换频繁时,计量站只需要准备少量的油嘴主体1和多种规格型号的油嘴内芯3就能满足油井生产的需要。下面详细描述油嘴组件现场更换步骤:
s10:关闭安装在自喷井井口上的采油树的生产阀门,拆除油嘴组件的出油端的连接管线;
s20:使用扳手卡在过滤体2上的扳子口223处,使用外六角扳手套入油嘴主体1上的六方头;
s30:逆时针旋转外六角扳手,直到油嘴主体1与过滤体2完全脱开;
s40:敲击油嘴内芯3的第一小径端33,使油嘴内芯3从油嘴主体1内完全脱出;
s50:清洗油嘴主体1的内腔,将需要更换的油嘴内芯3的一端插入油嘴主体1的圆锥孔12内;
s60:将油嘴主体1的第一安装部11套设在过滤体2的第二安装部21的外周,旋拧第一安装部11或者第二安装部21,在第二安装部21的驱动下,油嘴内芯3移动至圆锥孔12内;
s70:重复步骤s20;
s80:顺时针旋转外六角扳手,直到过滤体2的第二安装部21完全容纳在油嘴主体1的容纳孔113内;
s90:连接油嘴组件的出油端的连接管线,重新开启采油树上的生产阀门,油嘴组件正常工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将油嘴内芯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安装部内,使得油嘴内芯能方便从第一安装部内取出,通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配合,使得过滤体可拆卸地与油嘴主体连接。这样,油嘴内芯能够方便的从油嘴主体中取出并更换,而不用更换整个油嘴组件,从而降低了油嘴组件单次消耗的成本,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油嘴组件的使用率,延长了油嘴组件的使用周期。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油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组件包括:
油嘴主体(1),所述油嘴主体(1)包括第一安装部(11);
过滤体(2),所述过滤体(2)包括第二安装部(21)和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1)连接的本体(22),所述本体(22)上设有空腔和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过滤孔(221);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1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1)配合,所述过滤体(2)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油嘴主体(1)上;
油嘴内芯(3),所述油嘴内芯(3)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过流孔(31),且所述油嘴内芯(3)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上设置有内螺纹(111),所述第二安装部(21)上设有第一外螺纹(211),其中,所述内螺纹(111)和所述第一外螺纹(211)配合以将所述过滤体(2)安装在所述油嘴主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1)为柱状体,其中,所述柱状体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外螺纹(211),所述柱状体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中空部(2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为柱状体,其中,所述柱状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螺纹(112),所述第二外螺纹(112)用于将所述油嘴组件安装在油井嘴子套内;所述柱状体上设置有容纳孔(113),所述容纳孔(113)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内螺纹(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主体(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连接的拆卸部(13),所述拆卸部(13)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孔(113)连通的圆锥孔(12),沿远离所述容纳孔(113)的方向,所述圆锥孔(12)的孔径逐渐减小,所述圆锥孔(12)的内径与所述油嘴内芯(3)的外径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2)包括周向侧壁(222)和与所述周向侧壁(222)连接的底壁(224),所述周向侧壁(222)和所述底壁(224)围成所述空腔,所述底壁(224)和/或所述周向侧壁(222)上设有多个所述过滤孔(22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组件包括多个所述油嘴内芯(3),多个所述油嘴内芯(3)中至少两个所述油嘴内芯(3)的过流孔(31)的孔径不同,所述第一安装部(11)选择性地与多个所述油嘴内芯(3)中的一个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部(13)为以下之一:六方头、四方头、八方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2)的周向侧壁(22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扳子口(223)。
10.一种自喷井装置,包括油井嘴子套和安装在油井嘴子套上的油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嘴组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