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玻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60


本实用新型涉及盖玻片,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防止粘连、防止放反的盖玻片。



背景技术:

盖玻片是盖在载玻片的透明薄玻璃片,用于保持固定样品处于平压状态,或保证液体样品成形为均匀厚度的平坦层,同时保护样品免受灰尘,避免显微镜物镜接触样品。现有盖玻片为方形或矩形结构,其宽度通常为20mm或更小,厚度仅为几分之一毫米,最为常用的1.5号盖玻片厚度仅为0.17mm。因此,现有盖玻片在自动化检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使用时一旦使用不当将会导致盖玻片破碎;其次,市售盖玻片通常为以摞为单位,使用时由于盖玻片厚度特别薄,盖玻片容易粘连在一起,取拿极其不便,无法满足自动化检测的快速检测需求;第三,盖玻片无法区分方向,在自动化检测时容易将盖玻片放反,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导致误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放方便的盖玻片,不仅能够防止盖玻片出现粘连,还能够防止放反,进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误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盖玻片,包括由透明塑料制成的盖玻片本体,所述盖玻片本体一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粘连并保证载玻片上样本液面厚度均一的凸出部;盖玻片本体上设置有防止放反的识别部。

所述凸出部的厚度为0.03mm~1.0mm。

所述识别部为缺口结构;所述凸出部为设置在盖玻片本体上表面的凸片。

所述缺口结构为开设在所述盖玻片本体边缘处的凹槽。

所述缺口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盖玻片本体拐角处的倒角、圆角或凹槽。

所述凸片为两个,两个凸片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盖玻片本体的上表面。

所述凸片为设置在所述盖玻片本体四周边缘处的环状结构。

所述凸片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盖玻片本体的每个拐角处。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凸出部不仅能够减少片与片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盖玻片之间出现粘连现象,便于取、拿,还便于快速区分盖玻片的正反面,还可以限制样本液面的高度,使载玻片上的样本均匀分布;识别部能够保证盖玻片的存放方向相同,容易识别完全避免出现放反情况,能够满足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快速检测需求,判读准确性高;同时盖玻片本体由硬化处理后的高透光性透明塑料制成,增加盖玻片本体的硬度和表面平整度,降低了盖玻片在使用时的破裂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一盖玻片的叠放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盖玻片,包括经硬化处理后的高透光性透明塑料制成的盖玻片本体1,增加盖玻片本体1的硬度、表面平整度,降低了破裂几率;盖玻片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凸出部2,凸出部2的厚度控制在0.03mm~1.0mm以内,不仅能防止盖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粘连,还能限制载玻片上的样本液面高度,使样本液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保证制片效果;

凸出部2为设置在盖玻片本体1两短边边缘处、呈条状结构的凸片,不仅能够减少片与片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盖玻片之间出现粘连现象,便于取、拿,还便于快速区分盖玻片的正反面;盖玻片本体1上还设置有防止放反的识别部,识别部为缺口结构3,缺口结构3为设置在盖玻片本体1任意一拐角处的倒角,与倒角对应处的条状凸片对应为倒角结构,能够保证盖玻片的存放方向相同,避免放反,满足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快速检测需求,避免出错。

实施方式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盖玻片,包括经硬化处理后的高透光性透明塑料制成的盖玻片本体1,增加盖玻片本体1的硬度、表面平整度,降低了破裂几率;盖玻片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凸出部2,凸出部2为贴设在所述盖玻片本体1四周边缘处、呈环状结构的凸片,凸片的厚度控制在0.03mm~1.0mm以内,不仅能防止盖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粘连,还能限制载玻片上的样本液面高度,使样本液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保证制片效果;盖玻片本体1上还设置有防止放反的识别部,识别部为缺口结构3,缺口结构3为设置在盖玻片本体1任意一拐角处的倒角3,与倒角3对应处的条状凸片对应为倒角结构。

实施方式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盖玻片,包括经硬化处理后的高透光性透明塑料制成的盖玻片本体1,盖玻片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防止粘连的凸出部2,凸出部2为四个呈矩形结构的凸片,个凸片分别贴设在盖玻片本体1的拐角处,凸片的厚度控制在0.03mm~1.0mm以内,不仅能防止盖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粘连,还能限制载玻片上的样本液面高度,使样本液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保证制片效果;盖玻片本体1上还设置有防止放反的识别部,识别部为缺口结构3,缺口结构3为设置在盖玻片本体任意一拐角处的倒角,与倒角对应处的条状凸片对应为倒角结构。

实施方式四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盖玻片,包括经硬化处理后的高透光性透明塑料制成的盖玻片本体1,盖玻片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防止粘连的凸出部2,凸出部2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在盖玻片本体1中部的条状凸片,条状凸片的厚度控制在0.03mm~1.0mm以内,不仅能防止盖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粘连,还能限制载玻片上的样本液面高度,使样本液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保证制片效果;盖玻片本体1上还设置有防止放反的识别部,识别部为缺口结构3,缺口结构3为设置在盖玻片本体任意一拐角处的倒角。

实施方式五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盖玻片,包括经硬化处理后的高透光性透明塑料制成的盖玻片本体1,盖玻片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防止粘连的凸出部2,凸出部2为设置在盖玻片本体1两短边边缘处、呈条状结构的凸片,凸片的厚度控制在0.03mm~1.0mm以内,不仅能防止盖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粘连,还能限制载玻片上的样本液面高度,使样本液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保证制片效果;盖玻片本体1上还设置有防止放反的识别部,识别部为缺口结构3,缺口结构3也可以是设置在盖玻片本体1任意三个拐角处的倒角3,与倒角3对应处的凸片对应为倒角结构。

实施方式六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盖玻片,包括经硬化处理后的高透光性透明塑料制成的盖玻片本体1,盖玻片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防止粘连的凸出部2,凸出部2为设置在盖玻片本体1两短边边缘处、呈条状结构的凸片,凸片的厚度控制在0.03mm~1.0mm以内,不仅能防止盖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粘连,还能限制载玻片上的样本液面高度,使样本液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保证制片效果;盖玻片本体1上还设置有防止放反的识别部,识别部为缺口结构3,缺口结构3为设置在盖玻片本体1任意一拐角处的圆角6,与圆角6对应处的条状凸片对应为圆角结构。

实施方式七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盖玻片,包括经硬化处理后的高透光性透明塑料制成的盖玻片本体1,盖玻片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防止粘连的凸出部2,凸出部2为设置在盖玻片本体1两短边边缘处、呈条状结构的凸片,凸片的厚度控制在0.03mm~1.0mm以内,不仅能防止盖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粘连,还能限制载玻片上的样本液面高度,使样本液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保证制片效果;盖玻片本体1上还设置有防止放反的识别部,识别部为缺口结构3,缺口结构3为开设在盖玻片本体1一长边边缘处的凹槽。

实际制造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凸出部2可以是与盖玻片本体一体成型,凸出部2还可以是粘贴在盖玻片本体1上表面。


技术特征:

1.一种盖玻片,包括由透明塑料制成的盖玻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玻片本体一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粘连并保证载玻片上样本液面厚度均一的凸出部;盖玻片本体上设置有防止放反的识别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厚度为0.03~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部为缺口结构;所述凸出部为设置在盖玻片本体上表面的凸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结构为开设在所述盖玻片本体边缘处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盖玻片本体拐角处的倒角、圆角或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片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凸片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盖玻片本体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片为设置在所述盖玻片本体四周边缘处的环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片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盖玻片本体的每个拐角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盖玻片,包括由透明塑料制成的盖玻片本体,盖玻片本体一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粘连并保证载玻片上样本液面厚度均一的凸出部;盖玻片本体上设置有防止放反的识别部。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凸出部不仅能够减少片与片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盖玻片之间出现粘连现象,便于取、拿,还便于快速区分盖玻片的正反面,还可以限制样本液面的高度,使载玻片上的样本均匀分布;识别部能够保证盖玻片的存放方向相同,容易识别,完全避免出现放反情况,能够满足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快速检测需求,判读准确性高;盖玻片本体由硬化处理后的高透光性透明塑料制成,增加盖玻片本体的硬度和表面平整度,降低了盖玻片的破裂几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张合书;刘维祥;孙立彪;王聪;彭伏光;王超;刘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98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