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井下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油杆刮油器。
背景技术:
在油井作业过程中,起出抽油杆是油井维护时必不可少的施工工序,当抽油杆外壁附着的原油量过多时,粘附在抽油杆上的原油会掉落至地面上,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给正常施工带来不便。
现阶段,作业现场使用在抽油杆刮油器内设置橡胶胶芯对抽油杆上的原油进行刮除,由于抽油杆的接箍与抽油杆的直径不同,在刮油过程中橡胶胶芯的内壁不断经过多根抽油杆和接箍的刮碰、摩擦,很容易对橡胶胶芯的内壁造成磨损和破坏,损坏后的橡胶胶芯的内壁无法与抽油杆的外壁充分贴合,刮油效果严重下降,作业时不得不停止工作进行更换橡胶胶芯,每次更换都要拆卸、倒换刮油器,费时费力,影响施工进度,增加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针对相关技术中抽油杆刮油器刮油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尚未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实用新型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抽油杆刮油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油杆刮油器,能滑动的套设在抽油杆上,在进行起出抽油杆作业时,通过弹性胶筒能够增大刮油胶芯对抽油杆的径向压力,保证刮油胶芯的内壁与抽油杆的外壁紧密贴合,提高刮油效率,减少刮油胶芯的更换次数,方便安装拆卸,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施工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油杆刮油器,能滑动的套设在抽油杆上,并固定在井口上方,该抽油杆刮油器包括壳体、弹性胶筒和刮油胶芯,所述壳体、所述弹性胶筒和所述刮油胶芯均为竖直筒状结构,所述抽油杆穿过所述刮油胶芯上的刮油通孔,且所述刮油胶芯的内壁与所述抽油杆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弹性胶筒固定套设在所述刮油胶芯的外侧,所述壳体固定套设在所述弹性胶筒的外侧,且所述弹性胶筒和所述刮油胶芯均处于径向压缩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刮油胶芯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刮油瓣和第二刮油瓣,所述第一刮油瓣和所述第二刮油瓣的横截面均为弧形,所述第一刮油瓣与所述第二刮油瓣拼接形成竖直筒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刮油瓣的侧边缘与所述第二刮油瓣的侧边缘对接形成所述刮油胶芯,所述刮油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刮油瓣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刮油瓣的内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抽油杆刮油器还包括上卡箍,所述上卡箍上开设有供所述抽油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刮油通孔一体贯通,所述上卡箍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卡箍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丝扣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抽油杆刮油器还包括下卡箍,所述下卡箍上开设有供所述抽油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刮油通孔一体贯通,所述下卡箍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卡箍的底部与井口总闸门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卡箍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丝扣固定连接;所述下卡箍与所述井口总闸门之间通过卡瓦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胶筒的内径小于所述刮油胶芯的外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采用钢材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胶筒和所述刮油胶芯均采用橡胶制成。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杆刮油器的特点及优点是:刮油胶芯通过刮油通孔套设在抽油杆的外侧,刮油胶芯的内壁与抽油杆的外壁相贴合,在刮油胶芯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弹性胶筒,在弹性胶筒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壳体,弹性胶筒和刮油胶芯均处于径向压缩状态,在进行起出抽油杆作业时,通过弹性胶筒对刮油胶芯的外壁上均匀施加径向压力,从而压缩刮油胶芯,使得刮油胶芯的内壁与抽油杆的外壁更加紧密的贴合,即使刮油胶芯的内壁出现磨损,在弹性胶筒的压力作用下,刮油胶芯能够保证良好的刮油效果,提高刮油效率,延长刮油胶芯的使用寿命,保证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抽油杆刮油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抽油杆刮油器的横向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抽油杆刮油器的纵向截面图。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号:1、壳体;2、上卡箍;201、第一通孔;3、下卡箍;301、第二通孔;4、弹性胶筒;5、刮油胶芯;501、刮油通孔;502、第一刮油瓣;503、第二刮油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油杆刮油器,该抽油杆刮油器能滑动的套设在抽油杆上,并固定在井口上方,随着抽油杆的起出对粘附在抽油杆外壁上的原油进行刮除。该抽油杆刮油器包括壳体1、弹性胶筒4和刮油胶芯5,壳体1、弹性胶筒4和刮油胶芯5均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圆筒状结构,刮油胶芯5的中部为由上至下贯穿整个刮油胶芯5的刮油通孔501,抽油杆能滑动的穿过刮油通孔501,且刮油胶芯5的内壁与抽油杆的外壁紧密贴合,弹性胶筒4固定套设在刮油胶芯5的外侧,且弹性胶筒4的内壁与刮油胶芯5的外壁紧密贴合,壳体1固定套设在弹性胶筒4的外侧,且壳体1的内壁与弹性胶筒4的外壁紧密贴合,弹性胶筒4和刮油胶芯5均处于径向压缩状态。在进行起出抽油杆作业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胶筒4对刮油胶芯5的外壁上均匀施加径向压力,从而对刮油胶芯5进行压缩,使得刮油胶芯5的内壁与抽油杆的外壁更加紧密的贴合,即使刮油胶芯5的内壁出现磨损,在弹性胶筒4的压力作用下,刮油胶芯5的内壁依然能够保持与抽油杆外壁的紧密贴合状态,进而保证良好的刮油效果,提高刮油效率,延长刮油胶芯5的使用寿命,保证施工安全。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刮油胶芯5包括第一刮油瓣502和第二刮油瓣503,第一刮油瓣502和第二刮油瓣503均为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第一刮油瓣502和第二刮油瓣503的横截面均为弧形,第一刮油瓣502与第二刮油瓣503拼接形成刮油胶芯5的竖直筒状结构。将刮油胶芯5分为第一刮油瓣502和第二刮油瓣503,便于安装和拆卸,在刮油胶芯5出现严重磨损或者损坏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快速对刮油胶芯5进行更换,省时省力,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具体的,第一刮油瓣502的侧边缘与第二刮油瓣503的侧边缘对接形成刮油胶芯5,刮油通孔501位于第一刮油瓣502的内壁与第二刮油瓣503的内壁之间。
如图1、图3所示,抽油杆刮油器还包括上卡箍2,上卡箍2的中部开设有供抽油杆穿过的第一通孔201,第一通孔201由上至下贯穿上卡箍2的整体,第一通孔201与刮油通孔501一体贯通,上卡箍2的底部与壳体1的顶部之间通过丝扣连接。在对刮油胶芯5进行更换时,可通过拆卸上卡箍2将刮油胶芯5从壳体1的内部取出并放入新的刮油胶芯5,方便快捷,便于操作。
如图1、图3所示,抽油杆刮油器还包括下卡箍3,下卡箍3的中部开设有供抽油杆穿过的第二通孔301,第二通孔301由上至下贯穿下卡箍3的整体,第二通孔301与刮油通孔501一体贯通,下卡箍3的顶部与壳体1的底部之间通过丝扣连接,下卡箍3的底部与井口总闸门之间通过卡瓦固定连接。通过下卡箍3保证对壳体1的稳固固定,进而保证对原油良好的刮除效果。
进一步的,弹性胶筒4的内径小于刮油胶芯5的外径,弹性胶筒4套设在刮油胶芯5的外侧,弹性胶筒4形变所产生的弹力转变为对刮油胶芯5的压力,进一步提高刮油胶芯5对抽油杆外壁的压力,保证对原油良好的刮除效果。
进一步的,壳体1可采用但不限于钢材制成。
进一步的,弹性胶筒4和刮油胶芯5均可采用但不限于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抽油杆刮油器在装配过程中,在上卡箍2和下卡箍3均与壳体1连接状态下,首先打开上卡箍2并将刮油胶芯5从壳体1中取出,将壳体1、弹性胶筒4和下卡箍3整体套设在抽油杆的外侧,并沿抽油杆滑动至井口总闸门位置,再将下卡箍3与井口总闸门通过卡瓦固定连接。随后,将刮油胶芯5套设在抽油杆的外侧,并将刮油胶芯5嵌入壳体1内,使刮油胶芯5的内壁与抽油杆的外壁紧密贴合,刮油胶芯5的外壁与弹性胶筒4的内壁紧密贴合,弹性胶筒4始终能对刮油胶芯5提供径向压力,保证密封刮油效果,延长刮油胶芯5的使用寿命,安装好刮油胶芯5后将上卡箍2与壳体1固定连接。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观察抽油杆上粘附的原油量,在刮油效果不佳时即可对刮油胶芯5进行更换。在对更换刮油胶芯5时,只需打开上卡箍2,取出损坏的刮油胶芯5,在安装新的刮油胶芯5后安装上卡箍2,即可继续进行起抽油杆作业。
本实用新型抽油杆刮油器的特点及优点是:
该抽油杆刮油器中刮油胶芯5通过刮油通孔501套设在抽油杆的外侧,刮油胶芯5的内壁与抽油杆的外壁相贴合,在刮油胶芯5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弹性胶筒4,在弹性胶筒4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壳体1,弹性胶筒4和刮油胶芯5均处于径向压缩状态,在进行起出抽油杆作业时,通过弹性胶筒4对刮油胶芯5的外壁上均匀施加径向压力,从而压缩刮油胶芯5,使得刮油胶芯5的内壁与抽油杆的外壁更加紧密的贴合,即使刮油胶芯5的内壁出现磨损,在弹性胶筒4的压力作用下,刮油胶芯5能够保证良好的刮油效果,提高刮油效率,延长刮油胶芯5的使用寿命,保证施工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一种抽油杆刮油器,能滑动的套设在抽油杆上,并固定在井口上方,其特征在于,该抽油杆刮油器包括壳体(1)、弹性胶筒(4)和刮油胶芯(5),所述壳体(1)、所述弹性胶筒(4)和所述刮油胶芯(5)均为竖直筒状结构,所述抽油杆穿过所述刮油胶芯(5)上的刮油通孔(501),且所述刮油胶芯(5)的内壁与所述抽油杆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弹性胶筒(4)固定套设在所述刮油胶芯(5)的外侧,所述壳体(1)固定套设在所述弹性胶筒(4)的外侧,且所述弹性胶筒(4)和所述刮油胶芯(5)均处于径向压缩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油胶芯(5)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刮油瓣(502)和第二刮油瓣(503),所述第一刮油瓣(502)和所述第二刮油瓣(503)的横截面均为弧形,所述第一刮油瓣(502)与所述第二刮油瓣(503)拼接形成竖直筒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油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油瓣(502)的侧边缘与所述第二刮油瓣(503)的侧边缘对接形成所述刮油胶芯(5),所述刮油通孔(501)位于所述第一刮油瓣(502)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刮油瓣(503)的内壁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杆刮油器还包括上卡箍(2),所述上卡箍(2)上开设有供所述抽油杆穿过的第一通孔(201),所述第一通孔(201)与所述刮油通孔(501)一体贯通,所述上卡箍(2)的底部与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油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箍(2)与所述壳体(1)之间通过丝扣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杆刮油器还包括下卡箍(3),所述下卡箍(3)上开设有供所述抽油杆穿过的第二通孔(301),所述第二通孔(301)与所述刮油通孔(501)一体贯通,所述下卡箍(3)的顶部与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卡箍(3)的底部与井口总闸门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油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卡箍(3)与所述壳体(1)之间通过丝扣固定连接;所述下卡箍(3)与所述井口总闸门之间通过卡瓦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胶筒(4)的内径小于所述刮油胶芯(5)的外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采用钢材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胶筒(4)和所述刮油胶芯(5)均采用橡胶制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