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3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生儿检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



背景技术:

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很多患儿需要外出做检查,比如:胸片、彩超、磁共振等等。有时候会出楼到另一座楼去做检查,在去做检查的途中家长怕患儿受风、着凉,会利用包被将患儿包裹严实,防止在检查途中患儿受风或着凉。

但是因为患儿被包被裹得比较严实,导致陪检的护理人员无法观察到患儿的面色及呼吸情况,有时候进入另一座楼后赶紧掀开被子看看患儿,发现患儿面色已经青紫了,有的患儿是因为吸氧管脱落了,有的患儿是因为家长抱的姿势不对而导致呼吸道不畅,所以在患儿外出检查的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包括被体和捆扎带,所述被体包括第一被角、第二被角、第三被角和遮挡被,所述第一被角和遮挡被对称设置在被体的两侧面,所述第二被角和第三被角对称设置在被体的另外两侧面,所述遮挡被的表面开设有圆孔,且圆孔内缝合有观察镜,所述观察镜的表面一侧开设有管孔,所述管孔的内部贯穿有吸氧管,所述遮挡被的外表面靠近管孔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固定机构,且遮挡被的顶端处连接有固定夹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位于遮挡被外表面的母贴,所述母贴的表面粘合有子贴,所述子贴和母贴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母贴与遮挡被缝合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观察镜为一种塑料透明膜片的构件,且观察镜的尺寸略大于新生婴儿的面部尺寸,所述观察镜与遮挡被缝合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夹子的一端与遮挡被的顶端固定连接,且固定夹子为一种小型塑料夹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孔的外端口内侧开设有豁口,且管孔的内径与吸氧管的外径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捆扎带与被体的材质相同,所述被体为一种正方形结构,所述捆扎带为一种长方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在实际操作者时,通过在传统包被遮挡婴儿面部的那一部分(即遮挡被)上开设圆孔,并在圆孔内加设观察镜,同时在观察镜上开设管孔,既方便工作人员或者家长在抱患儿做检查途中,可以时刻观察患儿的状况,同时也方便将吸氧管通过管孔接入到包被内的患儿呼吸道上,方便患儿的呼吸,避免在检查途中,家长抱的姿势不对导致吸氧管掉落而使患儿呼吸不畅影响患儿身体健康的问题,并且在遮挡被表面加设固定机构,对吸氧管进行固定,确保吸氧管接入后的牢固性,防止检查途中吸氧管脱落,同时在遮挡被的端头加设固定夹子,方便在遮挡被对患儿面部进行折叠时,利用固定夹子进行固定,避免在检查途中,遮挡被滑落而导致患儿受风或着凉而影响身体健康,本设计不仅设计新颖,操作简单,解决了患儿在检查途中不用掀开包被,工作人员或者家长也能时刻观察婴儿状况,同时也不怕婴儿受风和着凉了,保障了患儿的外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中固定机构与吸氧管的固定示意图。

图中:1、被体;2、捆扎带;3、吸氧管;4、固定机构;5、遮挡被;6、观察镜;7、管孔;8、固定夹子;9、第一被角;10、第二被角;11、第三被角;41、子贴;42、母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包括被体1和捆扎带2,捆扎带2与被体1的材质相同,被体1为一种正方形结构,捆扎带2为一种长方形结构,被体1包括第一被角9、第二被角10、第三被角11和遮挡被5,第一被角9和遮挡被5对称设置在被体1的两侧面,第二被角10和第三被角11对称设置在被体1的另外两侧面,遮挡被5的表面开设有圆孔,且圆孔内缝合有观察镜6,观察镜6的表面一侧开设有管孔7,管孔7的内部贯穿有吸氧管3,遮挡被5的外表面靠近管孔7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固定机构4,且遮挡被5的顶端处连接有固定夹子8。

在图1、3中:固定机构4包括位于遮挡被5外表面的母贴42,母贴42的表面粘合有子贴41,子贴41和母贴4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母贴42与遮挡被5缝合固定,管孔7的外端口内侧开设有豁口,且管孔7的内径与吸氧管3的外径相适配,在患儿需要出楼到另一座楼去做检查的途中,可以将吸氧管3的一端贯穿管孔7连接到新生儿的呼吸道上,然后利用固定机构4的子贴41将吸氧管3固定粘合在母贴42上,对吸氧管3进行固定,避免在检查途中影响吸氧管3的使用,其中子贴41和母贴42合在一起称之为魔术贴。

在图1中:观察镜6为一种塑料透明膜片的构件,且观察镜6的尺寸略大于新生婴儿的面部尺寸,观察镜6与遮挡被5缝合固定,在被体1上的遮挡被5上开设个圆孔,在圆孔内加设个透明的观察镜6,可以在婴儿检查途中,方便工作人员或者家长可以随时观察婴儿的状况,不用掀开包被,也不怕受风和着凉了,保障了患儿的外出安全。

在图1、2中:固定夹子8的一端与遮挡被5的顶端固定连接,且固定夹子8为一种小型塑料夹子,在遮挡被5上加设的固定夹子8,方便将包被对婴儿进行包裹后,利用捆扎带2进行捆扎束缚,然后将遮挡被5遮挡在婴儿面部,将遮挡被5端头的固定夹子8夹到捆扎带2上或者包被的表面,确保遮挡被5的固定,避免在检查途中,遮挡被5滑落而使婴儿受风或着凉,从而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操作时,若是患儿需要出楼到另一座楼去做检查时,通过将患儿放置到被体1上,利用第一被角9、第二被角10和第三被角11依次折叠包裹在患儿身上,然后将吸氧管3的一端贯穿观察镜6表面的管孔7连接到新生儿的呼吸道上,再利用固定机构4的子贴41将吸氧管3固定粘合在母贴42上,对吸氧管3进行固定,最后再将遮挡被5遮盖在患儿面部,利用捆扎带2对被体1进行捆扎固定,再通过遮挡被5上加设的固定夹子8夹到捆扎带2上或者被体1的表面,确保遮挡被5的固定,避免在检查途中,遮挡被5掀开而使婴儿受风或着凉,从而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本设计利用观察镜6和管孔7的配合使用,代替传统的遮挡被5,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或者家长带领患儿在做检查的途中,可以时刻观察到患儿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在患儿在外出做检查时,由于家长抱的姿势不对而导致吸氧管3掉落而使患儿呼吸不畅影响患儿身体健康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包括被体(1)和捆扎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被体(1)包括第一被角(9)、第二被角(10)、第三被角(11)和遮挡被(5),所述第一被角(9)和遮挡被(5)对称设置在被体(1)的两侧面,所述第二被角(10)和第三被角(11)对称设置在被体(1)的另外两侧面,所述遮挡被(5)的表面开设有圆孔,且圆孔内缝合有观察镜(6),所述观察镜(6)的表面一侧开设有管孔(7),所述管孔(7)的内部贯穿有吸氧管(3),所述遮挡被(5)的外表面靠近管孔(7)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固定机构(4),且遮挡被(5)的顶端处连接有固定夹子(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位于遮挡被(5)外表面的母贴(42),所述母贴(42)的表面粘合有子贴(41),所述子贴(41)和母贴(4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母贴(42)与遮挡被(5)缝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镜(6)为一种塑料透明膜片的构件,且观察镜(6)的尺寸略大于新生婴儿的面部尺寸,所述观察镜(6)与遮挡被(5)缝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子(8)的一端与遮挡被(5)的顶端固定连接,且固定夹子(8)为一种小型塑料夹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孔(7)的外端口内侧开设有豁口,且管孔(7)的内径与吸氧管(3)的外径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带(2)与被体(1)的材质相同,所述被体(1)为一种正方形结构,所述捆扎带(2)为一种长方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生儿检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医用新生儿的安全包被,包括被体和捆扎带,被体包括第一被角、第二被角、第三被角和遮挡被,遮挡被的表面开设有圆孔,且圆孔内缝合有观察镜,观察镜的表面一侧开设有管孔,管孔的内部贯穿有吸氧管,遮挡被的外表面靠近管孔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固定机构。本设计通过在遮挡被上加设观察镜和管孔,既方便工作人员或者家长在抱患儿做检查途中,时刻观察患儿的状况,同时也方便将吸氧管通过管孔接入到包被内的患儿呼吸道上,方便患儿的呼吸,同时在遮挡被的端头加设固定夹子,方便利用固定夹子对遮挡被进行固定,避免在检查途中,遮挡被滑落而导致患儿受风或着凉而影响身体健康。

技术研发人员:牛春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牛春牧
技术研发日:2019.09.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98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