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及包含其的眼镜。
背景技术:
现市面上眼镜通常是通过螺丝将镜框与镜脚结合形成铰链结构,但该通过螺丝固定的方法不仅装配工序多,且使用寿命还短,此外,螺丝在多次使用后易出现松动的问题,使得整个铰链结构连接不稳定,造成佩戴不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采用螺丝固定的眼镜铰链结构的螺丝易松动使铰链结构连接不稳定,造成佩戴不适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包括第一铰链件和第二铰链件,第一铰链件一端形成有铰接头,第二铰链件一端设有弹性铰接结构,弹性铰接结构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铰接部和限位部,铰接部和限位部的后端通过两上下间隔设置的弹性连接臂连接在一起,使铰接部和限位部之间的间距能弹性扩张变大,第一铰链件的铰接头能从两弹性连接臂中间插入到铰接部和限位部之间并转动连接在铰接部上,且通过限位部的限位作用使第一铰链件能相对第二铰链件转动至相互平行的打开状态或向内折弯的合拢状态。
进一步,所述限位部上开设有一让位开口,在铰接头与铰接部转动连接处的背部形成有铰接头抵靠面,使当第一铰链件相对第二铰链件转动至相互平行的打开状态时,限位部抵压在铰接头抵靠面上,且当第一铰链件相对第二铰链件转动至向内折弯的合拢状态时,铰接头的端部能卡入到限位部的让位开口中并与让位开口侧壁形成抵靠配合。
进一步,所述铰接头具有一竖向的弧形凹槽,铰接部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限位段,且两限位段之间连接有一竖向的连接段,两限位段和连接段相配合形成工字形结构,铰接头的弧形凹槽适配地卡在铰接部的连接段上使铰接头能相对限位部绕连接段转动。
进一步,所述铰接头与铰接部的转动连接处至铰接头的端部的长度略大于铰接部和限位部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间距大小。
进一步,所述限位部的让位开口中设有能与铰接头相配合的弹性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眼镜,包括镜框和上述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第二铰链件还包括一连接部,连接部后端与弹性铰接结构相连接,前端连接于镜框的侧边上,第一铰链件形成眼镜的镜腿。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的前端插接在镜框的侧边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的前端与镜框的侧边一体折弯成型。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的后端连接于弹性铰接结构的限位部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的后端连接于弹性铰接结构的铰接部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的包含其的眼镜,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铰链件和第二铰链件的转动配合无需使用螺丝或转轴来固定,且连接稳固,能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因采用螺丝组成的铰链结构在多次使用后易出现螺丝松动使整个铰链结构不稳定的问题,且第一铰链件和第二铰链件装配简便快捷,装配时只需将第一铰链件的铰接头从两弹性连接臂中间插入到铰接部和限位部之间并使铰接头转动连接在铰接部上即可,能提高装配效率。且铰接部和限位部的后端通过两上下间隔设置的弹性连接臂连接在一起,使铰接部和限位部之间的间距能弹性扩张变大,进而通过限位部的限位作用使第一铰链件相对第二铰链件转动至相互平行的打开状态或向内折弯的合拢状态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的第一铰链件相对第二铰链件转动至合拢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的第一铰链件相对第二铰链件转动过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的第一铰链件相对第二铰链件转动至相互平行的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眼镜的镜腿合拢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眼镜的镜腿转动过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眼镜的镜腿打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的第一铰链件相对第二铰链件转动至合拢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的第一铰链件相对第二铰链件转动过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的第一铰链件相对第二铰链件转动至相互平行的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眼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的第一铰链件相对第二铰链件转动至合拢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结构剖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的第一铰链件相对第二铰链件转动过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的第一铰链件相对第二铰链件转动至相互平行的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眼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第一铰链件,2、第二铰链件,3、镜框,11、铰接头,21、弹性铰接结构,22、连接部,111、铰接头抵靠面,112、弧形凹槽,211、铰接部,212、限位部,213、弹性连接臂,2111、限位段,2112、连接段,2121、让位开口,2122、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中,一种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包括第一铰链件1和第二铰链件2,第一铰链件1一端形成有铰接头11,第二铰链件2一端设有弹性铰接结构21,弹性铰接结构21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铰接部211和限位部212,铰接部211和限位部212的后端通过两上下间隔设置的弹性连接臂213连接在一起,使铰接部211和限位部212之间的间距能弹性扩张变大,第一铰链件1的铰接头11能从两弹性连接臂213中间插入到铰接部211和限位部212之间并转动连接在铰接部211上,且通过限位部212的限位作用使第一铰链件1能相对第二铰链件2转动至相互平行的打开状态或向内折弯的合拢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铰链件1和第二铰链件2的转动配合无需使用螺丝或转轴来固定,且连接稳固,能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因采用螺丝组成的铰链结构在多次使用后易出现螺丝松动使整个铰链结构不稳定的问题,且第一铰链件1和第二铰链件2装配简便快捷,装配时只需将第一铰链件1的铰接头11从两弹性连接臂213中间插入到铰接部211和限位部212之间并使铰接头11转动连接在铰接部211上即可,能提高装配效率。且铰接部211和限位部212的后端通过两上下间隔设置的弹性连接臂213连接在一起,使铰接部211和限位部212之间的间距能弹性扩张变大,进而通过限位部212的限位作用使第一铰链件1相对第二铰链件2转动至相互平行的打开状态或向内折弯的合拢状态更稳定。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限位部212上开设有一让位开口2121,在铰接头11与铰接部211转动连接处的背部形成有铰接头抵靠面111,使当第一铰链件1相对第二铰链件2转动至相互平行的打开状态时,限位部212抵压在铰接头抵靠面111上,通过铰接头11与铰接部211转动连接处和限位部212的配合,使第一铰链件1能与第二铰链件2形成稳定的、相互平行的打开状态。当第一铰链件1相对第二铰链件2转动至向内折弯的合拢状态时,铰接头11的端部能卡入到限位部212的让位开口2121中并与让位开口2121侧壁形成抵靠配合,从而限制了第一铰链件1继续相对第二铰链件2转动,使第一铰链件1能相对第二铰链件2形成稳定的向内折弯的合拢状态。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中,铰接头11具有一竖向的弧形凹槽112,铰接部211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限位段2111,且两限位段2111之间连接有一竖向的连接段2112,两限位段2111和连接段2112相配合形成工字形结构,铰接头11的弧形凹槽112适配地卡在铰接部211的连接段2112上使铰接头11能相对限位部212绕连接段2112转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铰接头11上的弧形凹槽112呈内凹的半圆弧状。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中,铰接头11与铰接部211的转动连接处至铰接头11的端部的长度略大于铰接部211和限位部212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间距大小。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铰链件2为一体折弯成型。
请参照附图8至附图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眼镜,包括镜框3和上述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第二铰链件2还包括一连接部22,连接部22后端与弹性铰接结构21相连接,前端连接于镜框3的侧边上,第一铰链件1形成眼镜的镜腿。
请参照附图8至附图11,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部22的前端插接在镜框3的侧边上。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部22的两侧上形成有若干定位齿,而镜框3的侧边上形成有与连接部22相适配的嵌槽,嵌槽内设有能与连接部22上的定位齿相配合的定位卡舌,第二铰链件2通过连接部22与镜框3上的嵌槽的配合插接在镜框3上。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因第一铰链件1和第二铰链件2的转动关系是相互的,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铰链件1和第二铰链件2与镜框3的连接关系也可通过适应性地改变相应结构来实现对调,即第一铰链件1远离铰接头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镜框3侧边上,第二铰链件2的弹性铰接结构与第一铰链件1的铰接头11形成铰接,且第二铰链件2形成眼镜的镜腿。
实施例二
请参照附图12至附图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中的眼镜的区别在于,连接部22的前端与镜框3的侧边一体折弯成型。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部22的后端连接于弹性铰接结构21的限位部212上。
请参照附图12至附图14,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12的让位开口2121中设有能与铰接头11相配合的弹性片2122。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铰链件1相对第二铰链件2转动至向内折弯的合拢状态时,铰接头11的端部能适配地卡入到限位部212的让位开口2121中并与让位开口2121侧壁形成抵靠配合,同时弹性片2122弹性地抵压在铰接头11的端部上并对铰接头11施加一个弹性挤压力,使得第一铰链件1和第二铰链件2能形成稳定的合拢状态。
实施例三
请参照附图16至附图2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仅在于,连接部22的后端连接于弹性铰接结构21的铰接部211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铰链件(1)和第二铰链件(2),第一铰链件(1)一端形成有铰接头(11),第二铰链件(2)一端设有弹性铰接结构(21),弹性铰接结构(21)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铰接部(211)和限位部(212),铰接部(211)和限位部(212)的后端通过两上下间隔设置的弹性连接臂(213)连接在一起,使铰接部(211)和限位部(212)之间的间距能弹性扩张变大,第一铰链件(1)的铰接头(11)能从两弹性连接臂(213)中间插入到铰接部(211)和限位部(212)之间并转动连接在铰接部(211)上,且通过限位部(212)的限位作用使第一铰链件(1)能相对第二铰链件(2)转动至相互平行的打开状态或向内折弯的合拢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12)上开设有一让位开口(2121),在铰接头(11)与铰接部(211)转动连接处的背部形成有铰接头抵靠面(111),使当第一铰链件(1)相对第二铰链件(2)转动至相互平行的打开状态时,限位部(212)抵压在铰接头抵靠面(111)上,且当第一铰链件(1)相对第二铰链件(2)转动至向内折弯的合拢状态时,铰接头(11)的端部能卡入到限位部(212)的让位开口(2121)中并与让位开口(2121)侧壁形成抵靠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头(11)具有一竖向的弧形凹槽(112),铰接部(211)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限位段(2111),且两限位段(2111)之间连接有一竖向的连接段(2112),两限位段(2111)和连接段(2112)相配合形成工字形结构,铰接头(11)的弧形凹槽(112)适配地卡在铰接部(211)的连接段(2112)上使铰接头(11)能相对限位部(212)绕连接段(2112)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头(11)与铰接部(211)的转动连接处至铰接头(11)的端部的长度略大于铰接部(211)和限位部(212)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间距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12)的让位开口(2121)中设有能与铰接头(11)相配合的弹性片(2122)。
6.一种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框(3)和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眼镜的弹性铰链结构,第二铰链件(2)还包括一连接部(22),连接部(22)后端与弹性铰接结构(21)相连接,前端连接于镜框(3)的侧边上,第一铰链件(1)形成眼镜的镜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的前端插接在镜框(3)的侧边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的前端与镜框(3)的侧边一体折弯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任一所述的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的后端连接于弹性铰接结构(21)的限位部(21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任一所述的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的后端连接于弹性铰接结构(21)的铰接部(211)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