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管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
背景技术:
连续管技术作为一种非常规技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连续管作业装置已被誉为“万能作业设备”,广泛应用于油气田修井、钻井、完井、测井等作业,在油气田勘探与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连续管技术最大优点是井控安全,操作简便灵活,不接单根,不必压井就可以进行换钻头和起下钻作业。
连续管在下井之前是缠绕在滚筒上的,作业时连续管经过注入头校直后下入到井内,但由于连续管具有较强的弹性,所以在井内的连续管并不是一根很直的管柱,存在很大的螺旋弯曲,所以地面计数器读取的下入深度与连续管实际下深具有比较大的差值。
连续管地面设备一般采用机械滚轮计深器计量深度,计量误差较大,对于一些需要精确定位的施工,如多薄层压裂等,地面计深装置的误差太大,有可能会导致施工层位的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为机械式井下井深定位装置,可以实现对连续管下入深度的精确计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能随连续管下入井下,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管状;多个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上,并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为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所述定位件具有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的定位凸起,当所述定位件随所述连续管上行至井下套管柱上的接箍处时,所述定位凸起能在所述弹性件的推顶下嵌入所述接箍的空隙内,并能在所述连续管继续上行时通过压缩所述弹性件从所述接箍的空隙内移出。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中,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排列,多个所述定位件分别插入多个所述安装槽,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顶住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顶住所述定位件。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中,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间隙配合。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中,所述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还包括套接在所述壳体外的两个限位筒,两个所述限位筒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两端,所述定位件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限位筒内侧,所述定位件能在所述限位筒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之间移动。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中,每个所述限位筒由两个半圆形筒对扣在一起形成。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中,所述限位筒和所述壳体通过螺钉连接。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中,每个所述定位件具有板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嵌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顶住所述本体的内壁,所述定位凸起设于所述本体的外壁上。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中,所述定位凸起的断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定位凸起的断面宽度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向外递减。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中,多个所述定位件的定位凸起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对准并呈环形排列。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中,每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设有多个弹性件,多个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的特点和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能随连续管一同下入至井底,在上提连续管柱的过程中,当定位器经过井下套管柱接箍时,由于接箍内部正中间有空隙,定位凸起会被弹性件弹入到接箍的空隙内,此时继续上提连续管柱,定位凸起会压缩弹性件,引起连续管柱悬重增加,定位凸起从接箍的空隙退出后,连续管柱悬重随之减小至正常,定位器每经过一个接箍,连续管柱悬重就会出现一次“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根据连续管柱悬重的变化次数,结合已知的井下套管柱上每个接箍的深度,便可计量出连续管柱下入深度,从而实现对连续管柱下入深度的精确计量;
2、本实用新型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为机械式井下井深定位器,结构简单,耐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壳体;11、安装槽;12、内螺纹;13、外螺纹;
2、定位件;21、定位凸起;22、本体;
3、弹性件;
4、限位筒;
5、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能随连续管下入井下,该定位器包括壳体1和多个定位件2,壳体1呈管状,壳体1能与连续管的井下工具相连接配合,以随连续管下入井下,多个定位件2安装在壳体1的外周壁上,并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排列,每个定位件2与壳体1的外壁之间设有弹性件3,例如弹性件3为弹簧,弹性件3的伸缩方向为壳体1的径向方向,定位件2具有凸出于壳体1的外侧壁的定位凸起21,当定位件2随连续管上行至井下套管柱上的接箍处时,定位凸起21能在弹性件3的推顶下嵌入接箍的空隙内,并能在连续管继续上行时通过压缩弹性件3从接箍的空隙内移出。
使用时,将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安装在井下工具串中间,随连续管一同下入至井底,再上提连续管柱,当定位器经过井下套管柱接箍时,由于接箍内部正中间有空隙,定位凸起21会被弹性件3弹入到接箍的空隙内,此时继续上提连续管柱,定位凸起21会压缩弹性件3,引起连续管柱悬重增加,定位凸起21从接箍的空隙退出后,连续管柱悬重随之减小至正常,定位器每经过一个接箍,连续管柱悬重就会出现一次“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根据连续管柱悬重的变化次数,结合已知的井下套管柱上每个接箍的深度,便可计量出连续管柱下入深度,从而实现对连续管柱下入深度的精确计量。
如图1所示,进一步,定位凸起21的断面呈等腰梯形,定位凸起21的断面宽度沿壳体1的径向向外递减,也就是定位凸起21的两侧面为倾斜面,以便于从接箍的空隙移出来。通过改变定位凸起21的外径(高度)、定位凸起21的侧面坡度和弹性件3的直径等参数,可以调整连续管柱悬重变化值的大小。
进一步,多个定位件2的定位凸起21沿壳体1的周向对准并呈环形排列,以便同时卡入接箍的空隙内。
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安装槽11,例如安装槽11的形状为矩形,多个安装槽11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排列,多个定位件2分别插入多个安装槽11,弹性件3位于安装槽11内,弹性件3的一端顶住安装槽11的槽底,弹性件3的另一端顶住定位件2。具体是,定位件2的位于安装槽11内,定位件2的定位凸起21在弹性件3的推顶下伸出安装槽11外,以嵌入接箍的空隙内。对于定位件2的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定位件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在壳体1的外周壁上,例如在壳体1的外周壁上连接连杆,连杆沿壳体1的径向设置,定位件2能沿连杆滑动地与连杆连接。
例如,安装槽11的数量为6个,定位件2的数量为6个。
进一步,定位件2与安装槽11的侧壁间隙配合,既能使定位件2在安装槽11内移动,又能使安装槽11对定位件2起到定位和扶正的作用。
如图1所示,进一步,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还包括套接在壳体1外的两个限位筒4,例如限位筒4和壳体1通过螺钉5连接,限位筒4呈圆筒状,两个限位筒4分别位于安装槽11的两端,定位件2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限位筒4内侧,定位件2能在限位筒4内壁与安装槽11的槽底之间往复移动。通过设置限位筒4,能对定位件2限位,避免定位件2从安装槽11内窜出。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设置其他限位件,例如设置限位杆,限位杆沿壳体1的径向设置,限位杆的一端与壳体1连接,限位杆穿过定位件2,限位杆的另一端具有环形凸部,使定位件2只能在壳体1与限位杆的环形凸部之间移动。
更进一步,每个限位筒4由两个半圆形筒对扣在一起形成,以便于将限位筒4安装在壳体1上。
如图1所示,进一步,每个定位件2具有板状的本体22,本体22嵌入安装槽11内,本体22与安装槽11匹配,且本体22与安装槽11的侧壁间隙配合,弹性件3的另一端顶住本体22的内壁,定位凸起21设于本体22的外壁上。
如图1所示,进一步,每个定位件2与壳体1的外壁之间设有多个弹性件3,多个弹性件3沿壳体1的轴向间隔排列。
如图1所示,进一步,壳体1的两端均设有螺纹接头,以便于连接连续管的其它井下工具。例如壳体1上端的螺纹为内螺纹12,壳体1下端的螺纹为外螺纹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1.一种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能随连续管下入井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呈管状;
多个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上,并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为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所述定位件具有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的定位凸起,当所述定位件随所述连续管上行至井下套管柱上的接箍处时,所述定位凸起能在所述弹性件的推顶下嵌入所述接箍的空隙内,并能在所述连续管继续上行时通过压缩所述弹性件从所述接箍的空隙内移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排列,多个所述定位件分别插入多个所述安装槽,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顶住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顶住所述定位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间隙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还包括套接在所述壳体外的两个限位筒,两个所述限位筒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两端,所述定位件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限位筒内侧,所述定位件能在所述限位筒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之间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筒由两个半圆形筒对扣在一起形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和所述壳体通过螺钉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件具有板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嵌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顶住所述本体的内壁,所述定位凸起设于所述本体的外壁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的断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定位凸起的断面宽度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向外递减。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定位件的定位凸起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对准并呈环形排列。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深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设有多个弹性件,多个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排列。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