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2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弯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



背景技术:

钢筋(rebar)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在建筑施工中为了满足一些建筑结构的需求,需要将钢筋进行弯箍以满足建筑施工的需求,而钢筋的弯箍则离不开钢筋弯箍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发现现有的钢筋弯箍设备一次弯箍动作只能完成一个钢筋箍的折弯成型,这种弯箍方式弯箍效率低,导致一定数量的钢筋弯箍所使用的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旨在改善现有的钢筋弯箍设备弯箍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包括壳体,壳体的前后端面均设置有横向穿插的钢筋,且壳体内靠近左侧位置设置有对前后两侧钢筋进行辊压和输送的辊压机构,壳体的前后端面位于辊压机构的下方均固定设置有收集盒,壳体的内侧位于辊压机构的右侧设置有对前后两侧钢筋进行切断的切断机构,且壳体的前后端面均固定设置有与切断机构配合的垫块,壳体的内侧位于切断机构的右侧设置有对前后两侧钢筋进行弯箍的弯箍机构,通过压辊机构位于壳体前后两端的压轮实现对前后两侧的钢筋同时进行压直和输送,并通过弯箍机构位于壳体前后两端的转盘以及转盘上的弯箍轴和偏心轴实现对前后两侧的钢筋的同时弯箍,并通过切断机构位于壳体前后两端的切断刀实现对前后两侧的钢筋的同时切断实现一个弯箍动作完成两个钢筋弯箍件的加工,大大的提高钢筋弯箍设备的弯箍效率。

进一步的,辊压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设置为上下两排,且第一连接轴的前后两端穿过壳体的前后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压轮,钢筋从上下配合的两个压轮之间穿过,且压轮的圆周面设置有滚槽,位于最右侧的上下两个第一连接轴均设置有第一齿轮,且上下两侧的第一齿轮相互啮合,其中一个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有蜗杆,蜗杆的中心轴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蜗杆转动驱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连接轴转动实现最右侧的两个压轮的转动实现对钢筋的拨动输送,并通过其它的压轮实现对钢筋的压直。

进一步的,弯箍机构包括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的两端穿过壳体的前后侧壁均固定设置有转盘,转盘远离壳体的一面中心设置有弯箍轴,且转盘的上位于弯箍轴的上侧设置有偏心轴,钢筋从弯箍轴和偏心轴之间穿过,第二连接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二条齿轮带动第二连接轴呈一定角度转动实现转盘呈一定角度转动带动偏心轴对钢筋进行弯箍。

进一步的,收集盒的内侧底部设置为v型,且收集盒的下端口固定设置有排料方管,排料方管的下端口安插有挡板,通过收集盒对钢筋压直时脱落的氧化皮的收集,并通过拉出挡板实现对氧化皮的排出收集。

进一步的,切断机构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穿过壳体的前后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切断刀,且壳体的前后侧壁位于连接杆穿过的位置均设置有竖直的导向口,连接杆的下端面中间部位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两端与壳体的前后侧壁固定连接,壳体的上端面位于连接杆的上方设置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顶杆穿过壳体的顶部与连接杆固定连接,通过液压缸顶动连接杆下移带动切断刀下移对钢筋进行切断,并通过弹簧对不受力的连接杆的顶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压辊机构位于壳体前后两端的压轮实现对前后两侧的钢筋同时进行压直和输送,并通过弯箍机构位于壳体前后两端的转盘以及转盘上的弯箍轴和偏心轴实现对前后两侧的钢筋的同时弯箍,并通过切断机构位于壳体前后两端的切断刀实现对前后两侧的钢筋的同时切断实现一个弯箍动作完成两个钢筋弯箍件的加工,大大的提高钢筋弯箍设备的弯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的辊压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的弯箍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的收集盒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的切断机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辊压机构;21、压轮;22、第一连接轴;23、第一齿轮;24、蜗杆;3、钢筋;4、切断机构;41、连接杆;42、切断刀;5、弯箍机构;51、弯箍轴;52、偏心轴;53、转盘;54、第二齿轮;55、第二连接轴;6、收集盒;61、排料方管;62、挡板;7、垫块;8、弹簧;9、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实施例1,具体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的前后端面均设置有横向穿插的钢筋3,且壳体1内靠近左侧位置设置有对前后两侧钢筋3进行辊压和输送的辊压机构2,壳体1的前后端面位于辊压机构2的下方均固定设置有收集盒6,壳体1的内侧位于辊压机构2的右侧设置有对前后两侧钢筋3进行切断的切断机构4,且壳体1的前后端面均固定设置有与切断机构4配合的垫块7,壳体1的内侧位于切断机构4的右侧设置有对前后两侧钢筋3进行弯箍的弯箍机构5,通过压辊机构2位于壳体1前后两端的压轮21实现对前后两侧的钢筋3同时进行压直和输送,并通过弯箍机构5位于壳体1前后两端的转盘53以及转盘53上的弯箍轴51和偏心轴52实现对前后两侧的钢筋3的同时弯箍,并通过切断机构4位于壳体1前后两端的切断刀42实现对前后两侧的钢筋3的同时切断实现一个弯箍动作完成两个钢筋弯箍件的加工,大大的提高钢筋弯箍设备的弯箍效率。

具体请参照图4所示,辊压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轴22,第一连接轴22设置为上下两排,且第一连接轴22的前后两端穿过壳体1的前后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压轮21,钢筋3从上下配合的两个压轮21之间穿过,且压轮21的圆周面设置有滚槽,位于最右侧的上下两个第一连接轴22均设置有第一齿轮23,且上下两侧的第一齿轮23相互啮合,其中一个第一齿轮23啮合连接有蜗杆24,蜗杆24的中心轴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蜗杆24转动驱动第一齿轮23带动第一连接轴22转动实现最右侧的两个压轮21的转动实现对钢筋3的拨动输送,并通过其它的压轮21实现对钢筋3的压直。

具体请参照图5所示,弯箍机构5包括第二连接轴55,第二连接轴55的两端穿过壳体1的前后侧壁均固定设置有转盘53,转盘53远离壳体1的一面中心设置有弯箍轴51,且转盘53的上位于弯箍轴51的上侧设置有偏心轴52,钢筋3从弯箍轴51和偏心轴52之间穿过,第二连接轴55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54,且第二齿轮54与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二条齿轮54带动第二连接轴55呈一定角度转动实现转盘53呈一定角度转动带动偏心轴52对钢筋3进行弯箍。

具体请参照图6所示,收集盒6的内侧底部设置为v型,且收集盒6的下端口固定设置有排料方管61,排料方管61的下端口安插有挡板62,通过收集盒6对钢筋3压直时脱落的氧化皮的收集,并通过拉出挡板62实现对氧化皮的排出收集。

具体请参照图7所示,切断机构4包括连接杆41,连接杆41的两端穿过壳体1的前后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切断刀42,且壳体1的前后侧壁位于连接杆41穿过的位置均设置有竖直的导向口,连接杆41的下端面中间部位设置有弹簧8,且弹簧8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两端与壳体1的前后侧壁固定连接,壳体1的上端面位于连接杆41的上方设置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顶杆穿过壳体1的顶部与连接杆41固定连接,通过液压缸顶动连接杆41下移带动切断刀42下移对钢筋3进行切断,并通过弹簧8对不受力的连接杆41的顶回。

工作原理: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蜗杆24转动驱动第一齿轮23带动第一连接轴22转动实现最右侧的两个压轮21的转动实现对钢筋3的拨动输送,并通过其它的压轮21实现对钢筋3的压直,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二条齿轮54带动第二连接轴55呈一定角度转动实现转盘53呈一定角度转动带动偏心轴52对钢筋3进行弯箍,通过液压缸顶动连接杆41下移带动切断刀42下移与垫块7共同作用对弯箍好的钢筋3进行切断。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现有的钢筋弯箍设备弯箍效率高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后端面均设置有横向穿插的钢筋(3),且壳体(1)内靠近左侧位置设置有对前后两侧钢筋(3)进行辊压和输送的辊压机构(2),所述壳体(1)的前后端面位于辊压机构(2)的下方均固定设置有收集盒(6),所述壳体(1)的内侧位于辊压机构(2)的右侧设置有对前后两侧钢筋(3)进行切断的切断机构(4),且壳体(1)的前后端面均固定设置有与切断机构(4)配合的垫块(7),所述壳体(1)的内侧位于切断机构(4)的右侧设置有对前后两侧钢筋(3)进行弯箍的弯箍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轴(22),所述第一连接轴(22)设置为上下两排,且第一连接轴(22)的前后两端穿过壳体(1)的前后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压轮(21),所述钢筋(3)从上下配合的两个压轮(21)之间穿过,且压轮(21)的圆周面设置有滚槽,位于最右侧的上下两个第一连接轴(22)均设置有第一齿轮(23),且上下两侧的第一齿轮(23)相互啮合,其中一个第一齿轮(23)啮合连接有蜗杆(24),所述蜗杆(24)的中心轴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箍机构(5)包括第二连接轴(55),所述第二连接轴(55)的两端穿过壳体(1)的前后侧壁均固定设置有转盘(53),所述转盘(53)远离壳体(1)的一面中心设置有弯箍轴(51),且转盘(53)的上位于弯箍轴(51)的上侧设置有偏心轴(52),所述钢筋(3)从弯箍轴(51)和偏心轴(52)之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轴(55)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54),且第二齿轮(54)与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6)的内侧底部设置为v型,且收集盒(6)的下端口固定设置有排料方管(61),所述排料方管(61)的下端口安插有挡板(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机构(4)包括连接杆(41),所述连接杆(41)的两端穿过壳体(1)的前后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切断刀(42),且壳体(1)的前后侧壁位于连接杆(41)穿过的位置均设置有竖直的导向口,所述连接杆(41)的下端面中间部位设置有弹簧(8),且弹簧(8)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两端与壳体(1)的前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位于连接杆(41)的上方设置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顶杆穿过壳体(1)的顶部与连接杆(41)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高效钢筋弯箍设备,包括壳体,壳体的前后端面均设置有横向穿插的钢筋,且壳体内靠近左侧位置设置有对前后两侧钢筋进行辊压和输送的辊压机构,壳体的前后端面位于辊压机构的下方均固定设置有收集盒。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压辊机构位于壳体前后两端的压轮实现对前后两侧的钢筋同时进行压直和输送,并通过弯箍机构位于壳体前后两端的转盘以及转盘上的弯箍轴和偏心轴实现对前后两侧的钢筋的同时弯箍,并通过切断机构位于壳体前后两端的切断刀实现对前后两侧的钢筋的同时切断实现一个弯箍动作完成两个钢筋弯箍件的加工,大大的提高钢筋弯箍设备的弯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温亚峰;马伟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94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