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准感温口罩。
背景技术:
新冠病毒爆发期间,口罩成为抵御病毒的基础工具,在对病毒进行初步抵御的同时,也许对来往人员进行温度检测,尤其对于病毒控制期间,需要复工的单位及娱乐场所,更需对人员温度进行检测。在对其进行检测过程中,一般采用手持额温枪对其手腕等地方进行温度检测,在人员比较多的情况,检测效率低,且不能直观的对其进行观察,若是在口罩上设置便于直接观察人员体温的标志,将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申请号为2012207177827的文件,公开了一种感温变色口罩,通过设置感温变色结构实现对佩戴者体温的检测,但是由于口鼻所呼出的气体温度不同,当设置大面积的感温变色结构时,会出现判断误差,进而影响观察精准度。
申请号为2015109621365的文件,公开了一种带有体温指示条的一次性医用口罩,通过设置体温指示条,来避免病人之间的相互感染,而利用体温指示条,其变化差异性不大,在人员比较密集或是较远距离的情况下,对其体温指示观察不方便,影响观察效率。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准感温口罩,其可以对佩戴者自身温度进行精准检测,便于其他人员能够对其温度进行直观的观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准感温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结构,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面部接触层,以接触使用者面部并覆盖口、鼻;熔喷布过滤层,为含有静电驻极的纤维直径为1-5微米的熔喷布;感温变色层,为外表面紧密复合有感温材料的无纺布或针织布;所述感温变色层由上下设置的鼻腔感温变色部和口腔感温变色部连接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准感温口罩,所述鼻腔感温变色部的面积小于等于口腔感温变色部的面积,且所述鼻腔感温变色部变温点低于口腔感温变色部变温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准感温口罩,所述口腔感温变色部至少包括第一口腔感温变色部和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且所述第一口腔感温变色部位与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准感温口罩,所述无纺布为水刺无纺布,所述第一口腔感温变色部变色点低于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变色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准感温口罩,所述感温材料包括变温材料和荧光材料,且所述变温材料和荧光材料的比例为3: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准感温口罩,所述针织布为密织针织布,所述感温材料的覆盖面积为水刺无纺布或密织针织布面积的50-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准感温口罩,所述熔喷布过滤层为双层结构,纤维直径为2-4微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准感温口罩,所述面部接触层、熔喷布过滤层和感温变色层的边缘部位通过超声焊或缝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准感温口罩,所述感温变色层外侧设有一用于显示预定图像的显示区域,且所述显示区域内设有感温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准感温口罩,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位置固定件,设于口罩本体两侧,位置固定件上设有横向挂件和纵向挂件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横向挂件为一对耳部弹性挂带或者覆盖整个耳部的耳挂带;所述纵向挂件为头戴式弹性固定带;鼻部固定件,设于熔喷布过滤层和感温变色层之间靠顶部位置,包括可变形的鼻夹和鼻夹垫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准感温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结构,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面部接触层,以接触使用者面部并覆盖口、鼻,便于对使用者口鼻进行有效保护,提高保护性;熔喷布过滤层,为含有静电驻极的纤维直径为1-5微米的熔喷布,对空气杂质及其他物质进行有效隔离,防止其被使用者吸入,提高保护力度;感温变色层,为外表面紧密复合有感温材料的无纺布或针织布,通过感温变色层实现对温度的有效直观显示,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所述感温变色层由上下设置的鼻腔感温变色部和口腔感温变色部连接而成,通过鼻腔感温变色部和口腔感温变色部实现对鼻腔和口腔进行不同温度的有效检测,便于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准度,进而降低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不同位置的感温变色部实现对不同位置温度的有效检测,进而保证检测精准度,通过观察感温变色层,实现对佩戴者直观的体温观察,降低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状态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1-面部接触层,12-熔喷布过滤层,21-鼻腔感温变色部,221-第一口腔感温变色部,222-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31-位置固定件,32-鼻部固定件,4-显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准感温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结构,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面部接触层11,以接触使用者面部并覆盖口、鼻,便于对使用者口鼻进行有效保护,提高保护性;熔喷布过滤层12,为含有静电驻极的纤维直径为1-5微米的熔喷布,对空气杂质及其他物质进行有效隔离,防止其被使用者吸入,提高保护力度;感温变色层,为外表面紧密复合有感温材料的无纺布或针织布,通过感温变色层实现对温度的有效直观显示,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所述感温变色层由上下设置的鼻腔感温变色部21和口腔感温变色部连接而成,通过鼻腔感温变色部21和口腔感温变色部实现对鼻腔和口腔进行不同温度的有效检测,便于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准度,进而降低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鼻腔感温变色部21的面积小于等于口腔感温变色部的面积,且所述鼻腔感温变色部变温点低于口腔感温变色部变温点,由于口腔和鼻腔呼出的气体容积不同,进而在局部所产生的温度也有所区别,通过不同面积和不同变温点的感温变色部,使其能够对应口鼻位置进行有效精准的检测,保证检测气体温度,进而实现对佩戴者温度的有效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准度。
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口腔感温变色部至少包括第一口腔感温变色部221和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222,且所述第一口腔感温变色部221位与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222上方,通过上下分布的口腔感温变色部,使其在对口腔呼出气体进行检测时,能够针对正对口腔和口腔周边的气体温度进行有效检测,从而使其实现整体有效变色,防止出现局部变色,周边未变色的现象,影响观察效果,也可在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222上下都设置第一口腔感温变色部221。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检测效果,该处第一口腔感温变色部221也可环设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222,便于实现对不同温差下的温度进行有效检测。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为水刺无纺布,所述第一口腔感温变色部221变色点低于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222变色点,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222正对口腔,第一口腔感温变色部221位与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222上方,由于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222正对口腔,口腔所呼出的气体温度及面积最大,因此,该呼出气体与变色点之间的温差较小,将其变色点设置为发烧点即可,而对于第一口腔感温变色部221,其位于口腔边缘,口腔所呼出的气体温度与该点的变色点温差较大,因此,将其变色点设置为略小于发烧点即可,利用不同位置的变色点实现对气体温度的有效检测,提高检测精准度。
更好的,本实用新型的感温材料包括变温材料和荧光材料,且所述变温材料和荧光材料的比例为3:1,通过荧光材料,保证感温材料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能够直观的观察其变化度,进而降低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口罩本体包括面部接触层11、熔喷布过滤层12和感温变色层,且从内到外依次排列,感温变色层由上下设置的鼻腔感温变色部21和口腔感温变色部连接而成,该感温变色层为波浪形或印花状或其他图案,感温变色层的材料包含可逆热变色性的材质,例如感温变色材料、热敏温变颜料、感温变色颜料、感温变色油墨、变色纱线、感温变色粉等,通过可逆热变色性的材质实现感温变色层的颜色改变。在初始状态时,该感温变色层与口罩本体颜色不同,比如口罩本体为白色时,该感温变色层为白色以外的颜色,且色差相对较大,比如红色。针织布为密织针织布,所述感温材料的覆盖面积为水刺无纺布或密织针织布面积的50-100%,通过密织针织布实现对使用者面部口鼻的有效遮挡,提高其保护性。熔喷布过滤层12为双层结构,纤维直径为2-4微米,利用熔喷布过滤层12实现对微小颗粒或其他杂质、细菌的有效隔离,保证隔离效果。面部接触层11、熔喷布过滤层12和感温变色层的边缘部位通过超声焊或缝制连接,利用超声焊或缝制连接,能够保证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固定结构包括:位置固定件31,设于口罩本体两侧,位置固定件31上设有横向挂件和纵向挂件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横向挂件为一对耳部弹性挂带或者覆盖整个耳部的耳挂带;所述纵向挂件为头戴式弹性固定带;鼻部固定件32,设于熔喷布过滤层和感温变色层之间靠顶部位置,包括可变形的鼻夹和鼻夹垫层,通过鼻夹和鼻夹垫层实现对口罩本体位置的有效固定,同时利用位置固定件实现对口罩本体的有效挂靠,使其能够放置在使用者耳朵上,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该处感温变色层的变温点为37.3℃,当佩戴者体温过高时,其呼出的气体温度也会相对过高,而呼出的气体温度相对佩戴者自身温度会有0.5~1℃的温差,因此,在位于口鼻处的感温层上的变温点设置为37.3℃。当佩戴者出现发烧等温度过高的情况时,其呼出的高温气体会使感温变色层出现变化,进而使感温变化层发生变化,其颜色变浅,进而与口罩本体颜色一致,观察者可以直观的通过感温变色层的变化对佩戴者体温进行有效观察,降低手持体温枪对其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组成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点在于感温变色层内添加有荧光剂,当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中,可以利用荧光剂对其图案的显示进行有效直观的观察,提高观察效率,缩短查体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组成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点在于感温变色层外侧设有一用于显示预定图像的显示区域4,且所述显示区域4内设有感温材料,同时该处感温材料的初始颜色与口罩本体颜色相同,该显示区域4内设有骷髅图像,当佩戴者出现发烧后,其呼出的气体温度大于感温材料的变温点时,感温材料颜色会出现变化,该处采用红色感温材料,进而使口罩上显示红色骷髅图像,便于对其体温进行直观观察,相对与实施例一和二,该处采用的方式是显示与口罩本体色差较大的警示图案,而不是让显示图案变淡,消失为与口罩本体颜色相同。
实施例四:
组成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区别点在于感温变色层内添加有荧光剂,便于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中对其进行有效观察,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准感温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结构,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面部接触层,以接触使用者面部并覆盖口、鼻,便于对使用者口鼻进行有效保护,提高保护性;熔喷布过滤层,为含有静电驻极的纤维直径为1-5微米的熔喷布,对空气杂质及其他物质进行有效隔离,防止其被使用者吸入,提高保护力度;感温变色层,为外表面紧密复合有感温材料的无纺布或针织布,通过感温变色层实现对温度的有效直观显示,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所述感温变色层由上下设置的鼻腔感温变色部和口腔感温变色部连接而成,通过鼻腔感温变色部和口腔感温变色部实现对鼻腔和口腔进行不同温度的有效检测,便于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准度,进而降低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不同位置的感温变色部实现对不同位置温度的有效检测,进而保证检测精准度,通过观察感温变色层,实现对佩戴者直观的体温观察,降低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1.一种精准感温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
面部接触层,以接触使用者面部并覆盖口、鼻;
熔喷布过滤层,为含有静电驻极的纤维直径为1-5微米的熔喷布;
感温变色层,为外表面紧密复合有感温材料的无纺布或针织布;所述感温变色层由上下设置的鼻腔感温变色部和口腔感温变色部连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感温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腔感温变色部的面积小于等于口腔感温变色部的面积,且所述鼻腔感温变色部变温点低于口腔感温变色部变温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准感温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感温变色部至少包括第一口腔感温变色部和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且所述第一口腔感温变色部位与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精准感温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为水刺无纺布,所述第一口腔感温变色部变色点低于第二口腔感温变色部变色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精准感温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材料包括变温材料和荧光材料,且所述变温材料和荧光材料的比例为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感温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布为密织针织布,所述感温材料的覆盖面积为水刺无纺布或密织针织布面积的50-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感温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喷布过滤层为双层结构,纤维直径为2-4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感温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接触层、熔喷布过滤层和感温变色层的边缘部位通过超声焊或缝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感温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层外侧设有一用于显示预定图像的显示区域,且所述显示区域内设有感温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感温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位置固定件,设于口罩本体两侧,位置固定件上设有横向挂件和纵向挂件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横向挂件为一对耳部弹性挂带或者覆盖整个耳部的耳挂带;所述纵向挂件为头戴式弹性固定带;
鼻部固定件,设于熔喷布过滤层和感温变色层之间靠顶部位置,包括可变形的鼻夹和鼻夹垫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