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4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罩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现阶段,耳挂式口罩上的耳带与口罩本体均为点焊的方式进行连接,佩戴口罩后,口罩的两端会翘起,导致密封性降低,同时,现有的耳带较细,会对耳朵造成压迫感,佩戴舒适性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宽耳带式的口罩,首先将与口罩本体7宽度相当的耳带原料与口罩本体7叠加在一起,之后通过模刀在耳布原料进行裁切、并裁切出耳孔,耳孔开设口形成佩戴舒适的宽耳带11,同时在耳带原料的端部形成一密封边12(参见图2)。为了能使耳带原料在口罩本体7的输送中可靠的叠加在一起,故需设计一耳带原料的上料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以达到

对耳带原料进行可靠上料、并能起到在上料的过程中与口罩本体良好叠加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游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转动安装有动力装置驱动的两个辊轴;

所述机体上还设有驱动装置驱动的两根驱动轴,一根所述驱动轴上设有耳带原料辊,另一所述驱动轴上设有辅助贴合原料辊,所述辅助贴合原料辊设置于所述耳带原料辊的下游。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耳带原料辊和所述辅助贴合原料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一过渡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位于所述第一过渡辊上方的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二过渡辊,所述第二过渡辊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架上位于上方的所述辊轴上表面共面设置。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所述辊轴上设有耳带轮廓成型模刀。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耳带原料辊上的耳带原料宽度和所述辅助贴合原料辊上的辅助贴合原料宽度均与口罩本体的宽度相适配。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耳带原料为弹力布,所述辅助贴合原料为pe膜。

采用了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该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下游设有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转动安装有动力装置驱动的两个辊轴;机体上还设有驱动装置驱动的两根驱动轴,一根驱动轴上设有耳带原料辊,另一驱动轴上设有辅助贴合原料辊,辅助贴合原料辊设置于耳带原料辊的下游,基于上述结构,该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在应用中,耳带原料辊上的耳带原料和辅助贴合上的原料辊辅助贴合原料同步输送,之后穿过第一支架上的两辊体之间,之后在绕经第一支架上的上辊轴时,与上游输送来的口罩本体汇合,此时,辅助贴合原料、耳带原料和口罩本体呈由下至上的层叠布置状态、并形成三层叠合体,之后,穿过第二支架上的两辊体之间、并继续往下游机构输送,在上述过程中,通过辅助贴合原料来保证耳带原料与口罩本体的叠加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该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不仅实现了耳带原料的可靠上料,而且良好保证了在上料过程中与口罩本体之间的叠加效果,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为宽耳带式口罩的成型提供了保障。

由于耳带原料辊和辅助贴合原料辊设置于第一支架的下方;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机体上设有第一过渡辊,从而通过第一过渡辊的过渡,使耳带原料和辅助贴合原料在进入第一支架上的两辊轴前良好的叠加式的贴合在一起。

由于位于第一过渡辊上方的机体上设有第二过渡辊,第二过渡辊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架上位于上方的辊轴上表面共面设置,从而通过第二过渡辊的过渡,使耳带原料和辅助贴合原料的叠合体与口罩本体在进入第二支架上的两辊轴前良好的叠加式的贴合在一起。

由于位于第一支架上方的辊轴上设有耳带轮廓成型模刀,从而实现了叠加贴合在一起的耳带原料和辅助贴合原料,在经过第一支架上的两辊轴时,通过耳带轮廓成型模刀对耳带原料进行同步裁切,进而同步完成了耳带的成型。

由于耳带原料辊上的耳带原料宽度和辅助贴合原料辊上的辅助贴合原料宽度均与口罩本体的宽度相适配,不仅保证了佩戴舒适性,而且为保证密封边与面部接触后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奠定了基础。

由于耳带原料为弹力布,辅助贴合原料为pe膜,从而通过弹力布为成型后的耳带提供弹性变形,大大增加了佩戴舒适性,通过pe膜的粘性来与弹力布进行可靠的叠加式贴合,有效避免了弹力布在输送中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宽耳带式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301-辊轴;4-驱动轴;5-耳带原料辊;501-耳带原料;6-辅助贴合原料辊;601-辅助贴合原料;7-口罩本体;8-叠合体;9-第一过渡辊;10-第二过渡辊;11-宽耳带;12-密封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说明,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输送方向。

如图1所示,一种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包括机体1,该机体1上设有第一支架2,该第一支架2下游的机体1上设有第二支架3,该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上均转动安装有动力装置驱动的两个竖向布置的辊轴301,该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机驱动的主动齿轮和设置于辊轴301上的被动齿轮,该主动齿轮与其中一被动齿轮啮合;该机体1上还设有驱动装置驱动的两根驱动轴4,该驱动装置为电机,一根驱动轴4上设有耳带原料辊5,另一驱动轴4上设有辅助贴合原料辊6,该辅助贴合原料辊6设置于耳带原料辊5的下游。

在本方案中,该耳带原料辊5上的耳带原料501宽度和辅助贴合原料辊6上的辅助贴合原料601宽度均与口罩本体7的宽度相适配(即:耳带原料501的宽度和辅助贴合原料601的宽度与口罩本体7的宽度一致,或者略小于口罩本体7的宽度);作为优选,该耳带原料501为弹力布,辅助贴合原料601为pe膜。

位于第一支架2上方的辊轴301上设有耳带轮廓成型模刀。

该耳带原料辊5和辅助贴合原料辊6设置于第一支架1的下方;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之间的机体1上设有第一过渡辊9;位于第一过渡辊9上方的机体1上设有第二过渡辊10,该第二过渡辊10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架2上位于上方的辊轴301上表面共面设置。

为了便于理解,上料路线为:耳带原料501和辅助贴合原料601同步输送,经第一过渡辊9时,耳带原料501和辅助贴合原料601呈层叠布置状态,此时,耳带原料501位于辅助贴合原料601的下方,之后穿过第一支架2上的两辊体301之间、并通过上辊轴301上的耳带轮廓成型模刀完成耳带的成型,之后在绕经第一支架2上的上辊轴301时,与上游输送来的口罩本体7汇合,同样呈层叠布置状态、并形成三层叠合体8,三层叠合体8从上往下依次是口罩本体7、耳带原料501、辅助贴合原料601,之后,经第二过渡辊10后穿过第二支架3上的两辊体301之间、并继续往下游机构输送(参见图1中所示的双点划线)。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游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转动安装有动力装置驱动的两个辊轴;

所述机体上还设有驱动装置驱动的两根驱动轴,一根所述驱动轴上设有耳带原料辊,另一所述驱动轴上设有辅助贴合原料辊,所述辅助贴合原料辊设置于所述耳带原料辊的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带原料辊和所述辅助贴合原料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一过渡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过渡辊上方的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二过渡辊,所述第二过渡辊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架上位于上方的所述辊轴上表面共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所述辊轴上设有耳带轮廓成型模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带原料辊上的耳带原料宽度和所述辅助贴合原料辊上的辅助贴合原料宽度均与口罩本体的宽度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带原料为弹力布,所述辅助贴合原料为pe膜。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下游设有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转动安装有动力装置驱动的两个辊轴;机体上还设有驱动装置驱动的两根驱动轴,一根驱动轴上设有耳带原料辊,另一驱动轴上设有辅助贴合原料辊,辅助贴合原料辊设置于耳带原料辊的下游。采用该口罩耳带原料上料机构,不仅实现了耳带原料的可靠上料,而且良好保证了在上料过程中与口罩本体之间的叠加效果,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为宽耳带式口罩的成型提供了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宋光辉;刘中强;赵长喜;王大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94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