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面结构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9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弧面结构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显示器是现在生活和工作中最常用的设备,例如办公室的电脑显示器、家庭的电视、商场的商品展示牌、电梯里的广告牌等。现在的显示器一般是被动发光结构,需要背光模组提供背光源才能实现显示功能,因而背光模组是显示器的重要部件。侧入式背光模组是背光模组的一种,包括导光胶片等组成的散光组件,散光组件需要固定在背板内以保证正常的光学效果,一般采用在散光组件四周设置胶垫将其卡紧在背板内的方式固定,但是在各个边均设置胶垫时组装麻烦,影响背光模组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弧面结构的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弧面结构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侧入式灯条、散光组件和胶框,所述散光组件设置在背板内,所述侧入式灯条设置在背板内,并且位于散光组件侧面,所述胶框将散光组件压固在背板内;所述散光组件在与侧入式灯条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开口,所述背板在与侧入式灯条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散光组件与背板之间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开口安装;并且在背板上与定位柱相对的一侧,散光组件的两个角与背板之间通过l形限位件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l形限位件为软质结构,所述散光组件与l形限位件抵接的角上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l形限位件抵接在凸起结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为长形结构,所述背光模组的长边方向为弧面结构,所述背光模组的短边方向为平面结构;所述侧入式灯条设置两条,分别设置在背光模组的两个短边;所述散光组件通过凸起结构和l形限位件支撑在侧入式灯条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反光膜、导光胶片和散光膜,所述导光胶片与散光膜之间通过双面胶粘接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胶片上设置有开槽结构,所述开槽结构与双面胶相适配,所述双面胶粘接在开槽结构内。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与胶框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与胶框还通过包边胶粘接。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一组定位开口和定位柱及两组l形限位件,可以在散光组件四边将散光组件固定在背板内,实现了散光组件在背板内稳定的固定;而且定位开口和定位柱及l形限位件形成的固定结构简单,背光模组组装容易,可以提高背光模组的组装效率、降低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背板、侧入式灯条及导光胶片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背板与侧入式灯条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阅图1~7,一种弧面结构的背光模组,背面模组的整体为弧面结构,一个方向为弧面结构,另一个方向为平面结构。背光模组为侧入式结构,包括背板1、侧入式灯条2、散光组件3和胶框4,背板1一般为冲压成型的金属壳体结构,具有底板和四周的侧边。所述散光组件3设置在背板1内,一般固定在背板1的底板上,可以通过双面胶粘接等方式固定;胶框4为框状结构,固定在背板1四周的侧边上,将散光组件3进一步压固限定在背板1内。所述侧入式灯条2设置在背板1内,并且位于散光组件3侧面,从而侧入式灯条2发光可以照向散光组件3;侧入式灯条2可以设置为顶发光的结构,通过导热双面胶21粘接固定在背板1侧边的内侧面上,侧入式灯条2也可以设置为侧发光的结构,通过导热双面胶21粘接固定在背板1的底板内侧。背板1底部设置有穿孔13,侧入式灯条2的伸出端23可以穿过穿孔13伸出到背板1的背面,从而可以与外部的电源连接;伸出端23在背板1的背面通过胶纸22固定在背板1上。

参阅图2~4,所述散光组件3在与侧入式灯条2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开口31,所述背板1在与侧入式灯条2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11(定位开口31和定位柱11均不在侧入式灯条2对应的一侧,避免影响侧入式灯条2入光到散光组件3),定位开口31和定位柱11设置在背光模组一侧的中心位置或中心位置附近;散光组件3与背板1安装时,所述散光组件3与背板1之间通过定位柱11与定位开口31安装,定位柱11卡入到定位开口31内。同时,并且在背板1上与定位柱11相对的一侧,散光组件3的两个角与背板1的两个角之间通过l形限位件12抵接,l形限位件12最好通过双面胶粘接在背板1或散光组件3上。上述的结构中,定位开口31也可以只设置在导光胶片34上,l形限位件12也可以只抵接导光胶片34,反光膜及散光膜等结构与导光胶片34粘接固定即可。由此,通过一组定位开口31和定位柱11及两组l形限位件12,可以在散光组件3四边将散光组件3固定在背板1内,实现了散光组件3在背板内稳定的固定;而且定位开口31和定位柱11及l形限位件12形成的固定结构简单,背光模组组装容易,可以提高背光模组的组装效率、降低组装成本。

参阅图2~4,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l形限位件12采用软质结构,例如硅胶垫,采用软质结构可以将散光组件3更加稳定的卡在背板1内。所述散光组件3与l形限位件12抵接的角上最好设置凸起结构32,安装时l形限位件12抵接在凸起结构32外侧;所述散光组件3通过凸起结构32和l形限位件12支撑在侧入式灯条2的内侧,保证侧入式灯条2与散光组件3有适当的间距,从而获取最优的光学效果,也可以使得l形限位件12与散光组件3安装的更加容易,还可以保证散光组件3与背板1抵接的更加可靠。

参阅图1~7,背光模组可以设置为长宽基本一致的结构,此时可以只设置一条侧入式灯条2单侧入光。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为长形的弧面结构,在长边方向较长,所述背光模组的长边方向为弧面结构,所述背光模组的短边方向为平面结构。所述侧入式灯条2设置两条,分别设置在背光模组的两个平面结构的短边,设置两条侧入式灯条2可以保证窄长的背光模组的亮度;而且将两条侧入式灯条2设置在两个平面结构的短边上,侧入式灯条粘接固定时不易变形,可以避免侧入式灯条的电路结构因灯条变形而产生异常;同时也使得侧入式灯条与散光组件匹配更容易,保证背光模组的光学效果。

参阅图1、2和5,散光组件3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光学需要进行选择,例如采用单扩、一增一扩等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散光组件3采用单扩结构,包括依次叠设的反光膜33、导光胶片34和散光膜35,反光膜33可以通过双面胶粘接在背板1内侧,导光胶片34可以直接叠在反光膜33上,导光胶片34与散光膜35之间通过双面胶341粘接固定在一起。最好在导光胶片34上设置有开槽结构342,所述开槽结构342与双面胶341相适配,即开槽结构342与双面胶341的大小和厚度一致,所述双面胶341一面粘接在开槽结构342内,双面胶341另一面与散光膜粘接,从而使得散光膜35粘接在导光胶片34上时更加平整,可以实现更优的光学效果。

参阅图1,所述背板1与胶框4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卡接固定在一起,为了增强背光模组的防尘性能以及胶框与背板连接的紧密度,最好在背板1与胶框4侧面通过包边胶5粘接,更好的密封背板1与胶框4的连接处。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弧面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侧入式灯条(2)、散光组件(3)和胶框(4),所述散光组件(3)设置在背板(1)内,所述侧入式灯条(2)设置在背板(1)内,并且位于散光组件(3)侧面,所述胶框(4)将散光组件(3)压固在背板(1)内;所述散光组件(3)在与侧入式灯条(2)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开口(31),所述背板(1)在与侧入式灯条(2)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11),所述散光组件(3)与背板(1)之间通过定位柱(11)与定位开口(31)安装;并且在背板(1)上与定位柱(11)相对的一侧,散光组件(3)的两个角与背板(1)之间通过l形限位件(12)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面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限位件(12)为软质结构,所述散光组件(3)与l形限位件(12)抵接的角上设置有凸起结构(32),所述l形限位件(12)抵接在凸起结构(32)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弧面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为长形结构,所述背光模组的长边方向为弧面结构,所述背光模组的短边方向为平面结构;所述侧入式灯条(2)设置两条,分别设置在背光模组的两个短边;所述散光组件(3)通过凸起结构(32)和l形限位件(12)支撑在侧入式灯条(2)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弧面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组件(3)包括依次叠设的反光膜(33)、导光胶片(34)和散光膜(35),所述导光胶片(34)与散光膜(35)之间通过双面胶(341)粘接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弧面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胶片(34)上设置有开槽结构(342),所述开槽结构(342)与双面胶(341)相适配,所述双面胶(341)粘接在开槽结构(34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弧面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与胶框(4)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弧面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与胶框(4)还通过包边胶(5)粘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弧面结构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侧入式灯条、散光组件和胶框,所述散光组件设置在背板内,所述侧入式灯条设置在背板内,并且位于散光组件侧面,所述胶框将散光组件压固在背板内;所述散光组件在与侧入式灯条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开口,所述背板在与侧入式灯条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散光组件与背板之间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开口安装;并且在背板上与定位柱相对的一侧,散光组件的两个角与背板之间通过L形限位件抵接。本实用新型用于提升背光模组安装的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磊;姚志图;罗增昌;胡志辉;刘启玉;彭环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伟志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93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