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保鲜寿司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9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保鲜寿司盒。



背景技术:

寿司是一种日本传统美食,近年来,以寿司为代表的日式料理在我国餐饮行业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受到部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寿司是将米饭与醋混合后,配以鱼类、海鲜等生鲜食材所形成的团状食物,其中,三文鱼、金枪鱼、北极贝等生鲜食材处于醒目位置,色彩非常鲜明,因此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基于寿司的生鲜本质和外观特点,其容器除了起到盛装作用之外,理想的容器还应当具有一定的保鲜功效并尽可能凸显内容物的外观形态。

传统的寿司一般盛装于普通餐盘中或木质方盒中,前者一般用于在餐馆中盛装即食的寿司,而后者则可以用于外带。无论上述哪种容器,均不具有保鲜功能,为了保证鲜度及口感,目前日料厨师普遍在生鱼片、北极贝等食材下方垫置薄荷叶及冰块以保持较低的温度,这种冰块与食材直接接触的模式需要对冰块的水质具有一定的洁净要求,而且,随着冰块的熔化,会使寿司菜品整体的形态被破坏,熔化的水分也会影响食材正常的食用感受。此外,目前常规的寿司盒只能将寿司呆板的码放于其中,而无法有层次的展现出寿司菜品的形态,因而对食客不具有凸出的视觉冲击力。另外,目前常规寿司盒在携带方面也不够方便,当需要携带大量寿司菜品时,需要分多个盒体盛放,再分别拿取,无法一体式的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便携保鲜寿司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寿司盒无法有层次的展现出寿司菜品形态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如何赋予寿司盒以一定的保鲜功能。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寿司的携带更加方便。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便携保鲜寿司盒,包括下盒体,吸盘,中盒体,上盒体,外杆体,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中杆体,第三铰接点,第四铰接点,第五铰接点,内杆体,第六铰接点,第七铰接点,其中,在下盒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吸盘,在下盒体的上端两侧各搭接有一个中盒体,在每个中盒体的上端各搭接有一个上盒体,外杆体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点与上盒体铰接,外杆体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点与中盒体铰接,中杆体分别通过第三铰接点、第四铰接点、第五铰接点分别与上盒体、中盒体、下盒体铰接,内杆体的上端通过第六铰接点与中盒体铰接,内杆体的下端通过第七铰接点与下盒体铰接;第一铰接点与第三铰接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二铰接点、第四铰接点、第六铰接点三者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五铰接点与第七铰接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第四铰接点、第三铰接点四者围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第四铰接点、第五铰接点、第七铰接点第六铰接点四者围成第二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二平行四边形与第一平行四边形形状全等。

作为优选,还包括插槽和上盖,其中,上盒体的上端及内侧端均呈开口状态,在上盒体的上端连接有插槽,上盖插接在所述插槽中。

作为优选,还包括把手,其中所述把手固定连接在上盖上。

作为优选,中杆体的上端延伸至上盒体上方,在所述中杆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把。

作为优选,在上盒体的底面中具有第一夹层,所述第一夹层的内侧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夹层中放置有冰袋。

作为优选,中盒体的上端及内侧端均呈开口状态,在中盒体的底面中具有第二夹层,所述第二夹层的内侧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二夹层中放置有冰袋。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下盒体、中盒体、上盒体共同构成堆叠的三层盒体结构,其中下盒体为一体式结构,中盒体和上盒体均为两组相互对合的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重心相对较高,因在底端设置了吸盘,与桌面吸附后可保持结构稳定;中杆体分别通过第三铰接点、第四铰接点、第五铰接点分别与上盒体、中盒体、下盒体铰接,因而可通中杆体的转动来将中盒体和上盒体呈楼梯结构式打开,从而将内部寿司具有层次性的呈现出来,极具视觉冲击力;与中杆体平行的外杆体通过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分别与上盒体及中盒体铰接,与中杆体平行的内杆体通过第六铰接点和第七铰接点分别与中盒体及下盒体铰接,由于若干铰接点所构成的第一平行四边形与第二平行四边形形状全等,因此当中杆体转动以打开盒体时,外杆体及内杆体随之同步转动,外杆体及内杆体的额外支撑作用有助于保持上述打开结构的稳定性。插槽用于供上盖插接;上盖用于封闭上盒体;把手便于上盖的打开;握把便于转动中杆体以打开盒体,同时,两侧握把可用于将装置整体提起,以便于携带;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均用于放置冰袋,以实现一定的保鲜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保鲜寿司盒。该技术方案采用了复合式的盒体结构,并设计了更具层次感的盒体开启模式。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利用中杆体分别与上盒体、中盒体、下盒体铰接,利用中杆体的转动作用可将中盒体和上盒体呈楼梯结构式打开,从而将内部寿司具有层次性的呈现出来,极具视觉冲击力;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上盒体和中盒体底部设置了夹层结构,可方便的内置冰袋以实现一定的保鲜功能,而且,这种夹层模式可避免冰袋与食材直接接触,既不会造成污染又不会产生熔化水。此外,针对本实用新型造成整体重心较高的特点,本实用新型在装置底部增设了吸盘,利用吸盘与桌面吸附后可有效保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不仅优化了寿司的盛装功能,而且更加便于携带,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寿司盒处于收纳状态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寿司盒处于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盒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中盒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下盒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

1、下盒体2、吸盘3、中盒体4、上盒体

5、外杆体6、第一铰接点7、第二铰接点8、中杆体

9、第三铰接点10、第四铰接点11、第五铰接点12、内杆体

13、第六铰接点14、第七铰接点15、插槽16、上盖

17、把手18、握把19、第一夹层20、第二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便携保鲜寿司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盒体1,吸盘2,中盒体3,上盒体4,外杆体5,第一铰接点6,第二铰接点7,中杆体8,第三铰接点9,第四铰接点10,第五铰接点11,内杆体12,第六铰接点13,第七铰接点14,其中,在下盒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吸盘2,在下盒体1的上端两侧各搭接有一个中盒体3,在每个中盒体3的上端各搭接有一个上盒体4,外杆体5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点6与上盒体4铰接,外杆体5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点7与中盒体3铰接,中杆体8分别通过第三铰接点9、第四铰接点10、第五铰接点11分别与上盒体4、中盒体3、下盒体1铰接,内杆体12的上端通过第六铰接点13与中盒体3铰接,内杆体12的下端通过第七铰接点14与下盒体1铰接;第一铰接点6与第三铰接点9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二铰接点7、第四铰接点10、第六铰接点13三者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五铰接点11与第七铰接点14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铰接点6、第二铰接点7、第四铰接点10、第三铰接点9四者围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第四铰接点10、第五铰接点11、第七铰接点14第六铰接点13四者围成第二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二平行四边形与第一平行四边形形状全等。

其中,还包括插槽15和上盖16,其中,上盒体4的上端及内侧端均呈开口状态,在上盒体4的上端连接有插槽15,上盖16插接在所述插槽15中。还包括把手17,其中所述把手17固定连接在上盖16上。中杆体8的上端延伸至上盒体4上方,在所述中杆体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把18。在上盒体4的底面中具有第一夹层19,所述第一夹层19的内侧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夹层19中放置有冰袋。中盒体3的上端及内侧端均呈开口状态,在中盒体3的底面中具有第二夹层20,所述第二夹层20的内侧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二夹层20中放置有冰袋。

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下盒体1、中盒体3、上盒体4共同构成堆叠的三层盒体结构,其中下盒体1为一体式结构,中盒体3和上盒体4均为两组相互对合的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重心相对较高,因在底端设置了吸盘2,与桌面吸附后可保持结构稳定;中杆体8分别通过第三铰接点9、第四铰接点10、第五铰接点11分别与上盒体4、中盒体3、下盒体1铰接,因而可通中杆体8的转动来将中盒体3和上盒体4呈楼梯结构式打开,从而将内部寿司具有层次性的呈现出来,极具视觉冲击力;与中杆体8平行的外杆体5通过第一铰接点6和第二铰接点7分别与上盒体4及中盒体3铰接,与中杆体8平行的内杆体12通过第六铰接点13和第七铰接点14分别与中盒体3及下盒体1铰接,由于若干铰接点所构成的第一平行四边形与第二平行四边形形状全等,因此当中杆体8转动以打开盒体时,外杆体5及内杆体12随之同步转动,外杆体5及内杆体12的额外支撑作用有助于保持上述打开结构的稳定性。插槽15用于供上盖16插接;上盖16用于封闭上盒体4;把手17便于上盖16的打开;握把18便于转动中杆体8以打开盒体,同时,两侧握把18可用于将装置整体提起,以便于携带;第一夹层19和第二夹层20均用于放置冰袋,以实现一定的保鲜性。

实施例2

便携保鲜寿司盒,如图1~5所示,包括下盒体1,吸盘2,中盒体3,上盒体4,外杆体5,第一铰接点6,第二铰接点7,中杆体8,第三铰接点9,第四铰接点10,第五铰接点11,内杆体12,第六铰接点13,第七铰接点14,其中,在下盒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吸盘2,在下盒体1的上端两侧各搭接有一个中盒体3,在每个中盒体3的上端各搭接有一个上盒体4,外杆体5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点6与上盒体4铰接,外杆体5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点7与中盒体3铰接,中杆体8分别通过第三铰接点9、第四铰接点10、第五铰接点11分别与上盒体4、中盒体3、下盒体1铰接,内杆体12的上端通过第六铰接点13与中盒体3铰接,内杆体12的下端通过第七铰接点14与下盒体1铰接;第一铰接点6与第三铰接点9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二铰接点7、第四铰接点10、第六铰接点13三者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五铰接点11与第七铰接点14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铰接点6、第二铰接点7、第四铰接点10、第三铰接点9四者围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第四铰接点10、第五铰接点11、第七铰接点14第六铰接点13四者围成第二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二平行四边形与第一平行四边形形状全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便携保鲜寿司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盒体(1),吸盘(2),中盒体(3),上盒体(4),外杆体(5),第一铰接点(6),第二铰接点(7),中杆体(8),第三铰接点(9),第四铰接点(10),第五铰接点(11),内杆体(12),第六铰接点(13),第七铰接点(14),其中,在下盒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吸盘(2),在下盒体(1)的上端两侧各搭接有一个中盒体(3),在每个中盒体(3)的上端各搭接有一个上盒体(4),外杆体(5)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点(6)与上盒体(4)铰接,外杆体(5)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点(7)与中盒体(3)铰接,中杆体(8)分别通过第三铰接点(9)、第四铰接点(10)、第五铰接点(11)分别与上盒体(4)、中盒体(3)、下盒体(1)铰接,内杆体(12)的上端通过第六铰接点(13)与中盒体(3)铰接,内杆体(12)的下端通过第七铰接点(14)与下盒体(1)铰接;第一铰接点(6)与第三铰接点(9)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二铰接点(7)、第四铰接点(10)、第六铰接点(13)三者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五铰接点(11)与第七铰接点(14)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铰接点(6)、第二铰接点(7)、第四铰接点(10)、第三铰接点(9)四者围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第四铰接点(10)、第五铰接点(11)、第七铰接点(14)第六铰接点(13)四者围成第二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二平行四边形与第一平行四边形形状全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保鲜寿司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槽(15)和上盖(16),其中,上盒体(4)的上端及内侧端均呈开口状态,在上盒体(4)的上端连接有插槽(15),上盖(16)插接在所述插槽(15)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保鲜寿司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17),其中所述把手(17)固定连接在上盖(1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保鲜寿司盒,其特征在于中杆体(8)的上端延伸至上盒体(4)上方,在所述中杆体(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把(1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保鲜寿司盒,其特征在于,在上盒体(4)的底面中具有第一夹层(19),所述第一夹层(19)的内侧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夹层(19)中放置有冰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保鲜寿司盒,其特征在于中盒体(3)的上端及内侧端均呈开口状态,在中盒体(3)的底面中具有第二夹层(20),所述第二夹层(20)的内侧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二夹层(20)中放置有冰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保鲜寿司盒。该技术方案利用中杆体分别与上盒体、中盒体、下盒体铰接,利用中杆体的转动作用可将中盒体和上盒体呈楼梯结构式打开,从而将内部寿司具有层次性的呈现出来,极具视觉冲击力;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上盒体和中盒体底部设置了夹层结构,可方便的内置冰袋以实现一定的保鲜功能,而且,这种夹层模式可避免冰袋与食材直接接触,既不会造成污染又不会产生熔化水。此外,针对本实用新型造成整体重心较高的特点,本实用新型在装置底部增设了吸盘,利用吸盘与桌面吸附后可有效保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不仅优化了寿司的盛装功能,而且更加便于携带,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金盛海鹏纸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93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