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微胶片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6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微缩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缩微胶片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将数字图像记录至缩微胶片上的技术应用,是一种安全的数字图像离线异质保存方式;就是将电子文件以数字图像的方式曝光至缩微胶片上,经显影、定影冲洗烘干后的可视化图像胶片可以保存长达500年,可保证重要数据的安全,同时胶片记录的图像还可以通过胶片图像还原成像设备还原为数字图像;因此,数字图像缩微品的异质备份技术是当前解决数字信息安全的有效途径。

在缩微胶片上曝光成像或从缩微胶片上摄取图像时,有些胶片的厚度较大,所以在其收卷过程中放片轴与收片轴之间的胶片可能会出现弯曲的状况(胶片不容易完全被扯平),此时可以调节胶片的张紧程度使得胶片变得更为平整,但是过度绷紧可能会造成胶片断裂。所以胶片在镜头位置进行曝光成像或摄取图像时,需要确保与镜头位置对应的胶片完全平整,如此才能确保曝光成像或摄取更为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缩微胶片驱动装置,在缩微胶片上曝光成像或从缩微胶片上摄取图像时,使得此部分胶片图像平面与镜头平行对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缩微胶片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释放缩微胶片的放片轴、用于收纳缩微胶片的收片轴,由所述放片轴至所述收片轴的胶片行走路径上还设置有将部分胶片与镜头平行对应的对准固定装置。

可选的,还包括支架板,所述放片轴与所述收片轴转动布置于支架板上,所述对准固定装置布置于所述支架板上。

可选的,所述对准固定装置包括与所述镜头平行布置且布置在所述缩微胶片两侧的上夹块和下夹块,所述上夹块和所述下夹块中与所述镜头同处所述缩微胶片一侧的夹块上开设有供胶片图像部分露出的通孔。

可选的,所述上夹块和所述下夹块与所述支架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上夹块和所述下夹块连接的驱动装置。

可选的,所述对准固定装置为与所述镜头平行布置的负压吸附装置,所述负压吸附装置与所述镜头分处于所述缩微胶片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负压吸附装置包括抽气盘,所述抽气盘连接有吸附盘,所述吸附盘的表面开设有气孔。

可选的,由所述放片轴至所述收片轴的胶片行走路径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支架板转动连接的多个导引轮,处于所述对准固定装置两侧的两个导引轮的与所述缩微胶片对应的公切面与所述镜头平行。

可选的,在所述缩微胶片由所述放片轴至所述收片轴的路径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支架板转动连接的限位轮,所述限位轮与所述导引轮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缩微胶片在所述导引轮上的跳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采用了对准固定装置,缩微胶片处于放片轴与收片轴之间进行正常收卷,当缩微胶片行进时,需要对与镜头对应的缩微胶片进行固定,此时对准固定装置对此部分胶片施加外力,使此部分胶片与镜头平行对应,如此才能确保通过镜头将显示屏的图像精确成像至胶片上,或通过镜头将胶片上的图像精确摄取到cmos图像传感器经计算机系统处理后存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对准固定装置的拆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主视图;

图5为实施例二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对准固定装置的拆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放片轴;2、收片轴;3、缩微胶片;4、对准固定装置;41、上夹块;42、下夹块;43、通孔;44、负压吸附装置;441、抽气盘;442、吸附盘;5、支架板;6、导引辊;7、限位辊;8、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缩微胶片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释放缩微胶片3的放片轴1、用于收纳缩微胶片3的收片轴2,由放片轴1至收片轴2的胶片行走路径上还设置有将部分胶片与镜头8平行对应的对准固定装置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采用了对准固定装置4,缩微胶片3处于放片轴1与收片轴2之间进行正常收卷,当缩微胶片3行进时,需要对与镜头8对应的缩微胶片3进行固定,此时对准固定装置4对此部分胶片施加外力,使此部分胶片与镜头8平行对应,如此才能确保通过镜头8将显示屏的图像精确成像至胶片上,或通过镜头8将胶片上的图像精确摄取到cmos图像传感器经计算机系统处理后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还包括支架板5,支架板5作为载体用于安装放片轴1、收片轴2及对准固定装置4,放片轴1与收片轴2转动布置于支架板5上,对准固定装置4布置于支架板5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对准固定装置4包括上夹块41和下夹块42,上夹块41和下夹块42中与镜头8同处缩微胶片3一侧的夹块上开设有供胶片图像部分露出的通孔43。上夹块41和下夹块42之间的夹紧面与镜头8平行对应,上夹块41和下夹块42布置在缩微胶片3的两侧,当需要缩微胶片3进行曝光成像或从缩微胶片上摄取图像时,停止缩微胶片3的行进,上夹块41和下夹块42工作开始夹紧胶片,使得此部分胶片处于与镜头8平行对应的平整状态,进行曝光成像时,显示屏上的图像通过镜头8再通过通孔43成像至此部分胶片上,进行摄取图像时,这时需要上夹块41和下夹块42上对应皆开设通孔43,因为需要光源穿过此部分胶片再通过镜头8将图像摄取至cmos图像传感器经计算机系统处理进行显示或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夹块41和下夹块42与支架板5滑动连接,支架板5上设置有与上夹块41和下夹块42连接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以设置于支架板5的另一板面上,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动推杆或者直线驱动器,驱动上夹块41和下夹块42沿垂直于镜头8的方向上移动,使得上夹块41和下夹块42夹紧缩微胶片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对准固定装置4还可以采用与镜头8平行布置的负压吸附装置44,负压吸附装置44与镜头8分处于缩微胶片3的两侧,负压吸附装置44上设置有与镜头8平行对应的吸附面,负压吸附装置44产生吸力使得缩微胶片3需要成像或摄取的部分紧贴吸附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压吸附装置44包括抽气盘441,抽气盘441连接有吸附盘442,吸附盘442的表面开设有气孔。当从缩微胶片3摄取图像时,负压吸附装置44的布置形式需要调整,负压吸附装置44的中心处需要开设通孔,仅仅只是周圈部分吸附胶片,因为此时光源需要通过通孔穿过胶片至镜头8。

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由放片轴1至收片轴2的胶片行走路径上还设置有与支架板5转动连接的多个导引轮6,处于对准固定装置4两侧的两个导引轮6的与缩微胶片3对应的公切面与镜头8平行。缩微胶片3几乎很难达到完全绷紧的状态,使得两个导引轮6的其中一公切面与镜头8平行,缩微胶片3由此公切面经过两个导引轮6,通过导引轮6使得缩微胶片3与镜头8接近于平行的状态,如此对准固定装置4布置于此段胶片的旁侧,对准固定装置4仅需要稍稍调节就可以使得此段胶片处于更平整的状态。

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在缩微胶片3由放片轴1至收片轴2的路径上还设置有与支架板5转动连接的限位轮7,缩微胶片3在行进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波动的情况,限位轮7则用于限制缩微胶片3在导引轮6上的跳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缩微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释放缩微胶片(3)的放片轴(1)、用于收纳缩微胶片(3)的收片轴(2),由所述放片轴(1)至所述收片轴(2)的胶片行走路径上还设置有将部分胶片与镜头(8)平行对应的对准固定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微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板(5),所述放片轴(1)与所述收片轴(2)转动布置于支架板(5)上,所述对准固定装置(4)布置于所述支架板(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缩微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固定装置(4)包括与所述镜头(8)平行布置且布置在所述缩微胶片(3)两侧的上夹块(41)和下夹块(42),所述上夹块(41)和所述下夹块(42)中与所述镜头(8)同处所述缩微胶片(3)一侧的夹块上开设有供胶片图像部分露出的通孔(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缩微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块(41)和所述下夹块(42)与所述支架板(5)滑动连接,所述支架板(5)上设置有与所述上夹块(41)和所述下夹块(42)连接的驱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缩微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固定装置(4)为与所述镜头(8)平行布置的负压吸附装置(44),所述负压吸附装置(44)与所述镜头(8)分处于所述缩微胶片(3)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缩微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附装置(44)包括抽气盘(441),所述抽气盘(441)连接有吸附盘(442),所述吸附盘(442)的表面开设有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缩微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放片轴(1)至所述收片轴(2)的胶片行走路径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支架板(5)转动连接的多个导引轮(6),处于所述对准固定装置(4)两侧的两个导引轮(6)的与所述缩微胶片(3)对应的公切面与所述镜头(8)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缩微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缩微胶片(3)由所述放片轴(1)至所述收片轴(2)的路径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支架板(5)转动连接的限位轮(7),所述限位轮(7)与所述导引轮(6)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缩微胶片(3)在所述导引轮(6)上的跳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微缩成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缩微胶片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释放缩微胶片的放片轴、用于收纳缩微胶片的收片轴,由所述放片轴至所述收片轴的胶片行走路径上还设置有将部分胶片与镜头平行对应的对准固定装置。当缩微胶片行进时,需要对与镜头对应的缩微胶片进行固定,此时对准固定装置对此部分胶片施加外力,使此部分胶片与镜头平行对应,如此才能确保通过镜头将显示屏的图像精确成像至胶片上,或通过镜头将胶片上的图像精确摄取到CMOS图像传感器经计算机系统处理后存储。

技术研发人员:赵战辉;张铁锋;范修波;毛亚雄;靳张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忆备缩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92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