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移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



背景技术:

叶青,正名:三叶崖爬藤,又名金线吊葫芦、蛇附子、石老鼠,属鼠李目,葡萄科草质藤本,全草均可入药,以地下块根和果实的药用效果最好,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技术利用林木林荫、湿度为三叶青提供天然种植生态环境,不需额外投资搭设遮阳系统,林下容器控根种植模式不破坏原林木的地表根系环境,且能促进三叶青块根的形成增加年产量,但是现有的三叶青移栽方式还存在以下不足:

现有技术中,现有的三叶青的幼苗移栽方式大多是将简单排列对堆挤进行输送至移栽处,有的移栽底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可能导致幼苗盆颠起造成苗头受到压迫可能死苗的现象,三叶青数量稀少价格昂贵,且运输过程需要对幼苗进行浇水堆挤方式使得多余的水不易排出造成幼苗根部浸泡腐烂的现象产生,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具备固定效果好减少幼苗根部泡水的情况的优点,解决了固定效果差和幼苗根部泡水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固定效果好减少幼苗根部泡水的情况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包括蓄水盒、放置板、支撑杆、中间板、连接板、盖板、固定装置和苗盆,所述蓄水盒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中间板的相对面分别与连接板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中间板的相对面活动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苗盆的底面与放置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放置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海绵块,所述放置板的内部开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与蓄水盒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中间板包括固定杆、套筒、限位筒和固定板,两个所述中间板的相对面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表面调节有套筒,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筒,所述套筒的右侧面活动安装有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活动杆、稳定杆、缓冲槽、第一卡箍、套杆、套管、弹簧和第二卡箍,所述活动杆的左端与套筒的右侧面铰接,所述稳定杆的左端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内部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卡箍,所述第一卡箍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套杆,所述套杆的表面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背面与缓冲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缓冲槽的一端与第一卡箍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杆的正面与稳定杆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的相对面均与苗盆的表面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最左侧所述连接板的左侧面与盖板的左侧面铰接,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下表面与活动杆和稳定杆的上表面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卡扣,所述稳定杆的内部开设有方孔,方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卡杆,所述卡扣远离活动槽的一端与卡杆的表面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筒的数量为三个,所述限位筒的数量为六个且以每两个为一组,每组限位筒的相对面分别与套筒的正面与背面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中间板的相对面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与活动杆和稳定杆的下表面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水盒的右侧面开设有排水口,最右侧所述连接板的右侧面和盖板的右侧面通过搭块搭扣搭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通过设置放置板、中间板和固定装置,通过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可将苗盆固定,将盖板与连接板合实后使得压板压住活动杆和稳定杆的上表面,解决了常规的移栽方式容易造成压苗的问题,该装置固定效果好且能对运输途中的颠簸有效缓冲,免了运输途中颠簸造成幼苗压死的情况出现,增加了该装置的使用性。

2、该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通过设置蓄水盒、放置板和固定装置,将盖板翻转对苗盆进行浇水,水经过苗盆在通过海绵块流进透水孔落入蓄水盒的内部海绵块的吸水性好,使得苗盆底部不存积水且能增加土壤的湿润度,待幼苗移栽后通过排水口可将蓄水盒内部的水倒出再回收利用,避免浪费且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剖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蓄水盒;2、放置板;21、海绵块;22、透水孔;3、支撑杆;4、中间板;41、固定杆;42、套筒;43、限位筒;44、固定板;5、连接板;6、盖板;61、压板;7、固定装置;71、活动杆;711、活动槽;712、卡扣;72、稳定杆;722、卡杆;73、缓冲槽;74、第一卡箍;75、套杆;76、套管;77、弹簧;78、第二卡箍;8、苗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包括蓄水盒1、放置板2、支撑杆3、中间板4、连接板5、盖板6、固定装置7和苗盆8,所述蓄水盒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板2,所述放置板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中间板4,所述支撑杆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杆3以每两个为一组,两组支撑板3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中间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板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中间板4的相对面分别与连接板5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中间板4的相对面活动安装有固定装置7,所述苗盆8的底面与放置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放置板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海绵块21,所述放置板2的内部开设有透水孔22,所述透水孔22与蓄水盒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中间板4包括固定杆41、套筒42、限位筒43和固定板44,两个所述中间板4的相对面通过固定杆4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1的表面调节有套筒42,所述固定杆4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筒43,所述套筒42的右侧面活动安装有固定装置7;

所述固定装置7包括活动杆71、稳定杆72、缓冲槽73、第一卡箍74、套杆75、套管76、弹簧77和第二卡箍78,所述活动杆71的左端与套筒42的右侧面铰接,所述稳定杆72的左端与套筒4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71的内部开设有缓冲槽73,所述缓冲槽7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卡箍74,所述第一卡箍74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套杆75,所述套杆75的表面套接有套管76,所述套管76的背面与缓冲槽7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槽7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弹簧77,所述弹簧77远离缓冲槽73的一端与第一卡箍74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杆72的正面与稳定杆72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箍74与第二卡箍78的相对面均与苗盆8的表面搭接。

具体的,最左侧所述连接板5的左侧面与盖板6的左侧面铰接,所述盖板6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板61,所述压板61的下表面与活动杆71和稳定杆72的上表面搭接。

本实施方案中,将盖板6翻转苗盆8的内部浇水,盖板6与连接板5合实后使得压板61压住活动杆71和稳定杆72的上表面,避免了运输途中颠簸造成幼苗压死的情况出现,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具体的,所述活动杆71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711,所述活动槽7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卡扣712,所述稳定杆72的内部开设有方孔,方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卡杆722,所述卡扣712远离活动槽711的一端与卡杆722的表面搭接。

本实施方案中,将卡扣712翻转与卡杆722搭接,使得苗盆8稳稳的固定在第一卡箍74与第二卡固定的内部,且弹簧77回弹使得活动杆71与稳定杆72之间产生推力自动带紧卡扣712,避免卡扣712脱离,增加了该装置的使用性。

具体的,所述套筒4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限位筒43的数量为六个且以每两个为一组,每组限位筒43的相对面分别与套筒42的正面与背面搭接。

本实施方案中,限位筒43限制了套筒42向前和向后移动,使得套筒42只能在固定杆41的表面进行转动,使得苗盆8等间距有序的固定,避免挤压产生死苗的现象,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具体的,两个所述中间板4的相对面通过固定板4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4的上表面与活动杆71和稳定杆72的下表面搭接。

本实施方案中,固定板44使得活动杆71与稳定杆72的翻转角度受到限制,使得活动杆71与稳定杆72只能翻转至水平,增加了第一卡箍74与第二卡箍78的防护效果,且在移栽时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的,所述蓄水盒1的右侧面开设有排水口,最右侧所述连接板5的右侧面和盖板6的右侧面通过搭块搭扣搭接。

本实施方案中,水经过苗盆8在通过海绵块21流进透水孔22落入蓄水盒1的内部海绵块21的吸水性好,使得苗盆8底部不存积水且能增加土壤的湿润度,待幼苗移栽后通过排水口可将蓄水盒1内部的水倒出再回收利用,避免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盖板6翻转后,先将最前方的固定装置7进行装载苗盆8,将后方的两组固定装置7翻转至垂直靠在左侧连接板5的表面,将最前方的活动杆71,水平翻转后将苗盆8放入第二卡箍78的内部并与放置板2的表面接触,将活动杆71翻转回初始位置使得第一卡箍74与苗盆8接触,使得第一卡箍74带动弹簧77压缩使得套杆75在套管76的内部移动,将卡扣712翻转与卡杆722搭接,使得苗盆8稳稳的固定在第一卡箍74与第二卡固定的内部,且弹簧77回弹使得活动杆71与稳定杆72之间产生推力自动带紧卡扣712,避免卡扣712脱离,重复上述操作将后方两组固定装置7进行固定,通过搭扣与搭块将盖板6翻转向苗盆8的内部浇水,水经过苗盆8在通过海绵块21流进透水孔22落入蓄水盒1的内部海绵块21的吸水性好,使得苗盆8底部不存积水且能增加土壤的湿润度,再将盖板6与连接板5合实通过搭扣搭块搭接,盖板6与连接板5合实后使得压板61压住活动杆71和稳定杆72的上表面,避免了运输途中颠簸造成幼苗压死的情况出现,通过上述完成对该装置的操作。

综上所述,该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通过设置放置板2、中间板4和固定装置7,通过第一卡箍74与第二卡箍78可将苗盆8固定,将盖板6与连接板5合实后使得压板61压住活动杆71和稳定杆72的上表面,解决了常规的移栽方式容易造成压苗的问题,该装置固定效果好且能对运输途中的颠簸有效缓冲,免了运输途中颠簸造成幼苗压死的情况出现,增加了该装置的使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包括蓄水盒(1)、放置板(2)、支撑杆(3)、中间板(4)、连接板(5)、盖板(6)、固定装置(7)和苗盆(8),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盒(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板(2),所述放置板(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中间板(4),所述中间板(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中间板(4)的相对面分别与连接板(5)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中间板(4)的相对面活动安装有固定装置(7),所述苗盆(8)的底面与放置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放置板(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海绵块(21),所述放置板(2)的内部开设有透水孔(22),所述透水孔(22)与蓄水盒(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中间板(4)包括固定杆(41)、套筒(42)、限位筒(43)和固定板(44),两个所述中间板(4)的相对面通过固定杆(4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1)的表面调节有套筒(42),所述固定杆(4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筒(43),所述套筒(42)的右侧面活动安装有固定装置(7);

所述固定装置(7)包括活动杆(71)、稳定杆(72)、缓冲槽(73)、第一卡箍(74)、套杆(75)、套管(76)、弹簧(77)和第二卡箍(78),所述活动杆(71)的左端与套筒(42)的右侧面铰接,所述稳定杆(72)的左端与套筒(4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71)的内部开设有缓冲槽(73),所述缓冲槽(7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卡箍(74),所述第一卡箍(74)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套杆(75),所述套杆(75)的表面套接有套管(76),所述套管(76)的背面与缓冲槽(7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槽(7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弹簧(77),所述弹簧(77)远离缓冲槽(73)的一端与第一卡箍(74)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杆(72)的正面与稳定杆(72)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箍(74)与第二卡箍(78)的相对面均与苗盆(8)的表面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左侧所述连接板(5)的左侧面与盖板(6)的左侧面铰接,所述盖板(6)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板(61),所述压板(61)的下表面与活动杆(71)和稳定杆(72)的上表面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71)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711),所述活动槽(7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卡扣(712),所述稳定杆(72)的内部开设有方孔,方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卡杆(722),所述卡扣(712)远离活动槽(711)的一端与卡杆(722)的表面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限位筒(43)的数量为六个且以每两个为一组,每组限位筒(43)的相对面分别与套筒(42)的正面与背面搭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中间板(4)的相对面通过固定板(4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4)的上表面与活动杆(71)和稳定杆(72)的下表面搭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盒(1)的右侧面开设有排水口,最右侧所述连接板(5)的右侧面和盖板(6)的右侧面通过搭块搭扣搭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林下套种移栽装置,涉及育苗移栽技术领域。包括蓄水盒、放置板、支撑杆、中间板、连接板、盖板、固定装置和苗盆,所述蓄水盒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数量为两个。通过设置放置板、中间板和固定装置,通过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可将苗盆固定,将盖板与连接板合实后使得压板压住活动杆和稳定杆的上表面,解决了常规的移栽方式容易造成压苗的问题,该装置固定效果好且能对运输途中的颠簸有效缓冲,免了运输途中颠簸造成幼苗压死的情况出现,增加了该装置的使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淑梅;吴霖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庆元县御竹香农林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92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