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肥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6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液体肥反应釜。



背景技术:

目前,液体肥料在生产反应过程中搅拌尤其重要,现有的反应釜只有一个搅拌主轴,搅拌时液体原料会随着搅拌轴同向流动,无法达到混合原料的目的。

经检索,中国授权专利号cn201821513014.3公开了一种液体肥料双向搅拌反应釜,包括包括带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内部还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器、固定圆盘、主动轮、从动轮以及齿圈,搅拌器带动主动轴转动,固定圆盘固定在搅拌器上,主动轮固定在主动轴,主动、从动轮以及齿圈上分别设有齿,主动轮和从动轮外啮合,从动轮和齿圈内啮合,从动轮通过固定轴固定在固定圆盘上,主动轮和齿圈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搅拌轴,虽然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双向搅拌的效果,提高搅拌液体肥料的均匀度,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液体存在分层现象,底部的液体与顶部的液体并不能起到均匀的混合效果

第二添加液体肥料进行混合时都采用顶部添加的方式,不利于后续液体之间的混合搅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体肥反应釜,釜体内部分被设置有出液板和吸液板,吸液板将釜体底端的液体输送至釜体顶端的出液板中,使釜体内部的液体肥料可以进行上下层混匀,大大提高混合的效率,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体肥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叶、出液板和吸液板;

釜体内壁的顶端固定有出液板,釜体内壁的底端固定有吸液板,釜体顶端的中部设置有三相电机,且三相电机的电机轴贯穿于釜体的内部,三相电机的电机轴分别贯穿于出液板与吸液板的内部,釜体底端连通有排液管,且排液管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

出液板的底端均开设有出液孔,吸液板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吸液孔,釜体的右端固定有水泵a,水泵a的顶端连接有出液管,且出液管的末端与出液板的侧壁相连通,水泵a的底端连接有吸液管,且吸液管的末端与吸液板的侧壁相连通;

釜体的左端固定有集液壳,集液壳顶端的左侧连通有入液壳,集液壳的右端设置有水泵b,水泵b上设置有输液管,输液管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

优选的,釜体内壁左侧的中部固定有注料板,输液管与注料板的侧壁相连通,注料板的右端均匀开设有注液孔。

优选的,出液板、吸液板和注料板的内部均为中空状。

优选的,釜体为圆柱状,出液板与吸液板均呈正方状。

优选的,集液壳的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与三相电机、水泵a、水泵b和电磁阀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釜体内部分被设置有出液板和吸液板,吸液板将釜体底端的液体输送至釜体顶端的出液板中,使釜体内部的液体肥料可以进行上下层混匀,大大提高混合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注料板位于釜体内部左侧和中部,在进行注料时,可以由釜体的中部进行添加液料,利于釜体内部液体的均匀混合,提高混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体肥反应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体肥反应釜的釜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体肥反应釜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釜体;2、三相电机;3、搅拌叶;4、出液板;5、出液孔;6、吸液板;7、吸液孔;8、出液管;9、水泵a;10、吸液管;11、排液管;12、电磁阀;13、集液壳;14、入液壳;15、水泵b;16、输液管;17、注料板;18、单向阀;19、注液孔;20、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液体肥反应釜,包括釜体1、搅拌叶3、出液板4和吸液板6;釜体1内壁的顶端固定有出液板4,釜体1内壁的底端固定有吸液板6,釜体1顶端的中部设置有三相电机2,且三相电机2的电机轴贯穿于釜体1的内部,三相电机2的电机轴分别贯穿于出液板4与吸液板6的内部,釜体1底端连通有排液管11,且排液管11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12;出液板4的底端均开设有出液孔5,吸液板6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吸液孔7,釜体1的右端固定有水泵a9,水泵a9的顶端连接有出液管8,且出液管8的末端与出液板4的侧壁相连通,水泵a9的底端连接有吸液管10,且吸液管10的末端与吸液板6的侧壁相连通;釜体1的左端固定有集液壳13,集液壳13顶端的左侧连通有入液壳14,集液壳13的右端设置有水泵b15,水泵b15上设置有输液管16,输液管16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18。

其中,釜体1内壁左侧的中部固定有注料板17,输液管16与注料板17的侧壁相连通,注料板17的右端均匀开设有注液孔19。

其中,出液板、吸液板6和注料板17的内部均为中空状。

其中,釜体1为圆柱状,出液板4与吸液板6均呈正方状。

其中,集液壳13的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20,且控制面板20与三相电机2、水泵a9、水泵b15和电磁阀12为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外接通电导线后,在需要进液体肥料搅拌时,控制面板20启动三相电机2,三相电机2的电机轴带动搅拌叶3位于釜体1内旋转,并可以进行正转或反转,注入液料由入液壳14倒入,控制面板20启动水泵b15,将集液壳13内的液料由输液管16输送至釜体1内部的注料板17内,并由注料板17右侧开设的注液孔19排出,同时输液管16的内部设置单向阀18,防止釜体1内部的液体回流至输液管16中,控制面板20启动水泵a9,水泵a9将釜体1底部的液体由吸液板6内开设的吸液孔7吸收,吸入吸液管10中,在输送至出液管8内,由出液管8输送至出液板4底端开设的出液孔5中,将釜体1底部的液料不断的输送至釜体1顶部,形成釜体1内部液料的上下层循环替换,提高釜体1的搅拌效率,最后启动排液管11内的电磁阀12,搅拌好的液体由排液管11排出,设计简单,较为实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液体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搅拌叶(3)、出液板(4)和吸液板(6);

釜体(1)内壁的顶端固定有出液板(4),釜体(1)内壁的底端固定有吸液板(6),釜体(1)顶端的中部设置有三相电机(2),且三相电机(2)的电机轴贯穿于釜体(1)的内部,三相电机(2)的电机轴分别贯穿于出液板(4)与吸液板(6)的内部,釜体(1)底端连通有排液管(11),且排液管(11)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12);

出液板(4)的底端均开设有出液孔(5),吸液板(6)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吸液孔(7),釜体(1)的右端固定有水泵a(9),水泵a(9)的顶端连接有出液管(8),且出液管(8)的末端与出液板(4)的侧壁相连通,水泵a(9)的底端连接有吸液管(10),且吸液管(10)的末端与吸液板(6)的侧壁相连通;

釜体(1)的左端固定有集液壳(13),集液壳(13)顶端的左侧连通有入液壳(14),集液壳(13)的右端设置有水泵b(15),水泵b(15)上设置有输液管(16),输液管(16)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釜体(1)内壁左侧的中部固定有注料板(17),输液管(16)与注料板(17)的侧壁相连通,注料板(17)的右端均匀开设有注液孔(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出液板、吸液板(6)和注料板(17)的内部均为中空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釜体(1)为圆柱状,出液板(4)与吸液板(6)均呈正方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集液壳(13)的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20),且控制面板(20)与三相电机(2)、水泵a(9)、水泵b(15)和电磁阀(12)为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肥反应釜,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釜体、搅拌叶、出液板和吸液板;釜体内壁的顶端固定有出液板,釜体内壁的底端固定有吸液板,釜体顶端的中部设置有三相电机,且三相电机的电机轴贯穿于釜体的内部,三相电机的电机轴分别贯穿于出液板与吸液板的内部,釜体底端连通有排液管,且排液管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出液板的底端均开设有出液孔,吸液板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吸液孔,釜体的右端固定有水泵A,水泵A的顶端连接有出液管,且出液管的末端与出液板的侧壁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釜体内部分被设置有出液板和吸液板,吸液板将釜体底端的液体输送至釜体顶端的出液板中,使釜体内部的液体肥料可以进行上下层混匀,大大提高混合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爱尔法农业科技(辽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916.html

最新回复(0)